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舟桥部队 |
释义 | 舟桥部队是担负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基本任务是构筑浮桥渡场、门桥渡场,保障部队快速通过江河障碍。舟桥部队与工兵、建筑、伪装、野战给水工程、工程维护等专业部队共同组成工程兵,是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 简述舟桥部队是担负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基本任务是构筑浮桥渡场、门桥渡场,保障部队快速通过江河障碍。 舟桥部队与工兵、建筑、伪装、野战给水工程、工程维护等专业部队共同组成工程兵,是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 1980年以后又相继组建了特种舟桥旅和工兵旅。工程兵基本上实现了编组专业化、行动摩托化、工程作业机械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兵部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快速完成野战工程保障任务的能力。 历史国内封建王朝 自夏朝始,军队即有筑城设障、架桥修路等工程作业。据《周礼》,西周军队中设有“掌固”和“司险”等官职,掌修筑城郭沟池及有关防守之事。春秋战国时期,保障军队作战行动的工程作业已有相当规模,《六韬》中记载了军队中组织工程作业的专职官员的名称、任务,军队行军时要携带的渡河、架桥、筑城、设障的器材和进行土木工作业的工具等。公元前257年,秦在兼并韩、赵、魏等国的战争中,曾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西)附近的黄河上架设浮桥。辽朝,军队在攻城作战中,由后勤兵“衣甲持兵,旋团为队”(《辽史·兵卫志》)进行工程作业,并组织乡兵随军队行动,专营修路筑垒之事。宋朝,筑城设障、修路架桥等工程作业主要由厢兵担任。元朝初期,开始出现担负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部队,军队中编有“匠军”,专事装填火炮弹药和架桥、修路,其总管职称为“炮水手元帅”,后又建立专管浮桥架设和漕渡的“船桥水手军”,在进攻泸州时曾在长江上游支流架设浮桥20余座。太平天国的军队中,曾编有土营和水营,土营由道州、郴州等地的矿工组成,专门负责“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轰城墙”;水营担负水上运输、作战和架设浮桥的任务。清朝晚期,湘军和淮军中营配“长夫”,每营定额180人,负责运输并担负筑垒、浚壕、修路等工程作业任务。新军编有工兵营(队),包括筑城、电雷、架桥、绘图、修械、电报等分队,工兵遂成为一个兵种。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建立独立工兵团和军(师)属工兵分队,开办工兵学校;有的工兵部队曾赴缅甸北部参加盟军对日作战,修筑连接中、缅、印三国的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 1927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工兵营和第11军第24师工兵营随部队一起参加南昌起义。在起义部队撤离南昌进军广东途中,工兵参加了瑞金、会昌战斗,并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用汽船牵引自制的竹筏漕渡后卫部队过韩江,为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争取了时间。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部队组成的红7军编组有工兵连。为适应红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1930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师编工兵队。10月7日,红1军团于江西省吉安成立以安源煤矿工人为主体的工兵队(后改称工兵连),1931年6月在福建省建宁县扩编为红一方面军工兵营,尔后又分编为师属工兵连和方面军工兵连。到1933年底,红一方面军所属的军团、军、师、团普遍建立了工兵分队。1934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省瑞金县武阳镇组建直属工兵营。1933~1934年,红军第2、第6军团(后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后组建了工兵分队。在历次反“围剿”及其他作战中,红军的工兵分队以炸药、锹镐及简单的工具器材,执行架桥修路、坑道爆破、构筑工事、设置障碍等任务。在长征中,工兵分队多被编入先遣部队,担负道路侦察任务,以工程作业克服沿途江河、道路和雪山、草地等自然障碍;用竹筏、木船架设桥梁、实施漕渡,保障红军主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架设袁水、潇水、湘江、乌江、赤水河及嘉陵江等浮桥,协同步兵斩关夺隘,保障部队胜利到达陕西、甘肃革命根据地。 解放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兵部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1年3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1955年8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陈士榘、谭善和先后任司令员;黄志勇、谭甫仁、李真、王六生先后任政治委员。