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尧和 |
释义 | 周尧和,物理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他在苏联留学期间,成功地揭示了铸件热裂机理,提出了关于造型材料退让性的独到见解。他发明“铸型表面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得苏联发明专利。1985年,他和同志们提出了用效能系数估算保温冒口效益的新方法,研制出新型保温材料。1987年,他主持发明了“调压成形精铸法”,实现了轻合金超薄壁异型构件的高精度成形,在国内外赢得声誉。他率先在国内倡导将凝固理论与技术拓展到无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晶体领域。 人物简介周尧和,原籍河北深县,1927年5月生于北京。 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钢及合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国际铸造学会主席。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态金属深过冷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建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事迹贡献个人成就周尧和,中国物理冶金学家。现为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1988年任全国铸学会理事长,同年当选为国际铸造学会执行委员,1993年任国际铸学会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尧和在凝固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建树。在国内外发表论著20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各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项。已培养硕士29名、博士33名,他总结的“从严、重导、求新” 的教学方法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周尧和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获得国家首次颁发的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成为获此殊荣的10名专家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彰的有重大贡献的8名科学家之一,并被授予科技成就奖。 周尧和教授长期从事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研究,对铸件凝固过程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强制性凝固组织形成原理的新理论框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定义了铸锭凝固过程中的第三对流区,据此提出的钢锭头部正偏析理论得到公认。在凝固前沿动力学、液体金属深过冷和三维非晶合金制备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主持创建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领导建立了“生态材料学”这一新的学科生长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各1项,部委级奖14项。1991年获我国航空工业最高荣誉——航空金奖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最高荣誉——科技成就奖。培养博士近40名,其中6名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4名获我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名获我国青年科学家奖。 国际贡献周尧和院士在凝固理论与凝固技术方面有重要建树,领导创立了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发表论著3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凝固过程原理及组织控制;②凝固技术; ③生态材料学。目前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为铝合金熔体净化及大块非晶材料的合成原理与制备技术等。周尧和院士主持过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及攻关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大型铸件凝固控制、保温冒口设计和薄壁件调压成型精铸法等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他先后 6次任我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国际铸造会议,为推进国际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教育贡献周尧和院士也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目前已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43名,硕士29名,他总结的“从严、重导、求新的教学方法”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89年被全国教育工会评选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10名教育工作者之一。 由于他的杰出业绩,1991年获航空工业个人最高荣誉——“航空金奖”,同年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科技成就奖”。 973计划1997年3月,国家有关部委接受一批资深科学家提出的建议,推出了“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每个项目立项,需要有3个以上国内知名的专家提出建议,并经过多轮筛选;列入该计划的项目,总研究经费达数千万元。于是,在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厂矿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心目中,挤入“973计划”,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成为梦想与追求。 1999年10月,受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托的周尧和院士,与中南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的4位院士联合推荐的“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项目”通过了第二次答辩,成为“973,,的第二批项目。今年1月进行的这个项目下9个子项目(其中3个是矿业领域的)的论证,最后确定在由三校共同申请的这个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共参与5个子课题,其中丁文江孙宝德教接任一个子课题的正副组长,吴建生教授任另一个子课题的副组长。这是到目前为止,以主体单位进入“973计划”,应该说是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个突破。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973计划”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凝聚了周尧和院士的心血和汗水。 而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课题组成员孙宝德等在这次交大争取“973计划”项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到交大工作近4年的周尧和院士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这个“园丁”,经过4年的辛勤浇灌,已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正向他走来。 起步:新的领域白手起家1996年4月,用尧和院士来到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带着开辟新研究领域的设想的他,开始在东海之滨进行“白手起家”式的“第二次创业”。在凝固技术与凝固理论界享有盛誉的周院士,经过长达4年的思考,在上海交大实践“生态材料学”研究。 从1992年起,周尧和院士便开始关注生态材料的研究。论说,“生态材料的研究,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当重要,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将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麻烦。”“在我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期间,就曾大力呼吁重视生态材料学的研究,并组织了一次铸造与环境的技术论坛。到交大工作,我就决定以生态材科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新的生长点。” 在学校第–笔启动经费10万元的资助下,周院士开始了课题组建设的第一步。周尧和院士笑着说,“此时课题组只有两个人,一个我,一个是年青教师孙宝德,为了生存和发展,这期间,课题组接了一些横向课题。” 从1996年进交大起,周院士负责的生态材料学课题组便开始培养博士,1997年开始接受博士后工作。课题组由两个人“撑天下”,度过了最初最艰难的一年多。1998年, 课题组扩大为4人,生态材料学的研究开始取得成果。 拓展:队伍项目双管齐下去过周尧和院士课题组所在实验室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工作条件真是太艰苦了!”周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为实验室用房问题分散了很多精力,希望今年能有大的改善。” 就在艰苦的实验室条件和有限的经费支持情况下,生态材料学课题组一步步发展,1998年,课题组申请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分离研究”;1999年,课题组又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并被评为创新性项目;同样在1999年, 课题组开始与美国GM公司合作,接到了一个项目;而在刚刚拿到的“973计划”项目中,交人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将近一半集中在生态材料学课题组。 对周院士来说,比取得研究成果更高兴的是,他看到自己身后正倔起一支队伍,生态材料学的研究小组已“初具规模”。对这支队伍的成员,周院士如数家珍:我们课题组在职教师5人,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生8人。5名教师除了我之外,他们是42岁的李建国教授,37岁的孙宝德教授,35岁的王浩伟教授和32岁的王俊副教授。李建国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担任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凝固技术方面有突出的成绩,99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来到交人工作;孙宝德教授从1996年起,便与周尧和院士一起,为生态材科学课题组的发展建设出谋划造,目前他在“973计划”项目中担任一个子课题的副长;王浩伟教授1998年从国外进修归来,去年即申请到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俊副教授,是当年生态材料学课题组接受的第一位博士后, 1998年出站后留在课题组工作,在课题组的3年多时间里,他与孙宝德教授一起,先后完成了三个宝钢项目––“连铸辊表面耐磨涂层研究”、“硅钢表面绝缘涂层液化工原料剖祈”、“连铸机框架腐蚀机理与防护研究”,现在他正着手开展美国GM委托的科研项目的研究。 周院士说,“在我们课题组,上台表演的都是年青人,我的任务是为他们塔好舞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展望: ECO精神铸辉煌生态材料学的英文为ECOLOGICALMATERIALOGY,这一术语开头的三个字母“ECO”如今成为课题组师生的座右铭。 周尧和院士对此解释道,“这里的ECO分别为‘Excellent’、‘Cooperative’和‘Original’三个英文单词的打头字母,是我向课题组提出的小组精神,具体地讲,就是要有出色的成果、合作的气氛和创新的思维。”为此,他对课题组成员和博士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有志气,首先,教师要有志气成为组内最优秀的成员,学生要有志气成为课题组内最优秀的研究生。但这还不够,要有志气赶超自己的老师,超过世界上的名家,没有这种成为杰出人才的志气,就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二是要讲团结,竞争意识是要有的,但不是组内的明争暗斗,而是和同内外同类研究小组的较量;要想在这种较量中取胜,课题组必须是真城合作的集体;三是肯拼搏,不能只有愿望而不付诸行为,要赶超别人,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就要创新,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他希望每当大家看ECO三个字母就想到课题组的精神,以此激励自己。 生态材科学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在“熔体的纯净化”,“材料的组织细化”和“凝固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他的愿望是,再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将生态材料学的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基地。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