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鳌江镇
释义
1 浙江省平阳县辖镇

鳌江镇为一乡镇名称,在我国浙江省温州、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均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鳌江镇,温州市五大镇级市之一,浙江省27个中心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浙江省唯一具备”水,公,铁“交通网的乡镇,温州南部交通枢纽之一,平阳县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鳌江,这个古老的百年商埠,如今发展成为富有现代港城气息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区域中心城镇,先后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和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强镇等荣誉称号。

一、前言

因港口而兴的鳌江,曾因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成为联络周边地区的枢纽。北宋时期,鳌江由渔人聚集成市,清朝初期设置了海关,1923年,建成鳌江港,港口开辟了至湛江、汕头、上海、基隆、大连等航线,历来是鳌江流域对外开放的商埠,浙南和闽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1933年,鳌江正式建镇,时携渔业与船运之便,成为浙南著名商埠,时称“中国古鳌头”、“瓯闽小上海”。这种自古就有的优势,使鳌江人倍感自豪。除了商业的规模,港口规模仅次于温州,民国廿一年左右,中国银行、浙江地方银行还在鳌江设立过分支机构。抗战爆发后,温州和福州港相继封锁,唯有鳌江港仍在通航,因此又开辟了许多新航线。民国廿七年,荷兰、英国3200吨商船开进鳌江经商。鳌江因此成为一个繁荣的港口,为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其中,近代鳌江镇的开拓和繁荣,乡绅王理孚及其子王文川具体负责的王广源商号,贡献最大,功不可没!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鳌江港定为二类口岸,并设立了海关、商检、海事、边防、海警、口岸办等相应机构及台湾渔轮停泊点,使鳌江镇具备了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2003年鳌江镇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百强镇,温州市经济强镇第五位;2007年,鳌江镇名列温州强镇第十。鳌江港对平阳、苍南两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鳌江镇现辖面积192.50平方公里,其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近25万(其中外来人口5万),下设12个办事处,辖8个社区、112个行政村。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0.55亿元,同比增长30.48%;财政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18.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2亿元,同比增长48.8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00元,同比分别增长22.07%和7.81%。

二、骄傲的鳌江

在整个浙南区域经济里,鳌江镇和鳌江人过去的历史是很值得骄傲的,应该可以这么说,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老平阳未分县前,除了温州市区,其他地方在鳌江人眼中,都好像是乡下地方,根本不值一提!连瑞安、乐清的城关也都不在话下,1981年之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哺育老平阳160万人民的鳌江贯穿横阳大地上,作为地理上和经济上的中心的鳌江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他的经济吸引了当时老平阳一半以上的人口范围,在鳌江流域,鳌江镇作为中心城市(镇)的出现和发展,是依靠浙南和闽东北地区广大腹地的存在和支撑,腹地越广,这个城市(镇)的地位就越牢固,周边地区的人口越多,他的辐射力也会水涨船高地愈强大。在计划经济年代,老平阳县的十大公司一个不落地坐落在鳌江,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鳌江曾经就是这么“牛气”十足!!

在计划经济年代,市场供需之间的巨大落差造就了鳌江人的优势和骄傲。当时,60余年的建镇历史是鳌江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也造成了鳌江人自视过高的“城里人”症结。长期区位优势,培养了鳌江人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的确,在鳌江如日中天的时候,龙港、萧江、水头等乡镇都名不见经传,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鳌江就是国内赫赫有名的机械城,当时国内建筑机械三台机器中就有一台出自鳌江。当初浙江省乡镇企业排名前十名中,鳌江就有陈可银、章烈成、柳上淡、翁安义、薛安志等人所办的企业名列其中。如果你以前在鳌江读过书,鳌江镇内的同学都会非常自豪地说,我是正宗的鳌江人。让人感觉做鳌江人还有正宗不正宗之分,做正宗鳌江人好象是非常神气的事情一样!在当时的平阳,鳌江人就像上海人在中国一样。让自己和别人觉得他总是高人一等,非常骄傲!一直以来,作为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的鳌江镇,这种先发优势,使鳌江人的骄傲和自豪一直持续到现在,以致于鳌江人写字连“鳌江”的“鳌”字下面的“鱼”字都不要了,变成了骄傲的敖ao(第四声)字,“敖江”真是名不虚传啊!!!

三、沉沦的鳌江

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调整、苍南县的建立以及随着对岸的“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的迅速的崛起和发展,人口积聚优势及经济中心发生转移,鳌江镇原先的优势却渐渐失去,无奈地显得有些落伍了。市场没落,经济萧条,浙南水产市场被灵溪夺取,更没有了支柱产业,镇内工业企业外流现象突出,曾经一度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机械产业,因缺乏高科技含量而整体萎缩。境内工业多为中小散企业,它们各自为政,常常引发一些无序竞争。据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鳌江镇人均GDP只有l万元,远低于温州市人均GDP1.4万元的水平,同时也失去了浙江省百强镇的称号。而平阳县政府的几次政策性错误,更使鳌江经济彻底沉沦。

