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
释义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1954年9月14日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简称基础部)。1960年2月改称基础医学系。1985年5月成立北京医科大学后,基础医学系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院现设12个系、1个室、1个研究所以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一些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 简介在2003年全国基础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院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的整体水平排名荣获第一。 基础医学院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招收研究生1659名,其中博士生636人、硕士生1023人。目前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15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64名。基础医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学风严谨,实践综合能力强,开拓创新潜力大等优点多次受到国内、外的教育和研究部门的赞誉。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工404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6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8人,硕士学位者78人。学院以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著称,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9人。 基础医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拥有雄厚的科学研究综合实力。1980年-2005年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6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30项、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12项、其他科技成果奖13项;2000年-2005年发表科研论文1943篇,其中有5篇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SCI收录刊物发表论文549篇;2000年-2005年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61项,共获科研经费约21153万元。其中承担“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1项,获准“973”项目经费3061万元;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高技术项目”26项,获经费2456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6项,获经费3775万元。 基础医学院近年来逐渐加强生物技术和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在科技开发工作中也取得一些重大进展。在基因工程药物、肿瘤的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角膜疾病、诊断试剂研制等领域,一批研究开发项目已取得动物实验或临床试用的良好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础医学院十分重视国际间医学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借鉴世界先进的医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与世界一流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研究、人员交流、合作举办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已建立了广泛的密切联系。历经5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已成为国内较著名的、以发展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理论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科研中心之一,是国家基础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 专业设置基础医学专业(8年制) 基础医学是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在内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师资和高层次科学研究人员。本专业从2001年起即开始实行“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临床医学主要学科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有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 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专业课(包括分子生物学、酶与核酸化学、分子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科学、实验核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等)。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教学见习与科研专题训练,在获得学士学位资格后,可直接进入二级学科培养。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医学实验学专业(4年制) 医学实验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医学基本实验技术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实验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应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病原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象学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核医学、机能学实验技术、形态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学制四年,学生完成全学程学业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完成规定的选修课学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在医学院校、医疗及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医学实验工作。本专业只招收北京生源。 现任领导院长: 尹玉新 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 管又飞 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 周春燕 副院长(主管研究生工作):万 有 副院长(主管行政工作): 孙 敏 书 记: 朱卫国 副书记: 谷 涛 副书记: 郭 琦 管理机构基础医学院管理机构由学院办公室、科研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组成。 科研工作基础医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逐渐加强了生物技术和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我院拥有雄厚的科学研究综合实力,教育部组织的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大学的基础医学专业排名第一。 基础医学院现有8个全国重点学科,包括:免疫学系、病理学系、药理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病原生物学系。我院设有4个部门重点实验室,即:神经科学卫生部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卫生部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卫生部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炎试剂卫生部工程研究中心。我院还是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重点建设单位,近年来集中投入,初步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台,包括: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心血管研究中心、肿瘤研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等。 1980-2003年,我院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部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30项,其他科技成果奖13项。获得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 2000-2003年,我院共发表科研论文1350余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200余篇,SCI收录刊物发表240余篇。 2000-2003年,我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80余项,共获科研经费约15000余万元。其中承担"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8项,获准"973"项目经费2536万元;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高技术项目"24项,获经费253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8项,获经费2110万元。 .2003-2006年,我院 近年来我院科技开发工作也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在基因工程药物、肿瘤的免疫治疗、自身免疫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角膜疾病、诊断试剂研制等领域,一批研究开发项目取得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的良好效果,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期待与优势企业开展战略投资与合作。 获奖成果获奖年 主持人 奖励名称 单位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项目来源 1999 庄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微生物学系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血清学、诊断方法及散发性戊型肝炎研究 国家攻关项目 1999 韩济生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纲要 1999 韩济生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的抗阿片作用是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王晓京 周岩 张立新 自然科学基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