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宾阳师公戏
释义

简介

 宾阳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南,隶属南宁市,东经180°32—109° 15,北纬22°54—23°37,处在北回归线南缘。南偏东与横县接壤,西南部与南宁市邕宁区接界,西部与武鸣连接,西北部与上林县相街,东北部与来宾市毗邻,东西相距75.2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全县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公里。

据本县佛、道、师老艺人追忆:宾阳明末时期,在佛、道、师单独主事或合主事某种祭祀斋仪式之后,才由师会专职负责“演乐”这个科目,本地俗称“唱古人”或呼“唱师”今人谓之“唱师公戏”。

一、起源

从明末至今,由师公上演的剧目内容是按其科目仪式而定。例如“若由佛、道、各单独主事的丧事祭祀仪式,师公绝不能上演那些喜兴团圆,升官中考,欢乐情节的剧目,只能演些孝敬父母,伦理亲情内容的节目,而由师公单独主事或由师、道、佛联合主事的吉祥福禄斋醮仪式。例《三.五日清醮》、《七.九日灵保斋》、《十.一日龙华圣斋》。师公也不许上演有生死离别,伤亡害劫内容情节的剧目。

师公上演的戏剧,至今尚无剧本,亦无导演,均由演员根据故事人物和情节,在舞台上边编造唱词边作即兴表演,演员无女角,以面县与服饰来以区分男女角色,唱腔只有“师公调”旋律低沉衰伤俗称“哭丧调”。伴奏一锣一鼓。单调乏味,演出地点仅限于事主家厅堂或庙之内。但在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下,本地城乡尚无文化娱乐可言的年代,人们对师公戏还是喜爱和欢迎的。

解放后,师公戏这古老的剧种才获得新生。1950年至1979年(“文革”期间除外)在这时期,各届主管群文工作的领导和群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传承和保护、发展了这古老的师公戏,即在不同各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和排练了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现代题材和内容剧目,并组团下基层作宣传演出,或将剧本下发至全县各城乡俱乐部或文艺队排练演出。由此,本县各地上演现代师公戏活动,一度活跃繁荣,且开始普及,发展登上了现代舞台。

1980年10月,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在县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县文化局和县文化馆决定对近30年来改革现代师公戏,依然是一锣一鼓作伴奏,依然是一个腔调的不足之处,再一次全面的改革。为此,县文化馆组建了一支名为“宾阳县改革现代师公戏实验剧团”,并创作和排练了现代师公戏“柳二婶嫁女”且将收集、整理后部分本县优秀的师、道、唱腔及民歌、民谣共24种音乐曲谱,定为改革现代师公戏的唱腔曲板,排练实行导演制,增加民族器乐伴奏和击乐的合理运用,制作了舞台立体布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之声、光、电艺术手段,烘托舞台环境气氛效果等艺术手法,果然,乡下作实践演出效果极佳。

1984年4月,县文工团效仿县文化馆,将改革现代师公戏,以包场或售票方式下乡演出,当年,全县城乡就掀起了观看师公戏的热潮,出现了抢先运走道具,上门请戏,排队购票,哄高票价,“距均”演出等,争看师公戏的盛况空前。由次之后,本县城乡以演出改革现代师公戏为主的文艺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于1986年统计,全县就有200多个,至今,每相逢节日庆典的日子,都有人家或单位邀请文艺队前去演出师公戏,为其增添彩庆贺为荣。形成了本县社会流行的一种新的时尚。改革现代师公戏已成为本地各民族人民不可缺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宾阳师公戏孕育了解晋唐朝,萌芽雏形于后汉末,成形于明末,成熟发展于当代,在千余年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历史渊源悠久性,师公戏用本地方言演唱,剧中多运用当地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唱词和道白,形成了稀有性与易于传承、普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等特征。

宾阳师公戏,若由师公班在祭祀斋仪式后演出,具有迎合民众祈福禳灾,丧家节衰,可达到精神娱人,籍慰和满足民众心里精神之价值,文艺队演出现代师公戏,具有丰富和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及促进和发展本县城乡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价位,具有研究地方戏曲艺术的演变、传承、改革、普及、发展、提高的历史价值。

1955年,由当年第五区蒙田俱乐部创作的现代师公戏“借伞”,参加“广西省第一次现代戏观摩会演大会”演出,荣获优秀剧目奖,1986年由县文化馆创作的改革现代师公戏《和气生财》由当时黎塘文艺队参加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会演”获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设计,舞美五项一等奖。

近年,本县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也先后分别录制了本县现代师公戏演出活动的造段和介绍资料播放,受到媒介和有关专家的关注。

二、宾阳师公剧的类型

宾阳师公戏有三种:第一种叫巫师,第二种叫佛师,第三种叫道师。三种师各自有自己的来历和说法。 巫师出自原始社会的一种巫。女的叫巫,男的叫尸,两种合起来的叫巫尸(师)。其主要职司是奉祀天帝鬼神,为人求福消灾,表演时念咒符跳舞蹈,故又称跳神,均戴各种面具表演。 佛师是来自唐朝唐葛周三真君的表演。三真君又称上、中、下三元,真名叫唐文广、葛文斌、周文达,同母异父三兄弟。这三兄弟长大后科举落第,便到梅山和雪山向张九郎和张天机学法,后来唐太宗病重,请其三兄弟一医便好,于是遂封这三兄弟为三真君。张九郎和张天机以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天堂地狱,与人为善为主旨。这张九郎和张天机就是佛师的鼻祖。人间红事多请佛师演唱,例如结婚、庆隆社宅等。 道师又叫道公,鼻祖就是老子。其娘怀他80年才生下他,因此叫老子。他创立道家学说,宗旨是“尚道德、斥功利,清净无为”,主张惩治十恶,孝敬长辈。汉末张道陵大力倡导道教,并创“符水治病”之术,主要是为白事演唱,如死了人,道公在棺材抬出门时,便随后将一碗水用手指画符倒罩在门墩上,曰为禁鬼,不再让其进宅。上述三种师公戏,我县文化工作者将其合三为一,改革成现代师公戏,又名山歌剧,配有音乐和锣鼓,注入现实主义色彩,表演现代内容,很受群众欢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