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中国汉字的一个。读音为bānɡ,多指古代封国。此外还有同名专辑。

汉字释义

基本资料

拼音:bāng部首:阝部外笔画:4总笔画:6

五笔86:DTBH五笔98:DTBH仓颉:QJNL

笔顺编号:111352 四角号码:570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A6

基本字义

1.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该国的人)。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邑,从丰,丰亦声。“丰”义为“春季三月,庄稼遍地,蓬勃生长”。“丰”与“邑”联合起来表示“靠种植庄稼自给自足的城邑”。本义:粮食生产国。农业国。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说明:在遥远的古代,城邦或国家也有了区位经济分工,既有农业国,也有靠贸易立国的类似于今日新加坡那样的国家,也有像湖北大冶那样靠采挖铜矿,靠输出铜矿石换取粮食的城邑。汉字有“鄮”字,从贸从邑,指今日的浙江宁波,宁波在古代就是类似新加坡那样的以贸易立国的古代城邑。)

2. 同本义 [state]

邦,国也。——《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

利用为依迁邦。——《易·益》

协和万邦。——《书·尧典》

以畜万邦。——《诗·小雅·节南山》

后非众罔与守邦。——《国语·周语》

3. 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

且在邦域之中矣。——《论语·季氏》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书·五子之歌》

及公子返晋邦、瘵兵伐 郑,大破之。——《韩非子·喻老》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4. 又如:邦畿(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地方);邦家(诸侯的封国和大夫之家);邦国(诸侯的封国。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后泛指国家)

5. 泛指国家 [country;nation]

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治)于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先进》

6. 又如:邻邦;盟邦;邦典(国家的法令制度)

7. 疆界,边界 [boundary]。如:邦墓(周代邦域中人民聚族而葬的墓地)

8. 国都,大城镇 [capital]

逼迫迁旧邦,拥王以自疆。——《悲愤诗》

9. 泛指地方 [place]

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博物志》

10. 姓

〈动〉

1. 封,分封 [confer]

设五等,邦群后。——柳宗元《封建论》

常用词组

1. 邦交 bāngjiāo

[diplomatic relations;intercourse between nations]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泛指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2. 邦联 bānglián

[confederation] 几个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相关词组

邦人

1.国人;百姓。《书·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按,《史记·鲁世家》作“国人”。宋沈辽 《和颖叔西园春宴》:“太守乐邦人,纵观迨时豊。” 清方文《东湖行》:“郡县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2.诸侯。《诗·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毛 传:“邦人诸友,谓诸侯也。”3.乡里之人;同乡。《韩诗外传》卷十:“臣 麦丘 之邦人。” 宋梅尧臣《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高启《死亭湾》诗:“邸吏惊赤绶,邦人候朱轮。” 清吴廷华 《沈孝子行》:“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邦土

国土。《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史记·律书》:“ 吴 用 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潧水》:“ 薛瓒注《汉书》云:中牟在 春秋 之时,为 郑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晋 ,则在 魏 之邦土。”

邦士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汉刘向《新序·刺奢》:“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邦比

根据国家常法加以校比。《周礼·地官·族师》:“以邦比之灋,帅四闾之吏。” 贾公彦疏:“国家有常,故据其常法以案比之。”

邦本

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孔颖达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宁。”后因以“邦民”指人民。唐杜甫 《入衡州》诗:“凋弊惜邦本,哀矜存事常。” 明张瀚《松窗梦语·宦游记》:“年饥发粟赈济,此恩施困穷,培植邦本至意。”

邦交

古代诸侯国之间的来往聘问等外交关系。今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贾公彦 疏:“言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往一来为之交,谓已是小国,朝大国;已是大国,聘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刘丽川<致各国领事函>》:“又徇各国领事之请,严饬部下兵丁不得侵扰城北商民,俾资敦睦邦交。”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我三次访 日 ,当时两国邦交并未正常化,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 中岛先生 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有力的支持。”

邦圻

古代指直属于天子的疆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爵国》:“天子邦圻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 凌曙注:“《尚书大传》:‘圻者,天子之境也。’《诗笺》:‘祈、圻、畿同。’”

