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恩来故居
释义
1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故居大门向北有三间面向西的房屋,是周恩来童年读书的地方。由读书房间向西跨过一道方形腰门,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间朝南房屋。他的过继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居住在“蝴蝶厅”。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简介

故居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7号。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故居结构

故居有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系清咸丰到光绪年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共32间。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现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周恩来诞生地

周家到周恩来这一辈,在淮安已是第四代。1898年3月5日,周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楚州区)内驸马巷的周家大院。周恩来祖父周攀龙绍兴人,曾任山阳(今淮安楚州)师爷,晚年捐了个知县,因前任拒不交印,正式上任时已病势沉重,不久就去世了,生前没有发家,仅用过去的积蓄和二哥合买了这处宅院。

周父名周贻能,娶清河知县万青选的第12个女儿万冬儿为妻。万冬儿即周生母,娘家人称她为“十二姑”。

周恩来乳名“大鸾”。周家的后人从上辈那里听说,周出生前,周母梦到一只大鸟飞入自己怀中,当夜便生下了周。《山海经》称:“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这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认为万冬儿的梦乃是吉兆,遂给这孩子起名“大鸾”。

周在8个月大时,因叔父周贻淦重病,为了“冲喜”,过继过去。于是周有了自称的“两个母亲”,生母万冬儿和嗣母陈氏。

周恩来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淮安,赴东北伯父处读书。从此,他再没有回去过。

宅院分布

周恩来故居大门门匾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故居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宅院有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过继母和乳母住房,还有少年时用过的一口水井和一块菜地。西宅院有“周恩来家世、童年与故乡图片画展”、“周恩来外祖父万家字画展”、“开国总理大型图片展”和“周恩来八婶住房”。西宅后院有新建的“纪念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瞻仰周恩来故居时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全党楷模”。向北不几步就是周恩来小时候读书处——家塾馆。里面有周恩来当年用过的单人学桌。在这张学桌上,他以不同寻常的聪颖和智慧,经常和同窗共读的同辈兄弟用方块字做联句、拼诗的“益智游戏”。

正屋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那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就是昔日周家破落到债台高筑的明证。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亭子间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在这里,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嗣母陈三姑,不但亲自教爱子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本地历代名将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使童年恩来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古老的水井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恩来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小小年纪的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小小年纪的亭子间西边的隔山墙上,有一道耳门与西院相通。

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那三进一十九间房屋内,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这一切,纪录着人民公仆周恩来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坚持真理、磊落光明的伟大一生。

后院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而今又增添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争荣,四时葱绿,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后院还有两棵已成仙的古树,一棵是榆树,一棵是观音树,都100岁了,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门前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文渠,渠岸镶嵌着块石,水尤清洌,在骄阳的辉映下,宛如碧玉宝带,光彩照人。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不止一次地步下石阶。登上小船,顺流而下,出北水关,穿莲花桥,达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这条文渠,就是他最初通向民间的渠道之一。

旅游接待

“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

2002年在邓颖超逝世10周年之际,在周恩来故居北侧新建了“邓颖超纪念园”,门匾由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

周恩来故居自 1979年3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瞻仰观众10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李鹏、朱镕基等,以及37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0多位外国朋友。

2 浙江省绍兴市“周恩来祖居”

位于市区劳动路369号,现为周恩来纪念馆。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周恩来的祖居。周恩来系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其先辈于元代迁徙至绍兴,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定居于此,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遂称百岁堂。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在此生活学习,受到故乡历史文化的薰陶和深刻影响。

该建筑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条轴线布局,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1939年初,周恩来在皖浙抗日前线视察时,曾回百岁堂与亲友团聚、祭祖扫墓。

馆内丰富的陈列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与故乡绍兴的密切关系和1939年3月周恩来在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周氏家族当年的生活场景,再现、讴歌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光辉的一生。

1984年以来,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杨尚昆、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此视察、参观,并题词或签名留念。

