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骷髅社
释义

骷髅社(Skull and Bones),又称骷髅会、骷髅骨、优罗嘉俱乐部(The Eulogian Club)、死亡骑士团(The Order of Death),是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个秘密精英社团,每年吸收15名耶鲁大学四年级学生入会,成员包括许多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一些人相信骷髅会长期控制着美国,并拥有不可告人的动机;然而也有许多记者调查后认为该组织与普通的大学学生社团并无不同,而且类似的秘密精英组织也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一流大学。

简介

“骷髅社”的成员出人头地的非常多,这与它的总体成员之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20世纪为人耳熟能详的人就有威廉·邦迪(中央情报局局长)和麦克乔治·邦迪(国家安全顾问)兄弟、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创立者哈罗德·斯坦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皮尔斯·杰伊、布什家族祖孙三代、《财富》杂志主编、创立财富500强排名表的拉赛尔·戴凡波特、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和李洁明、前《纽约时报》总经理埃默里·豪·布雷德福德、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蒂华特、前参议员戴维·波伦、约翰·海因茨、詹姆斯·巴克利、约翰·查菲……

骷髅社箴言

骷髅社成员的箴言是:为了上帝、为了国家、为了耶鲁、为了“骷髅社”。“骷髅社”成员之间的联系甚至比家庭、比信仰还强烈。

骷髅社-历史

骷髅会的标志是一个骷髅和两根交叉的骨头,再加上神秘的数字“322”

骷髅会于1832年由耶鲁大学毕业生威廉·拉塞尔(William Russell)创立。他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家庭,耶鲁大学毕业后曾赴德国游学一年,据信他在那里结识了德国某一秘密组织的成员,并从此迷上了秘密社团。回到美国后他召集了大学里一批好友,成立了秘密组织骷髅会,首批成员中包括阿方索·塔夫脱(Alfonso Taft),此人后曾出任过美国司法部长,其儿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

威廉·拉塞尔选定用一个骷髅和两根交叉的骨头作为骷髅会的标志,并用“322”作为协会的标志。其中“32”代表的是协会成立的年份1832年,后一个“2”则表示该会是德国一个组织的第二个分支机构。此外,“322”也可代表公元前322年,据说是希腊神话中掌管口才的优罗嘉女神升天的年份。该组织也崇拜希腊女神优罗嘉,并在某些场合中自称“优罗嘉俱乐部”。

协会创立之初没有固定的聚会场所,一般每周举行一到两次聚会,多在深夜举行,举行时会在举行地点的门上挂出骷髅会的标志。1856年,一名骷髅会成员丹尼尔·科伊特·吉尔曼(Daniel Coit Gillman,此人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以骷髅会创办人之名成立拉塞尔信托基金会,负责掌管骷髅会的财政。在当年,该基金会购置了一栋房产,从此成为今后骷髅会的固定聚会地点,被称作“墓地”(tomb)。

所有“骷髅会”成员都被称作“骷髅”,所有“骷髅会”成员在加入时都要发下誓言,永远禁止向外界泄露半句“坟墓”内的秘密。

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名骷髅会成员向协会捐赠了位于纽约州北部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一座面积约40英亩的小岛鹿岛(Deer Island),作为会员休闲度假的地点。该岛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曾经是骷髅会成员们经常光顾的休闲地,但是据一些新的骷髅会成员表示,该岛上的设施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目前大多已经荒废,到该岛上度假的人员也明显减少,不过每年新入会的会员总还是会被带到岛上感受一下气氛。

在骷髅会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它始终是耶鲁大学众多学生社团(包括秘密社团)中最受欢迎的社团,每年所吸纳的15名会员也被认为是耶鲁大学最优秀的学生,虽然有时候吸收的会员也并不仅仅以学生的表现而以其家族背景来决定。根据公开的骷髅会成员资料显示,有几个大家族在骷髅会中占有特别偏高的比例,包括了塔夫脱家族、布什家族、哈里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等显赫世家。