改称工程兵后,即着手开办院校,建立健全科研院、所,并调整整顿部队。1953年9月,将全军工兵团按任务区分为工兵、舟桥、建筑三种性质的专业部队。1955年10月15日,工程兵根据部队发展情况,重新规定工兵团、舟桥团、建筑团的番号和序列,并按任务将部分工程兵部队划归大军区建制领导。1961年5月,组建工程兵建筑师。随后,中共中央军委又两次给工程兵和大军区工程兵增加员额,用以组建和充实建筑部队,并帮助越南修筑公路和海岸防御工程。到1965年底,工程兵部(分)队发展到49万余人。 1967~1975年期间,工程兵根据任务的变化,逐步精简建筑部队,相应地发展舟桥部队。一部分建筑部队分别拨归国防科委、第二炮兵和总后勤部建制领导,另一部分建筑部队改编为步兵和守备部队。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担负国防工业工程和民用飞机场、公路等修建任务的工程兵建筑部队移交给基本建设工程兵。同时,将部分建筑团改编为舟桥团。 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76年以后,工程兵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指示精神,继续精简建筑部队,重点发展工兵和舟桥部队,相应地发展伪装和野战给水工程部队。到1985年,工兵团增加了2.5倍,并先后组建了伪装团和给水工程团。1980年以后又相继组建了特种舟桥旅和工兵旅。工程兵基本上实现了编组专业化、行动摩托化、工程作业机械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兵部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快速完成野战工程保障任务的能力。1982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军委和军区工程兵领导机关分别缩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的工程兵部。1985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大部分工兵团编入集团军,以加强队属工兵力量。 从2000年开始,解放军舟桥部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从事洪水的防险与救灾。 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工程兵得到很大发展。工程兵除有执行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部队外,还包括通信勤务、防御照明、水雷布设、军事航空、化学、装甲坦克、铁路工程、运输调度等部队和部门。战争初期,许多国家的工程兵占陆军总人数的5%~7%,至战争结束时,个别国家达到10%~12%,如美国的工程兵人数由2500人增加到30万人,占陆军总人数的12%。战争末期和战后,许多国家的通信、铁道、装甲坦克、化学、航空等部队逐渐脱离工程兵,发展成为独立的兵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工程兵加强了建筑部队,用以构筑边防工程和其他军事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工程兵普遍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陆军的工程兵人数最多时达70万以上,占陆军总人数的8%。苏联从1941年10月至1942年初,组建了10个工兵集团军(每个工兵集团军辖2~4个工兵旅,每个工兵旅辖6~8个工兵营)。苏军特别重视舟桥部队和地雷工兵的发展。战争期间,苏军工程兵共设置7000多万枚防坦克地雷,炸毁德军坦克和战斗车辆1万多辆,对抗击德军的进攻,歼灭其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苏军对德军实施反攻阶段,工程兵的工兵部队和舟桥部队有效地保障了苏军各集团军强渡宽大江河,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广泛机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程兵的发展,战后各国工程兵普遍组建新的专业部队,提高了保障军队作战行动的能力和协同其他兵种共同歼敌的能力。 发展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贡献在我军有关战史资料和战争回忆录的系列文章中,大多描写的是冲锋陷阵的英雄群体和闪烁着光环的英雄个人,今天笔者用一个章节专门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个默默无闻的兵种---舟桥部队。大家可能从他们的日常训练中目睹过他们的风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舟桥兵们,在惊天动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如何战斗的。 我要介绍的这个部队,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支正规的工兵序列中的舟桥部队,而是一个由步兵连临时受领渡河任务,而成为一支出色的航渡操舟分队,为我军横渡红河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军第39师到达战区后,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部队投入到热头朝天的临战训练中。按照预定作战方案,我39师1团2营6连担任尖刀连的任务。正当全连指战员争分夺秒地进行作战训练时,6连接到上级命令,由尖刀连攻改为渡河保障连。惊天的坏消息,打懵了激情似火的6连指战员,他们想不通,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牛头变牛尾啊! 