首先其一,设立独立于鳌江外的平阳经济开发区,使鳌江在1995至2002年间很少再有工业土地支配权力,在1998年,一个拥有15万人口的鳌江镇居然没有新成立一家工业企业。而寄予厚望的经济开发区,相继五任领导落马,无一幸免,作为鳌江的经济畜水池和发动机的经济开发区,不仅没有承担相应的职责,而且从成立至2009年的14年来,出让了大量的低价的而且至今没有开发的土地,而尚欠农民的补偿金高达2.5亿元。如果再加上应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安置房建设,14年来,经济开发区产生效益为负的12亿元。偌大的一个开发区开而不发,成为腐败的温床和企业的祸水,在整个浙江全省的经济开发区中名列倒数第一!!它成为制约鳌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鳌江的工业经济在这些年来一直得不到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1995年,鳌江镇工业产值约为28亿,龙港镇约为30亿,而到了2005年,鳌江镇工业产值63.51亿元,龙港镇工业产值132.6亿元,十年时间里竟然拉大到2倍左右的差距!更不用提柳市和瓯北等强镇,这一切使鳌江人感到刻骨铭心的切肤之痛和不可言语的深深失落!

其二,政府工作思路不清。鳌江的发展滞后,平阳县、鳌江镇政府应负有主要责任。一直以来,鳌江就是平阳的经济中心,但进入九十年代,平阳县却要打造昆阳、鳌江、水头三大经济区,要知道,全中国才只有三大经济区,小小的平阳县,1051平方千米的面积,80万左右的人口,真是不自量力!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中心,谁也不服谁,大大削弱了鳌江的经济实力。而水头污染的皮革工厂的大量关闭,又大大加重了鳌江企业的税负。举个例子,龙港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81.6亿元,工业总产值190.8亿元,财政收入7.6亿元;鳌江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48.85亿元,工业总产值90.94亿元,财政收入6.04亿元——从数字上看可知鳌江企业的税负之重。另外,鳌江主政者游移不定的决策思维,也让民众和投资者逐渐失去信心,也失去对政府应有的信任,也使鳌江更为举步维艰!

其三,1999、2000年左右鳌江的炒房热——那次房产地震抽走了鳌江人数以亿计的资金,使鳌江彻底走向没落。另外九凰山隧道收费站的设立和鳌江人的自身素质(懒惰保守、享乐贪婪、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有关,有一句话说的是温州人出去最少是平阳人,平阳人出去最少是鳌江人,事实确实如此!而企业家群体的没落更是鳌江的悲哀!十多年来,鳌江竟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企业家和叫得响的知名企业!更多的是“皮包骗子公司”一类,真的是不可思议!实际上,十几年以来和对岸的生龙活虎的龙港和苍南比较,其实鳌江的尴尬也就是浓缩了平阳的尴尬!!这十多年来,鳌江彻底变为一个受尽煎熬沉沦的熬江!!

四、奋起的鳌江

鳌江这座大城镇,虽然一直不是鳌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过去却一直是鳌江流域的经济中心,也正因此,其发展脉络更具一般意义,我们可以从鳌江的发展历程探究整个鳌江流域城镇经济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历史上,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历次产业分工和生产要素的调整,都会带来一个城镇发展动力的升级换代,都会造就一批时代特点鲜明的城镇。工业化造就了一批传统城镇,交通技术的发展变迁牵动着城镇的兴衰。而如今,信息化则成为现代城镇的必备要素,集信息和技术为一体的能力网络则更为城镇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契机。回到鳌江流域,我们往往感慨于历史,城市化发展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位移、县城的变迁,往往都会决定城镇的兴衰和经济重心的转移。甚至,行政区域的改变调整和经济中心的迁移,都给一些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命运的改变,龙港、灵溪等新兴城镇经济的迅速崛起,更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然而,透过现象,我们更能看到,在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多年城镇发展的波澜不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行政手段是配置资源的主渠道,基本上所有的城镇都是在按部就班地按照一个计划好的步调前进。项目分配决定了那个年代的城镇规模和发展速度,所有的项目按照既定的计划在进行布局。自然,处于行政区域中心的城镇必然会比其他城镇更加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也就造成了城镇之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现象。不可否认,鳌江以前的美好的回忆正是受益于此。

在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后,鳌江寻找的正确的发展思路正变得清晰。鳌江不会就此没落沉沦,这是今日鳌江人的声音。对于这个声音,我们深信不疑。一个地方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地方反思自身缺陷的过程。在温州地区,很少有一个强镇,能像鳌江这样揭开疮疤,直面问题,在痛定思痛中将每一个人都摆进去。因为意识到位很重要,特别是在意识中融合当地独特的优势。那么,鳌江未来的经济发展优势在哪里?

