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舟山锣 |
释义 | 舟山锣舟山锣,我国民族敲击体鸣乐器。因源于浙江舟山群岛而得名。又称套锣、十面锣("十"泛指多数)。由多面音高不同的群锣组成。原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后纳入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流行于全国各地。 我国东南沿海的舟山群岛,由大小七百多个岛屿组成。早年往来于岛屿和陆地之间的交通工具是木帆船,每到一个码头,船工们都要用欢快的锣鼓声迎送旅客,锣和鼓不断增加后,便将大小不同的几面锣用一木框固定,挂在船壁或竖在船头由一人敲打。久而久之,这种敲锣打鼓便演变成为码头锣鼓。20世纪50年代初,浙江省普陀县业余文艺演出队,为表现解放后人民的欢腾情绪,在码头锣鼓的基础上,吸取民间乐曲《大跑马》、 《细则》等曲调,首次创编了锣鼓曲《码头锣鼓》。后经舟山海防文工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进一步加工改编,正式定名为《舟山锣鼓》。1957年,民间器乐合奏曲《舟山锣鼓》,以其丰富多彩的锣鼓音响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获得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 舟山锣的形制以前很不统一,上海音乐学院1962年使用的舟山锣为十面,1974年中国艺术团演奏《渔舟凯歌》用的舟山锣为十一面,此外还有七面的舟山锣。锣的数量多少,是根据乐曲音色的要求和具有一定的音高而设置的。 现代舟山锣现代舟山锣,响铜制成。多由十一面或十三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音色各异的锣混合编组而成。其中有大锣、苏锣、虎音锣、仿苏锣、奉锣、手锣和小锣等。最大的锣面径45厘米,最小的锣面径13厘米,悬挂在一个木制锣架上,由一人演奏。演奏舟山锣时,可使用单棰或双棰击奏,以用单棰者较为常见,演奏技巧与云锣大致相同。舟山锣没有严格的固定音高,各锣的音色明显不同,它常在锣鼓曲和器乐合奏中使用,最适于表现喜庆、欢乐和热烈的情绪,有时也用于独奏,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色彩性乐器。 舟山锣的传统曲目有《将军得胜令》、《万花灯》等。在许多新创作的吹打乐和民族管弦乐曲中,都采用了舟山锣,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丰收锣鼓》、《渔舟凯歌》、《舟山锣鼓》和《在农村俱乐部里》等。在《渔舟凯歌》中,充分发挥了舟山锣复杂的演奏技巧,表达出人们忘我劳动的热情,最后又以舟山锣的高难度快速演奏作结束,有着极强烈的艺术效果。舟山锣在《舟山锣鼓》中,与定音鼓和管弦乐器交相奏鸣,表现出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愉快情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