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树伟
释义

安树伟,男,汉族,196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沁县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区域发展与管理。

教育背景

于1990年、1996年、2003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分别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3-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由助教越级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工作经历

1990-1993 山西省沁县师范学校

1993-2005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3-2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2005-至今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学经历

所授课程:《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0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域型省区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与协同发展研究——以蒙晋陕豫交界地带为例》(批准号00BJL047),(2000.5.-2002.10.),项目主持人,通过鉴定;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批准号:20040350398),(2004.8.-2005.7.),独立完成,通过验收;

3.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批准号:06BJL072),(2006.7.-.2009.6.),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

4.2007年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07JK135),(2007.7-2009.12),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

5.2007年陕西省软科学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与陕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2007KR29),(2007.7-2009.12),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

7.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事业费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的协调机制与实现途径研究》(编号:2008—35—09),(2008.11—2009.4),项目主持人,通过鉴定;

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大都市区管治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批准号:08JJD790117),(2009.1—2011.12),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

9.2009年国家发改委国土整治事业费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政策调整研究》(编号:2009—39—04),(2009.9—2010.4),项目主持人,正在进行;

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1.陕西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柞水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996.6-1999.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鉴定;

2.河北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河北省重点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1.12.-2002.10.),课题组副组长,通过鉴定;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比较研究》(批准号01JB790037),(2001.5.-2004.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鉴定;

4.国务院西部办委托项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2004年2月立项,项目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项目,《眉山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产业发展指南》(2004.7.-2005.8.),项目总协调人,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6.科技部委托项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2004.5.-2005.1.),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鉴定;

7.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标项目,《“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研究》(2004.5.-2004.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鉴定;

8.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项目,《北京市工业发展优势、战略定位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2004.5.-2004.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9.武安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武安市工业发展规划》(2004.5.-2005.6.),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0.北京市采育镇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采育镇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03.11.-2004.7.),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1.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2003-2005),项目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12.上饶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构筑闽浙皖赣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上饶市经济发展战略》(2005.2.-2005.8.),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3.襄樊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襄樊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05.2.-2005.8.),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4.樊城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樊城区“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2005.6.-2005.10),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5.鹰潭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鹰潭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2005.9-2006.1),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6.国家发改委长期规划司委托课题,《“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重点产业比较优势和布局研究》(2005.10-2006.1),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7.国务院西部办委托项目,《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研究》(2006.9-2007.6),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8.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委托项目,《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2006.9-2007.6),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19.2006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京津冀都市圈管治模式与协调机制研究》(批准号:06457206D)(2006-2008),项目主要参加者,正在进行;

20.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价值实现与制度安排的视角》(批准号:07CJY051)(2007-2009),项目主要参加者,正在进行;

21.湖南省耒阳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湖南耒阳推进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08.5-2008.10),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2.贵州省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资源枯竭型城镇贵州万山推进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08.5-2008.10),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3.山西省孝义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山西孝义推进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2008.5-2008.10),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4.青海省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08.3-2008.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5.上饶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上饶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2008.3-2008.12),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我国国家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研究》(2006-2008),项目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27.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委托项目,《西部地区吸纳东部产业转移若干问题研究》(2008.11—2009.2),项目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28.贵州省万山特区人民政府委托项目,《资源枯竭型城镇贵州万山可持续发展规划》(2009.3-2009.8),项目主要参加者,通过验收;

29.国务院三峡办委托项目,《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功能定位与未来发展研究》(2009.6—2009.12),项目主要参加者,正在进行;

30.海南省发改委委托项目,《海南省西部开发建设规划》(2009.8—2009.12),项目主要参加者,正在进行;

专著(含合著) 1.《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症结与出路》(21万字,独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

2.《柞水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共35万字,本人承担5万字,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3.《中外西部开发史鉴》(共50万字,本人承担1章,3万字,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4.《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研究——对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的实证分析》(共35万字,本人承担25万字,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2月;

5.《行政区边缘经济论》(36万字,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4月;

6.《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4)——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共90万字,本人承担1章,3万字,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7.《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5)——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共90万字,本人承担1章,3万字,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8.《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共40万字,本人承担1章,3.6万字,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9.研究生用教材《现代区域经济学》(共100万字,本人承担两章,9.0万字,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0.《西部大开发重大问题与重点项目研究(综合卷)》(上)(全套800万字,本人承担三章,6.0万字,合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2.《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第二作者),商务印书馆,2008;

