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淄河
释义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

中文名:淄河

地理位置:山东

别称:淄水或淄江

发源地:鲁山山脉

河段长:42.5公里

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

概述

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上游多支流,河岸峰高,落差大,行洪快,力量最大时2030立方米/秒。因其河床沿山坡断裂层伸延,多渗漏,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说。每逢雨季,山洪暴发,巨涛滚滚,汪洋一片,惊心动魄,使人望之生畏。及至夏季,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沙底可见,细鳞游泳,两岸垂柳拂面,又使人心旷神怡。

人类历史的绚丽篇章

淄河千古流长,既滋润了古齐大地,也孕育了临淄的文明。《书.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据考证,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渔猎种植。此后,勤劳智慧的临淄人民,一代一代,绵延不绝,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举世闻明的齐文化,谱写了人类历史的绚丽篇章。

淄河源头

对于淄河源头一说,太河水库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一般不使用“源头”的说法,而是用“水源汇集区”的提法,因为很难说清淄河起源的地点,只能说起源于鲁山山脉。在民间,关于淄河的源头,有很多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淄河发源于鲁山山脉。鲁山及余脉是淄河分水岭,因山系较大,造成淄河的支流较多,因而源头众多,较大的支流有四条:博山池上、淄川峨庄、南博山,莱芜和庄。如果根据“源头最长”的传统说法,淄河发源于莱芜市碌碡顶鲁山一线(淄河与沂河分水岭),全长122.55公里。

分期治理淄河

1971年,上游太河水库建成,区内河段干涸,河底仅剩黄沙一片。沿河村庄有的填土造田,有的开发沙场,又兼一些企业排污污染,整个淄河面目全非,丑陋不堪。母亲河一度流下了枯涩的干泪。鉴于此,临淄区委、区政府决定下大气力分期治理淄河。2002年9月,第一期工程完成,成功建造起蓄水150万立方米的太公湖,为我区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外商投资环境,淄河再现清流。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淄河进入临淄境内,首先汇集边河乡境内的诸多河流沟渠。该乡地处临淄南部边陲,境内有81座山头,109条沟。屏峙西南边陲的凤凰山,主峰天堂寨海拔509.4米,为我区最高峰。山隘白马关,扼通往淄川、博山的交通要道,险岩陡峭,长林丰草,形势险峻。 由边河入南王地段,由于两岸悬崖多,落差大,河流曲折蜿蜒,呈“之”字形状。每逢夏秋季节,山洪暴发,浪花飞溅,咆哮轰鸣,几十里内不绝于耳。出南仇村西行2.5公里,有一名泉公泉峪,四面环山,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泉水常年流淌,过南仇南门处石桥下汇入淄河。相传,宋代雍熙年间,当地遇到特大旱情,方圆十数里村民皆来汲水,“公泉”之名由此得来。现峪内有“公泉书院”遗址,明代所立“公泉书院”碑仍遗于此。据查证,此书院始建于宋代,明初进士曹凯幼年曾读书于此,老年致仕亦在此隐居。公泉旁有亚圣祠一座,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传说孟子当年来齐讲学,曾在此居住。另有白龙庙,传说有一白龙居住,故名“白龙洞”,深不可测。阴雨天气有白云从洞中溢出,因此,天旱时节,百姓常常成群结队前来祈雨,常年香火不断。公泉峪东山口有一天然屏障,名曰“蜂子山”。传说此山有一只金蜂,为蜂王,山上成千上万只蜜蜂积聚于此,群蜂过时,遮天蔽日,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后来,齐鲁石化公司在山顶辟建为蜂山公园,成为节假日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淄河水源之一天齐渊

淄河过此向东北方向流去,至牛山西北脚,约5公里地段,夏日山洪暴发,汛流浮岸,平时随地层断裂关系使淄河成为伏流,沿流河床广阔,河滩多砂石。两岸百姓在河滩开石造田,栽种西瓜。因河水甘冽,沙滩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西瓜蜜甜瓤砂,“临淄西瓜”自此远近闻名,享誉鲁中。淄河东岸,牛山西北麓,有一处清澈甘甜的泉水,这就是著名的天齐渊,俗称温泉,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此祭祀过天主神,是一方名川。

兵家必争之地马陉

淄河过牛山山麓,曲折东流到柳店村。这里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左传》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就指此地。去此以东,在淄河店东和柳店村南,各有烽火台遗址一处,曾有清兵驻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军越青石关进周村,破金岭镇东去,曾在淄河店全歼驻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乡团。临淄八景中的“淄江晚钓”者,也在这一带。

