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舟山船拳 |
释义 | 舟山船拳的发源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 舟山船拳是根据渔船船舱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合吴越船拳特点而创造的一种拳术,发源于吴越春秋,形成于明清,也是明清时期时期舟山渔区帮会组织之一“洪帮”特有的拳种。船拳极具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对强身、护体和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舟山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普陀是舟山船拳主要发源地之一。明朝中期,倭寇经常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舟山沿海成了抗倭斗争第一线。明朝将领戚继光领军抗倭,在水战中,将士们用具有南拳风格的船拳与倭寇搏击,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这种具有强身、护体、御敌功能的船拳很快在普陀渔民中传播。明清时期,普陀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使用看家本领“船拳”,使敌寇闻风丧胆。 解放后太平盛世,渔民渐渐淡化习练船拳继而逐步失传。1984年,舟山武术界人士在全国武术普查中得知舟山历史上曾有过神奇的船拳,便通过老渔民的回忆,又在普陀武术界前辈章国梁老先生帮助下,经过反复挖掘整理,使这一失传半个世纪的古老拳种重新焕发青春。2004年至2005年, 在浙江省第二届第三届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普陀程先勇代表舟山组先后二次夺得男子组一等奖。舟山船拳女子组的朱萍等8名女将也在这次大会上为舟山赢得集体第一名。2005年2006年朱萍又在首届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中荣获舟山船拳第一名。 舟山船拳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刚劲有力、神形合一,步势稳健、躲闪灵活特点。进攻时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躲闪的特点。 为使舟山船拳发扬光大,普陀区体育中心特邀朱萍、程先勇为船拳教练,并定期举办船拳培训班。朱萍教练己培训船拳习练者100多人,程先勇还利用体育教师身份,尝试把船拳作为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已训练了200 多名学生习练船拳,使船拳后继有人。 由于船拳有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很快传入舟山,深受渔民青睐。最盛时期,几乎个个渔民都练上一套。传说明、清时舟山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大出风头,一些吃过苦头的倭寇、海盗还战战兢兢地称之为“神拳”。民国初年,定海、普陀、岱山等地都办起国术馆,渔民为健身防体赶往国术馆习武者颇多。学得国术精髓者便将国术中一些拳术,根据渔船舱面面积和船只行驶特点,融化吴越船拳特点,创造了舟山的神拳——船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