按照我军作战计划,这顶战斗任务是由舟桥部队来保障的。但是,我西线几万先头部队要在敌人的鼻子底子渡过河去要采用的是偷渡手段,器材可以补充,但是专门的舟桥部队却满足不了渡过红河和南溪河的需要。上级要求各部队安排一定的兵力来进行渡河保障训练,确保我西线数万先头部队横渡河和南溪河。 说归说,既然战斗任务下达了,作为一个军人只有无条件的执行没有什么愿意和不愿意。 6连的渡河保障任务是在战斗打响前,运送一个步兵团和1个加强营的兵力安全抵达越南境内河对岸登陆,这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光荣任务。这时于专业的舟桥部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任务,对于拼拼杀杀的步兵分队来说,这就成了一个新课目,即要会戏水泅渡,还要会操舟使舵,就象当年横渡长江的前辈们一样进行水上训练,人人变成梁山好汉中的“浪里白条”和“阮氏三雄”。 6连指战员在干部们统一思想认识的同时,对全连战士进行思想转弯教育,动员全连指战员提高认识,克服“步兵干工兵,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和“不懂技术,没有经验,搞不好会给连史抹黑”的错误认识。通过教育使全连指战员深刻认识到:横渡红河,是我军惩罚越军的第一仗。能否顺利输送先头部队抢滩登陆,是关系到我军能否首战告捷的关键。要突破红河这条天然障碍,不仅要同激流涌浪搏击,还要随时准备同对岸的越军战斗,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全局。上级把渡河保障任务交给6连,是对6连的信任,也是对我们这个富有光荣传统连队的严峻考验。 6 连指导员卢宏喜深情地对全连干部战士说:“渡河是个新课题,我们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敌情不明,水情不清,完成任务有困难。但是我们有上级的正确指挥,有强大的炮火掩护,有充足的渡河器材保证,有兄弟部队的支援,有全连上下的同心协力,我们完成任务是完全有把握的!”经过深入思想动员,全连指战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部战士纷纷表决心、要任务,决心要争分夺秒练好渡河技术,坚决完成渡河任务,为祖国争光,为人民再立新功。 他们在临战训练中,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连长温俊芳率领干部骨干到兄弟连队现场观摩学习,在全连进行掌握驾驶舟机和橡皮舟技术的训练竟赛。针对有的部队出现淹溺死亡事件,要求全连指战员在训练中要讲科学、讲安全,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按操作规程训练。 在训练中,连长温俊芳既是指挥员又是训练员,他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学习操舟技术,随时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在连队干部、党员骨干的带动下,全连人员苦练加巧练,几天内,全连除炊事班和炮班外,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学会了舟机的操作,有百分之七十的指战员学会了划橡皮舟。每一名干部都是全面手,会开会划、会驾、能排除一般故障。 为了把渡河保障准备工作做的更加细致,6连全干部战士开动脑筋,人人献计献策,他们按照渡场地段的地形、水情、从可能发生的情况出发制定相应应对措施。根据全连人员的思想、体系技术情况进行战斗编组,确保战斗任务的完成,针对可能出现机器故障他们准备了人工撑渡的嵩杆;为保障登陆部队在舟船不能靠的情况,他们准备了跳板和木墩;为保证舟船的随时遂行战斗任务,他们每天都对渡河器材进行安全技术检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月16日,军前指的战斗命令下达。6连接到战斗命令后,对全连进行了战斗动员,要求全连干部、党员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战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取火线入党、火线立功。全连指战员纷纷表示,决不幸负党和人民的嘱托,为祖国和人民在战斗中建功争彩! 当晚夜里21时30分,偷渡行动开始。这时夜暗中的红河河水突然发生了变化,水深下降了近1米,在河岸上形成了一条宽约15米的淤泥滩涂和30米宽的浅水区,参加航渡的人员上下舟船不但要搭跳板,而且舟船的搭载量也要减少。原定由渡河部队辅助搬运的舟船,临时改为舟桥部队自己搬运。这时,阴暗的夜空下着小雨,河岸上十分泥泞难走,这给6连搬运渡河器材带来了很大困难。在这种天气和环境下,6连干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温连长和副连长俩人负责操舟机的搬运,两位政工干部:指导员和副指导员负责运送橡皮舟。 每一台操舟机重达500余斤,从不足20米远的地方,不大的橡皮舟也足有200余斤重,搬运起来十分费劲。在6连干部战士的奋战作战下,他们把渡河各种器材,仅用一小时就把18台操舟机和14只橡皮舟运到了各个渡河点。渡河开始后,红河岸边稀泥浊水,雨夜中伸手不见五指,是我军偷渡的绝佳时机,为了保证战斗部队安全上船,6连的干部战士们带头跳进寒冷的河水中,组织战士们掺扶着战斗人员上船。当6连的第一批舟船起渡后,肖永学副指导员发现一只橡皮舟被激流冲下200多米远,他跳上船去亲自操舟掌舵带领这个舟船组,把我先头部队一船一船地运到对岸。连里的几名优秀党员员骨干,一身作则。在渡河行动中冷静沉着,不怕苦,不怕累,划船动作协调一致,既快又稳,运送船次达到23船之多,在6连创造了一个纪录。 阴雨沥沥,汗水合着雨水。6连指战员英勇元负强,连续奋战往返于红河两岸。由于是偷渡行动,土级命令不许开启操舟机,全靠浆划杆撑,对体力消耗极大。