邦邑

1.指封地。《礼记·檀弓上》:“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2.指政区;地区。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原公水》:“ 魏 兴,更开疆宇,分割 太原四县,以为邦邑。” 唐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诗:“牵苦强为赠,邦邑光峨峨。” 清李霨《枫岭》诗:“其巅判 闽浙 ,风土隔邦邑。”

邦佐

指郡丞。州郡的副职长官。《南齐书·良政传·裴昭明》:“下官忝为邦佐,不能光益上府,岂以 鸿都 之事仰累清风。”

邦伯

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 孔 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唐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结 ( 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仇兆鳌注:“《唐书·元结传》:‘ 代宗 立, 结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 宋陈师道《寄邓州杜侍郎》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弈弈长为此邦伯。”

邦甸

1.古代称王都郊外的地方。《书·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孔 传:“邦国甸侯卫服诸侯皆大奔走於庙执事。”2.泛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南朝宋谢庄《为八座江夏王请封禅表》:“异采腾於轸墟,紫烟蔼於邦甸。” 元柯丹丘 《荆钗记·堂试》:“简命分专邦甸,报国存心文献。” 清顾炎武《北岳庙》诗:“赫赫我 皇明 ,区分入邦甸。” 王蘧常汇注:“《明史》志《地理》一:阳曲县为京师所统一百一十六县之一,故曰‘区分入邦甸’也。”

邦良

国家的优良人才。晋潘岳《夏侯常侍诔》:“设官建辅,妙简邦良。” 唐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盛选邦良,难乎始使。”

邦社

指国家。前蜀杜光庭《皇帝醮仙居山章仙人词》:“或明符邦社,旁济生民;或幽赞帝王,共清否塞。”

邦祀

国家的祭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爵同 齐鲁 ,邦祀绝亡。”

邦君

1.古代指诸侯国君主。《书·伊训》:“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孔 传:“诸侯犯此,国亡之道。”《後汉书·阴识传》:“自是已後,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於邦君。”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凡在人伦不得其死者,邦君已上皆谓之弑,卿士已上通谓之杀。此又《春秋》之例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有一本卷子,那破题是:‘圣人思邦君之妻,愈思而愈有味焉。’”2.指刺史等地方官。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宋曾季貍 《艇斋诗话》:“ 老杜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韦苏州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皆曲尽其妙。不问诗题, 杜 诗知其宿僧房, 韦 诗知其为邦君之居也,此为写物之妙。” 清方文 《蔡中郎八分书歌》:“寄语邦君覆以屋,勿令风雨生苔痕。”

其他

【邦表】显示国家形象的标志。汉王充《论衡·须颂》:“ 汉 德明著,莫立邦表之言,故浩广之德未光於世也。”

【邦事】国家动用人工兴办的事。亦泛指国事。《周礼·地官·乡师》:“凡邦事,令作秩叙。” 郑玄 注:“事,功力之事。” 贾公彦 疏:“邦,国也。凡国家有功作之事,故云邦事也。” 汉韦孟《讽谏》诗:“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邦典】本指治理邦国的六典。后泛指国家法典。《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郑玄 注:“邦典,六典也。” 唐孙逖《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诗:“议狱持邦典,临戎假宪威。”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讐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参见“ 六典 ”。

【邦牧】州长,刺史。唐高适《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邦牧今坐啸,羣贤趋纪纲。” 唐李嘉祐《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诗:“丞相过邦牧,清弦送羽觞。”

【邦采】采邦,采服。九服(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服)之一。《书·康诰》:“侯甸男邦采卫。” 孔 传:“此五服,诸侯服。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采服二千五百里,卫服三千里。”后因以“邦采”称国家。《云笈七签》卷一○三:“卿任冠枢衡,道熙邦采。”

【邦朋】亦作“ 邦倗 ”。

互相勾结违法乱政的人;朋党。《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七曰为邦朋。” 郑玄 注:“朋党相阿,使政不平者。故书朋作傰。” 贾公彦 疏:“朋为朋党阿曲,相阿违国家正法,擅生曲法,使政不平以罔国法,故曰邦朋。” 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启》:“故士气屡折而复振,邦朋既久而自消。” 章炳麟《非黄》:“此悃愊之士所以日壅,而邦倗所以得志也。”

