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科技学院 |
释义 | 重庆科技学院(CQUST)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市,于2004年5月由两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并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蕴藏着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也是国务院学位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中文名:重庆科技学院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简称:重科、科院、CQUST 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创办时间:1951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现任校长:严欣平 知名校友:周寿桓、朱新才、赵世庆等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 主要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等 硕士点:2个 主要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省级重点学科:4个 重科印象重科简介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重庆市,于2004年5月由两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原石油部直属八大石油院校之一)合并组建并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20000余人。学校依托石油、冶金行业办学,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96%,学校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建设奖”。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与石化、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门类,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蕴藏着勃勃生机与较大发展潜力的高等学校,被教育部评价为“发展最好、最快的新建本科院校之一”。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高校,也是国务院学位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校训校风校训: 厚德、博学、励志、笃行 校风: 引领人生、创造未来 学风: 求是、奋进、卓越 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科技大学 办学宗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办学思路: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发展战略: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 学生品牌:德优品正、业精致用、拓新笃行 未来目标2010年-2020年: 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西部地区新技术及应用技术研发基地。期间,学校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具备特色科技大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2020年-2030年: 把学校建设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 重科校园学校占地2000余亩,建筑总面积5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学校主体坐落于重庆大学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1500亩,东邻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有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配套,是重庆市“文明单位”和“园林式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馆藏图书150万册(含电子图书)。 重科校园建筑及景观风格为优雅青春型,其以灵湖为中心景区,合以青冈岭、大官山、桃花山、竟湖等景点,为校园休闲及文化活动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校内种植了桃、梨、李、海棠、紫荆、月季等树木和花卉,每到春日,校园繁花似海,到处都透着青春的气息。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5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65人,正副教授48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851人、其中博士156人,在读硕士、博士90余人。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直辖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共4人,中青年骨干教师 (含资助计划)共40人。 学科建设学校现有13个学院(部),39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重庆市2012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有重庆市“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1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机械电子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此外,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 门,市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及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本科教学团队6个、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安全科技支撑计划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以及1个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学校建有国内独有的“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油气井控及安全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2010年,国家职业危害防护工程试验基地(白市驿校区),以及中国科学院批准的“重庆安全工程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重庆科技学院。 科研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近年来与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燕山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一批冶金企业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亚太著名高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利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及欧洲著名学府英国爱伯斯特维斯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与技术大学、俄罗斯国立石油与天然气大学和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美国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等国外高校和国际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一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开发和产品设计项目研究,学校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授权专利70余项,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级项目及子课题30项,其中国家哲学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3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1.6亿元,其中2011年科研经费突破6000万元。有660余篇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检索和收录。 校园文化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环境,先后为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各级各类建设人才。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体育文化节和传统节日文化系列、新年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活动,以及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红五月·青年成才”主题系列活动、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丰富多彩。