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猪笼草科 |
释义 | 猪笼草科为石竹目下的一个科,科下仅猪笼草属一属,共130个物种。此外,有多本专著名为《猪笼草科》。 中文学名:猪笼草科 拉丁学名:Nepenthacea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石竹目 科:猪笼草科 植物特征该植物为草本,有时多少木质,直立、攀缘或平卧,高可达15米;茎圆筒形或三棱形,无毛或具毛,单一或分枝。叶互生,无柄或具柄,最完全的叶可分为叶柄、叶片、中脉延长而成的卷须、卷须上部扩大反卷而成的瓶状体和卷须末端扩大而成的瓶盖等5部分。花整齐,无苞片,单性异株,组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具二次分枝的蝎尾状聚伞花序,花被4-3片,背面被或不被柔毛,腹面具腺体和蜜腺,通常分离而排成二基数的2轮,开展,稀基部合生成倒圆锥形的花被管,雄花具雄蕊24-4枚,无定数,花丝合生成一柱,花药于柱顶聚生成一头状体,外向纵裂,2室;雌花具1雌蕊,雌蕊由4-3枚与花被片对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具短柄或无柄,卵球形、长圆球形或四棱柱形,罕倒金字塔形,4-3室,胚珠多数,狭长,数行排列于中轴胎座上,花柱极短或缺,柱头盘状,4-3裂。蒴果,室背开裂为4-3个革质的果爿;种子多数,种皮向两端伸长,丝状,罕种皮不伸长,卵球形,胚乳肉质,胚直立,圆筒状。 《猪笼草科》(1873年专著)《猪笼草科》(Nepenthaceae,1873年)是约瑟夫·道尔顿·胡克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主要论述了在婆罗洲北部的新发现。这篇专题论文收入在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发起,由其子阿尔方斯·彼拉姆斯·德堪多继续编辑的《植物界自然系统概论》(《Prodromus Systematis Naturalis Regni Vegetabilis》)的第十七卷中,于1873年出版发行。 仅在恩斯特·温施曼的《关于猪笼草属》发表后的一年,胡克就出版了该专著,大大扩展了已知物种的数量。胡克共确定了33个物种,包括7个新描述的物种: 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 “N. celebica”(之后被认为是大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飞碟唇猪笼草(N. echinostoma,之后被认为是奇异猪笼草的一个变种) 刚毛猪笼草(N. hirsuta) 印度猪笼草(N. khasiana) 毛盖猪笼草(N. tentaculata) 维耶亚猪笼草(N. vieillardii) 除了描述新物种之外,胡克还对已知物种进行了研究,将“N. blancoi”和大猪笼草(N. maxima)列为“未充分了解的物种(species non satis notæ)”,而“N. cristata”被认为是“具有很大疑问的物种(species admodum dubia)”。他还描述了5个变种: ● N. albomarginata var. villosa ● N. boschiana var. lowii(之后被描述为窄叶猪笼草) N. phyllamphora var. macrantha(之后被认为是奇异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N. rafflesiana var. glaberrima ● N. rafflesiana var. nivea 这些变种在现在看来大多数并不具有分类价值。在胡克看来,莱佛士猪笼草既包括了莱佛士猪笼草也包括虎克猪笼草(N. × hookeriana)。 胡克曾试图给猪笼草属设置两个亚属。他基于伯威尔猪笼草(N. pervillei)区别于其他猪笼草的浑圆种子而将其置于一个单种亚属“Anourosperma”中,而把其他所有的物种归入第二个亚属“Eunepenthes”中。 《猪笼草科》(1908年专著)《猪笼草科》(Nepenthaceae,1908年)是由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所著的关于猪笼草属植物的专著。其于1908年出版于阿道夫·恩格勒的《植物界》(Das Pflanzenreich)中。该专著对猪笼草属进行了详尽的修订,其中涵盖了所有当时已知的物种,详细论述了猪笼草属植物的结构、解剖和发育。 麦克法兰共确定了58个物种,其中包括了8个新描述的物种: ● N. anamensis(之后被认为是史密斯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 贝卡利猪笼草(N. beccariana) ●柯普兰猪笼草(N. copelandii) ●迪安猪笼草(N. deaniana) ●N. hemsleyana(之后被认为是莱佛士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N. neglecta(其可能是小猪笼草与奇异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 菲律宾猪笼草(N. philippinensis) ●管状猪笼草(N. tubulosa,之后被认为是奇异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麦克法兰也描述了许多新的品种和当时市面上能见到的人工杂交种。 