【邦法】亦作“ 邦灋 ”。

管理百姓的通法。亦泛指国家大法。《周礼·秋官·大司寇》:“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灋断之。” 郑玄 注:“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新唐书·韦处厚传》:“以邦法从事。”参见“ 八法 ”。

【邦治】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孔 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周礼·天官·冢宰》:“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郑玄 注:“邦治,王所以治邦国也……故《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邦门】城门。《仪礼·既夕礼》:“至于邦门。” 郑玄 注:“邦门,城门也。”

【邦政】国家军政;执掌国家军政。《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孔 传:“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正六军,平治王邦四方国之乱者。” 明沈德符《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遂使在京三品衙门,忽有外任二品之官,於典制则乖,於官守则舛。武人之无识无足责,而邦政大臣,亦视为固然,无一纠正之者,惜矣。”

【邦侯】指地方长官。明姚汝循《郡斋咏怀》:“才不瘳民瘼,位固忝邦侯。”

【邦计】国家大计。《旧唐书·崔彦昭传》:“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藩维,抚驭得韬钤之术。” 宋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 王仁赡﹞掌邦计几十年,恣下吏为奸,怙恩固宠,莫敢发者。”

【邦彦】指国家的优秀人才。三国魏邯郸淳 《後汉鸿胪陈君碑》:“乃与邦彦硕老,咨所以计功称伐,铭赞之义,遂树斯石,用监于後。”《旧唐书·代宗纪》:“任之以官,置於周行,莫匪邦彦。”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相与倡明正学,陶植邦彦。”

【邦客】 战国 时 秦国指客居的别国之人。

【邦纪】国家大法。《宋史·乐志九》:“赫赫 英皇 ,总提邦纪。”

【邦都】距王城四百里到五百里的地方。即公之采地与王同母弟及王之庶子所食邑。《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六曰邦都之赋。” 郑玄 注:“邦都,五百里。” 孙诒让 正义引《说文·邑部》:“《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参阅《周礼·地官·载师》“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贾公彦 疏。

【邦哲】国家的贤哲。宋欧阳修《除文彦博易镇判大名府制》:“眷言邦哲,实简予衷。”

【邦倗】见“ 邦朋 ”。

【邦途】官道;大道。南朝齐谢朓《酬德赋》:“临邦途之永陌,怀予马於骐馵。”

【邦桀】亦作“ 邦杰 ”。

《诗·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郑玄 笺:“桀,英桀,言贤也。” 孔颖达 疏:“杰者,俊秀之名人。”后因以“邦杰”指国中俊秀杰出的人才。汉焦赣《易林·谦之师》:“邦桀载役,道至 东莱。百僚具举,君王嘉喜。” 唐宋之问《范阳王挽词》之一:“贤相称邦杰,清流举代推。” 唐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一:“盛德资邦杰,嘉谟作世程。”

【邦训】国家的法则。《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南朝梁沈约《上建阙表》:“昔在 有晋 ,经创 江 左;邦训莫釐,远图多缺。”

【邦浦】英语pump的音译。即水泵,抽水机。茅盾《右第二章》:“他和他的同伴 春生 发狂似的想用空手去扑灭那些火,他们没有龙头,没有皮带,没有邦浦,也没有水。”

【邦家】国家。《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郑玄 笺:“人君既得贤者,置之於位,又尊敬以礼乐,乐则能为国家之本。”《後汉书·皇甫规传论》:“故能功成於戎狄,身全於邦家也。” 明邵璨《香囊记·点将》:“看他气宇堂堂,威风凛凛,乃朝廷之心膂,为邦家之爪牙。”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此遭邦家多难,困苦百折。”

【邦宰】州郡的地方长官。《梁书·处士传·诸葛璩》:“ 璩 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邦理】指国家的治道。唐皮日休《六箴·目箴》:“勿分秋毫,分于邦理。”

【邦域】疆土;国境;区域。《论语·季氏》:“夫 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後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刘知几 《史通·题目》:“其有 魏 世邻国编於 魏 史者,於其人姓名之上,又列之以邦域,申之以职官,至如 江 东帝主。” 宋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转走五郡,盖十年矣,未尝敢有半言片辞,求去邦域之任,而冀陪朝廷之仪。”

