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包秉民 |
释义 | 包秉民 男,1946年7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字逸叔,自署长安一粟,号髯公、四冷堂主人。书法家。其书善纳各家之长,追求自然真趣。精研善化,诸体皆能,尤喜北碑,精行草,笔墨气韵生动,法度严谨,雄强劲健中透清隽秀逸之气。书作百余次参加国内大中型展赛事,多次获奖。精品多为国内外友人以及数十家纪念馆、博物馆收藏,刊石。入选《国际书法艺术联合展作品集》、《世界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二十世纪书法篆刻集粹》、《中华英才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长安名家书画集》、《唐诗三百首书画集》等数十种刊物。赴日本访问展览颇多赞誉。精心创作完成大型个人书法专题展《菜根谭书法百题展》《孙过庭书谱展》《标准草书千字文展》。主编《于右任书法字典》。现任西安书学院副院长,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书画研究院院长。髯公包秉民:承袭传统 淡泊善书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近日,偶得一本《髯公包秉民临书谱》,作者简介尤为简洁,没有诸多哗众取宠的头衔,亦无参展赛事奖项之华冠。只有几行小字“包秉民,字逸叔,号髯公,自署长安一粟,四冷堂主人,一九四六年生于西安,善书。”短短几句道出作者淡泊雅致之心境,却又不失大家风范。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先生为《髯公包秉民临书谱》题写书名并作序,序称:“长安美髯公,少小出鱼化;挥戈银川道,染翰贺兰下;解甲归来日,讬兴唯书法;悠悠四十载,卓然自成家;标草入书谱,屏列七十八;逸韵得巨制,笔端现奇葩。” 包秉民幼喜笔墨,四十年临池不辍,其书,善纳各家之长,追求自然真趣。精研善化,诸体皆能,尤喜北碑,精行草,笔墨气韵生动,法度严谨,雄强劲健,中透清隽秀逸之气。近年来,他精心创作完成大型个人书法专题展《菜根谭书法百题展》,并主编了《于右任书法字典》,受到国内社会各界乃至崇尚书法各国的一致赞誉。 2007年,髯公包秉民正式被邀约成为苑林艺廊签约艺术家,并担任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书画研究院院长。 在《髯公包秉民临书谱》中,髯公自序曰:“余数十载临习书谱,每有所得。孙公书论精妙绝伦,书道之规矩,孙公不取缄秘之旨,亦实乃后世习书者之大幸也。”他认为,传统文化之精髓,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和感恩心,以最真最实的性情去研习,去传承和弘扬,无论待人论己,还是书画创作,皆应如此。正如髯公本人所说:“我崇尚传统,不喜欢搞歪门邪道,在艺术上不愿意有一笔一画的苟且。”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挥笔泼墨,气定神闲,他的笔墨间流淌着一位书法家的孑然风骨和自然真趣。书体中渗透着坚毅、豁达、纯然、秀逸、至情至性,古朴而不失高雅,强劲严谨又不失自然神韵,在畅达奔放,至真闲雅中让人情趣飘然,如临仙境。¬ 艺术在内,名利在外,尘世物质可少,书法精神必不可缺。现如今,许多“大家”都忙着成名获利,而髯公包秉民却崇尚传统文化之精髓,醉心于传统书法艺术,数十年来,脚踏实地,不曾有丝毫懈怠之意,坚持闭门研习名家书体。他潜心钻研,反复临习并完成六尺篆书《长恨歌》26条屏、六尺行书《正气歌》50条屏、六尺草书《前后出师表》16条屏和八尺草书《孙过庭书谱》38条屏等(已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