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口市河西清真寺 |
释义 | 清真寺简介周口市河西清真寺位于三川交汇、三岸鼎立的贾鲁河西侧,南临颖河,故名河西清真寺,又名西寨老清真寺,是周家口第一座古老的寺院,它始建于公元1576年(明万历四年),原寺占地面积4.5亩,位于两河交汇处,距岸边200米,位于河西体育场南端滑冰场上。是当年西寨回族聚会的宗教圣地。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老清真寺正门在寺院东南角向南开,距东围墙五米许,大门前有一约15米方形小广场,门楼挑檐下,门楣上楷书“清真寺”三字。寺门楼是三间敞开式小瓦房,中间是过道。门楼西侧有三间讲堂屋,后遭兵匪烧毁。进入寺院,右侧有两间东屋,是用来存放丧葬用具和其它物品的,距东屋北墙二米处,有一东偏门,以方便礼拜人员的进出。从门楼往北有一条1.5米宽,约30米长的砖砌甬道,直通北讲堂。讲堂是砖木结构的小瓦房,宽敞明亮,除用作讲经外,也是河西清真寺社首议事的所在。讲堂屋与寺门楼都是座北朝南,同在一个中轴线上,只是讲堂屋多一间西暗室,乃阿訇居室。甬道西十二米左右,到月台边,构成一个齐整的正方形院落,古式建筑的大殿,坐西朝东,长约17米,宽八米,墙高11米。整个殿宇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宏伟壮观,在周口古老的高层建筑中,可列榜首。大殿的南北西三面是大砖墙体,砌工细腻,灰缝平直,数百年来毫无动迹;东面是全木结构,棂子门、棂子窗镶嵌在木柱上,门窗上下采用木群板,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整个殿内铺以木制地板,坚实稳固,全部涂以绿色油漆,大殿显得庄严肃穆。大殿层架是全木结构,用三排十二根高粗坚实的木柱支撑,每根柱下立青石柱础,柱础高半米左右。梁架为三层垛子梁,柱梁以红色油漆,梁在柱上的接楔点,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构成一个整体层架。数百年来巍然屹立。殿顶用小瓦扣砌,极其坚固,用古建筑中的大脊压顶,高近一米,殿顶中央装一宝瓶,用四根铁索制动。相传宝瓶内装有宝珠,夜间发光,后被人盗走。宝瓶上方装一根铁柱,顶端有伊斯兰教教徽,有防雷避电功能。整个殿顶无飞檐挑角,也未安装人畜鸟兽,柱梁也无雕龙画凤,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民族习俗相关,但其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屹立在两河岸边,恢宏壮观。 大殿前有一土台,名曰“月台”。南北与大殿齐,东西八米余,东面和北面各有台阶上下。东南北三面用青条石和大砖砌成,青条石和大砖高低各半,其台顶和东南北三面花墙用大砖铺砌,花墙除防护安全外,并作为甬道进入大殿及演习武术之场地。开斋节时因人多,用此场地进行礼拜,为大殿的附属建筑,起点缀作用。大殿北侧,相对有七间水房,小瓦扣顶。房内有一眼井。水房与礼拜殿相隔十米余,自然构成北偏院,有一朝北的后门。北偏院是进入后院的通道。后院有一片柏树林,树高参天,既是景观,又是避暑胜地。 1974年,因兴修大闸等水利枢纽工程清真寺被拆除。1980年在原清真寺旧址的西北约200米处,新划土地,经广大回族的共同努力,重新建立起新的河西清真寺,1983年落成。广大穆斯林又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新建的河西清真寺,殿堂面积1260平方米,配套建筑和附属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平时礼拜人数近百人。 清真寺阿訇该寺自恢复宗教活动以来的主要阿訇有:方瑞德、苏训法、李富鹤、王耀光、马正全、李尊祥、马军、孙耀强、孙继增、绽兴国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