麦克法兰将许多物种认为是其他物种的同物异名,包括认为“N. korthalsiana”是小猪笼草的同物异名、“N. macrostachya”是奇异猪笼草的同物异名、苏门答腊猪笼草是特勒布猪笼草的同物异名(之后又被分出)及认为“N. teysmanniana”和“N. tomentella”是白环猪笼草的同物异名。 在其出版的时候,《猪笼草科》一书因其所具有的关于形态和解剖的丰富且高质量的插图而备受赞誉,共95张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克法兰的专著很快就显得过时了。在此期间采集了许多的标本,其中不仅有预示着新物种的标本,也有一些已知物种的新标本能为解决之前的问题提供更好依据。1928年,一个关于猪笼草属更完美的修订出版于B·H·丹瑟对以后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但丹瑟的鉴定并没有包括整个猪笼草属。直到1997年,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的专著《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中才第一次将整个猪笼草属进行修订。 《猪笼草科》(2001年专著)《猪笼草科》(Nepenthaceae,2001年)是由马丁·奇克和马修·杰布所著的关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猪笼草属食虫植物的专著。2001年其发表于荷兰国家植物标本馆的《马来西亚植物志》(Flora Malesiana)第十五卷中。该专著中的物种描述基于作者在婆罗洲、新几内亚和西马来西亚的实地考察及20个植物标本馆中的干燥标本。 马丁·奇克和马修·杰布共确定了83个产自马来西亚的物种,包括三个自然杂交种(虎克猪笼草(N. × hookeriana)、基纳巴卢山猪笼草(N. × kinabaluensis)和毛果猪笼草(N. × trichocarpa))和一个“鲜为人知的物种”(迪安猪笼草(N. deaniana))。此外,它们还提到了4个“被排除在物种之外的类群”:雪线猪笼草(N. × cincta)、“N. cristata”、“N. lindleyana”和“N. neglecta”。 在《猪笼草科》中,马丁·奇克和马修·杰布对在他们1997年的专著——《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中确定的分类鉴定进行了几处修改。他们赞同查尔斯·克拉克在《婆罗洲的猪笼草》中对“N. borneensis”和法萨猪笼草(N. faizaliana)的说明,将前者归为博世猪笼草(N. boschiana)的同物异名,而将后者从窄叶猪笼草(N. stenophylla)独立出来。此外,曾被作者认为非常可疑的类群——菲律宾猪笼草(N. philippinensis)也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关于物种的描述,在马丁·奇克和马修·杰布进行框架性修订的准备时,他们就已承认了本斯通猪笼草(N. benstonei)、熔岩猪笼草(N. lavicola)、惊奇猪笼草(N. mira)和辛布亚岛猪笼草(N. sibuyanensis)。但他们仍拒绝承认昂嘎桑猪笼草(N. angasanensis),继续认为其是迈克猪笼草(N. mikei)的一个同物异名。 分类学家简·斯洛尔(Jan Schlauer)在2002年3月的《食虫植物通讯》中对《猪笼草科》进行了评述。他写道该专著“的分类法基本上与1997年发表的‘框架性修订’中的相同”。简·斯洛尔补充说道: “不幸的是,最近的研究忽略的以前未在报告中出现的模式标本和苏门答腊的物种。分子鉴定和分类法可能会比选择表位型去保留窄叶猪笼草和细毛猪笼草(N. pilosa)更有用。” 劳拉·S·迈茨纳·约德在2005年1月的《经济植物学》中给予了该专著积极的评价: “其物种描述包括了全面的参考文献和营养组织与生殖组织的形态特征。因上位笼和下位笼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定来说十分的重要,所以作者在这些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所记录的每一个物种都提供了为了防止与相似的物种混淆的专家提示,现有植株的观测数据及独有的生态笔记和轶事。这些提示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猪笼草科中的每一个物种。 该专著具19页的配图,可见一斑,其不但是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对在野外遇到这些植物时会感到好奇的徒步者的推荐书籍。” 查尔斯·克拉克在2001年9月的《澳大利亚食虫植物协会公报》中评述了该专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