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 |
释义 | 《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讲述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读本》置身于当代的语境,围绕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重要和核心的观念、问题、流派乃至人物,收入各个专题最为重要的学术文献,以既不失客观公正、又富于个性特色的方式,展现当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面貌。本系列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和爱好者提供入门津梁,也可作为进入当代政治哲学理论前沿的基本读物。 作者:徐向东 ISBN:9787214041814 页数:424 定价:40.0元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有关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问题是哲学史上最古老、最持久的问题,也是最艰难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且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也占据一个核心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处境和状况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它的探究就成为了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目前这个问题在国内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希望本文体的出版能够激发有关方面的学生和学者地这个领域的兴趣。 作者简介徐向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论、形而上学、早期现代哲学、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已出版的著作包括《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2005),《道德哲学与实践理性》(2006),《怀疑论、知识与辩护》(2006),最近即将出版的著作包括《自我、他人与道德》(2007),《理解自由意志》(2008)。译著有《我思故我笑》(2002),《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2003),《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合译)(2004)《科学的结构》(2005),《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的对话》(合译)(2005),《维特根斯坦与心理分析》(2005),《道德运气》(2007),《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合译)(2007)。 目录序言 第一章 自由意志问题 一 自由问题 二 自由意志与对人的冲突看法 三 形而上学自由的主要问题领域 四 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 五 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六 自由行动与自由意志 七 实践自由的三个传统观念 第二章 决定论及其含义 一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二 决定论与人类行动 三 神学决定论与宿命论 四 对逻辑决定论和神学决定论的简要评论 五 决定论的各种形式 六 决定论与因果决定 七 非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第三章 不相容性论证 一 自由意志与可供取舍的可能性 二 对不相容论的主要论证 三 对能力转移性原则的讨论 四 对一个真命题有所选择 五 大卫·刘易斯对后果论证的批评 六 局部奇迹相容论 七 因果关系、反事实条件句与后果论证 八 能力必然性与自由选择 九 能力、行动与认知要求 十 机会、能力与自由意志 十一 再论“能够使得一个命题为假” 第四章 能力、机会与自由 一 相容论的动机 二 道德责任的“终极责任”条件 三 能力与控制 四 因果决定、认知状况与人的自由 五 因果传递性与能力转移性 六 自由意志、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七 自由意志与非决定论的不相容性:“心灵论证” 八 能力、机会与慎思 九 实践慎思与开放选择假设 十 语境与自由 十一 自由行动的三个含义 十二 对“本来就能采取其他行动”的条件分析 第五章 因果关系、自然规律与自由意志 一 对因果关系的一些必要说明 二 插曲:对不相容性论证的简要回顾 三 后向因果关系、时间旅行与自由 四 自然规律的两个概念 五 倾向、因果性和有条件的规律 六 一种休谟式的相容论 七 对自由意志问题的二元论探讨 八 戴维森的相容论论证 九 精神因果关系与自由意志 第六章 自主性与控制 一 层序动机理论 二 反思认同与真实自我 三 约束与控制 四 自主性与自由意志:一个相容论的说明 五 控制、操纵与心理自主性 六 非约束性的隐蔽控制、决定论与自主性 第七章 非决定论、量子理论与自由意志 一 量子世界的奇异性与哥本哈根解释 二 测量问题与其他相关解释 三 量子理论与心灵一大脑的相互作用 …… 第八章 行动、自由与能动性 编选说明1.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问题 人类自由问题 决定论及其道德含义 自由意志 2.经典相容论 人何时应该负责任 自由与必然 不包含决定的自由意志是不可设想的 3.不相容论的自由意志概念 人的自由与自我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 两种类型的不相容论 4.可理解性问题 自由意志仍然是个谜 责任、行动者因果关系与自由:一种18世纪的观点 行动者因果关系 5.新相容论 意志的自由与人的概念 自由的能动性 真实自我的观点 6.道德责任的概念 论自由与怨恨 责任与恶的极限:一个斯特劳森主题的变奏 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7.道德责任与可供取舍的可能性 可供取舍的可能性与道德责任 可供取舍的可能性与道德责任:自由的闪烁 法兰克福式例子与半相容论 附录一编者和作者简介 附录二进一步阅读文献 前言作为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古代人与现代人之争”的产物,现代性从它肇端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并不是一种单数的存在。正如启蒙运动是一种复数的存在,作为现代性之政治表述的自由主义也可以被区分为英国自由主义、法国自由主义、德国自由主义,如此等等。这种“道术为天下裂”的原因不但应当到诸如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方面去寻找,更应当用现代性规范论证的基本结构来说明。德国哲学家汉斯·布卢门贝格关于现代性的经典定义最好地阐明了这一点,按照他的洞见,现代性包含自我奠基和自我肯定两个维度。从表面上看,自我奠基是一种理论关切,自我肯定则是一种实践关切,但实际上它们只不过是作为“规范的唯一来源”的主体性原则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向自身内部寻求规范”和“反思能力运用于自身”(哈贝马斯语)的结果是:笛卡尔的自明原则是一种自我奠基,孔德的实证精神同样是一种自我奠基;霍布斯和洛克的“自我所有”是一种自我肯定,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主义也同样是一种自我肯定。于是就有所谓现代早期和现代晚期之说,斯特劳斯则有著名的现代性三波之论,而现代性冲动中潜在的虚无主义倾向更是悖谬性地成了滋生后现代犬儒主义的沃土。 精彩书摘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自由意志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从一个人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行动,大概意味着世界允许我们以一种完全自我导向(fully self-directed)的方式来行动。其实,这个思想体现了我们的自我认识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方面,也就是说,在自己的事情上,我们是具有自我导向的能力的人。因此,在思考自由意志问题的时候,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我们的自我概念的这个重要部分。如果这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如果在提出一个自由意志理论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阐明我们的自我概念的某些突出特点,那么在试图解决自由意志问题时,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根本困难就是:我们的自我概念的各个方面会把我们拉向不同的理论方向。 例如,在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上的成功,倾向于使我们认为我们的自我以及我们的行为都是物理上设定的。我们观察到,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原因的,那些作为原因的事件本身也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就很自然地认为,这个世界不仅是有规律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决定论的——如果我们已经充分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制约着它的自然法则,那么一切事件都是可以预测的。这个思想在牛顿和拉普拉斯的经典力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世纪的物理学在几个方面对牛顿一拉普拉斯的决定论提出了挑战。例如,物理学家发现,在量子层次上发生的事件并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决定论原则。然而,也有物理学家认为,尽管在量子力学的层次上我们可以发现某种不确定性,但在宏观的层次上世界呈现出有规律的、决定论的秩序。所以,如果决定论是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出没有任何人具有自由意志(详细的论证将在后面讨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