1、 区位交通优势和强大的经济腹地

鳌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浙南和闽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港口看,鳌江港是台轮停泊点和浙江省四大联运港口之一,历来是浙南和闽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主要商埠,航线可直达沿海各城市,现已建成千吨级码头2座,500吨级码头10座。根据鳌江流域中等城市的规划,鳌江口将来还可以建设多个千吨级的码头。特别是千吨级集装箱码头与宁波港务集团合作,使鳌江港口优势重新显现;依托铁路和港口,我们准备建设浙南(鳌江)物流中心(火车站站前),该中心建成后可以大大降低鳌江及周边地区的企业物流成本,缩短了物流时间,提高了物流速度。从铁路看,温福铁路鳌江站瞬间上下客流量约10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约98万吨,双轨电气化列车时速达200公里,将成为目前我国新建铁路中速度最快的线路,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铁路运输上连为一体,是中国沿海铁路的黄金通道。从公路看,特别是随着瓯南大桥、甬台温高速公路、沿海大道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使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得到有效衔接,大大增强了鳌江接收东南沿海和温福双向运输的能力。鳌江距离温州机场仅50公里,车程半小时,具备了与温州相差不大的空中运输优势,使鳌江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鳌江这个现代化交通枢纽城镇,必定会为鳌江流域以及浙南和闽东北地区客商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流、物流低成本和高速聚散创造有利条件,对提速整个鳌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此外,鳌江港区拥有鳌江流域乃至瓯南、闽北边界地区5000平方公里的腹地,辐射人口近500万,为鳌江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基础设施优势和行政设施优势

鳌江镇是全国最早设立海关、商检、口岸、边防、海事等涉外机构的城镇,也可以说是温州市权力最大的一个镇,承担着温州市飞云江以南四个县的全部涉外业务,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设有人行、农行、工行、中行、建行、信用联社、商业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完善优质;110千伏安变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昆鳌排污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000立方米,为鳌江的工业水电需求提供了坚强后盾;设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政策优,服务强,是投资创业的热土。 随着火车站和瓯南大桥建成通车,鳌江的腹地大大增加,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盘活,为鳌江镇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保证。仅平阳经济开发区就可以盘活土地存量5000多亩,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墨城临港工业基地可用面积1000多亩,目前正加快建设不锈钢管基地,今后要充分利用这块腹地,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海涂围垦2008年可启用2000亩,远期可用土地23000亩。

3、产业集聚优势和市场资源积聚优势

鳌江主导产业以机电为主,冶金工业、精细化工、服饰塑包为辅,主要有高精密不锈钢管加工制造,变速机械、塑料机械、提升机械、建筑机械及洗衣机配件、金融机具系列产品等,技术装备优良,生产加工能力雄厚。其中的塑编机械、金融机具、珠光颜料、明胶的产量各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

鳌江的发展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比利时BP明胶、法国罗赛洛明胶、瑞士汽巴、巴西精益等多家国际知名行业龙头企业都看好鳌江的潜力,相继与鳌江镇企业合作,还有一些意向合作企业也正在积极洽谈之中。鳌江镇历来为浙南和闽东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镇内主要市场有浙南水产城、商业城、服装城、建筑装潢市场、钢材市场、水果市场、木材市场、副食品市场等20多个商场。鳌江还有积聚优势,鳌江流域人口约300多万,占温州全市总人口的40%左右。只要鳌江镇的城镇建设形成规模,有较好的地产项目成为区域亮点,它将有足够的“肚量”吸引外来人口。

4、规划调整优势

对未来而言,现行鳌江流域区划未必是最理想的,它肯定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裂变。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苍南县龙港镇与平阳县鳌江镇的“龙鳌组合”。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鳌江流域城市化发展,强化温州南部地区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省政府出台的《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培育温州大都市区的同时,积极培育龙港、鳌江组合城市,使龙港、鳌江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组合型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协调发展的经济、文化中心”。省政府的《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和《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鳌江流域作为“温州南部城镇圈”来加以规划建设:以龙港、鳌江为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形成以龙鳌城市为中心,卫星小城市(中心镇)环绕周边的空间组织结构。注重龙港——鳌江的协调发展,发展成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港口城市,带动整个鳌江流域的协调发展。万一此规划调整有困难,鳌江也可与昆阳联合一起发展,争取成为新的中心城市。

五、未来前景展望

1、“小城市”带来经济助推力

2010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鳌江镇成为27个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这是自2009年鳌江镇被温州市列入强镇扩权的试点镇之后,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从强镇到城市,再一次拂动了鳌江大地,撩拨起一个强镇对于城市的情愫。兴奋之余,一个命题便摆在了大家面前——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这个新名词背后,鳌江将被如何赋予城市的功能?鳌江究竟将如何由乡镇变城市?

2010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将着力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加快实现特大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根据《通知》,小城市培育的重点,主要围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工作平台和理顺管理体制等方面,以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快培育一批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功能完备、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小城市,构筑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好、体制机制活、管理水平高的城市化发展新平台,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通过政府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鳌江将培育成为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能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转移,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届时,鳌江镇将拥有与县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允许适度调整行政区划,强化对鳌江镇的要素保障机制,建立建设用地支持保障制度、加强对鳌江镇的金融服务,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理顺县与鳌江镇的财力分配关系,建立金库。

鳌江镇将在财政、规费、资金、土地、社会管理等10个方面获得相关政策扶持。比如试点镇土地出让净收益除市、县(市、区)留成部分和在试点镇征收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用于试点镇建设。浙江省政府从2010年起建立每年10亿元的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专项资金(暂定三年),用于试点镇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功能区、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规划编制及体制机制创新等项目的补助。

