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
释义 | 公司简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简称航天机电)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重组大会,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职工10余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近50%,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拥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名。从集团公司走出的两院院士有21位,现有8位。2008年,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营业绩指标进入中央企业A类行列。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由140个企事业单位组成。其中包括四个大型研究院: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院、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三个大型科研生产基地: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和湖南航天工业总公司。集团公司共有11万余职工,其中近40%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具有完整配套的研制生产体系;拥有亚洲最大的仿真中心、国内最先进的目标特征实验室、电磁辐射实验室等多个一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实力雄厚;具备航天产品及其他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实力、系统工程决策能力和管理经验;拥有多 位德高望重、国际知名的航天老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以及一支思想好、技术精、能攻善战、敬业奉献的职工队伍。 资质荣誉有1人荣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1人获得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3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9人当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目前,集团公司拥有8名两院院士,3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4名国家级专家,59名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有1599名专家享受政府特贴。10年来,新增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62名全国技术能手、31名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93名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级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 集团公司秉承航天传统文化优势,大大助推了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大大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形象。十年来,有1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3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京区近30家单位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另外,近年来还先后有30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0余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 继荣获国资委年度任期“科技创新特别奖”之后,集团公司又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评为“中国企业自主创新100强”第一名,创新指数最高,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创造特别奖、组织管理奖。拥有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国内外专利申请2498件,发明专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国内外有效专利717件(其中发明专利117件),计算机软件登记206件,有效商标428件(省市著名商标3件)。 总经理致辞“打造国际一流的航天防务公司”是航天科工的发展目标,“放飞神剑,收获和平”是航天科工对社会的庄严承诺。 自1956年创建以来,中国航天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华民族高科技产业的象征。今年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11周年,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年来,航天科工在武器装备建设、改革发展、科技创新、科学管理、队伍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航天科工资产总额较成立时增长近3倍,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营业收入较成立时增长6。18倍。2007年,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航天科工被评为 A级。 站在新的起点,航天科工将继续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视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与此同时,航天科工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加强军民两用技术和民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让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造福于全社会,造福于全人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致力于在航天防务、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世界知名度。当前,航天科工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企战略、质量制胜战略,坚持始终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始终把国防武器装备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军民融合作为发展的重要方略,始终把改革调整作为发展的重要举措,始终把自主创新人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关键所在,始终把科学管理和风险管控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工程,走出一条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早日将自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 业绩产品1999年7月1日,随着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战略性改组,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国务院直接管理。主要承担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它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兼营多类民用产品,同时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等业务。 4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大力支持下,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始终以发展航天技术、壮大国防实力为立业之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不断提高导弹武器的科技含量,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依靠航天科技工业的优势,促进和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70年代末期,在中央“军民结合”方针的指引下,航天科技工业积极调整产业方向,走出军工小天地,进入经济主战场。先后为几十个行业提供了数千种民用产品,逐步形成了“联合起来求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以“大、名、特”产品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在航天防务方面,航天科工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是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支柱性产业。航天科工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服务国家经济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航天金税工程,成功推出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票据管理效率,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了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手段,被朱镕基总理称赞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发明”。目前,集团公司正在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将万元版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推向所有一般纳税人企业。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卡及非接触式IC卡研究、生产和应用开发基地,先后开发了金税专用卡、银行密码支付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其智能卡终端机销量一直稳居同行业首位。航天金卡广泛用于银行、税务、海关、市政、交通、邮电等十几个行业,先后作为专用卡服务于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98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经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正式确定,作为2000年奥运会专用门票卡。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的IP网络电话系统,是拥有完全中国知识产权的电话服务器产品,其独有的智能化容错和语音数据修补技术为国际领先,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以色列之后第四个掌握网络电话集成系统技术的国家。 利用航天的信息安全技术优势,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研制生产了抗恶劣环境计算机、防信息泄露安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率先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虚拟专用网,通过加密处理,大大提高了公共网络上私有专用网络的安全性能。 各种雷达设备、卫星地面接收天线和数字接收设备,其技术性能得到预警、制导、气象观测、交通管制、精密测量、广播通信等领域的一致认可,具有了相当的生产规模。探地雷达系统,可对深达28米的地下进行探测并数字成像,在探察地下物、检测施工质量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高可靠性的VSAT卫星数据通信系统,成本价格比同类进口产品低1/3,且安装使用方便,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立体通信网专用设备。 利用航天技术尤其是特种技术二次开发生产的光机电一体化民用产品,形成了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又一支柱产业。 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开发、生产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和多种型号数控产品,以其高技术优势,大幅度提高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加速了传统工业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被列为国家三大定点生产基地之一的数控集团,经过“八五”国家级攻关和技术改造,已具备了年产上千套数控系统的能力,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国际市场。 用先进的航天设计技术、仿真空气动力学计算、薄壳轻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承接的众多人物塑像、城市雕塑、景观造型等工艺工程,如香港天坛大佛、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和澳门“盛世莲花”等都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以及北京2008奥运会举办过程中,航天科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彰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作用。 市场化改革 1999年,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原航天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组建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新任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对此次改革的影响的看法 彻底推向市场的改革航天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它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航天工业发展4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我国40年来对航天的投入总和,尚不到美国在这一领域一年的投资。我国的年投入水平甚至只有印度的1/6。在如此低投入的基础上,我国能确立世界航天大国的地位,堪称奇迹。但是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认为,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旧的航天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这种不适应导致航天科技工业经济效益差、人才严重流失,并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最困难的行业之一。 夏国洪告诉记者:“在此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经历了四次大调整,即由最早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变为七机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3年的改革虽然撤部建立公司,向经济实体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并未取消,国家也没有授予资产经营的权力。因此,本质上还是一家政企不分的行政性公司,就整体而言,并没有跳出计划管理体制的框子。”夏国洪认为:这次改革不同了,改组后的航天机电集团和科技集团,彻底解除政府职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如果说1993年的改革是把我们推向了市场经济的门槛,那么这次改革是把我们彻底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海洋,是使航天工业彻底走向市场的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给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彻底转变观念是关键机遇和挑战并存。市场经济是海洋,它同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夏国洪认为,从长远发展看,不走向市场,航天工业将没有希望。如何尽快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彻底转变观念是航天工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下再创辉煌的关键。夏国洪认为,转变观念是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企业所必须的,但对于航天更为迫切。航天由于其特殊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等靠要观念,在成本、供需关系方面都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夏国洪说:航天是高技术产业,技术优势是航天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但是,据统计,这些年来,航天系统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就达1万多项,产品转化率却不足15%。 技术变不成产品,产品变不成商品,技术优势就转化不出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就势必形成抱着金饭碗讨饭的局面,从而导致效益低、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影响航天事业发展,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市场经济特别注重成本,而成本观念也是航天最欠缺的。夏国洪说:“长期以来,我们眼中没有市场,自认为行业特殊,很少考虑成本。计划经济时期,航天产品被称为七专产品,由国家指定专门企业生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配套就很成问题。因此,培育市场观念要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包括我们的科研设计部门,把设计思想转移到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也是市场经济对航天科技提出的迫切要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