13.《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8)》(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支撑战略研究 》(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5.《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科研论文 1.《关于贫困地区环境移民的思考》(独作),《国土开发与整治》,1995年第4期;

2.《陕西省西乡县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独作),《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4期。

3.《中西方城市社会空间模式对比综述》(第二作者),《经济地理》,1996年第6期;

4.《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考察》(第一作者),《国土开发与整治》,1996年第2期;

5.《梯度推移理论与人口迁移》(独作),《区域经济研究》,1996年第5期;

6.《试论贫困地区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独作),《陕西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7.《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的潜力与条件》(独作),《陕西农村建设》,1996年第2期;

8.《外省区移民经验及启示》(独作),《陕西农村建设》,1996年第11期;

9.《持续农业》(独作),《陕西农村》,1996年第1期;

10.《正确处理贫困地区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独作),《山西农村》,1996年第2期;

11.《市场经济体制下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作者),《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2期;

12.《重新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独作),《人文杂志》,1996年增刊。

13.《国外反贫困道路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独作),《国土开发与整治》,1997年第1期;

14.《陕西省人口性别比地域分布规律探讨》(独作),《经济地理》,1997年第4期。

15.《资源相对富集贫困山区工业发展的出路》(第一作者),《国土开发与整治》,1998年第1期;

16.《论扶贫政策区域化》(独作),《山西农村》,1998年第2期;

17.《我国反贫困进程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独作),《经济地理》,1998年第2期;

18.《秦巴山区的贫困问题与人地关系演变》(独作),《山地研究(山地学报)》,1998年第3期;

19.《沿海发达省区反贫困经验及对陕西的启示》(第一作者),《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期;

20.《我国反贫困进程的前景展望》(独作),《经济时刊》,1998年第3期;

21.《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2耀分析》(独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年区域可持续发展专刊;

22.《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12期。

23.《山西省自然资源禀赋分析》(第一作者),《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4.《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贫困与反贫困战略研究》(第一作者),《青年地理学家》,1999年第3期;

25.《秦巴山区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独作),《经济地理》,1999年第5期;

26.《黄河中游地区产业密集带建设构想》(独作),《生产力研究》,1999年ZK1;

27.《跨世纪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7期。

28.《资源相对富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一作者),《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专刊;

29.《山西省人口性别比地域分布规律探讨》(第一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0.《关于贫困山区资源开发的思考》(独作),《经济地理》,2000年增刊。

31.《21世纪初叶中国贫困形势与反贫困对策研究》(独作),《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

32.《国际援助经验及对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启示》(第一作者),《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33.《21世纪初叶中国治贫反困新思路》(第二作者),《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3期;

34.《西部大开发中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独作),《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8期;

35.《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比较研究》(第二作者),《当代财经》,2001年第9期;

36.《户籍制度果真不宜改吗》(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444,2001.7.6.;

37《“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独作),《经济学消息报》,№465,2001.11.30.。

38.《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建设研究》(独作),《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9.《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采掘型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独作),《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3期;

40.《“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与我国西部开发》(独作),《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1.《晋陕蒙接壤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独作),《国土开发与整治》,2002年第1期;

42.《晋西北河保偏兴地区反贫困战略研究》(第一作者),《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3.《关于“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思考》(第一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4.《“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及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启示》(独作),《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5.《黄河北干流两岸杂粮生产发展研究》(第一作者),《商业研究》,2002年第10期;

46.《晋陕峡谷反贫困一瞥》(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471,2002.1.11.;

47.《黄河边上的风陵渡》(独作),《经济学消息报》,№497,2002.7.12.;

48.《黄河中游的航运难题》(独作),《经济学消息报》,№505,2002.9.6.;

49.《“拖车”的背后》(独作),《经济学消息报》,№517,2002.11.29.。

50.《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与晋陕豫接壤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独作),《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51.《黄河中游航运发展问题研究》(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2期;

52.《为何斯拉法在中国难评上教授》(独作),《经济学消息报》,№542,2003.5.23.;

53.《在行政区边缘的经济》(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543,2003.5.30.;

54.《政府行为与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合作》(第一作者),《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5.《中国沿海北中南三大区域城市化比较》(第二作者),《领导之友》,2003年第5期;

56.《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第二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

57.《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第二作者),《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8.《协调成本与行政区交界地带的环境整治》(第一作者),《人文杂志》,2004年第2期;

59.《流域开发: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选择》(独作),《经济经纬》,2004年第1期;

