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商 |
释义 | 中国古代商人集团。居于陕西和山西一带﹐故名。又称西客﹑山陕商人﹑秦晋大贾。明清时期﹐与徽商并雄﹐为当时两大主要商业资本集团之一。陕西﹑晋南都是著名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以此地的农业及其它资源为基础﹐逐渐形成巨大的地方商业集团。此后又与高利贷资本结合﹐出粟收息﹐发放母子钱﹐由是扩展为商业资本。 优越的地理位置西商所经营的行业与山西﹑陕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陕西是中国西部交通的中心﹐又是古代著名的丝绸和瓷器贸易的必经之路(见丝绸之路)﹔陕西的西﹑北部是明代鞑靼﹑瓦剌诸部的游居地﹔山西北部的大同﹑宣府一带﹐是明抵御鞑靼﹑瓦剌的重镇﹐故明代西部﹑北部边防需要的许多重要物资如布匹﹑粮食等﹐大部分经陕西﹑山西运给。明代政府为加强北方边防﹐又于明前期推行中盐法和茶马贸易。因此﹐明代山陕商人的贸易也就以布匹﹑粮食﹑茶﹑马﹑食盐等为主。其活动范围大致是输粟于边塞﹐治盐于淮扬河东﹐贩布于吴越﹐运\\茶于川蜀﹐从而以陕西﹑山西为本据﹐往来于边塞﹑江淮﹑川蜀之间﹐构成有机的商业联系。此外﹐其商业活动还到达湖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辽东等地。 供应山陕商人所经营的行业多为供应军需﹐相当部分是供政府的财政所需﹐与封建政府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所积累的商业资本大多不能转化为产业资本﹐而走上官僚资本的道路。进入清代以后﹐陕西﹑山西西北部作为军事消费地带的作用已经消失﹐许多山陕商人因而没落。但由于山陕商人所经营的布﹑盐等行业与封建财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又与清政府结下不解之缘﹐除经营传统的商品外﹐又经营为清王朝所必须的洋铜的采买以及人参等贵重药材的贩卖。其活动范围远至蒙古﹑乌苏里﹑日本列岛等地﹐许多人直接从民间商人变成专门为封建政府服务的官商﹑皇商﹐与封建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时﹐清代的西商在与高利贷资本的结合上也有加强﹐许多人都曾越省在河南﹑湖广一带放母子钱﹑青苗钱等。清代中后期﹐不少西商﹐尤其是山西商人的资本开始转向经营票号。票号的业务主要是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对象亦多是政府及其官吏。咸丰以后﹐清朝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款项往来﹐也多经山西票号存放汇兑。山西票号在晚清时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货币信用机关。 山陕商人资本日益向官僚资本转化﹐是其业务成功的根本原因﹐但也使他们日益失去自己的独立地位﹐成为封建制度的附庸。因此﹐在清末的社会大变革中﹐山陕商人资本表现出浓厚的保守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新的发展﹐大部分山陕商人无法向近代资本家转化﹐因而纷纷没落﹐繁盛一时的山西票号亦随之衰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