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归 |
释义 | 古诗《春归》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 作品名称:春归 外文名称:ㄔㄨㄣ ㄍㄨㄟ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唐庚 词语“春归”基本信息【词目】春归 【注音】chūn guī ㄔㄨㄣ ㄍㄨㄟ 【词性】动词 【结构】陈述式 词语解释⑴春天来临。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唐·李山甫《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唐·滕迈《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 ⑵春去;春尽。唐·白居易《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宋·黄庭坚《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宋·辛弃疾《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⑶春时回来。唐·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唐·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宋诗《春归》基本信息【名称】《春归》 【年代】北宋 【作者】唐庚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春归 东风定何物①?所至则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②,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③。 作品注释①定:使……固定。 ②犯:逼近。这一联的意思是:鸟声和水色都含有春意。 ③还推:语出庾信《愁赋》:“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作品译文五律《春归》作于唐庚贬惠期间。 首联“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东风”:春风。“定”:使……固定。“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一问一答,写东风所到之处,一片郁郁苍苍,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之势。古人描写春之生命力的诗句,当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以其极富表现力而流传千古,但唐庚的“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句中的“定”要比王安石句中的“绿”更为有力,它使人看到浩荡的东风将富有生命力的绿色固定大地上的非凡气势。但从诗的雅趣上看,还是不能和“绿”同日而语,且语言上也不如王安石诗洗炼流畅。诗意: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 颔联“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这两句化用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句式,但从色彩上看,唐庚这两句显得更为浓丽,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南国春天春光之盛的景象。诗意:集市上是鲜花遍地,绚丽多彩;城郭外是杨柳依依,绿荫环绕。 颈联“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犯”:逼近。 “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颈联暗转,诗中以所闻之禽声和所见之江色引出诗人思乡的愁绪。对鸟儿叫声的描写,或用鸣,或用啭,或用啼,绝少见到有人用“犯”,因为鸟儿嘲哳的叫声,唤起诗人宦海沉浮的无穷感慨。“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迁客,“赏心乐事谁家院”那种惆怅正紧紧缠绕在心头,故用“犯”。 诗意:在鸟儿的鸣叫声中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快到了,江边春意浓浓已昭示着新的一年己经来临。 尾联“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还推”:语出庾信《愁赋》:“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尾联极写愁思之深,将愁人格化,说自己无计驱走忧愁,反倒被愁推到酒边。尾联句 “驱”和“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把愁拟人化或物化,写出了诗人和愁搏斗的场情,令人读后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趣味。诗意:我无计驱走心中思乡的忧愁,反而又被思乡的情愁推到酒边,端起酒杯饮酒吧!看看饮酒能否驱解我心中的浓浓的乡愁! 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 作品简析唐庚字子西,时号“小东坡”。尽管他文采风流而又通于世务,然而在党争剧烈的北宋政局里却难以存身。1110年(宋徽宗大观四年)冬,一他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东)安置。这首诗就是诗人写于贬所之作。古来咏春的篇什不计其数,而唐庚的这首诗却能在众多的篇什中独具一格,读来别是一番滋味。 诗的前四句写景,用的是两副笔墨。头两句总写,如泼墨写意,似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的势头。这里不是“润物细无声”的雨丝悄悄地迎得春归,也不是“吹皱一池春水”的微风在为春的到来浅斟低唱,而是浩荡东风铺天盖地而来,把绿色的生命之树栽满人间。只此一笔,已写出春归的总形势。诗人以一问一答的句式领起,再用“定”字、“辄”字加重语气,使全诗一开始就起势不凡,颇有截断众流、先声夺人之妙。紧接着的三四两句,又换用工笔勾勒分写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孤城”指惠州城,宋代时惠州商业繁盛,诗人另有《西溪》一诗描绘当地市集的盛况说:“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那么这首诗所说的“小市”,就是指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了。喧闹的市场、高耸的城楼,再加绿柳如烟、繁花似锦,映衬出一派花团锦簇似的烂漫春光。这两句句式颇类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而又稍加变化。孟诗清淡,这首诗妍丽,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除了有村居田舍与商业市镇之别外,又有地域的差异。联系下文,此时正当新年乍到、寒食未至,而春光已如此之盛,正可见南国春来早。 五六两句暗转,从所闻、所见之景渐渐引出诗人潜结的心绪。“禽声”、“江色”固然是耳闻目击的景象,而“寒食”与“新年”的对举,却不仅是点明时令而已,其中隐含了诗人生涯中一段难以忘坏的情事。1110年(大观四年)春,唐庚与其弟唐庾、友人任景初自蜀至湖北公安,诗人曾自叙说:“时方寒食,吾三人相与戎服,游九龙池,饮酒赋诗乐甚。”但紧接着就发生了变故:“是岁,吾迁岭表;明年景初亦谪江左。忽忽数岁皆未得去,寒食无几,念之凄然。”初春携有人游乐,孟冬戴罪南迁,这倏起倏落、欢少悲多的戏剧性转折,正是和“寒食”相联系的。故诗人曾有诗说:“故都回首三寒食,新岁经心两湿衣。”(以上均见《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三)可见这里的“寒食”、“新年”,非同一般的流年之叹,实为诗人郁结的情怀:其中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有宦海浮沉、身不由己的惆怅和悒郁。欢情短暂而愁怀永结,这一年一度的寒食早就和诗人的身世之感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好比是“陈仓暗渡”,以此为津梁,才翻跌出最后两句。 末两句极写愁意之深。古人写愁,比喻层出不穷。如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是把“愁”化为有形之物;庾信《愁赋》:“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又把“愁”拟人化。这首诗则由此作进一步的生发,诗人用一“驱”一“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理: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比起曹、庚等人的奇想来,诗人青胜于蓝、后来居上。以往写春愁者不乏其人,而表现得如此醒豁精警的还不多见,其原因在于诗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蕴既深,出句自奇。 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丽景反衬深愁,先极写春光暄妍骀荡,直到最后才急转直下,托出满腹心事。这一顿挫反跌,加强了抒情的力量。诗的首尾处尤见用力,一起一结都颇出人意表。起得俊快,结得沉郁:东风送春,势不可挡;愁绪袭来,难以招架。一首一尾恰如两重合奏,奏出了一阕“春归愁亦归”的主题歌。 作者简介唐庚(1071~1121),宋代诗人。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人,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他和苏轼算得小同乡,也贬斥在惠州多年,身世有点相像,而且很佩服苏轼。可是他们两人讲起创作经验来,一个是欢天喜地,一个是愁眉苦脸。唐庚有句名言:“诗律伤严似寡恩言”,若用朱熹的生动的话来引申,就是:“看文字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不恕他,用法深刻,都没人情”。因此,他在当时可能是最简练、最紧凑的诗人,虽然也搬弄故典,还不算厉害,只是炼字炼句常有弄巧成拙的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