骷髅社-传说

由于骷髅社神秘与精英主义的特性,许多人相信骷髅社有着特殊甚至不可告人的罪恶使命。很多人相信近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该会策划的,包括原子弹的研制、《时代》与《新闻周刊》两大左右国际舆论的美国媒体的成立、猪湾事件、肯尼迪遇刺案、水门事件以及美国的外交政策等。然而虽然在所有这些事件的决策者中,确实都可以找到骷髅社成员的身影,但因此断定骷髅社是这些事件的幕后主使却依然没有确凿的证据。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与共和党推举的两名候选人小布什与约翰·克里竟然都是骷髅社成员,又进一步加深了许多人对于骷髅社的猜疑。

此外有关骷髅社本身的一些活动与行为也引起公众的揣测。许多曾经进入过“墓地”的人称骷髅社收集了大量人体骷髅标本;也有传言称每年的新会员会在入会仪式中用希特勒曾使用过的银质器皿来享用丰盛的大餐;会员的聚会中有一个项目是会员必须躺在棺材中讲述自己的性生活史甚至手淫,一些人甚至进一步推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将来可以借此威胁并控制成员。此外比较有趣的传说则包括了由于骷髅社的隐秘性,只要任何人在公开场合中提到了“骷髅社”,在场的骷髅社成员就必须离场。

但是也有一些骷髅社成员透露称,以上的描述大多偏离事实,例如现在“墓地”中已经没有了真人大小的棺材,所以也就不可能强迫会员爬进棺材内谈论有关性的话题。至于用餐器皿到底是否为希特勒所使用过也从来没有考证过。人们对于骷髅会的传言大多言过其实,骷髅会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兄弟会组织,而且类似的秘密学生组织在各大学也非常常见,光耶鲁就还有像卷轴和钥匙协会(Scroll and Key)、狼首会(Wolf's Head)。其他像哈佛大学的坡斯廉俱乐部(Porcellian Club)、剑桥大学的剑桥使徒(Cambridge Apostles)等,都是性质类似的组织。

2000年美国环球制片公司出品了一部恐怖片《骷髅》(The Skulls),讲述了一所美国顶尖大学的两名学生被选入了一个秘密组织后如何发现了一宗该组织操控的谋杀案,并决定与之决裂的故事。这个明显影射骷髅会的组织被描绘成一个类似黑手党的犯罪团伙,从事谋杀、贿赂、商业诈骗、包庇等各种违法勾当,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于骷髅会的偏见与误解。

骷髅社-入会标准

耶鲁大学骷髅会集会点

每年春天,在骷髅会的会所内,都会迎来15名大学三年级的新成员(Bonesmen, Knights of Eulogia, Boodle boys, GBdBs - Great Bones of the Boodle)。根据骷髅会创始人威廉·亨廷顿·罗素(William Huntington Russell, 1809-1885)制定的入会条件,被征选的会员必须符合一系列几乎苛刻的标准:首先要出身于美国东部的豪门世家,最好是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其次还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学阶段最好在贵族寄宿学校上过学。第三,要爱好体育,具有竞争精神,最好有军队服役经历。骷髅会的征选对象是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毕业那一年正好加入骷髅会。

骷髅社-入会程序

“骷髅会”新会员的入会程序。新会员在第一次进门时,会经过一个复杂诡异的入会仪式。在骷髅会的迎新会上,一个年长的“骷髅会”会员会引领新会员进入神秘的322室,这里又被称做为内部神庙。一群身着怪异服装的人围着新会员大喊大叫。随后骷髅会的一年长会员会将一个骷髅头放在新会员肩膀上,同时用低沉的声音说:“你会一生都接纳骷髅会吗?”答是后他就正式成为了骷髅会的一员。早期的入会会员还必须在泥浆中赤裸着全身进行摔跤,据说代表的意思是“在旧的世界中死亡”和“在新的世界中重生”。所有入会的会员必须赞同并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攫取国家权力、制造“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该会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协助会员获得权力和财富。

