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英龙 |
释义 | 简介男,回族,1952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高级画师,毕业于省委党校,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省政协书画之友联谊会画师、山东省对外交流文化中心书画协会理事、济南市美术协会理事、济南市民间书画研究会理事、济南老干部书画协会艺术顾问、市中区文联主席等。 艺术经历幼年曾求学于著名书法家金棻先生,后又师从于著名山水画家黑伯龙、刘宝纯先生,坚持取法乎上,并重师造化,多次登临泰山、黄山、华山,辗转大西北,游历名胜古迹,体味和感悟大自然,寻找创作灵感。几十年的孜孜以求与融会博采,锤炼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风格。以书法透入于画,以画法参入于书的创作技艺,使其作品形、神俱佳,水墨韵味与笔墨技巧相统一,意境深远。其书法广泛涉猎于唐楷、魏碑、汉隶、行草,深得《龙门二十品》及张迁、兰亭之精髓,笔沉墨实,结体峻拔,强劲高古,既遵循传统,又入古出新,兼收并蓄,苍辣中含婀娜,灵动里显遒劲,正侧藏露,抑扬顿挫,尽展笔墨神彩。其中国画精于山水,长于花鸟,尤以梅、竹等造诣颇深,构图气势磅礴,布局严谨周密,设色丰富,层次分明,色彩浓郁但不失沉稳,水墨交融而浑厚华滋。洗尘去俗,清新端朴,整体有观赏性,细部有可读性,可谓雅俗共赏。其人品一如其书品画品:胸怀坦荡,谦谦君子,淡泊名利,颇具王者之风。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展,屡获殊荣:1970年济南市书法大展三等奖; 1972年济南市国画展览优秀奖; 济南市首届“科学与技术”书画展铜奖; 全国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书画大展银奖; 多次在山东省少数民族书画展览及济南市职工书画大展、济南市历届春联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近年来,作品和论文不断见诸《山东商报》、《济南日报》、《大众日报》、《羲之报》及《现代论坛》、《当代小说》、《支部生活》等报刊杂志,受到广泛好评。作品《观瀑图》、《雨后飞泉》、《红梅赞》、《山村春色》等分别被李苦禅纪念馆、中央电视台、山东大学、博物馆等收藏。主要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多个友好国家。八十年代曾在万竹园李苦禅先生纪念馆举办书画展,得到观众与艺术界的交口赞誉。在努力提高自身艺术成就的同时,积极做好文联的各项工作,致力于送文化下乡、慰问部队、赈灾扶贫、助残帮教、展览出版、艺术培训等文艺创作与交流活动。多次成功举办驻区内各类大型书画展览;与团市委、残联等联合开展捐资助学义卖慈善活动;组织书画家为农民送书画、送春联;慰问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骨干;出版了《济南市市中区民间书画美术协会会员作品集》、《同在蓝天下百名书画家书画作品集》、《济南名士系列丛书 周英龙中国画作品集》等,荣获“山东省十大著名书画家”称号,所领导的部门连 续四年被评为全市文联系统先进单位。 评论文章心迹与美景的和谐 具体而又现实的生活,往往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许多不同的烙印。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人们缺失了许多真实的感悟。而一个以自然为对象的山水画家则不同,无论处在哪个时代,哪个角落,他始终要与自然为伍,要悟到自然山水背后的意境,并去体验它。他们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透过自然,更要透过自然背后的那些盘根错节,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感受和判断那些山水特有的形态。寄情自然,寄情山水,便成了山水画家首要的功课。在这里始终需要他们去悟想,在深爱中去吟味自然的博大和细微。一切特定的自然可能就化为了一切感情的艺术颂咏。出色的画家历来都有这种寄情自然的艺术本领,托情于物,托情于笔墨,产生出的意境常常感染着靠近他、靠近他作品的人。 我看画家周英龙就有这样的感觉。 在和他的交往中,我意识到他对自然对艺术有着几乎痴迷的爱和追求。四十多年前,他就开始跟随著名书法家金棼先生学习书法。金棼先生那种甘于清贫的人生观与深厚的学识令周英龙陶醉于浓厚而炽热的艺术氛围里。