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鶺鴒
释义

鶺鴒科(Motacillidae)鶺鴒属(Motacilla)的7~10种鸟与亚洲的山鶺鴒(Dendronanthus indicus)之统称。前者生活在海滩、草地和溪边。羽色图案明显。常在地上营巢、树上栖息。尾长而上下摆动,故英文名原意为「摇尾鸟」。林栖的鶺鴒全身左右摇摆。欧亚大陆常见的白鶺鴒(M. alba)的雄鸟呈灰白花或黑白花。不列颠的亚种称为杂色鶺鴒。唯一到西半球的是黄鶺鴒(M. flava或Budytes flavus),在阿拉斯加繁殖,再迁飞到亚洲。

外形特征

雀形目鶺鴒科的1属。体长 170~180毫米;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世界共有10种,中国有4种。因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故又称“点水雀”。体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组成,如白鶺鴒;或由黑、黄、白、灰、绿色组成,如黄鶺鴒、黄头鶺鴒、灰鶺鴒等。

白鶺鴒有9个亚种,其中4个亚种在中国繁殖,其余5个亚种在中国越冬。黄鶺鴒和灰鶺鴒仅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天山,冬季到南方越冬;黄头鶺鴒见于中国东北北部,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

鶺鴒为地栖鸟类,生活于沼泽、池塘、水库、溪流、水田等处。白鶺鴒常在路边出现,单个或成对地寻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状起伏,并连续发出铜铃般的鸣声。繁殖期雄鸟站在土堆、石堆等高处鸣唱,非常动听。太阳西落时,均飞入竹林、灌丛中,与麻雀、田鹨等混栖。

在农田土块、树洞、岩缝中筑巢。巢呈杯状,以细草根、枯枝叶、草茎、树皮等构成,内铺兽毛,鸟羽等。每窝产卵 4~6枚。夏季食物 99%是昆虫,包括蝇、蚊、甲虫、蝗虫、蚱蜢等;秋季兼食些草籽,是农田的益鸟。

鹡鸰科(Jī líng)

科学分类法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Motacillidae

属:鹡鸰属 山鹡鸰属 鹨属 金鹨属 长爪鹡鸰属

鹡鸰科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全球共5属62种,在中国有3属20种分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