学生先后在全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和体育竞技舞蹈等相关竞赛中获得了180余项国家、省市级奖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十二五”发展期,学校继续坚持党的办学方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推进强本建硕、打造学科特色、扩大合作开放、合力造就名师、凝炼大学文化为重点任务,奋力谱写学校科学发展的新篇章,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工程硕士重庆科技学院2012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 4301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油气井工程 2、油气田开发工程 3、油气储运工程 430125 安全工程: 1、安全管理工程 2、安全技术与工程 3、职业卫生工程 重科校赋重庆科技学院赋 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 王光华 巴渝名都,学城新矗 中有科院,尤为显突 东接歌乐 仰慕红岩英魂 西邻缙云 濡染幽玄渊深 襟山带水,物华景丽,其湖波光潋滟,坐看云起 芍药初开,凝脂欲滴,菡萏半绽,并蒂连理 锦鳞游泳,众彩云集,鸳鸯比翼,交颈鸣啼 碧石蜿蜒绕其堤,屋宇参差护其隅,其山佳木葱茏,钟灵仙毓 桂杜栎桑,郁乎其上,榆槐柏杨,既直且长 杨柳婵媛,通乎幽径,桃李芬芳,宜乎温凉 鸟飞其巅而犹豫,猿猱将离而容与 其道如矢,通衢载直,其室如栉,邺架满壁 扬子叹曰,实乃教育佳园,读书胜地 重科肇始,钢油并举,挟专攻之优势,于业界而称雄 积经年之菁华,铸独特之学统 中华振,其行先,巴蜀兴,厥功伟 勘油气于海内,架管道于漠北 选金锡于海岱,炼铜铁于河岳 井井俨俨,极乎琼崖之滨 矿矿济济,穷乎昆仑之墟 晨曦瞑瞑驻绝境,暮霭沉沉伴孤灯 高陆平阜,川泽原隰,地之所覆,足之所履 逢盛世,二美具,石油冶金,代有顺序,文理经管,时有增递 庶业其蕃,腾跃可待日期,逸兴遄飞,同仁堪当勉力 厚德博学,教有所长 砺志笃行,学有所成 艺承精深,扬业师之高技 德秉馨洁,彰母校之令名 鞠躬尽瘁,兴峙含辛钻井 强邦利民,寿桓入士工程 林忠援幼兮随身屈子,忠仁固一 恒太救弱兮托体江阿,舍生取义 立雪程门,俊杰辐辏四方,入室孔府,贤达枝蘖八极 求是奋进索卓越,强才兴文立特色,三创时表翰林,后进光照寰宇 何为遇机,国隆世清 孰为有幸,亲历躬营 同德与力,上引下行 中心祷祝,重科中兴 日升月恒,天助地成 万民同钦,千古长存 重科历史重庆科技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由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两所学校时均已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地方和行业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51年7月 ,为了适应全国冶金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决定筹建“西南工业部钢铁工业管理局专修科”,选址于原巴县马王乡(今属九龙坡区)。 1952年4月 ,改校名为“西南工业部冶金工业学校”。 1952年11月,万里同志(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签署命令,将学校名称改为“重庆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由中央重工业部拨款,易地复兴村(今大渡口区钢铁村)兴建校舍,翌年春学校迁此办学。 1959年6月,根据贺龙同志(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命令,学校搬迁至杨家坪原西南工会干部学校旧址(即南校区现址)。 198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84年,实行冶金部与重庆市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1985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重庆钢铁专科学校”。 1992年,国家教委又将校名调整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7月,学校划转至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1999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1951年9月,为培养新中国石油工业急需人才,经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批准,正式建立“西南石油工业专 科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校址选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现渝中区)化龙桥。当年招收专科生,与重庆大学合作办学。 1953年,由专科改为中专,更名为“重庆石油工业学校”。 1955年,石油工业部成立后,更名为“石油工业部重庆石油学校”,校址由化龙桥迁到大坪(即北校区现址)。 1978年9月,学校领导体制改为部、省双重领导,以石油工业部为主,校名为“重庆石油学校”。 198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 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由中专升格为专科,更名为“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88年、1998年石油工业部先后改制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3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重庆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重庆科技学院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学院。 2005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大学城划拨1500亩用于重庆科技学院新(虎溪)校区建设。 2006年1月,重庆科技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同年9月入住首批学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主校区。 2007年8月,重庆科技学院南北(老)校区,以25.3亿元价格成功出让,为新校区建设及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2008年9月,重庆科技学院整体入住重庆大学城,是第一家整体入住高校。 2011年5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隆重签署协议,共建重庆科技学院。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魏世宏 党委副书记、校长:严欣平 党委副书记: 刘东燕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武金陵 副校长: 周祥瑜、郑航太、贾北平、干勤、肖大志、施金良 学校标志校徽(一)校徽外形取材于重庆市市花山茶花、长江滚滚的波涛和重庆连绵起伏的山丘,校徽打破了惯用的单调图章形式,具有高等学府严谨、庄重、厚实的底蕴;围绕中心标志的108颗小圆点象征学校的人才源源不断、桃 李满天。 (二)校徽的中心主体标志形象取材于初升太阳映照下挺拔的油井、钢厂、城市的剪影。 (三)校徽标志的圆形底色部分以初升的太阳和经纬线的构成,寓意学校处于新时代、新起点、新校区和新的发展坐标;两组对称的、向上生长的碑柱,寓意1951年建立的石油、钢铁学科在新的起点上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奔向新的高峰。 校名由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书写。 校训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厚德、博学、砺志、笃行八字校训从品德、学业、精神、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释义如下: 厚德 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博学 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出自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和《论语》:“君子博学于文”。 砺志 磨砺坚强意志,志向专一,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出自于苏 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笃行 实事求是,崇尚实干,忠贞不渝,执着追求,身体力行,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问思辨贵在笃行。出自于《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校庆校庆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现象。她是一个学校一定历史时期办学历史的总结,办学成果的展示,办学特色的体现,办学形象的塑造,办学理念的升华。概言之,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总演示。重庆科技学院是由1951年11月建校的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1951年9月建校的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于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因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将重庆科技学院的建校年代确定为1951年,校庆纪念日确定为5月18日。 