小城市培育,对于助推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鳌江镇有关负责人认为,“扩权”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肯定不容小视。首先赋予它们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涉及财政、规费、资金扶持等公共职能。这样可以让一些发达城镇挣脱各种束缚、减少中间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自主权,最终加快经济发展。

借着强镇扩权和小城市试点的东风,鳌江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2、镇变市的“转身”

作为温福走廊的璀璨明珠、浙南和闽北地区的实力城镇、鳌江流域的中心城镇、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鳌江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宽敞明亮的火车站、笔直畅通的昆鳌大道和车站大道、雄跨两岸的瓯南大桥让一马平川的鳌江冲积平原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腹地。鳌江不仅是曾经的百年商埠和瓯越明珠,更是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核心城区。鳌江站在时代的新起点,改造,新建,转变,振兴!

小城市培育,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鳌江镇把它紧紧握在手中。在“十二五”规划,作出了发展小城市的战略部署。

题已破,文章如何做?站在新型城市建设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鳌江必须拿出更大更猛的拼劲来。“用大气魄、大手笔做大文章,努力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历史性的大发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鳌江吹响了“决战滨江,重振鳌江雄风”的号角。

规划引领,城市定位才能精准,形象才能富有个性。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就失去了城市之魂。于是,一张极富创新的打造新型城市的路线图,展现在鳌江人面前。

怎么建?“一条主线”、“五五战略”、“三大定位”搭建科学的战略体系,全力建设宜居宜商宜创的“新鳌江”。即以“转型发展、跨越崛起”为主线,实施“产业提升、打造实力鳌江;城乡统筹、打造宜居鳌江;创新驱动、打造活力鳌江;生态优先、打造品质鳌江;民生为本、打造和谐鳌江”五五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全力打造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宜居宜业核心区、鳌江流域商贸商务中心、浙南临港产业新区。

建成什么样?根据发展战略目标搭建起合理的目标体系。即到2015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50%以上;人口集聚达到30万,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0%,居民家庭健康建档完成率达到90%,个人健康建档完成率达到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19000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100%。

鳌江的小城市培育,已经扬帆起航。

3、“小城市”的期许

2010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指出,城镇化亟须完成三个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的城市化向全面的城市化转变,由粗放型向可持续型转变。鳌江将围绕这三个转变,加快转身步伐。

而鳌江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在小城市培育中得到哪些实惠?

鳌江已经出台的相关蓝图文件作出了回答:拉升城市框架,城市化,以宜居为本。按照“功能合理、一主两翼、科学布局”的思路,发挥当地的山水资源和滨江特色,打造文化、体育设施齐全,教育、医疗资源一流,广场、公园、排污、电力、燃气、供水配套市政设施完善的新型现代化小城市。

放眼鳌江,紧紧围绕着昆鳌一体化的“两轴四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城市建设正扬鞭策马。2010年,鳌江镇已经在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精品楼盘、工商项目等五大方面启动38个项目,大手笔推动重点工程建设,掀起城市化的高潮。随着26幢高楼开工,鳌江将开建一条集金融、消费、休闲于一体的商贸大道,现代化城市的蓝图清晰可见。加快电网水网、绿化改建、路灯改造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鳌江正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硬件。

转身向城市,鳌江已快速迈出步伐。从小城镇成长为新型城市,鳌江走的每一步都将充满挑战,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前所未有的超越。让我们期待鳌江的“蝶变”!

