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撞神楼 |
释义 | “撞神楼”是流行于陕西韩城一带的社火舞种之一。又称“抬神楼”,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大神楼16人抬,小神楼四人抬。一般是两个神楼(黑虎,灵官)对耍。多在春节或7月乞雨时耍。 由来为何“神楼”之间要发生冲撞?这是出于在过去,各大村镇都有自己的庙宇,供奉着当地人们认为最重要的神灵。而每当庙会、年节或旱落灾害时,邻近村镇的人们都将抬着自己供奉神灵的“神楼”或“龙王”走街串巷进行游行祭祀。不同村镇的人们窄路相逢时有发生,那么哪村的神灵应该让路于对方?如果抬着的是“龙王”,那更是糟糕,“龙王爷”只有一个,哪村的是“真龙”?谁也不会谦让,矛盾越发激烈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夺路”而去。因此就出现了“撞神楼”的举动。“撞神楼”的一旦发生,便会造成两败俱伤甚至物毁人亡的后果。后来,人们为避免狭路相逢,都事先约定好“游神”路线。解放后,人们把“撞神楼”作为一种喜庆、节日时的娱乐活动,而在飞跑时的“夺路”,走“之字形”的技巧表演,以致佯装的“相撞”,都不过是男性抬“神楼”者在炫耀自己的力量与杠技的方式,以此换来四方的声声赞美罢了。 过程“铛,铛,铛!”一阵急锣压倒了所有的喧闹声,人们的视线被推向了远处的街筒子——被暂时划出的空场,只见分别为不同村镇,供有神像的两乘小轿—“神楼”,已各自东、西相对地飞奔起来。除抬“神楼”飞跑的几名壮汉外,每座“神楼”两边前杠上,各站立一名戏曲武生打扮的青年男子,一手攀“神楼”,另一手高举彩色小旗在疾驰的“神楼”上表演武术动作。随着伴奏锣鼓的急、缓,相对往于街筒的两座“神楼”,在各自选择的“直线”或“之字形”路线下,抬轿人或以左右摇摆的“晃轿”,或以前四后三的“颠轿”等舞步,或以迅疾地奔跑,以炫耀各队的技艺。 “撞神楼”顾名思义使人想象到十分激烈和竞争性活动,而且可能带有一定的惊险性。刚开始,两座“神楼”争先恐后的奔跑速度难分高低,但不久一乘“神楼”一改刚才的奔跑路线,突然拐弯采取以阻挡对方前进的战术,企图夺得胜利。此刻,被阻“神楼”岂能容忍,便怒不可遏地撞了过来。幸而在总指挥尖锐的哨音下避免了冲撞事故的发生。 含义这种中国北方常见的民俗活动,在徐村却被赋予另外的概念,人们认为徐村的“撞神楼”活动隐含着祭祀司马迁的仪式。 在徐村的“撞神楼”最是热闹,不仅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活动,而又用严格仪式提醒后人:“同”“冯”本一家,也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冯”两家人会同进一个祠堂,共同祭祀司马迁。 然而专家认为,这种“撞神楼”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习俗,不能以此来证明,徐村就是司马迁的故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