骷髅社-骷髅社精英谱

威廉·H·塔夫脱(1878届会员)

1908年至1912年任美国第27任总统,1921年至1930年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例既当过总统又当过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人),还是美国卡耐基协会的托管人。在他手中,“骷髅会”进入自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亨利·史汀生(1888届会员)

美国著名的战略家,“骷髅会”第一黄金时代的实施者。1911年至1913年任陆军部长。1928年至1929年任驻菲律宾总督。1929年至1933年任国务卿。在他从政的30多年间,为 7位美国总统服务过,他们分别是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伍德罗·威尔逊、加尔文·库林奇、赫尔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杜鲁门等总统。史汀生简直是一个权力炙手可热的政坛不倒翁,在他的手中,“骷髅会”里的大家族正式开始了美国社会政商二元结构的开创,惠特尼家族(铁路和军火产业)、庞蒂家族(铁路和金融产业)以及哈里曼家族(铁路和金融产业)的势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和强化。

乔治·布什(1948届会员)

即老布什,“骷髅会”中布什家族的主要成员,1988年至1992年的美国总统,儿子乔治·沃克·布什(1968届会员)是上一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父亲普雷斯科特·布什是(1917届会员),乔治·布什的叔叔乔治·赫尔伯特·布什也是“骷髅会”会员(1927届)。

阿沃罗尔·哈里曼(1913届会员)

美国早期著名的铁路家族哈里曼家族的主要成员,从二战期间美驻苏联大使,到美国国务院官员,再到越南战争停战谈判时美方首席谈判代表,阿沃罗尔·哈里曼任职颇多。

罗伯特·A·洛威特(1918届会员)

曾担任美国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和国务卿,属“骷髅会”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大人物之一,把持美国政坛将近40年。

亨利·卢斯(1920届会员)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帝国的创建者,著名的“美国世纪”教条的鼓吹者。

亨利·P·达沃森(1920届会员)

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主要的合作者和美国金融网络的幕后领军人物。

布什、克里与骷髅社

布什与克里——两人都是“骷髅”

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和共和党候选人布什曾先后赤身裸体地躺在纽黑文市高街的“坟墓”秘室322房间垫着天鹅绒布的棺材里,向其他成员坦露自己内心最隐秘的私情——性的“经历”。别以为这是年轻人一时心血来潮的恶作剧,这是耶鲁大学最古老的学生社团之一——“骷髅社”的入社仪式。要想成为该社的成员,每个人都得这样。然而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该社,每年只有15个人有此殊荣。加入该社的成员都经过严格挑选,并需要上一届成员的推荐,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最好是12个有名有姓的有“贵族血统”的清教徒家族的后裔、最好显示出领导人的特质等。

“骷髅社”66届成员的克里之所以被挑中,主要不是由于他的血统,而是由于他在耶鲁大学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的强烈兴趣和领导潜质:他是该校政治学会的主席、他在演讲辩论中获过奖,他是校园学生民主党的领袖。

比他低两级的布什之所以加入“骷髅社”,主要是子承父业,“被逼无奈”,当时他当众议员的老爸、同时也是“骷髅社”成员的乔治·H·布什希望他加入。布什学业成绩平平,始终保持在“绅士的C”,他虽然不善言辞,学业上也比不上克里,但他也有过人之处:他喜欢聚会、喜欢喝酒,喜欢呼朋唤友,加上性格随和、出手阔绰,因此人缘极好,被称为是“男子拉拉队队长”。

信仰与权力——“骷髅社”的秘密

美国各个名校虽然都有一些秘密的学生社团,但没有哪一个学校的学生社团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传说当年埃弗里尔·哈里曼——后来成为罗斯福时代著名的政治掮客,摆着现成的哈佛不上而去耶鲁,目的就是参加“骷髅社”。