六、新形势下的古镇文明建设

近年来,鳌江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增强文明创建合力。创建文明城镇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人们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对文明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机制。我们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文明创建工作例会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成立了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镇委书记麻胜聪同志担任组长,镇长苏立盛同志任第一副组长,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创建工作汇报、一个月一次进度通报、一个月一次工作督查等工作制度。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创建,促使文明创建工作由过去只是宣传部门、文明办单向抓,向镇三套班子合力抓和全社会一齐抓的明显转变。落实了创建办3名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创建工作,创建办直接对镇委、镇政府负责,从而建立了一个高效权威、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工作班子。二是树立责任意识,分解创建任务。为了确保创建成效,我们强化责任落实。围绕创建工作总目标,制定了《关于鳌江镇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和《2010年度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详细地把创建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分解给各个职能部门,并列出创建任务和完成目标时间节点的进度表,把每项工作任务的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工作进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镇委、镇政府与各单位部门签订了《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书》,真正做到了任务和责任到岗、到时、到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创建氛围。今年以来,共组织发动镇机关、办事处、驻鳌部门、沿街企事业单位等干部职工及青年志愿者3000余人开展了“清洁家园”卫生整治大行动、“创建文明城镇志愿者”卫生行动、“创建文明城镇、建设和谐家园”志愿者游行宣传活动以及举行隆重的交通大整治启动仪式等。向沿街企事业单位、群众、经营户发放《文明创建倡议书》、《告知书》、《给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关于加强鳌江镇城区交通管理的通告》、《文明平阳》等文明创建资料40000多张,出动宣传车在建成区各大街小巷进行巡回宣传100余次,在镇区主干道悬挂宣传标语共计300余条,制作创建广告牌21块、灯箱广告66个,播放文明创建视频3个月900余次,编发《创建简报》7期、《鳌江》报5期12000份,向人力三轮车发放“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宣传T恤650件,10多次深入社区征求群众合理意见40余条,向鳌江镇干部群众发送文明创建短信近10000条等,使文明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市民的创建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四是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创建运行。年初,镇委、镇政府把文明创建工作列为我镇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在经费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把创建经费摆入财政预算的突出位置,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明创建工作,为创建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注重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积极奠定文明创建基础。文明创建和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近年来,该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鳌江流域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镇”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该镇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全县的领先位置。工业经济逆势快速增长。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6.47%,约占平阳县的三分之一,其中规上企业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10.5%。规上企业达到115家,新增16家。工业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3.55亿元。完成选商引资8500万元,完成了县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外贸出口6.38亿元,出口势头良好。新产品研发成绩喜人,2009年度县工业三十强企业中鳌江企业有13家。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了早稻播种面积2000多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涌现了一大批种养能人和种养基地,发展了一大批优特产品。水产品加工、塘川橄榄基地、墨城早香茶基地、浙飞鸽蛋等物色项目,展现了效益农业的诱人前景。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同比增长7.80%,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12亿元,同比增长5.68%。完成浙南物流园一期用地320亩农转用手续审批,进行了前期方案设计,确定了钢材市场迁建选址。五星级皇家大酒店建设顺利。江滨商业广场等特色街区打造取得新成绩。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了“划大龙、尝美食、购汽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鳌江的商贸活力。二是围绕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强势推进。鳌江火车站如期建成,站前广场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站前广场二期工程建设正常推进,广场路和火车站大道北段、府前路二期工程按时完工,火车站大道26幢商住高楼开工建设,火车站到瓯南大桥的公交投入运行。墨城工业小区配套工程建设加快。鳌江中学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不断深化细化站前片规划、编制滨江片规划、旧城五期改造详控规,专题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度调整鳌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硬件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度推进 “两轴两片”的开发建设,昆鳌大道和火车站大道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公共交通网进一步完善,火车站至周边乡镇公交运行顺畅。完成4.9公里通村联网道路建设和6个行政村“十百工程”,完成了303户农房改造。加大了打击力度,违法违章建设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开展示范街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三是围绕协调发展,不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围绕协调发展的方针,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来,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民生工程协调发展。全面启动了“治三水、破七难”民生工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新农合覆盖率、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开展民政抚恤,成立平阳县慈善总会鳌江分会,募集慈善基金1329万元。文教卫体全面发展。充分挖掘民间文化精粹,“鳌江大龙”荣获“省十大非遗新发现之首”称号。创办了一批农民文化中心,完成14个村和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参加县第五届运动会取得了金牌和总分第二的成绩。校网调整和校安工程有序开展,教育基础不断巩固。平安建设有效推进。去年以来,全方位加强技防物防人防工作,安装全镇180个“全球眼”电子监控,扩招60余名专职巡防队员加强巡防力量,为47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了保安。保持了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治安乱点”整治、“两抢一盗”行动、“清障除污”专项行动和“天剑”禁毒歼灭战成效明显,全镇刑事案件下降3%,“两抢”发生率下降15.8%,黄赌毒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镇、办事处、村三级调解机制和村级“综治八大员”工程,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6起,调解成功率100%。主动做好信访工作,每月开展领导接待日活动,信访报结率100%。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与700余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排查了121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深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全年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四下降”。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无出现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完善督查通报制度,抓好计生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完成了上级下达我镇的各项指标及任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全民教育,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基础。在文明创建中,我们把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作为工作主线,坚持“以需定学,因人施教”原则,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系统、规范的全民现代化教育。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以来,我们以镇委党校、各党总支分校为主阵地,以镇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都邀请教授学者来讲学授课。今年以来,组织中心组学习9次,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文章50余篇。开辟了“鳌江讲坛”,至今举办6次讲座,1800余人次的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到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科学理论水平和驾驭鳌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教育,增强市民学习意识。深化“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市民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以市民学校、培训中心、老年大学、法制学校等全民教育基地为阵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加强群众的“三义”“三德”、“三观”教育,先后在江滨社区、商城社区举办“美德故事会”活动,500余名学生和家长参加了教育活动,对提高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意识起到了较好地推进作用。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建了国家、省、市示范性窗口学校8所,在全市率先成为省首批教育强镇。近年来年共投入3.2亿万元用于建设鳌江中学、学校食宿工程、新农村新校园建设及教学设备完善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初中普及率达99%,高中普及率在85%以上,高考上线率达96.8%。四是深化学习创建,打造学习型社会。目前全镇共有945家部门单位参与学习型社会创建,共创建学习型机关3个,县三星级学习型村1个(下河村),二星级学习型村(社区)4个(海城村、棣头村、下埕村、江滨社区),一星级学习型村(社区)5个(塘北村、荷莲村、五板桥村、西洋社区、商城社区),三星级学习型企业2家,二星级学习型企业5家,一星级学习型企业10家,学习型青年组织和家庭数家。五是围绕主题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每年逢重大节日,都组织发动全民积极参与开展系列庆祝活动。今年以来,相继开展了计划生育主题晚会、五.四“激情飞扬”歌舞会,“月圆中秋、和谐西洋”中秋文艺晚会,鳌江镇京剧票友会,“魅力鳌江”文学书法摄影创作大赛等大型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氛围,深化全民教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和加强文化阵地和宣传媒体建设,开辟了《鳌江》报、《鳌江讲坛》、《中国鳌江网》、《人民网鳌江专页》、《鳌江党务政务公开网》、《鳌江短信平台》等载体,认真做好文化、体育、电视和新闻工作,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城市观念。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建立健全了镇、办事处、村(居)三级科技网络,全面开展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