【邦埸】邦国疆界。三国魏卫觊 《汉金城太守殷君碑》:“邦埸宁静,岁时丰登。”

【邦教】国家的教化。《书·周官》:“司 徒 掌邦教。” 孔 传:“地官卿司徒主国教化。” 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妄先国胄,侧闻邦教。” 唐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司徒掌邦教,因亦借指司徒。《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大启 南康,爰登中铉,时膺土宇,固辞邦教。” 李善注:“ 萧子显《齐书》曰:建元 元年,进位司徒侍中中书监如故,改封 南康郡 公,邑三千户, 渊 固让司徒。” 刘良注:“固辞邦教谓再让司徒也。司徒掌邦教,故云。”

【邦基】国家的基础。宋范仲淹《得地千里不如一贤赋》:“舍地得贤兮,邦基以立;失贤有地兮,国难随兴。”

【邦乡】乡邦,家乡。《後汉书·郑玄传》:“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後汉书·蔡邕传》:“ 邕 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 邕 具以告,莫不怃然。”

【邦略】犹国界。《晋书·五行志上》:“ 衡阳, 桓玄楚国之邦略也。”

【邦国】国家。《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瑶台美化,阐邦国之风猷;银牓嘉声,茂君亲之典礼。” 清孙枝蔚《汪舟次以所爱笼内锦鸡命余赋诗》:“邦国养贤亦如此,应须报答见奇才。”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邦符】国家的符瑞。宋叶适《受玉宝贺表》:“敬致邦符之旧,光昭帝命之新。”

【邦族】1.邦国宗族。《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孔颖达 疏:“故我今回族,我今还归,复反我邦国宗族矣。”《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本名 议 ,世 江 东大族” 裴松之注引《陆氏世颂》:“父 骏 ,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 宋范成大《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之一:“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 清吕履恒《牛口谷》诗:“终岁许许,不宁邦族。”2.籍贯姓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展问邦族,云:‘ 登州宋 姓。’”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 谭 曰:‘听姥言似非京师人,娘子则又旗粧,敢问邦族?’媪曰:‘诚如郎说,身本 凤阳侯 氏。’”

【邦寄】国家的托付。唐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门下六卿分职,朝选犹难;三典佐主,邦寄尤重。” 宋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邦贯】邦国籍贯。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则豪右贵种,因其邦贯为姓;细民无姓,而亦从其长者。”

【邦组】指地方官吏的印章。南朝梁沈约 《柳世隆行状》:“七纡邦组,三临荡甸,五职瑞扇,一司百揆。”

【邦栋】国家的栋梁。宋梅尧臣 《送宋端明知成都》诗:“伯仲俱邦栋,朝廷倚以隆。”

【邦极】指国家的重要事务。《宋书·沈怀文传》:“昔天官正纪,六典序职,载师掌均,七府成务,所以翼平辰衡,经赞邦极。”

【邦硬】方言。很硬。沙汀《困兽记》十三:“她的身后紧跟着一个瘦小妇人,穿着浆得邦硬的粗布衣服。”

【邦杰】见“ 邦桀 ”。

【邦道】治国之道。《韩非子·制分》:“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邦盗】窃取国家宝物的人。《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六曰为邦盗。” 郑玄 注:“窃取国家之宝藏者。”

【邦禄】国家的利禄。唐皮日休 《六箴·目箴》:“勿视邦禄,视于人纪。”

【邦统】国家的纲纪。唐韩愈 《顺宗实录二》:“万国之本,属在元良;主器之重,归于长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

【邦瑞】国家的祥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言既身文,信亦邦瑞,翰林之士,思理实焉。”

【邦墓】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周礼·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郑玄 注:“凡邦中之墓地,万民所葬地。”

【邦禁】国家的法禁。《书·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孔 传:“秋官卿主寇贼法禁,治奸慝,刑强暴作乱者。” 宋曾巩 《刑部尚书制》:“中台八坐,典司邦禁。”

【邦桢】国家的支柱。唐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昨闻诏书下, 权公 作邦桢。” 明陈子龙《送同年赵太史谪闽中》诗之二:“勗哉保令仪,邦桢仰遗直。”