“骷髅社”有充足的活动经费——由老校友拉塞尔基金会捐助,成员无需要交纳会费。在“坟墓”中,骷髅社成员称外面的人为“野蛮人”。全国约800名在世的“骷髅社”成员每年至少在它拥有的纽约亚历山德里亚湾的鹿岛聚会一次。

“骷髅社”喜欢邀请一些杰出的校友参加他们的活动,激励他们从“坟墓”一步步走向成功。加入“骷髅社”不是一时之事,而是终身大事。一旦成为该社的成员,那就是终生的成员。作为一个“骷髅社”成员,不是意味着求职时可以得到某大公司首席执行官面试的机会,而是意味着可以打电话到白宫、中央情报局、华尔街、联邦最高法院去谋职。“骷髅社”是一个典型的精英网络,成员之间恪守秘密,互相忠诚,互相提携,一人得道,其他“骷髅”跟着升天。

由于“骷髅社”保密性强,美国的情报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骷髅”: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创始人罗伯特·洛维特就是“骷髅社”的成员,整个中情局大楼就像是“鬼屋”。难怪有人戏称,CIA就是耶鲁大学的校友聚会。威廉·邦迪和老布什都曾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骷髅社”的“坟墓”常年由“铁将军”把门,外人不得而入。传说,在他们每周两次的聚会上,他们常常会在烛光摇曳、鬼影幢幢的房间里用“骷髅”做成的杯子喝饮料,“坟墓”里不准喝酒,如果像布什那样爱喝酒的人就得另找地方。据说“骷髅社”之所以对死亡着迷,主要是要对这些贵族子弟进行人生观的深刻教育,提醒他们人生苦短:你可以做出选择,要么靠着祖上的阴功和继承的遗产吃喝玩乐,了此一生;要么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此信念的支持下,“骷髅社”的成员出人头地的非常多,这与它的总体成员之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20世纪为人耳熟能详的人就有威廉·邦迪(中央情报局局长)和麦克乔治·邦迪(国家安全顾问)兄弟、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创立者哈罗德·斯坦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皮尔斯·杰伊、布什家族祖孙三代、《财富》杂志主编、创立财富500强排名表的拉赛尔·戴凡波特、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和李洁明、前《纽约时报》总经理埃默里·豪·布雷德福德、前最高法院大法官波特·斯蒂华特、前参议员戴维·波伦、约翰·海因茨、詹姆斯·巴克利、约翰·查菲……

骷髅社成员的箴言是:为了上帝、为了国家、为了耶鲁、为了“骷髅社”。“骷髅社”成员之间的联系甚至比家庭、比信仰还强烈。

同室操戈——“骷髅”们将如何站队?

20世纪最后20年,美国政治越来越精英化、世袭化和贵族化。参加2000年大选的候选人戈尔是前参议员之子,布什是前总统之子。在现在的第108届国会中,535位议员中的77位是参议员、众议员、法官和州高级官员的亲属:如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是前总统克林顿之妻,北卡罗来纳州的参议员伊丽莎白·多尔的丈夫是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1996年总统选举中挑战克林顿的共和党候选人鲍勃·多尔,新罕布什尔州的两位参议员均是前州长之子,罗得岛的共和党参议员林肯·查菲“继承”了已故父亲留下的席位,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继承”了他兄弟的席位,康涅狄格州参议员克里斯托夫·多德“继承”了父亲的席位,缅因州的一位参议员是该州前州长之妻。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就不会奇怪,2004年的总统选举会是古老家族对古老家族、百万富翁对百万富翁、耶鲁人对耶鲁人、“骷髅”对“骷髅”的对决。英国有好事者挖出八卦新闻:克里母亲的祖先与布什家族的祖先都与英国王室有亲缘关系,甚至这两个家族的祖先还有亲戚关系。这种传闻姑妄听之,他们两人究竟谁出身更高贵、谁更有钱、两人的祖先是否是亲戚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背景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2004年的总统竞选变为美国史上第一场名副其实的“骷髅”大战。人们感兴趣的是,两人在竞选时如何保持“骷髅社”的传统——互相忠诚,保守秘密;其他“骷髅”又如何对他们表示忠诚,如何站队?同“室”操戈,相煎如何不太急?

