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诂 |
释义 | 基本信息郑码:SEJ,U:8BC2,GBK:DAAC 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251 字义解析作动词诂 诂 gǔ 〈动〉 (1) (会意。从言,从古,古亦声。本义: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同本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诂,训故言也。——《说文》 (2) 后汉桓谭传郑兴传注皆引说文、训古言也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毛诗·周南·关睢》诂训传疏 诂,训故言也。——《后汉书·桓谭传》注 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汉书·扬雄传》 (3) 又如:诂解(用当代语言解释古语);诂训(解释古书的文义。也用以指古言古义。同故训) 作名词诂 诂 gǔ 〈名〉 (1) 古言古义;词语的意义 [archaism;old saying;the meaning of a word] 同字而异诂,同辞而异义。——陆游《万卷楼记》 (2) 又如:诂释(古言古语的解释) 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诂《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𠀤音古。《说文》训故言也。引《诗》诂训孔颖达疏: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诂者,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徐曰》按《尔雅》:诂,古也,言有古今也。会意。《博雅》言也。《正韵》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前汉·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旧唐书·经籍志》诂训以纪六经谶𠋫。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慕切,古去声。义同。 又通作故。《诗·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陆德明音义曰:诂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诂。《前汉·艺文志》诗经鲁故二十五卷。《师古注》故者,通其指义也。今流俗毛诗攺故训传为诂字,失其眞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