【邦贼】国贼,叛逆作乱者。《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二曰邦贼\\。” 郑玄 注:“为逆乱者。” 贾公彦 疏:“既云邦贼,罪无过此,故知为逆乱。”

【邦节】指天子所用的玉节。《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邦节者,珍圭、牙璋、谷圭、琬圭、琰圭也。” 贾公彦 疏引《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是其邦节也。”

【邦颂】国人的称颂。唐韦应物《赠李判官》诗:“决狱兴邦颂,高文秉天机。”

【邦瘁】《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郑玄 笺:“天下邦国将尽困病。”后因以“邦瘁”指国家遭受困苦。宋梅尧臣 《依韵答景彝谢予访其居》:“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邦祯】国家的祥瑞。明文徵明《祭王于田母文》:“笃生二子,允维邦祯。”

【邦经】国家的常法。唐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提壃籍户,来复邦经。” 宋苏舜钦《论宣借宅事》:“今兹医卜庸流,漤有求请,烦渎天听,侵乱邦经。” 明方孝孺《慎思堂铭》:“昭扬大猷,树之邦经。”

【邦图】邦邑图经。宋苏轼《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诗:“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 王文诰辑注:“《夷陵图经》後有公题处。”

【邦诬】谓诬罔君臣,歪曲事实。《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八曰为邦诬。” 郑玄 注:“诬罔君臣,使事失实。”

【邦闾】郡邑乡里。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归其信义。” 晋陶潜《咏贫士》之五:“至德冠邦闾,清节映 西关。” 逯钦立校注:“冠邦闾,为本郡本村之冠,指 袁安。”

【邦赋】《周礼·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 贾公彦 疏:“掌邦之赋入者,谓九职、九贡、九赋之税入皆掌之,独云赋入者,赋是揔名。”后因以“邦赋”指国家财政。唐常衮 《授宋晦谏议大夫制》:“外掌邦赋,任居其艰。” 唐郑馀庆《祭杜佑太保文》:“始从郎位,职典邦赋;重人惜费,惠恕周布。”

【邦仪】国家的礼制。宋岳飞《奏乞依枢副旧例叙位札子》:“欲望圣慈令臣只依旧例叙位,在参知政事之下,庶使邦仪不易,愚分可安。”

【邦论】关于国事的言论。《晋书·卞壸传》:“显执邦论,朝野取信。”

【邦选】国家的杰出人才。唐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诗:“贞信发天姿,文明叶邦选。”

【邦畿】1.王城及其所属周围千里的地域。《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毛 传:“畿,疆也。” 郑玄 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後兆域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缓薄赋,牧邦畿,棃烝殷,四荒饥。” 唐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时予加恩,勉字邦畿,无虐黎献。” 清唐甄 《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乐丰饥,其长不敢以闻。”2.借指国家。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侧闻 吴国 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 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旷,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轶事。”

【邦翰】《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 传:“翰,干也。”后因以“邦翰”喻国家的中坚之臣。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五代相 韩 ,七叶侍 汉 ,及我圣朝,亦生邦翰。” 赵殿成笺注:“《诗·大雅》:‘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毛苌传:‘翰,榦也。’邦翰者,互文借用为邦家桢榦之臣也。”

【邦县】卿的采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五曰邦县之赋。” 郑玄 注:“邦县,四百里。”参阅《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 贾公彦 疏。

【邦器】礼乐之器及宗庙祭器。《周礼·夏官·小子》:“衅邦器,及军器。” 郑玄 注:“邦器,谓礼乐之器及祭器之属。” 贾公彦 疏:“礼器者,即射器之等;乐器,即钟鼓之等;祭器,即笾豆俎簋尊彝器。”

【邦谍】在异国作间谍。《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三曰邦谍。” 郑玄 注:“为异国反闲。” 贾公彦 疏:“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说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

【邦宪】1.《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毛 传:“宪,法也。”后因以“邦宪”指国家大法。唐韩愈 《顺宗实录一》:“宜加贬黜,用申邦宪。” 宋曾巩 《张颉知均州制》:“内不能统齐士吏,外不能绥靖华夷,致兹绎骚,自干邦宪。” 清严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诗:“大夫秉邦宪,兢兢志靡他。”2.借指执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侍郎等。唐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既领台纲,又毗邦宪。” 马其昶校注:“ 陈景云曰:元和 十年, 晋公 以中丞兼刑部侍郎,故曰又毗邦宪,非别除也。” 唐韩愈 《祭马仆射文》:“公兼邦宪,以副经纪。”旧注:“十二年,以摠兼御史大夫,充 淮西 行营诸军宣慰使。”