(四)抓好专项整治,营造和谐环境,切实保证创建工作实效。鳌江镇始终把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整治的突破口,突出抓好“四项整治”工作。一是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为了完善环卫设施,共投入120余万元购置了果壳箱500个、垃圾桶400个、大型清扫车1辆、大型垃圾封闭压缩清运车1台、垃圾收集车2辆、电瓶管理车2辆。今年以来共清运垃圾死角5次,清运垃圾1500多吨,清洗 “小广告”25000条。每个社区成立了3—7名的卫生监督员,对市民卫生陋习和经营户做好“门前三包”进行宣传、批评、教育和督促。启动了清扫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现在招投标后公示中;完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对镇区所有户外广告进行逐条街道排查登记,拆除了过期、废旧、违章广告200余处,对不符合规格的各类牌匾、残缺不全的霓虹灯广告,要通知户主及时拆除更换或维修;加强了市场场内经营秩序和市场周边的经营环境日常管理,重点了抓好曙东菜场、雁南菜场、中心菜场市场秩序的整治;在市政建设方面,今年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全镇主干道路面、道路坑洼积水处、路灯和绿化带进行了修复,现府前路、新河路、曙光路和瓯南大桥入城口及火车站大道景观带建设工程的方案在设计中;完成主要街道25栋楼体的亮化工程,二期30栋楼体的亮化工程现进入招投标前期工作。二是开展河道保洁整治。加强镇区排污纳管建设。对镇区范围污水管网进行修复疏通,加大了对电镀行业、印染行业、洗车业、烂版业的监督管理和改造力度。先后两次对镇区河道的建筑垃圾、荷花、水绿萍等漂浮物进行了打捞。制定了镇区4公里长河道的清淤、驳坎、绿化方案,现已经进入河道清淤的招标公示程序。三是全面开展拆违治乱。今年以来组织各职能部门对主干道沿线的违章建筑和占道经营进行了综合整治,先后共出动2000多人次拆除镇区主要街道两侧和城郊结合部的违章简易棚和违章构筑物10万平方米。同时加大了对镇区洗车店门口和运输车辆夜间“滴、撒、漏”的管理力度,共查扣车辆150辆次。四是开展交通综合整治。全面启动了交通整治仪式,逐步完善了镇区内人行道斑马线、交通指示牌、红绿灯等交通标志设施。推行塘古北路单向改制行驶,完成监控设施的安装。试行开展了主要街道和有条件街道禁行大型货车及禁鸣喇叭工作。重点加强了重要地段、路口和客运中心进出口、中小学校门口的警力投入,完成规范了残疾车、三轮车等停车管理规定。

七、“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1、“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全镇上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五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一,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坚持投资驱动,落实扶持政策,狠抓平台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我镇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全力以赴筑平台、拓空间,沿海产业带建设全面铺开,宋埠-西湾滩涂围垦工程实现堵口合龙,西湾南片海涂围垦工程主堤贯通,北片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墨城海涂围垦有力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力度加大,墨城、钱仓工业园区企业引进工作卓有成效。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十一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55%,机电、化工、服装、明胶等主导行业进一步壮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8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有序用电管控有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开发区环境整治,有效提升企业发展潜力。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效益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星亮鸽业被评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梅源龙虎山杨梅基地被评为省级农业基地。信业水产、大坪特早茶、塘川橄榄、西湾坛紫菜、梅源东魁杨梅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活力增强。围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要求,大力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五星级皇家大酒店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总部经济园、滨江城市综合体、站前汽车4S店集聚区项目启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培育扶持发展西湾渔家乐、梅源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美食项目,扩大南麂、西湾等重点风景区旅游产业的影响力,鳌江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第二,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立足“两轴四片”昆鳌一体化战略,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按照“拉框架、提品质、强功能”的要求,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度调整鳌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深化细化站前片规划、编制滨江片规划、旧城五期改造详控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制订出台了《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我镇行政区域面积增至196.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增至19.79万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瓯南大桥、鳌江动车站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乡交通网进一步完善,昆鳌大道、钱梅公路顺利建成,钱仓片区“三横三纵”路网基本形成,南麂环岛公路改造即将完成,鳌江汽车中心站完成选址,站前广场建设初具规模。“两轴两片”区域开发力度加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形象明显改善。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成旧城五期改造前期。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深入开展“十百工程”和“优美乡村行动”,进一步巩固梅源 “国家级生态乡”成果,梅源办事处在全县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镇、办事处、村三级抗台防汛预案,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三,民生建设扎实有效。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全力以赴做好“治三水、破六难”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初步完成,平苍引供水鳌江段工程进展顺利。打好昆鳌污水处理工程整治攻坚战,全力推进3万吨/日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县生态发电厂按进度推进。教育基础不断巩固,投入3亿多元进行校网调整和设施建设,鳌江中学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启动便民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建设。完善农房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安置房建设积极推进,蓝田花苑、下桥小区集中开工建设,站前区、东河小区、胜利路安置房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顺利通过省级文明镇复评,荷莲村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海城村、下埕村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村,梅源、梅溪被命名为县首批文明乡镇,着手启动“六城联创”和“绿色鳌江”创建。以四大整治为主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镇复评。强化计生工作责任落实,持续保持计生攻坚态势,计生落后局面有效扭转。体育创强工作有声有色,村(社区)健身苑点进一步普及。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挖掘保护,“鳌江大龙”列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质教育全面加强,连续五年中考、高考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社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100%,新农合参合覆盖率为100%。成立了县慈善总会鳌江分会,社会慈善事业更加深入人心。

