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湟水 |
释义 | 湟水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省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为羽状水系。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流域峡谷有巴燕峡、扎马隆峡等。峡谷一般长5~6千米,其中老鸦峡最长,达17千米,两壁陡峭,谷窄而深。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湟水穿流于峡谷与盆地间,形成串珠状河谷。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 简介黄河上游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海晏县包呼图山。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面的达家川入黄河。长349千米,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千米。由于流域有不同的岩性与构造区,因而发育成峡谷和盆地形态。峡谷有巴燕峡、扎马隆峡、小峡和老鸦峡等。峡谷一般长5~6千米,其中老鸦峡最长,达17千米,两壁陡峭,谷窄而深。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湟水穿流于峡谷与盆地间,形成串珠状河谷。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灌溉便利。 峡谷峡谷有巴燕峡、扎马隆峡、小峡和老鸦峡等。峡谷一般长5~6千米,其中老鸦峡最长,达17千米,两壁陡峭,谷窄而深。盆地有西宁盆地、大通盆地、乐都盆地和民和盆地,其中以西宁盆地为最大。湟水穿流于峡谷与盆地间,形成串珠状河谷。下游河谷宽阔,富水力资源,灌溉便利。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 详述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是黄河流经西宁城北的重要支流。漫步湟水岸头,纵目四望,只见长虹卧波,岸柳倒映,公路如砥,高楼似林,良田漠漠,渠道纵横。夜里万空灯火,映入清波,如抖落一天星斗,万斛明珠,风景煞是宜人。“湟流春涨”被誉为西宁古八景之一。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十分壮观。湟水滋润着河谷大地,孕育和发展了湟水流域的农业文明。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春秋时期以前,湟水流域“少五谷,多禽兽”,人们主要依靠射猎为生。周考王五年(前436)羌人无弋爰剑由秦国逃到河湟后,把从秦地学到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传播到这里,河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了。西汉赵充国屯田以来,引湟灌溉,直到宋代何灌在西宁等地兴修水利时,汉唐故渠仍然可考。清代初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描绘湟水流域“漠漠皆良田”、“溪外一片沙鸥白,麦中几片菜花黄”,清人张思宪也有诗赞道:“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在湟水的哺育下,河谷地带曾经是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宛如荆楚(江南地区)”,“湟流春涨”更是西宁胜景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污染致使湟水河水质日趋恶化,人们期望着通过城市环境治理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在不远的将来能重视波澜壮阔的“湟流春涨”,再见“鱼翔浅底”的湟水河!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大坂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以北的噶尔藏岭,河源高程4200米。向东流经湟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县市,于甘肃省永靖县付子村汇入黄河。入黄高程1565米。干流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863平方公里。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是湟水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占全河总面积的46%。大通河与湟水干流是两种不同的地理类型区,共存于一个流域之内,组成一个独特的流域。 地理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整个流域处在祁连山褶皱带内。由于地质构造的制约和水系发育的综合结果,形成“三山两谷”构造独特的地理景观。流域北界祁连山,南界拉脊山,中部的大坂山为支流大通河与干流湟水的分水岭。祁连山与大坂山之间为大通河狭长条状谷地,属高寒地区,山高谷深,林草繁茂,人烟稀少水资源丰富,当地人民以经营放牧业为主,具有青藏高原的特点。大坂山与拉脊山之间为湟水干流宽谷盆地,丘陵起伏,黄土深厚,人口稠密,居民以农为主,农业历史悠久,水资源短缺,水的利用程度很高,呈现出黄土高原特点。由此形成了在一个流域内,干流和支流并行,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迥然不同的两种地理景观区。 气候湟水干流,在西宁以上称西川,在西宁附近汇入北川和南川。干流谷地开阔且川峡相间,两岸汇入较大支流有40余条。除大通河外,多与干流垂直,呈羽毛状形态。支流大通河,发源于祁连山托勒南山南麓,青海省刚察县的木里山,河源高程4 520米。流经门源,至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入湟口高程1 727米。河道长561公里,比湟水干流长187公里。若从汇入点计算,则比干流长256公里(若按河源惟长的原则,支流将升格 为干流),这又构成湟水水系的另一个特点。湟水流域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并有盆地、高山影响,所以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且地域差异大。愈向上游气温愈低,降水量增大,蒸发量减小,多潮湿沼泽地。流域年平均气温0.6℃~7.9℃,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2.6℃ 。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600毫米。湟水干流谷地,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多暴雨。无霜期西北部山区为31天,东南部丘陵区为130~180天。西宁地区有歌谣云:“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概括了当地的气候特点。 水资源湟水流域的水资源,据民和、享堂两水文站1940~1984年实测,年平均径流量为46.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5.2 万立方米。其中大通河年径流量为28.7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19万立方米;湟水干流每平方公里产水只有11.4万立方米。流域年输沙量2241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736吨每平方公里,其中大通河年输沙量只323万吨。湟水干流年输沙量1 918万吨,年平均侵蚀模数1250吨每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耕垦指数较高的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湟水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干流川区的农田水利发展,可追溯至汉宣帝时。他曾遣使赵充国屯田湟中,引水灌溉农田6万余亩。当时为了有利于屯田区的交通,还横跨湟水建桥约70座。至清乾隆年间,湟水两岸已有引水渠道约200条,灌田38万亩。民国年间曾在西宁附近的一条支流上修建西宁水电站,装机220千瓦,是当时黄河流域仅有的三个水电站之一。 由于人口、耕地分布不均,各地水资源利用的差别甚大。湟水干流平均每亩耕地只有地表水341立方米,再加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已感严重不足。而大通河流域平均每亩耕地有地表水4 748立方米,却远没有开发利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余缺,青、甘两省都提出调引大通河水的要求。 污染在3年时间里,挪威政府无偿投资1560万人民币,西宁市人民政府和西宁市环境保护局配套600万元人民币,共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并新建城、郊废水处理和公共卫生设施。8月12日下午,记者在中挪合作湟水河流域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启动准备会上了解到,近几年,湟水河水质大部分受到污染,为了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能力,中挪双方合作,通过实施改善城市水分布网络系统、修建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子项目,使西宁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的标准。 治理2008年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加快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将污染减排与流域水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多措并举,攻坚克难。 一场为期3年的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战在高原打响: 一靠落实责任--从“难管”向“敢管”转变 二靠生态优先--营造绿色屏障,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靠源头末端控制--构筑水污染防治防线 四靠加大投入--治理历史遗留铬渣污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