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桂伟 |
释义 | 邹桂伟 , 男, 1963 年 9 月出生 , 研究员 , 中共党员 , 常务副所长;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硕士生导师。 1986 年 7 月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 , 获学士学位 ; 现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在职硕士,主要从事水产遗传育种和养殖研究。 科研历程自 1986 年毕业至今,一直在长江水产研究所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和水产养殖的科学研究工作 。 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了国家“七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7 项,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1 项,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 6 项,院基金项目 1 项。获得科研成果 5 项(其中省部级 4 项,地市级 1 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 主要成就主持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从生态、激素调控、饲料给予途径及授精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提高精卵质量,成功地解决了雄鱼精液稀少,雌鱼卵子质量不易掌握,从而导致受精率低的技术难题,使受精率提高并稳定在 84% 以上。通过研究大口鲇仔、幼鱼的开口摄食行为、饵料驯化和消化生理、同类相残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耗氧规律等,提出了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攻克了苗种规模化培育成活率低的技术难关。随着大口鲇规模化育苗中技术难关的攻克,以及配套的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大口鲇这一淡水养殖新对象在全国得以迅速推广开来。到目前为止大口鲇已在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广西、海南、辽宁、天津等 10 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掀起了养殖大口鲇的热潮,经生产应用后创直接经济效益近 800 万元,创社会经济效益 9200 多万元。 鲢鱼选育研究虽开展多年,但进展缓慢,其最主要原因是它的 性周期长,采用传统选育需要 25-30 年(即 6 个世代),为此本研究提出采用雌核发育与性别控制、分子标记进行配型选择相结合的综合选育技术路线,极大地缩短了选育周期。尤其是利用分子标记对雌核发育后代的雌、雄个体或生理雄鱼进行配型选择技术,为淡水性周期长鱼类的良种选育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已建立了 2 个人工雌核发育系( GyF 2 Ⅱ系和 GyF 2 Ⅰ系),经初步生长对比试验,表明 GyF 2 杂交系鲢生长最快,体重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 23.8% 以上,体长增长平均比普通鲢快 12.4% 以上。已初步选育出一个快速生长的雌核发育鲢群体,即 GyF 2 杂交系鲢,并保存了平均体重 722g / 尾的 GyF 2 杂交系鲢后备亲鱼 1200 多尾。该杂交系鲢有望在十五末或十一五期间选育出快速生长(或具抗逆性)的鲢鱼新品系(品种),这 将是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贡献,将彻底改变我国淡水主养鱼类至今没有选育出一个人工养殖品种或品系的落后现状。 主持过的主要课题1)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2)水产优良品种苗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3)速生长鲢鱼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 4)薄鳅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研究; 5)颡鱼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6)叉尾鱼回雄核发育技术研究。 取得的科研成果1 )“颖鲤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1989 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2002 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颖鲤繁殖技术和大面积高产养殖” 1995 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池塘养鱼综合增产技术” 1993 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5 )“杂交鲤的技术推广” 1988 年获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