3 法国巴黎周恩来故居

故居位于的法国巴黎Godefroy街,现为临近小街尽头的一幢二星级的小旅店。

在这家小旅店的外墙上,镶嵌着的一方墨绿色大理石纪念牌。尺寸大约 高70厘米,宽50厘米,上方是铜质周总理的正面头像,紧挨头像下面是几行金色大字,书写生平事绩。标明年代1922-1924,说明周恩来曾经在此居住的时间。

周恩来总理的房间大约十平米左右,曾经是中国共青团员们在巴黎活动的地点,邓小平也曾经在此出入。

1979年邓颖超同志访法时,为了纪念中法建交15周年,在当时的法国总统陪同下参观了这家旅馆,并由法国政府出资修建了铜像,作为中法友谊的见证保留了下来。

这家旅馆现在的主人是中国人,1997年时,由一位来自北京的李先生买下了这家旅馆,经营至今。地址 :17 , rue Godefroy paris

place d’Italie 附近

4 重庆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在重庆的住所有两处。

一是红岩村13号,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有办公楼、礼堂、招待所、托儿所、厨房等5幢土木结构房屋。南方局领导机关及机要电台部门秘密设在二、三楼内。周恩来、叶剑英、王 若飞、邓颖超等人曾在这里长期坚持工作。

二是曾家岩50号。为了便于和社会各界人士来往,1939年2月邓颖超以周恩来名义租下曾家岩大部分房屋作为南方局部分办公、住宿用房,对外称周公馆,实际上南方局的统战、外事、军事、文化等机构设在这里,是南方局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阵地。周恩来在这里多次主持南方局工作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处理皖南事变的善后工作;接待各界知名人士、外国记者。楼房二层住着国民党政府的官员和家属。大门前一条狭窄的小街两旁开设了几家负有特殊任务的“茶馆”和“烟铺”,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就在这条小街里。国民党除安下这些“坐探”和“内勤”之外,从曾家岩到红岩村不过10多华里的马路两旁,单是军统特务就布置了80多个。办事处工作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跟踪、盯梢。周恩来就是在这种白色恐怖下,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同反动派进行了长达8年的斗争。

在曾家岩50号附近,还矗立着一尊周恩来纪念铜像。铜像高3.2米,重1.2吨。周恩来身着中山装,面容慈祥,步履矫健,仿佛又向我们走来。这尊铜像由重庆市和全国城市雕塑规划领导小组合资,于1988年3月5日建立落成。

5 上海周恩来故居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亦称“周公馆”/Gen.ChowEn-lai'sResidence(周恩来将军寓邸)

1946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致函国民党政府,要求“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建立办事处,但蒋介石却批示有关当局“希予婉却”。中共代表团只好通过各种关系,以6根金条的代价租下了这幢房屋,并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的名义申报了户口。但国民党当局仍不同意将此地作为中共办事处。1946年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6 南京周恩来故居

位于南京市梅园新村17、30、35号,是三座被灰色围墙包围着的不大的院落,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梅园新村纪念馆。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于5月3日由重庆抵达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代表团住在国民党政府指派的梅园新村17号、30号两处房子,后因住房太拥挤,又买下了梅园新村35号一幢楼。

其中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是一幢欧美风格的建筑,西式牌楼,黑色双开大门,为了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进驻后,将30号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上面加盖了小楼。进入灰墙红瓦的楼房,左边是会客室,会客室中间的圆桌上放着一碗雨花石,是当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到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时捡回来的。会客室里面一间,是代表团几位负责同志的餐室。会客室对面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周恩来每天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夜里还要挑灯夜战,常常工作到深夜,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周恩来深夜起草文件的历史照片,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办公室里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卧室。30号庭院如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当年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等,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梅园新村35号进门左边的房间,是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董老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酷爱读书,书橱中的大量书籍,都是董老当年阅读过的。办公室里间,是董必武同志全家5口人的卧室,面积仅8平方米,除了2张大床一只方凳外,别无他物。35号其他房间分别是廖承志、李维汉、钱瑛的办公室兼卧室。

