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皮茨柄锈菌 |
释义 | 奥皮茨柄锈菌夏孢子堆生于叶两面,大多在叶下面,散生或聚生,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2-0.5mm,裸露,常被破裂的寄主表皮围绕,暗褐色,粉状;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奥皮茨柄锈菌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ta) 亚门: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纲: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目:锈菌目(Uredinales) 科:柄锈科(Pucciniaceae) 属:柄锈菌属(Puccinia) 种:奥皮茨柄锈菌 分布:欧亚温带 形态特征夏孢子堆生于叶两面,大多在叶下面,散生或聚生,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2-0.5mm,裸露,常被破裂的寄主表皮围绕,暗褐色,粉状;夏孢子球形或倒卵形,18-30×17-22μm,壁约2.5μm 厚,黄褐色,有刺,芽孔多为3个,有时2或4个,腰生或近腰生。 冬孢子堆似夏孢子堆,黑褐色,隆起,坚实;冬孢子棍棒形或近棍棒形,顶端圆或平截,基部狭,隔膜处缢缩,38-60×15-23(-25)μm,壁光滑,肉桂褐色,顶部 8-18μm厚,上细胞芽孔顶生或略侧生,下细胞芽孔近隔膜,柄无色,长达50μm,不脱落。 分布欧亚温带。 苔草属 Carex sp. 河北:雾灵山(50552)。 本种特点本种夏孢子具 3个(有时2或4个)腰生芽孔,冬孢子顶壁多为圆或平截,厚达18μm,有别于苔草属植物上的其他柄锈菌,较易识别。 Gaeumann(1959)记载本种夏孢子芽孔亦有散生者。Wilson & Henderson (1966)描述冬孢子顶壁厚度仅8-10μm,与 Sydow (1904),Gaeumann(1959),Ul'yanishchev(1978)等的描述(10-18μm厚)差甚大,可能有误。 庄剑云(1988)曾将上述标本误订为 Puccinia caricis-siderostictae Diet.,现予订正。 据Gaeumann(1959)记载,本种春孢子阶段寄生了还阳参Crepis、莴苣 Lactuca、稻槎菜Lapsana、苦苣菜Sonchus等菊科植物上。在我国,还阳参属和莴苣属植物上的春孢子器较为常见,但其归属尚难确认,这里暂不引标本为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