第四,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深化“综治八大员”工程,落实领导包案,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圆满完成奥运、世博等重大安保任务。坚持信访问题每周一研判,每月一处置,妥善化解一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深入开展反“两抢一盗”和“清障除污”等行动,扩大监控覆盖面,抓好社会治安乱点挂牌整治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全镇各类刑事发案率、两抢发案率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成功摘掉“市治安乱点排查整治乡镇”和“温州市信访重点管理单位”两顶帽子。认真开展“十小”行业、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取得实效,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第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办了中国鳌江网、鳌江报、鳌江简讯、鳌江讲坛等宣传平台,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深入开展以“三争一促”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行“一询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第二轮后进村集中整治成效明显。积极开展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狠抓作风建设,大力实施一线工作法。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积极开展“学《准则》,保廉洁,促跨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评星晋级”等活动,规范全镇各单位的公务消费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实施廉洁村居工程,严格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土地审批制度。

同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镇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围绕大局创新实践;党管武装、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十二五”展望

当前鳌江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从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看,鳌江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根据部署,到2013年,通过政府推动、投资拉动、改革促动,将试点镇培育成为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能主动承接大中城市转移,有效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扎实推进试点镇建设由“镇”向“城”的跨越发展。从市强镇扩权试点看,市、县将进一步加大对我镇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显现,有效解决强镇责大权小功能弱的问题,实现城镇向城市转型。从行政区划调整看,撤消钱仓、南麂、西湾、梅溪、梅源等五个乡镇建制并入鳌江镇,鳌江镇行政区域面积扩大了近一倍,为鳌江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留足发展空间。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鳌江工作,将“重振鳌江雄风”作为全县跨越崛起的主动力,明确我镇作为昆鳌新城“两轴四片”的核心区,投资份额全县最大,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地推进滨江商务区和站前商贸区建设。总之,鳌江已具备转型发展、跨越崛起的良好条件,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破难攻坚,狠抓落实,奋力开创鳌江科学发展新局面。

我镇“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按照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心存理想、争创一流、敢于亮剑、合力攻坚”为要求,以“转型发展、跨越崛起”为主基调,深入实施“产业提升、人口集聚、创新驱动、生态优先、民生为本”五大战略,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动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发展,聚力打造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宜居宜业核心区、鳌江流域商贸商务中心区、鳌江流域临港产业新区,全面建设惠及全镇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稳步迈向基本现代化,重振鳌江雄风。

我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八、新鳌江

2011年4月13日,《温州日报》头版头条消息,平阳县区划调整获省政府批复,撤销钱仓镇、南麂镇、西湾乡、梅溪乡、梅源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鳌江镇。新鳌江镇辖8个社区、112个行政村。从此,鳌江镇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将为打造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核心区开启新纪元。

2011年5月,经温州市政府批准,成立鳌江新区功能区,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鳌江风光秀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中国最美岛屿、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门户荆溪山,国家级生态乡梅源,省级风景旅游区西湾,千年古镇钱仓,陆游咏梅故地梅溪等。文化事业繁荣昌盛,鳌江大龙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榜首,被誉为“东方第一龙”,2011年成功举办首届鳌江镇文化艺术节。

鳌江镇现有面积196.28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户籍人口19.79万),下设12个办事处,辖8个社区、112个行政村。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领导下,以“决战滨江,重振鳌江雄风”为总目标,以“心存理想、争创一流、敢于亮剑、合力攻坚”为总要求,按照“两轴两片”的发展思路(“两轴”即昆鳌大道和火车站大道,“两片”即滨江商务片区和站前商贸片区),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宜居宜业核心区、鳌江流域商贸商务中心区、鳌江流域临港产业新区”的目标,负重拼搏、克难攻坚,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九、结言

一个城镇的最终发展靠什么?一个城镇的发展,除天时、地利外,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依靠还是这里的人民。不可否认,鳌江目前仍然是追赶者,鳌江经济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摆脱传统区域地理位置便利、而完全依靠智慧优势的程度。现实中,浙江省和温州市大部分城镇仍然要依靠资源禀赋和地理禀赋来发展自己,引进和新生大项目,拉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鳌江在发展优势产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战略和策略指引,否则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成为简单的加工制造车间,鳌江将永远扮演追赶者的角色。鳌江的主政者应该会看到这一点,能审视自身不足,如今鳌江的发展思路正变得清晰。我们相信,假以时日,鳌江流域的这座古鳌头,一定会直挂云帆,跨步前行,真正的能在浙江省和温州市的强镇里独占鳌头!!!