60.《“行政区经济”和“行政区边缘经济”》(第一作者),《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7期;

61.《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分析》(第一作者),《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第3期;

62.《产业链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第一作者),《领导之友》,2004年第4期;

63.《西部开发要转向特色产业》(独作),《经济学消息报》,2004-10-15;

6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第一作者),《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第5期;

65.《西部开发要转向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独作),《经济要参》,2004年第72期(2004年11月22日);

66.《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布局调整研究》(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4年第23期;

67.《要大力推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第二作者),《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2月13日,第5版。

68.《“壶口悖论”:对黄河壶口瀑布开发方式的研究》(独作),《经济地理》,2005年第2期;

69.《对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判断》(独作),《经济学消息报》,2005-1-28;

70.《要大力推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第二作者),《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3月12日;

71.《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第二作者),《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4期;

72.《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技术创新研究》(第二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73.《“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研究》(第一作者),《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74.《北京工业发展中商务成本的判断及其控制》(第一作者),《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5期;

75.《国家应加强对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援助》(独作),《经济要参》,2005年第24期;

76.《“十一五”:西部大开发政策需适当调整》(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9月29日,第7版;

77.《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蓝图”乍现》(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9月29日,第7版;

78.《西部应建立十大特色产业基地》(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9月29日,第7版;

79.《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第一作者),《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第6期;

80.《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第一作者),《资源·产业》,2005年第6期;

81.《行政区边缘经济:成因、特征与淡化》(第一作者),《区域经济论丛(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2.《“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可能面临执行难》(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2005年12月23日,№676,第二版;

83.《勾画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蓝图》(独作),《西部论丛》,2005年第12期。

84.《“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区域经济政策面临执行难问题》(第一作者),《经济要参》,2006年第2期,2006-1-7;

85.《东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86.《聚焦:构建中部崛起增长极至关重要》(专访),《上海证券报》,2006年2月28日;

87.《行政区边缘的“经济谷地”》(独作),《中国财经报》(理论版),2006-4-25;

88.《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及其表现》(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2006-5-19;

89.《产业空洞化:西部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必须面对的问题》,《西部论丛》,2006年第6期;

90.《中国未来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独作),《中国经济时报》,2006-9-5,第5版;

91.《大都市区管治:中国未来区域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独作),《经济学消息报》,№715,2006-9-22,第6版;

92.《我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研究》(第二作者),《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9期;

93.《体制创新与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独作),《中国软科学》,2006年增刊;

94.《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的体制创新》(第一作者),《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第6期。

95.《中部要发展四大产业、构建“丰”字型优势产业带》(独作),《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1月5日,第4版;

96.《重大工程项目的区域品牌与经济发展》(第二作者),《经济纵横》,2007年第2期;

97.《大都市区管治与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特殊性》(独作),《山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98.《中部地区要发展四大优势产业》(独作),《经济学消息报》,2007年1月

99.《2006中国东西合作暨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3期;

100.《东西合作的有效形式:共建产业园区》(独作),《经济学消息报》,№744,2007年4月13日;

101.《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支撑战略》(第三作者),《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02.《产业园区:在东西合作的平台上起舞》(独作),《西部论丛》,2007年第4期;

103.《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第一作者),《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04.《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独作),《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2期;

105.《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问题研究》(第二作者),《区域经济论丛(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06.《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理念、结构和模式》(第一作者),《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6期;

107.《西部三大重点经济区“十一五”发展方向》(独作),《中国经济时报》,2007-7-16;

108.《“十一五”时期我国西部三大重点经济区的发展方向》(独作),《经济学消息报》,2007-7-20;

109.《四大城市圈助力巨龙腾飞》(独作),《西部论丛》,2007年第5期;

110.《西部中心城市工业发展中商务成本的判断与控制——以西安市为例》(第二作者),《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8期;

111.《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作者),《区域经济论丛(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12.《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第三作者),《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2期;

113.《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西安都市圈经济发展研究》(第二作者),载姚慧琴,仁宗哲主编《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14.《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西安市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第二作者),《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15.《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第三作者),《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7期;

116.《主体功能区建设和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第二作者),《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17.《三峡库区“二次移民”呼唤科学决策》(第二作者),《经济学消息报》,2007-11-16,第3版。

118.《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独作),《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19.《中国大都市区的管治结构》(独作),《经济管理》,2008年第3期;

120.《国际产业转移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第一作者),《当代财经》,2008年第1期;

