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溪县古代引水工程
释义

安溪县古代引水工程,只有陂和圳。

明嘉靖年间(1522~1565),安溪建有陂和圳19处,灌溉面积2.54万亩。其中有永安里的产坑陂,依仁里的乌德陂和乌镇陂,新溪里的石蛇陂、洪岩陂、洪陂、洪山陂,新康里的郑岩陂,卓元东洋陂,崇善里的高陂、亭前陂、山洋陂、石鼓陂、西陂、官圳(即金谷大圳),崇信里的西门陂,还集里的芦汀两塘陂、感化里的前山坑陂,来苏里的陂焉陂及大官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兴修的陂和圳有永安里的澳江陂和新康里的郑岩陂等20余处。清朝末年建成龙门半天圳,简易坝高2米,引水0.13秒立方米,渠长5公里,灌溉面积0.11万亩。

民国21年(1932)3月,动工兴建赤岭圳、虞宗圳。民国24年4月,全县兴修水坝水圳三期共103处,灌溉面积1.11万亩。其中新筑水坝2处,水圳1处;修筑水坝66处,水圳34处。至民国38年,兴建较大的引水工程有参内祜水圳、参内大圳、蓬莱姑坑圳、官桥上苑大圳、虎邱金榜圳等28处。全县共有引水水利设施11193处,灌溉面积7.52万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9 1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