7 延安枣园周恩来故居

位于延安城西北,距城15华里,又名延园。1944年到1947年3月,周恩来在此居住。枣园共占地80多亩。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先后搬来居住,这里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在此期间,领导了抗日战争和全党整风运动、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并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做了充分准备。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侵占延安,这里的建筑物部分遭到破坏。建国后,按照原样修复。

周恩来在枣园的故居,在园内毛泽东故居的左上方,院内有4孔石窑洞和5间工作人员住房。他作为中共代表经常往返延安、重庆和南京等地,同国民党谈判。1954年,枣园革命旧址修复开放。周恩来枣园故居现还陈列着一架木制纺车,是1943年周恩来在这里参加纺线比赛时使用的。

8 河北平山西柏坡周恩来故居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时,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水库淹没。1971年在离水库不远的同一座山上兴建了新的西柏坡村,大体保持原貌。1977年在旧址西南又新建了西柏坡纪念馆。1978年5月,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1984年8月31日,邓小平为纪念馆题写馆名。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及中央直属机关从西北战场转战至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直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至北平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9月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里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

周恩来旧居在中共中央旧址的东面,是借用老乡的土坯房,整个院落共12间房,是个四合院,北房东边部分是4间,前边一间(两间房一个室)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后边两间是警卫员的住室;北房西边共三间,东边一间(外间)是邓颖超办公室,里面是二人的寝室。院子中央栽有一棵梨树,办公室窗前种有一片翠竹。当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参谋长的周恩来,工作十分繁忙,窗内的灯光总是彻夜通明。周恩来旧居陈列着近20件文物,较为珍贵的是在西柏坡制作并一直使用的两用书架,打开可作书架,折起来就是箱子。另外,还有两屉办公桌、收音机、电话机和沙发等。纪念馆院内还有周恩来亲笔题词的纪念碑:“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9 北京西花厅周恩来故居

位于北京中南海北区。从1949年11月搬进西花厅,直到病重住院,周总理一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

现址南北长约280米,东西宽约60米,是个长方形的四进庭院。水榭南大门为前院,即一进院,主要是一些服务设施。二进院前面有水榭,三面临水,夏季池中开着朵朵莲花;水榭东北侧是不染亭,亭榭之间以短廊相接。院内植有花草翠竹和苍郁松柏。沿林荫道往前,是二进院的正房和耳房,建在青砖砌筑的台基上,正房廊檐悬挂有“西花厅”匾额。西花厅中间的屋子是会客厅(前厅)。三进院内种有四季花木,栽有桃树、梨树,其中最多的是周恩来喜爱的海棠。院子中间的正房是会客厅(后厅);东耳房第一、二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寝室,紧靠寝室的屋子是邓颖超办公室;西耳房是周恩来办公室。四进院是辅助设施。 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朴,北墙正中陈列着毛泽东的古铜色半身塑像,靠东西两面墙立着四个书柜,三张方桌拼接的长形会议桌占了办公室的一大部分。会议桌上放着解放军用击落敌机残骸制成的笔筒、笔架、墨盒,这是战士们送给周恩来的。办公桌上的文具盒是工人用五合板做的。批改文件需用的铅笔分别装在一个玻璃杯和用橡皮膏粘合的破笔筒里。办公桌右侧茶几上放着三部电话机。办公室原来没有沙发,现有的这个单人沙发,是周恩来生病后,毛泽东派人送来的特制沙发。

10 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

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为携手共谋抗日大计,进行了国共合作,周恩来来到了当时国民政府抗战临时指挥部所在地武汉大学。当时周恩来和邓颖超下榻“十八栋”27号,此住处为标准英式田园二层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铺满落叶的石阶小径。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在此周恩来会见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部分工作人员。周恩来住的二楼有3间房:一间会客室,一间卧室兼办公室,另一小房为警卫人员居住。2001年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

在辽宁沈阳、辽宁铁岭、天津还分别有周恩来读书旧址。

辽宁沈阳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197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1979年9月,经中共辽宁省委和铁岭地委批准,在银岗书院小学旧址建立起来,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3月,李鹏为该馆题写匾额。

天津市南开区四马路南开中学内。1977年6月将周恩来当年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所在的东楼辟为"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