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云瑞
释义

个人履历

周云瑞(1921—1970),苏州弹词演员。上海市人。父周凤文为京昆名旦。幼受家庭熏陶,能哼唱昆腔。肄业于上海榛苓小学。

人物生平

周云瑞(1921——1970)原名国瑞,他祖父周钊泉是京剧演员,负有盛名,较为富裕,曾入股共舞台为股东老板。后传艺于云瑞的父亲周凤文,凤文继承父业,为京剧名旦,长期演出于上海共舞台,红极一时,雅称“夜兰香”。云瑞是有天赋的艺术世家子弟,毕业于原上海市西藏中路光明中学,在评弹界中,过去要算是文化高的艺人了。在求学的少年时代,即酷爱文艺,随谢子光学习国画,又随欧阳予倩拍过电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京剧,多才多艺。由于他父亲认为京剧需要许多人搭班子,而评弹只需一人或两人即可演出,比京剧方便得多,比较自由。加以其父又是个评弹爱好者,因此弃家传京剧艺术而拜擅长唱《三笑》的王似泉为师学习评弹,艺名云瑞。王似泉不经常演出,云瑞学艺心切,因而再拜“塔王”沈俭安为师学习《珍珠塔》。在得到名师教授后,加上他争分夺秒,埋头苦学。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总是黎明即起,在马路的灯光下吊嗓子,从不间断,练习弹唱时,那怕手指弹得生了血泡,仍坚持不懈。每日下午和晚间随师到书场和电台听书学艺,听后在回家路上默背不息,还要连夜把书记录下来,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深得老师的赞许。一年后与吕逸安、 郭彬卿拚档,演出于江浙沪一带,成绩较好。1945年,经老师沈俭安介绍,与师弟陈希安拼档,从此崭露头角,书坛上有“小沈薛”之称。云瑞虽然嗓音清脆圆润,可是音量不够宏亮。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就虚心地向著名歌唱家学习声乐,研究发音的规律,并把老师精湛的说表艺术,与自己嗓音特点融为一体,将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表演得生动逼真,在运腔方面,他根据自己的条件,在增强沈调的韵味上下功夫。对自己低沉的嗓音,扬长避短,把唱腔唱得婉转抑扬,娓娓动听,成了沈调的一种独特唱法,同行和听众都已承认了这个唱段,应该说周云瑞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工提高沈俭安先生沈调流派是成功的。

周云瑞善弹善唱又善谱曲,是评弹界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丰富发展了流派沈调,在弹词唱腔音乐方面还有许多其他贡献,如刘天韵同志唱的“陈调”《林冲踏雪》,就是他精心设计的。他还在自己谱唱的《岳云》开篇中,运用“十面埋伏”中的大幅度扫弦,托出激战的内容场景,并吸收了京剧中的“娃娃腔”,使“俞调”增添了刚劲的色彩。在《刘胡兰》中,他运用京韵大鼓中的念白和唱腔,加强了评弹“俞调”的激昂气势。祁莲芳同志所唱的祁调,一向不为人所注意和重视,周云瑞却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是评弹曲调的一朵奇葩,不能让它湮没,为此他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祁调唱腔音乐的旋律,加以发挥,丰富和再创造,终于在《秋思》开篇中,谱成新的祁调,婉转动听,一举成名。从此,祁调在书坛上风靡来,在流派唱腔中放出了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

他还与徐丽仙同志一起实验以评弹曲调的发展和乐器的改革,尝试男女声对唱,谱出了《老贫农耕地》和《全靠党的好领导》等开篇,还编写了学习评弹三弦琵琶的弹奏法和各种流派音乐旋律的衬托法,这些宝贵的资料,在十年浩劫中都被毁去了,令人痛惜。周云瑞在弹词音乐艺术的发展方面是有功绩的。

周云瑞这样说过:“作为热爱评弹事业的评弹工作者,不能光靠祖先的艺术遗产过日子,要有所改革和创告,才有利于评弹事业的发展。”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评弹脚本创作方面,他也做过许多工作,他参加创作和改编的评弹书目,有中短篇、长篇不下十余部,有《江南春潮》、《海上英雄》、《荆钗记》、《陈圆圆》等。他的事业感极强,演出、创作无休无歇,几十年如一日,直到他体力不支大吐血,送进医药才肯停下,这种为事业不辞劳累的精神,是值得后辈学习的。