龙池秋月

随流而下,河之东岸今齐陵街道东、西龙池村之间,原有一水潭,名龙池,泉水汹涌,清澈见底。临淄八景之一的“龙池秋月”即是此景。

田单解裘处

沿水下行,西岸为齐国故城东墙,紧邻淄水,随河而弯。古时有堤防,齐景公尝欲堕东门之堤,晏婴谏以“古者不为,殆有为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这种抵御措施,使敌人急切不能偷渡,若强行过河,也难以靠近城墙。齐国的统治者,“因天材,就地利”修筑城墙,体现出他们高超的建筑才能和军事思想。战国时,田单为相,“黄金横带,骋于淄渑之间”(《史记.鲁仲连传》),说明他勤于政事。一个冬日,他在今东古城村东修真观东淄水河畔,见一老者赤足涉水,不胜冰冷之水,颤抖蜷伏于沙滩上。田单见此,立即解下自己的皮衣,亲自披在老者的身上,老者感动不已。后人将此地称为“田单解裘处”。

淄河流向

淄河属季节性河流,夏季多雨,水流湍急,沙石俱下,平时水深不过数尺,浅时仅没过胫踝,舟楫不能乘渡。两岸受泛流冲刷,悬崖壁立,宜于战守,故而形成临淄城之屏障。东汉初年,大将耿弇讨张步,光武帝刘秀亲自来临淄犒赏三军,在此说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北宋名将韩世忠,大破李复,也是在此。近代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阎(锡山)韩(复榘)军阀混战,也是在淄河两岸摆开阵势。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游击健儿,也凭籍淄河险要,不时伏击入侵日军。河东许家庄,因河绕半周,地势隐蔽,1940年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印刷所,曾设于该村东北角一条地下道中,对发展经济、支援战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淄水过临淄城东,向北直冲河崖头村而去,至村前,又经村东北去。这里是西周姜太公初建齐国时都城营丘的中心。另外,在淄河两岸,南起薛家庄,沿河岸,向北延伸有大夫观、荣家庄、楮家庄、许家庄、小铁佛庄、东周傅庄、李家郭庄、崔家郭庄等九处,总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的古文化遗址,其中,薛家庄与大夫观两处为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196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来临淄实习时,配合山东省考古队试掘,出土蚌刀、蚌镰、石镰、骨器和完整的红陶觚、三足灰陶觚等多件。其它七处为西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和文物的发现,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淄河北去至徐家圈村前,转向东折,复又蜿蜒北流,过村东,又向北上,河道绕村三面。该村就是我区唯一武状元徐华清的出生地。徐华清,字际唐,自幼聪敏,力气过人,酷爱习武。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会试高捷,殿试第一。新疆张格尔叛乱,华清随杨遇春进剿,途中乏食,清军就地以黄鱼为食,华清独禁部下捕食,把自己的粮食分给部下。不久,清军有食鱼中毒死亡者,华清部下则无一人中毒。部下惊服他的先见之明,他说:“黄鱼这么多,而当地人不吃,自然因为有毒。”道光七年(公元1873年),徐华清驻守喀什噶尔,率部下制造农具,开垦荒地,教种庄稼,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鸦片战争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朝廷为充实海防调徐华清任福建陆路提督,在任六年,对安定边防,做了不少积极的贡献。道光三十年,奉诏入觐,行抵浦城,途中暴病死亡,谥号威恪,皇帝御制碑文。

淄河从徐家圈转一个大弯,就到了白兔丘村。所谓白兔丘,即齐国上卿高傒墓,位于淄河西岸,村因墓得名。高傒号白兔先生,死后谥敬仲。高傒与管仲、鲍叔牙、隰朋共修国政,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

自白兔丘北去,淄河东岸有一郑家辛庄。1938年7月,李人凤、陈梅川等教育界知识分子在临淄西关小学组成的“临淄青年学生志愿军训团”在此地光荣地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第十团,成了该区参加革命的先锋部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离郑家辛庄北去三华里,经訾家郭村出境入广饶县。

淄河作为临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引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清朝的邓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钓》诗:“断岸潆洄碎石津, 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在这首诗里,作者以在回旋畅流的淄江夜晚垂钓为背景,触景生情,抒发了齐国开国元勋姜太公的思念之情。

曾经给沿岸人民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淄河,因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度干涸了。但随着区委、区政府对淄河的工程的不断改造,一个清水复流的崭新的淄河,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