优秀校友周寿桓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毕业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现重庆科技学院)冶金装备专业,我国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方面的著名专家。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 朱新才 毕业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冶金装备20班,后获燕山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二级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赵世庆 现任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正厅局级),原重庆市国资委副主任、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铝西南铝板带有限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重庆市人大代表,高级经济师,1982年7月毕业于原重庆钢铁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还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人力资源开发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质量协会有色金属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等职务。 唐代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84届地质26班毕业生。 吴洪奎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钻34班)。 邹继新 高级工程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钢铁8601班学生。 陈 琳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轧钢26班。 张利明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张六喜 南京钢铁联合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铁15班)。 王丁子 河南安钢集团信阳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铁19班)。 沈 钧 中共攀枝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1982年毕业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炼铁专业。 潘向宇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1982年毕业于重庆钢校数师大专班。 李懂章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86届地质专业。 冷 潜 现任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1983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钻井专业。 教研平台平台 名称 等级 授予部门 国家级实验研发机构 国家职业危害防护工程试验基地 国家级 国家安监总局 行业培训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井控培训中心 行业级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省级科研机构 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 省级 重庆市科委 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省级 重庆市安监局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部级 国家环保部 重庆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 重庆市科委 重庆市冶金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 重庆市科委 重庆高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重庆高校石油天然气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省部级重点专业实验室 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 部级 国家安监总局 重庆市非矿山安全和重大危害源监测实验室 部级 国家安监总局 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外语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 重庆市教委 院部设置截止到2012年5月1日我校共设13个院部39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2012年有5个专业招生)。2012年新增的三个本科专业是:功能材料(工学)、物联网工程(工学)、会展艺术与技术(文学)。 学院 专业 类别 招生类别 学科类别 备注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石油工程 本科 理科 工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学 理学 钻井技术 专科 工学 2012年停招 油气开采技术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本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市级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功能材料 2012年新增 冶金技术 专科 2012年停招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 本科 校级特色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 专科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 本科 校级特色专业 计算机技术与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物联网工程 2012年新增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科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市级特色专业 应用化学 化学 理学 化工与制药 工学 应用化工技术 专科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本科 校级特色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工程管理 工学或管理学 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工学 消防工程 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 文理兼收 管理学 校级特色专业 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管理 法政与经贸学院 国际经贸与贸易 经济学 社会工作 文科 法学 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科 理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理学 外国语学院 外语 文理兼收 文学 人文艺术学院 会展艺术与技术 文科 文学 2012年新增 艺术设计 艺术 艺术学 汉语言文学 文科 文学 院部链接编号 院部 编号 院部 1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8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9 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3 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0 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 4 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1 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5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2 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6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3 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 7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重庆大学城重庆科技学院 邮政编码:401331 公交线路: 288路途径重庆科技学院到重庆北站(龙头寺);272路是大学城专线,由重庆科技学院开往陈家桥;266路途经重庆科技学院开往沙坪坝;289路由重庆科技学院通往杨家坪;291路由重庆科技学院开往大坪;298路途经科技学院到重庆火车站(菜园坝)等等。若乘坐璧山来往重庆途径大学城的车可以在三军医大路口下车,再沿着三军医大步行至学校。轻轨一号线二期工程年底通车后重庆科技学院可以直达朝天门。交通十分方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