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泮塘
释义

泮塘位7于广州西关﹐原是南汉刘氏华林园,清乾隆年间改为泮塘。泮塘特产为 “五秀”。

泮塘

简介

(Pàntáng)在广州城区西部。原是南汉刘氏华林园,亦为西御苑旧址。南汉时为珠江滩地,多池塘、洼地,称半塘。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以典雅之意 ,改为泮塘。1958年政府号召群众义务劳动,在泮塘内开挖荔湾湖,后建成荔湾湖公园。200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打算清拆泮塘五约内民房,腾出3.6万平方米土地并入荔湾湖公园。泮塘在广州西关﹐即是如今泮溪酒家﹑荔湾湖公园以及龙津西路﹑泮塘五约一带。传说古时此地所产之「五秀」(这五秀﹐本来是五种植物植茎﹕莲藕﹑菱角﹑茭笋﹑马蹄﹑茨菇﹐但因为泮塘水土肥沃﹐这五物特别肥美﹐故得「五秀」之美誉。)﹐与其他地方种植的没有什么分别﹐但後来有一天﹐五位农人在龙津桥附近拜过了龙王庙(今已不存在)﹐当晚龙王就报梦﹐嘱将泮塘与龙津河的水贯通﹐「龙津连泮水」﹐五物便更加秀美。翌日﹐五位农人把各自的梦境说出来﹐竟然相同﹐於是﹐龙津与泮塘的村民便合力将两水贯通﹐水源变活﹐不但所产的植物肥美﹐而且还改善了西关的风水﹐因为以勘舆学而言﹐泮溪﹑荔湾为西关的「青龙」位﹐青龙神气﹐整个西关自然就有运。所以﹐明清两代﹐以及民初﹐直到现在﹐西关都见人才辈出﹐当年的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昌华街﹐就住过不少叱吒一时的风云人物。而解放後﹐西区也改名为荔湾区。近年﹐有人提议在泮溪酒店的「风水基」以及荔湾湖畔﹐复修荔枝湾的小河﹐让花艇穿梭其间﹐重造景点。到时﹐老飨又可以在荔枝湾的艇上吃到真真正正的「艇仔粥」了。

传说

据说还有一个传说:泮塘村从前有个塘,保持一塘满水,其它的塘水即便干了,但这个塘都是满的。某年天气大旱,用池塘水来灌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剩下一半后,池塘水位就再也不降了。次日塘水又满了,村民因而把这个村定名为“半塘”,别名叫半溪,有些人叫半水,但这些都是别名而已,半塘比较多人称呼,后来加三点水是怎么个来历呢?这里另外有一段古。

从前有个先生,去到半塘就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说叫“半塘”,是一半的半,先生听了就笑着说,半半声有什么好听的,加多三点水的泮不是更好,村中的父老听闻觉得有三点水的泮即是“入泮”,“入泮”将是入学堂读书的意思,村里都想出人才啊。那从此半塘的半字就有三点水,并且村民合资建起了一座文塔,表明村民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泮塘特产

“五秀”是菱角、慈菇、马蹄、胶笋、莲藕。大家可能奇怪了,既然“五秀”是五种食物,为什么又会起个名字?

从前泮塘的村民经常去西禅寺参拜的,跟西禅寺的和尚很熟。有一次和尚给泮塘的村民五种水生植物的种子,说这就是供奉佛前的五仙果,过一段时间有一场大雨,只有这种五仙果可以种得活。泮塘的村民就拿回去种,果然后来发了一场大水,连水稻都被淹没没办法生长,但是这五种水生植物反而长得很茂盛,从此之后泮塘的村民就把这五种植物当为自己的特产,就是称为“泮塘五瘦”。

以前的“泮塘五瘦”就是肥瘦的瘦,后来才用这个“秀才”的“秀”。

缘由何在?

从前有五个秀才到泮塘见到村民在挖掘这些水生植物,就问这些是怎么来的?泮塘的村民就说这些是我们的特产,“泮塘五瘦”,五瘦在煮的时候要下足油,要不锅就会生锈,所以叫做五瘦,五个秀才听闻就笑起来,肥瘦、瘦骨嶙峋的瘦,有什么好听的,我们五个秀才好像五兄弟,人称我们“五秀”,不如这样,将我们的绰号送给你们的特产,用这个“秀”岂不是更好?从此之后就用现在这个“秀”了。

广州市泮塘食品有限公司

是始创岭南特产《泮塘五秀鲜(仙)果》马蹄粉(荸荠粉)、莲藕粉、棱角粉、茨菇粉、茭笋和葛根粉的厂家。公司生产的泮塘五秀鲜〈仙〉果粉类、源于明末清初年间。公司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传承了传统种植和生产技术、食品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现已集传统天然产品、技改、研发、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

经过泮塘食品公司的产业化努力,现在我们还能够在市面上购买到成型的粉状“泮塘五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