尤其是冲锋舟和运动阻力比橡皮阻力大,运行十分困难,常常被激流拉偏上百米,干部战士们奋力划浆撑杆,尽最大力气降低登陆点的偏差。舟船靠近越南境内的岸边浅水区不能靠岸;为了让先头攻击部队的战友们不弄湿衣服和装具,6连的战士们跳进河里,手推肩抗,尽量让船靠近河岸。靠不到岸的地方,他们就把战斗人员背负到岸上。碰到河岸陡峭处,6连战士就拉住河边和长革和船头让战友们踩着后背上岸,几个体力好的骨干们每人背负上岸的战友达到一百二、三十人。登上异国土地上的我先头攻击部队的指战员们望着河水中的6连操舟兵们;他们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大声地喊道:“弟兄们辛苦了,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用胜利的捷报感谢你们!” 英雄的6连操舟兵们,苦战了近五个小时,圆满完成了保障先头攻击部队偷渡红河的战斗任务,为我西线部队初战告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他们英雄的连史,书写了光彩一页。从红河到南溪河,我军共偷渡了近两个师的兵力,渡河输送任务完成后,我英雄6连指战员,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 抗洪救灾的作用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六日电战斗在长江沿岸和其它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十余万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坚决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当前防汛抗洪斗争的重要指示,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作风,全力迎战特大洪水,确保长江干堤安全,确保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堤垸以及其他重要支流干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重要交通干线和水库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央军委和总部对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总政治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驻灾区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斗争。驻灾区各部队积极响应军委、总部的号召,在抗洪抢险中冲锋在前,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自七月二十三日凌晨起,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连降暴雨,加上长江上游洪峰的影响,使这一地区主要江河水位普遍超过警戒线。两省驻军在连续战斗在抗洪一线二十多天情况下,又紧急出动官兵一万多人、车辆八百多台、冲锋舟一百多艘,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二十三日凌晨,湖北省军区舟桥旅、空降兵某队快速出动四千多名官兵,急行军四百五十公里赶赴公安县松东、松西两河堤坝。两天来,官兵和群众一起,在大堤上筑起了一条长三十公里、高一米、宽两米的“堤上堤”,成功堵塞管涌二十处,确保了堤坝安全。二十二日下午,当洪水经过石门、澧县、津市、安乡时,澧水全线出现垮坡、翻沙、鼓水等特大险情三十二处,官兵们喊出了“人在大堤在”的口号,军民齐心协力,奋战十多小时,终于保住了大堤。二十五日,在特大暴雨和汹涌洪水冲击下,洞庭湖区险象环生。武警某部和湖南总队又急调一千名官兵,相继奔赴险区险段,与先期投入抗洪抢险的两千名武警官兵一起,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三万多人,抢运各类物资十万余吨。在长江下游各省市,南京军区各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十二万人组成的突击队和巡逻抢险队日夜巡堤值班,确保长江大堤安然无恙和京九铁路的安全畅通。在江苏、安徽、浙江,南京军区驻汛情严重地区的团以上单位和县以上人武部都成立了抢险救灾应急指挥组,组成了二千多个抢险救灾应急分队,日夜值班,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动。今天,南京军区又作出安排,要求驻长江沿线部队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抗洪救灾的一切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在一线打头阵。 驻洛某舟桥部队赴豫西洪灾区抢险救援7月25日,洪水将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一大桥冲毁,交通被阻,汤营村数百人被困。驻洛某舟桥部队急行军赶到伊河栾川县潭头镇段,驾冲锋舟往返30多趟,成功救出临产孕妇、受伤及老少居民等急需照顾的群众,并为附近村庄送去食物、盐、饮用水等补给用品,保障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7月24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遭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全县14个乡镇遭受洪灾。 图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