121.《中国区域发展理论创新论坛综述》(独作),《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22.《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基于陕西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考察》(第一作者),《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3期;

123.《山西省无煤县县域经济“边缘化”问题透析》(第一作者),《经济学消息报》,2008-4-4;

124.《要高度重视山西省无煤县的发展问题》(第一作者),《天下山西名人》,2008年3期;

125.《西部经济发展的科技现状与发展对策》(第二作者),《经济纵横》,2008年第4期;

126.《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第二作者),《生态经济》,2008年第5期;

127.《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独作),《学术界》,2008年第5期;

128.《<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评介》(独作),《经济问题》,2008年第4期;

129.《京津冀都市圈管治模式与协调发展机制探讨》(第三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30.《中国沿海北中南三大区域城市化与协调发展比较研究》(第二作者),《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年第8期;

131.《“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运行态势及未来政策取向》(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132.《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30年的回顾与前瞻》(独作),《区域经济论丛》(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

133.《博弈论与流域间跨区污染问题研究》(第二作者),《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34.《黄河流域管理与协调发展研究》(第一作者),《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第2期,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5.《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及其表现》(独作),《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36.《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7.《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的国家治理政策》(独作),《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3期;

138.《对山西大规模规划建设机场的几点看法》(独作),《经济学消息报》,2009年5月8日,第1版;

139.《“新医改”将长期影响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第一作者),《西部论丛》,2009年第5期;

140.《中国大都市区膨胀病的产生与社会影响》(独作),《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141.《中国超大城市积聚性评价研究》(第二作者),《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42.《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独作),《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143.《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思考》(独作),《西部论丛》,2009年第8期;

144.《“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与新特点》(第一作者),《发展研究》,2009年第9期;

145.《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区域利益的协调机制研究》(第二作者),《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11期;

146.《科技创新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第二作者),《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

147.《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第二作者),《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12期;

148.《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第三作者),《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被转载的论文

1.《我国反贫困进程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经济地理》,1998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转载);

2.《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1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99年第2期转载);

3.《跨世纪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1999年第7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1999年第9期转载);

4.《21世纪初叶中国贫困形势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转载);

5.《国际援助经验及对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的启示》,《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1年第11期转载);

6.《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技术创新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5年第6期转载);

7.《北京工业发展中商务成本的判断及其控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转载);

8.《西部三大重点经济区“十一五”发展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7-7-16(被《新华月报》2007年9月号·下半月转载);

9.《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8年第7期转载);

10.《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学术界》,2008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9年第1期转载);

论文集收入论文

1.《实施环境移民与推动陕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独作),《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陕新出批(1997年)字第066号。

2.《试论陕西省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独作),载张积玉主编:《中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3.《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与协同发展研究》(独作),载朱士光主编:《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边缘经济”》,载陈栋生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5.《流域开发: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选择》,载陈栋生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6.《“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研究》(独作),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编:《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晋陕峡谷反贫困一瞥》,载张五常,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Ⅳ)》,朝华出版社,2005;

8.《拖车的背后》,载张五常,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Ⅴ)》,朝华出版社,2005;

9.《黄河中游的航运难题》,载张五常,高小勇主编:《经济学帝国主义(Ⅴ)》,朝华出版社,2005;

10.《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研究》,载陈栋生,王崇举,廖元和主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1.《中国大都市区管治模式与机制探讨——京津冀都市圈管治实证研究》,载王振中主编:《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2.《“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载罗布江村,陈达云,陈栋生主编:《区域发展创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获奖情况 1.《关于贫困地区环境移民的思考》(《国土开发与整治》,1995年第4期),山西省1995-1997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跨世纪中国反贫困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1998年第12期),第二届山西青年科技发展论坛三等奖(1999年);中国青年科技发展论坛三等奖(2000年)

3.《我国反贫困进程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经济地理》,1998年第2期),《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年);

4.《西部大开发中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8期),南开大学谷书堂经济学基金学生论文大奖赛三等奖(2001年);

5.《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2004年);

6.《大力推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2005年)。

7.《行政区边缘经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

8.2007年荣获“第五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

9.《行政区边缘经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山西省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2007年)。

重要反响 1.《大力推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批示;

2.《北京工业发展中商务成本的判断及其控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5期),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同志批示;

3.《大都市区管治:中国未来区域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经济学消息报》,№715,2006-9-22,第6版),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万晓琼主编)《2006年度中国学术观点:经济2006》(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第98-99页;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管理、大都市区管治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