克里英雄主义的“骷髅”

同为耶鲁人,同为“骷髅”,同为主流精英,克里与布什的个性风格却大异其趣。

克里谦谦君子,道貌岸然。从小就胸怀大志,雄心勃勃,以肯尼迪为楷模,在耶鲁大学研究问题,练习口才,长于辩论。他逞强好胜,喜欢冒险,富有英雄主义色彩。

在33年的政治生涯中,克里以善变著称,几乎在任何议题上他都持两种截然相反的立场,如从越战英雄摇身一变为反战斗士,从支持攻打伊拉克到反对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拨款。喜欢他的朋友称他为务实的、灵活的“灰色世界的灰色理论家”。他的政敌讽刺他为“变色龙”,搞政治投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为了迎合选民,可以放弃原则。

得州大学有教授对克里在预选中会见媒体时说的五万个字进行计算机分析后发现:作为一个演讲者,克里更多地像戈尔而不像爱德华兹,爱德华兹更像布什,而不是像克里或戈尔。克里讲话的方式显得正式和僵硬;他性格孤僻、清高、冷漠,在人际交流中缺乏爱德华兹式的或布什式的亲和力。

克里的竞选风格是耐心细致。在爱荷华州,他耐心地听选民讲了几个小时,然后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一下救了他。克里穿着西装裤,打着领带与俄州工人的交谈,结果变为他的独白或演说。他的声音很高、很正式,回答问题很冗长,深怕别人不明白。

布什哥们儿义气的“骷髅”

与克里相反,年轻时的布什有点像纨绔子弟,在耶鲁时不务正业,热衷于饮酒作乐,呼朋唤友;他也不喜好政治,不喜欢求解复杂的难题。第一次竞选得克萨斯州众议员失败后,他就对政治失去兴趣。他之所以竞选州长主要是为了家族,实现老爸的心愿;他之所以竞选总统是为了替老爸“报仇雪恨”——1992年赢得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却在大选中输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克林顿,为此老布什郁闷了很久,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何失败。

布什在闲散中变得很不“贵族”,没有乃父之风,却像粗犷的“西部牛仔”。他为人忠诚、单纯,讲哥们儿义气,因此他有一些铁哥们儿,能为他两肋插刀,对他忠心耿耿。他对人的信任是没有限度的。这反映在2000年竞选中,正当他与戈尔激战方酣时,他辩论演习的脚本被人寄给他的对手戈尔(戈尔知道后旋即退回)。媒体本以为布什会疑神疑鬼,整顿竞选班子,但他声称信任每一个为他工作的人,主要人员没有一位被开除,只将“肇事者”解雇了事。在他就任以来的三年中,除财政部长奥尼尔、国家经济安全顾问劳伦斯·林赛外,好像还没有内阁官员被解职的。外界对他的一个印象是:他是帅才,能“将”将,知人善任,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后来皈依基督教美以美教派后,甚至在宗教信仰方面都与他老爸不一样。老布什是圣公会教徒。他比他老爸信仰更虔诚、更坚定、更狂热。宗教信仰对他的政治哲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坚持原则,容易将政治道德化,善恶分明,希望外交政策能扬善除恶,而且除恶务尽。有人评论说,他更多地靠“本能”而不是理性来做出政策决断,他在政治上、行事风格上更多像里根而不像老布什,老布什仅是他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

与克里相比,布什既不能言善辩,又不博学多才;甚至于讲话常犯语法错误,成为媒体的笑柄。但这也能转化成他的优点:他对自己的缺点不遮不掩,出错就出错,不知道就不装作知道,因此赢得了诚实的美名。与克里的清高相比,他很“下里巴人”,很随和,很幽默,能够与别人打趣,也常拿自己开涮。甚至于在选民中出现了“性别差距”,喜欢或支持他的男人比女人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