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芭蕉谷
释义

出版信息

作 者:艾芜 著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版 次:1

页 数:260

字 数:184000

印刷时间:2011-8-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606219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芭蕉谷》里的姜大嫂, 《一个女人的悲剧》里的周四嫂,《石青嫂子》里的石青嫂都是生活在边地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坚忍而勤劳,活着的最大奢求只是家人的平安和生命起码的温饱。然而,旧时代的“鬼世道”那种铺天盖地的令人窒息的黑暗裹挟着她们,使她们无所逃离于天地之间,即使她们也有着“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活得可怕死得也可怕,令人活不下去世道中的一幕幕人间悲剧。作者的笔墨是平淡而冷静的,静寂的群山,荒蛮的森林,浓黑的夜,泼天的雷雨仿佛只是衬托和见证,使得这人世间的惨剧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简介

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人。现代作家。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21岁离家南行,漂泊于中国西南边疆和缅甸、新加坡等地。做过伙计、校对和编辑。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这一时期有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等。抗战期间生活在桂林、重庆,有长篇小说《故乡》等。

抗战胜利后发表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山野》和中篇小说《乡愁》、《一个女人的悲剧》等。

五十年代初定居北京,著有长篇小说《百炼成钢》,短篇小说集《夜归》、《南行记续篇》等。六十年代中期全家迁居成都,文革被迫搁笔。文革结束后的十余年,创作出版长篇新作《春天的雾》、 《风波》,并写了大量散文随笔。曾任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有《艾芜文集》十卷出版。

目录

芭蕉谷

一个女人的悲剧

石青嫂子

我是怎样走上文学的道路的

试论艾芜笔下的女人形象

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文化与人性的纠缠

艾芜——文坛人物杂记

怀艾芜先生

艾芜年表

精彩书摘

这女人,姓姜,有过四个丈夫,因此,身边的一群儿女,样子不相像,正是不足为怪的。

第一个丈夫,做小买卖的,是个走边地的好角色。傣族人和景颇族人都同他合得拢,愿意把他们的麝香和象牙也拿给他,只调换一点点烟草布匹之类的东西。他自己,很勤俭。赶起路来,像马一样,连小便都是一边走一边拉起大裤脚来撒的。饿了时,就把货担子挑到彝人门口,只买一两个铜板的蜂蜜,拿来嗄饭,别的菜和盐,是不需要的:因为这样,才能经饿些。后来,同这女人结婚了,就把成天赶路的生活全盘结束;而在芭蕉谷的路边,修起两间茅草屋来,开起息客的店子。

芭蕉谷里,没有另外的人家,到处都长着芭蕉,芒果,椰子,和一些常年不落叶的野树。门前屋后,总有紫绿的含羞草蔓生着,年青的女主人,光着肥大的足板去把它割了,不久却又长了过来。

从八莫到格沙这个地方要坐轮船,轮船上可以看到江中的野象,小野象站在老野象的背上,轮船碰上了,只要让开就行啦。从格沙上火车到曼德勒,再从曼德勒到仰光。这时我的四十块钱统统用完啦。在仰光街头又上了一课。缅甸这个地方生活有许多不同,三月间放暑假,四月十五雨季就来了,天气热起来了,缅甸地方一天冲五次淋浴,早上、中午、晚间、睡前都要冲一次淋浴。在仰光就不像在缅甸北部高寒山中那样了,山中虽然热,却没有仰光那样热,没有冲凉的习惯。到仰光我就病啦,住进一个云南人开的店子,病了,也没钱开店费,老板找印度人拉的黄包车,把我送到英国人开的医院去。我以为会被收留下来,但那医院不收,因为没钱,又被拉回来。可那店老板说你不要进来了,你生病,我们这里住满了,不能给你住。你没有钱,以前住的钱不要你的了。我没有办法,就在店门口坐下了,这时的心情空空洞洞的,什么也不想,就好像一件不要的东西,丢在那里就在那里算啦。但有个云南人很好,他来问我,说:“你仰光有熟人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你想想,有认识的四川人没有?”这时我想起来了,在茅草地有个和尚经过那里,说仰光有个万慧法师,学问很好,懂英文、法文、日文、印度文和其他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我说有这样一个人,我只是听过却没有见过,他说:“我送你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