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棣州 |
释义 | 棣州,隋置治今山东阳信南,唐贞观置治今山东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今均属滨州市。惠民(棣州)古有"鲁北首邑"之称。悠久的历史培育了众多名人志士,隋朝画家展子虔、元代剧作家康进之都诞生在这里。今天有为纪念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式建筑群"孙子故园",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等人文景观。。。。。 建置沿革隋开皇六年(586)置棣州,治阳信(今山东阳信南),领阳信、乐陵(治今山东乐陵东北)、无棣(治今山东无棣县北)、高成(治今河北盐山东北)、南皮(今河北南皮)、浮阳(今河北沧县东关)等县。大业二年(608)改为沧州。三年废沧州为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隋渤海郡一部,重置棣州,仍治阳信,领阳信、乐陵、商河(山东商河县)、厌次(山东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四县。六年,省棣州入沧州。贞观十七年(644)又置棣州,治厌次,领阳信、商河、厌次、蒲台(滨州市滨城区北镇办事处)四县。属河南道。垂拱四年(688),析蒲台、庆次两县置渤海县(治今山东滨州市境内)属棣州。五代因之。 北宋棣州仍治厌次,领厌次、商河、阳信3县。属河北路,熙宁六年后属河北东路。金属山东东路。 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棣州、滨州合为滨棣路安抚司。至元二年(1265年)省路为州,复置滨州、棣州,均属济南路。二十七年(1290年)属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济南路。元棣州仍治厌,厌次、商河、阳信,无棣(山东无棣县)4县。 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治厌次县入棣州;六年(1373)棣州更名乐安州。属济南府。 附:惠民县历史沿革秦置厌次县,属齐郡。 西汉改厌次县为富平县,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王莽篡汉后改富平为乐安。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复改为厌次县,仍属平原郡。三国为魏地,属乐安郡。晋属冀州刺史部所辖乐陵国。 北魏属沧州乐陵郡。北齐天保七年废厌次,属乐陵郡。 隋开皇六年废渤海郡置棣州,开皇十六年复置厌次县,属棣州。大业二年改棣州为沧州。不久,废沧州,复置渤海郡。 唐复置棣州,厌次属棣州。武德八年,废棣州,厌次属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州治驻厌次,厌次还属棣州。天宝初,改棣州为乐安郡,乾元元年复改乐安郡为棣州。 宋棣州属河北东路。大中祥符八年迁州治于阳信县。金棣州属山东东路。元棣州属济南路。 明洪武元年废厌次县,地入棣州。永乐元年改棣州为乐安州。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属济南府。 清初仍为武定州,雍正二年武定州直隶山东布政使司,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为武定府的附郭县。 1914 年,惠民县改属济南道。 1925 年,置武定道,道治惠民城。 1928 年废武定道,惠民县直属山东省。后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专署及鲁北行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的渤海革命根据地。 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设立惠民专区。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改为惠民地区。1982年,析滨县、博兴县建立滨州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0]59号),撤销滨州地区和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滨城区。滨州市设立滨城区,以原县级滨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六路。滨州市辖原滨州地区的邹平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阳信县、无棣县和新设立的滨城区。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棣州,乐安。上。开元户二万五千五百四十五。乡四十八。元和户五千四百四十七。乡一十七。 《禹贡》青州之域,又兖州之域。春秋为齐地,管仲曰:“北至於无棣。” 秦并天下,为齐郡。汉为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曹魏属乐陵国,晋石苞为乐陵公是也。隋开皇十七年,割沧州阳信县置棣州,大业二年废入沧州。武德四年又置棣州,六年又废。贞观十七年,又置移於厌次县,即今州理是也。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棣州。 州境:东西三百四十九里。南北一百四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四百二十里。西南至德州二百四十里。南至淄州二百一十里。正北微西至沧州二百五十里。东南至青州三百二十三里。西南渡河至齐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大海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绢十匹。赋:绢,粟,麦。 管县五:厌次,氵商河,渤海,阳信,蒲台。 厌次县,上。六。郭下。本汉富平县,属平原郡。後汉更名曰厌次,则厌次前已废矣,相传以秦始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於此,因名之。高齐省。隋开皇十六年重置。武德初属德州,贞观十七年於此置棣州。 黄河,在县南三里。 氵商河,在县南四十里。 通海故关,在县西南四十里。 氵商河县,中。二十。东北至州八十里。本汉?力县,属平原郡。後汉省。 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氵商河县,因北有氵商河以名之,属沧州。贞观元年属德州,十七年改属棣州。 黄河,在县南八十里。 氵商河,县北一十五里。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是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後人加“水”焉。 渤海县,紧。西至州七十里。本隋蒲台县地,垂拱四年分置渤海县属棣州,在州东一百一十里。天宝五年,以土地咸卤,自县西移四十里,就李邱村置。 大海,在县东一百六十里。 阳信县,望。十四。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渤海郡。魏属乐陵国。後魏置乐陵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沧州。十六年,於阳信县置棣州。武德六年又置,属沧州,贞观十七年又割属棣州。 钩般河,即九河之一,经县北四十里。 蒲台县,紧。十二。西北至州七十五里。本汉湿沃县地,属千乘国。宋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改为蒲台县,北有蒲台,因为名也。隋末废,武德三年重置。八年改属淄州。贞观十七年置棣州,割蒲台属焉。 海,在县东一百四十里。 海畔有一沙阜,高一丈,周回二里,俗人呼为斗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相触,故名。今淀上有甘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没,百姓於其下煮盐。 黄河,西南至县七十五里。 蒲台,在县北三十里。秦始皇筑此台以望海,於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生犹萦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