其后,周英龙又拜山水画大师黑白龙先生学习山水画,从先生那种仙风道骨的艺术品格中,他感受到了自然对一个画家的滋养是何等重要。周英龙开始遍游他所 能至的山川河流,开始在自己的笔墨里寻找一种精神的家园。在多年的学习中,他的视野渐渐被峻美壮阔,又极具氤氲之气的山水表现形式所折服。三十余年前,他便拜以表达山水气壮之势见长的著名画家刘宝纯先生为师。 传统山水画的艺术法则,一再强调师承自然。它把人文的自然——山水画,理解为是师造化的结果。对待自然的态度,源于画家对读与行理解上的认知。一个画家是在寻找自我心中丘壑的过程中实现着对自然的感知和理解的。相对而言,形式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譬如,黄山、泰山、华山、海浪小溪,这些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自然结构,带给人们的是一些具有明显形象不同的强烈印象和感受。画家们依照不同的感受去视读它们,会产生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在山水画史上,我们可以读到众多气量非凡、具有明显独特风范的画家。如八大、石涛、齐白石、林风眠、李可染,他们无不以自然山水为伍,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一种具有明显人文心迹的山水。 一个山水画家最重要的是要行万里路。登程远行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会在旅行中捕捉到心目中渴望的山水,并可以找到与笔墨相融的契合点。画家周英龙常常踏上行程,把师承自然当作了自身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路中去品读自然山水的意韵,去感悟人文山水的诗情。看周英龙的作品我们会感到他对自然的爱是明朗和淳厚的。在他的画中,总散发着大自然的蓬勃和道劲。他知道如何将自然之气留在尺幅之间,又懂得如何将更多的感受变为笔触。当一个人把情感放在山水问,天地会宽泛起来,山水也就生出了诗意。在不经意中流露的诗意往往显得弥足珍贵,更有味道。能够溶解情感并能幻化出意境、止于尺幅问的大概只有笔墨。周英龙在行旅中既是自然美景忠实的临写者,又是心迹的寻求者。 状物写景在绘画中是营造意境的必由之路,然而,形式往往并不是绘画的全部。传达画家胸臆的重要手段,在于画家能否用笔墨渲染出自己的诗情,淋漓尽致的意境常常蕴涵在笔墨的交织中。笔随意走,就是指画家所想,笔墨所至的境界。董其昌就曾说过,“文人画不在蹊径而在笔墨”——这实质上说出了中国画中笔墨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周英龙的作品大多是以笔墨来展示自己面对自然时的那种谦卑。他所表现出的山川河流,总是有种向上的态势,笔墨问横生着夭桃秾李的气象。由此我们能够感觉到他在尺幅问营造的那种情怀,是真诚的。 周英龙的山水画,离不开这样的景物——山川,林木,水与云气。山石在墨彩浓淡的交织中,水与云气在林木的墨色里,恍恍惚惚穿插于山川的巍峨问,广阔的背景把山林的气象烘染得气势雄浑。许多年前,我在文章中用“霸气”描述过著名画家刘宝纯先生。其时,刘宝纯先生一开山东当代山水画的气壮之势。周英龙正是跟随他学习绘画数十年,看他的作品感到了他受刘宝纯 先生的影响很重很浓,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山水画豪放的境界。无论是淡雅还是凝重,他总能描绘出那种壮阔的气势。如果说师前人,师造化,师我心是山水画重要的治学和审美原则,在周英龙的作品里,我们或多或少地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治学和审美原则所起的作用和感染力。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绘画中形式与气韵常常是在笔墨承袭中被师承的道理。 品读自然的山水和人文的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念和理想,缺一不可。 艺术家在不倦的行与知,知与作的劳动中,完善和构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在当代,正是有了画家周英龙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忠实地富有激情地用画笔描绘着自然的人,我们的传统艺术在新时期才更加繁荣。 ——郑 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