2 广东省惠来县辖镇

区域概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位于惠来县西南部,全镇面积6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中澳村,距惠城直线距离27公里。北面为三清山丘陵,南面临鳌江,以江与陆丰市(县)为界。属沿海丘陵地带,土质多为沙泥土,背山面海。镇北部有三清山,位于三清山系,海拔高度443.3米,人称“报雨风山”。地势北高南低,全境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2039小时。

2007年底,全镇总户数8795户,总人口523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8人;旅居国外侨胞15人,旅居港、澳、台同胞260人。全镇有耕地面积18210亩,山地28531亩,滩涂2202.7亩。全镇工农业产值2862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500万元,农业产值19122.6万元。

建制沿革

1940年,属隆江区鼎沃乡,1949年8月属甲子区,1952年5月属第五区,1953年属第四区,1956年12月称楼内乡,1958年9月,全县取消乡镇建制,鳌江属红江公社,1961年3月,成立鳌江公社,1983年11月成立鳌江区,辖12个乡。1986年11月,全县撤区建乡镇,鳌江区改称鳌江镇,建立了鳌江镇人民政府,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自然村落27个。到2007年底,全镇16个行政村:东岱村、新李村、新林村(辖新林、新乡)、龙舟村(辖龙舟、红土)、吴畔村、楼内村(辖楼内、新寨)、溪头村(辖黄畔、陈畔)、中澳村、澳上村(辖澳上、大坑头)、澳下村、鸟坑村、高陵村、石丁村、虎堀村(辖虎堀、水磨、新安、东山)、山栗村、三清村,包括24个自然村和新兴街居委会。

基础设施

交通

境内有葵西公路,汇入葵和路;鳌览公路汇入内隆公路。镇区域地方公路总长16.9公里,形成“T”字型框架。深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深汕高速公路东港入口8公里。2003年道路水泥化建设实现量和质的发展。全镇水泥化路面全长18.75公里。

水利

辖区内有小(一)型水库4座,即西头坑水库、尖石水库、土完水库、虎仔水库,总集雨面积15.3平方公里,总库容152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3座,即长泊坑水库、向北坑水库、咸陂水库,总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总库容136万立方米。鳌江河流经东港镇、鳌江镇、岐石镇览表村于甲子港出海,为惠来县与陆丰市(县)交界线。1969年筑鳌江河堤,全长9.14公里。沃上渡口是该镇内河港口。

通讯

2007年,有程控交换机1部,总容量5000门,已安装电话机3986门,传输设备、微波电路1230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镇辖区。

经济发展

2007年全镇工农业产值28622.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500万元,农业产值19122.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941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00元。

农业

鳌江镇历史是个纯农业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长期以水稻、蕃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黄豆。蔬菜有冬瓜,大菜,水果以荔枝、龙眼为主,荔枝常规品种为黑叶、淮枝,优希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龙眼主要品种有“古山二号”、石硖、储良等。畜牧业以家庭饲养为主;水产养殖业以养虾、养蟹、养鱼为主。2007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40400亩,单产349公斤,总产14107吨;水果生产23820亩,产量4175吨,产值1821万元;水产养殖4500亩,产量2350吨,产值2631.2万元;种植冬瓜11000亩,产量49250 吨,产值9850万元。

工业

历史上基础薄弱,发展缓慢。1987年有镇办工业9家,工人162人,年产值352.88万元。2007年底,全镇工业企业56家,其中规模上企业1家,主要有鳌江龙记石板材厂、鳌江酱油厂、鳌江酒厂、鳌江荔枝烤干厂、新林内衣厂、中澳内衣厂、澳下内衣厂,从业人员912人,年产值万元。

商业

全镇先后建设了华澳、龙舟、澳上等3个集贸市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2007年批发零售商店65个,从业人员136人,个体商业登记90余户。

社会事业

教育

2007年,有完全中学1所,设置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817人,教师69人;小学17所,设置教学班180个,在校学生8562人,在职教师322人。其中私办小学2所,18个班,学生1032人,教师30人。

卫生

2007年,有卫生院1所,在职员工28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病床20张。全镇有卫生站16个,正式乡医24人,散布在全镇各村执业。

社会保障

2007年,镇内兴建敬老院1座,供养五保户,入院人数12人。

名胜古迹

千佛寺

祀“三宝佛”,位于三清八千公山,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创建于明朝宣德年(公元1433年),于1980年重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