【邦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目的而组成的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邦懋】国家的兴盛景象。南朝宋颜延之 《赠王太常》诗:“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邦储】国库,国家的蓄藏。唐李峤《晚秋喜雨》诗:“济窘邦储发,蠲穷井赋优。”

【邦礼】有关国家礼治之事。《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春官卿宗庙官长,主国礼治,天、地、神祇、人鬼之事及国之吉凶。”

【邦绩】为国家所建立的功绩。唐李乂《哭仆射鄂公杨再思》诗:“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

【邦彝】犹国法。宋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二:“受命若帝之初,宜邦彝之悉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苟迷修省之方,浸长浇浮之俗,必从吏议,以正邦彝。”

【邦壤】乡邦;乡土。《晋书·郗鉴传》:“邑人 张寔先求交於 鉴 , 鉴 不许。至是, 寔 於 午 ( 陈午)营来省 鉴 疾,既而卿 鉴。鉴 谓 寔 曰:‘相与邦壤,义不及通,何可怙乱至此邪!’ 寔 大惭而退。”《梁书·孝行传·甄恬》:“ 恬 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

【邦党】犹乡党。《宋书·王微传》:“自尔日就月将,著名邦党,方隆夙志,嗣美前贤,何图一旦冥然长往,酷痛烦寃,心如焚裂。”

【邦籍】犹国史。唐刘知几 《史通·辨职》:“以彼藩翰,董斯邦籍。”

【邦宝】国家的珍宝。汉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 句践寝不安席,食不求饱,而善贵有道,是人不死,必为邦宝。” 汉袁康 《越绝书·外传枕中》:“ 汤 有七十里地,务执三表,可谓邦宝。”

【邦灋】见“ 邦法 ”。

古代封国

1.古代诸侯的封国。《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2.泛指国家。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淑人君子,实邦之基。” 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刘忠宣》:“在家在邦,无一事可述以传者。” 陈沂《曾泽生和他的司令官》:“我年少从戎,本想为国为民,御侮安邦。”3.分封。《书·蔡仲之命》:“ 叔 卒,乃命诸王邦之 蔡。”《墨子·非攻下》:“ 唐叔 与 吕尚邦 齐 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周 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羣后,布履星罗。”4.地区;政区。汉 蔡邕《刘镇南碑》:“穷山幽谷,於是为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蜀 之蓄蚕,与他邦异。”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 太平天囯锺湘文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为天下名邦,由来久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这种老朋友的态度,在 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5.“ 邦老 ”的省称。元 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邦上,云]自家 李虎的便是。”参见“ 邦老 ”。6. 真腊国 对兄与姊的称呼。柬埔寨语bang的音译。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语言》:“﹝ 真腊国 ﹞呼兄为邦,姊亦呼为邦。”7.姓。孔子 有弟子 邦巽。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8.通“或”,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参阅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同名专辑

基本资料

专辑中文名: 邦

歌手: 蓝奕邦

音乐风格: 流行

发行时间: 2009年10月28日

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专辑简介

近年退居于幕后发展的蓝奕邦,2008年开始以三张 maxi single《蓝》、《奕》和《邦》的概念,把一张full album分拆上市,分别道出他童年、少年与成年三个成长阶段,头炮为《蓝》,第二波的《奕》,2009年10月终于推出第三波《邦》。《邦》集结了「成长三部曲」—《蓝》、《奕》和《邦》三张 maxi single 合共十首歌曲。首批附送DVD,特别收录《蓝奕邦 三月三天三地音乐会》、三首作品MV和相片集。

专辑曲目

01. 赖床

02. 奇珍异兽 (New)

03. 胶 (album mix)

04. 逃学去英国

05. 独行侠

06. 灵光 (New)

07. 向前走 (New)

08. 时候尚早

09. 学神

10. 不是我的我不要 (bonus track-New)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