云瑞秉性温和,和蔼可亲,处处以宽容谦让待人,更多地想到的别人,很少考虑自己,在艺术创造中,同样地先考虑别人的发展和创造,乐于帮助,对同志们的任何要求,从不推诿,毫无保留,由于他为人正直,生活严肃,高度的艺术修养,认真对待每一回的演出,一 丝不苟,语言洁净,情操高尚,毫无半点旧艺人的庸俗习气,有着优良的书德和书品。

他对培养评弹事业接班人,也是有贡献的,曾放弃他几十年酷爱的演员工作,任上海市评弹团学馆主任兼教研组长,办事馆是新事物,一切都要摸索起来;他全力以赴,编写教材,他说:“能为评弹培养接班人,再苦再累也是情愿的,因为后继有人。”后来苏州市办了评弹学校,他又风尘仆仆,往返于苏沪之间,去评校授课。学馆与评校培养出来出一些青年演员,其中有他不少心血。

他和陈希安拚了几十年双档,感情胜如兄弟。他的学生赵开生在十四岁随师学艺,云瑞对他从生活、授意、业务等各个方面无不处处关心,直到培养他成为成名的评弹演员。周云瑞对另外几个学生,彭本乐、石文磊、李娟珍等同样十分关心。

解放后,他参加了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曾去治淮工地,与朝鲜前线作慰问演出过。

十年浩劫开始,他已患肺结核在家,但仍被列入所谓“香港特务派遣集团”的冤案中,受了许多折磨,他始终没有屈服,他的回答是“你们的做法是错误的,我相信党一定会把事情弄清楚”在十年浩劫的横暴摧残下,带着痛苦的心情,于一九七O年十一月十四日因胃癌永远离开了他酷爱的书台,离开了他视若生命的评弹艺术而与世长辞了。

周云瑞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评弹事业,他的贡献,永远留在评弹史册之上。

(倪萍倩)

1937年辍学。一度从画家谢之光学画,后自学弹词,与同学吕逸安拼档在电台播唱开篇。1938年拜王似泉学说弹词《三笑》,取艺名云瑞。1940年左右,从沈俭安学弹词《珍珠塔》。学成后与吕逸安拼档,并业余从音乐家卫仲乐学琴、萧。1945年曾短期与郭彬卿拼档,旋与师弟陈希安拼档弹唱《珍珠塔》后,对书艺及弹唱均有较大发展,不久即赢得“小沈薛”之誉。1950年,演出新编长篇《陈圆圆》,1951年初参加书戏《林冲》、《群魔乱舞》演出,并担任乐队指挥。1951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首批加入的18 位演员之一,并随团赴安徽治淮工地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参加创作并演出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及演出中篇《林冲》、短篇《刘胡兰就义》。同年,深入部队生活后,参加创作中篇《海上英雄》。195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

个人作品

1954年自编长篇《荆钗记》,与陈希安拼档演出。1955年后,参加演出中篇评弹《林冲》、《王孝和》、《麒麟带》,参加创作、整理并演出中篇《雪里红梅》、《江南春潮》、《老地保》,长篇《珍珠塔》,以及自编自演短篇《张金发》、《招待如亲人》等。1963年改与徐丽仙拼档,编演长篇《丰收之后》。说表洗练、生动,脚色官正恰当,格调雅逸温文,说噱弹唱俱见功力,尤以弹唱最著。其“俞调”的三弦伴奏和“沈薛调”、“蒋调”的琵琶伴奏,烘托熨贴流畅。致力于弹词音乐改革创新,1949年后,先后为《刘胡兰就义》、《杜十娘·闻歌》、《王魁负桂英·情探、离魂》等唱篇及开篇《向秀丽》、《老贫农月下犁地》等谱创新曲,参加为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谱曲的加工,并谱唱开篇《岳云》、《秋思》等。对“俞调”、“陈调”、“祁调”等流派唱腔及其伴奏音乐作了新的发展,对“沈调”结合本人嗓音及演唱实践,亦有所发展。1956年开始,兼任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学馆、苏州评弹学校等教研组负责人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课。曾创造评弹课堂教育及基础课程系统教育方法,为评弹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