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庙 |
释义 | 1 安徽省巢湖市中庙街道中庙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 地理位置中庙又名圣姥庙、忠庙,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居巢区,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该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初年(1297),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重修,时为庐州一巨观,被誉为“湖天第一胜处”。有诗曰:“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中庙所在地名称“凤凰台”)又诗曰:“赫赫雄名庙水涯,人门惊见坐柔嘉。香林下植将军树,绔径惟开帝女花。四面晴峰来远黛,一湖秋水浸浮槎,下方饶有烟霞气,疑是金庭羽士家。” ◎ 供奉中庙坐落在五大淡水湖,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庙门上有“巢湖中庙”书刻。整个庙宇楼阁重檐飞出,似丹凤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灿灿生辉。中庙现供奉关羽、观音和诸神。据传原奉还有泰山玉女、巢湖焦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盛赞中庙“湖天第一胜境”。 ◎ 中庙寺◎ 简介中庙寺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庙寺自汉代以来历代屡废屡修,在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议集资修庙,共有庙舍70余间,后面的第三重宝殿——藏金阁,为三层全木结构,有四根特别大的柱子,一个人根本就抱不过来,从地下到楼底高达十六七米,是整块木料,可惜在1948年冬季,藏金阁遭受火灾,全部被烧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第三殿是20世纪90年代重修的。 ◎ 烧肉香在过去曾流行一种说法,南有九华,北有中庙,昔日这里香火十分鼎盛,正月里朝山进香和农历四月十八娘娘生日会期间,来此朝圣的队列长达数十里,香客们的朝拜方式十分独特,有烧拜香的,有手拎银铃和小板凳,边走边跪边敲铃。从十八沓开始,一直拜到庙堂,十八沓就是前面那十八级青石台阶。与中庙大庙相距约200米。最轻巧的烧香方式是那些烧清香的,只身背黄色香袋,一路祈祷。除了烧拜香、清香外还有最虔诚近乎是残忍的拜祭方式,那就是烧肉香—全都是成年男子着红衣红裤用一根不生锈的铜丝穿透双腮,使得口不能言,以应佛界不打狂语的戒律。两只胳膊上用钢钩钩在肉里,下面挂着小香炉,点燃清香,双膝跪行数百里,以示虔诚。 ◎ 中庙娘娘中庙初建于汉代,最初供奉的是碧霞元君,道教人物。传说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因长年与父亲生活在泰山之颠,无法自立门户。碧霞姑娘十分向往自由的生活,故托梦给上山进香的一位道士。这道士便来自巢湖岸边,在梦中答应碧霞姑娘,帮助她追寻自由的生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这名道士溜进碧霞宫,背起碧霞元君的神像,一路狂奔,落户在巢湖北岸,从此供奉在这庙中,成了中庙千年供奉的至尊女神——“中庙娘娘”。 ◎ 从道观到庙大家在庙前看见有对头杆,头杆是道观中道士作法时悬挂咒符用的,一般佛寺前面是不大可能有如此高大对称的头杆。中庙门前为何有头杆呢?门不当、户不对,而且庙中还供奉着关公神像。关公是道观中供奉的将神。所以很可能中庙远古时是道观,而非寺庙。中庙之所以成为寺庙,应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那时,佛教开始盛行,道教逐渐衰落,于是原先的道观也就逐渐变成了佛教寺院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殿了,迎面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便知道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进入二殿,各位注意井口。这口水井下连洞穴,洞穴与湖水相连,湖水自然而然成了井水。你们说这口井是不是天下出水量最大的水井呀。中庙座落在这些洞穴上长达2000年之久,不能不说是奇观。 ◎ 鲁班与中庙古往今来,凡来该庙瞻仰的人,都会发现该庙的正梁有一头短缺一截,另有一把木柄铁斧飞嵌于正梁八底架上。缘何有此奇观,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上古时期,巢湖本为陆地,名曰“巢州”,而今合肥,即庐州,曾是汪洋一片。由于当时妖魔肆虐,天神发怒,致山崩地覆,巢州陷而为湖,庐州则长而为陆地。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巢湖太姥的怀念,人们便在凤凰台上兴建庙宇,以便奉祭。 经过七七四十九个昼夜,焚了七七四十九天香火,请来七七四十九个能工巧匠,造了七七四十九根梁柱,庙是建起来了,然而就是大梁架不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工匠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当众工匠们正在为架梁之事苦思冥想之时,从外面走来一位汉子,其腰间别着一把木柄斧,看样子是位做木工活计的人。工匠们对这位汉子的到来并不在意,可这汉子开口却言语惊人:“要架梁并不难,只要请我就好办。”众工匠听后,有的称其是神经有毛病,有的称其是吹牛皮,有的称其是想来混碗饭吃。然而有一位老者却未轻断言,思忖半晌后,对大伙说:“咱们不妨让他先试试看,若事不成再理论也不迟。”于是众工匠按照这位汉子的意思,恢复架梁。恰在此时,狂风大作,刚架上的正梁晃动不止,梁头被断去一截,眼看就要梁倒架翻。恰在此时,这汉子抽出腰间斧头,挥手向梁柱投掷而去。斧头不偏不倚,正巧落在八底架正梁榫头的地方。断去的一截梁头被接上了,正梁晃了几下,便稳稳当当地架上了。几乎是在同时,一只有老猫大的老鼠被剁去头脚,从梁上掉落下来。那汉子指着掉落于地的老鼠对大伙说:“此鼠乃巢湖漏网之妖,此妖不除,梁是永远也架不上的。”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架梁不成的缘故。经反复询问,人们才知道这位汉子不是别人,正是木匠的祖师斧神匠公输班。今天仍嵌于中庙梁上的斧子,正是当年鲁班留下的镇梁神斧。 2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乡镇◎ 地理位置中庙,又叫中庙乡,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四川省广元白龙湖上游。东南与四川省青川县接壤,西与工碧口镇为邻,北靠武都。乡境内的罐子沟是全县海拔最低处,海拔高程为550米。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地域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28%,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小的乡之一。乡政府驻地中庙,海拔570米, 距县城100公里,距甘川交界的罐子沟18.6公里,距昭化火车站100公里,距广元火车站120公里。 ◎ 概况中庙乡,以驻地自然村内一座明末所建铸大钟的庙宇而得名。地理位置独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为“文县南大门”,素有“鸡鸣三省”之说。全乡辖15个行政村(中坪、肖家沟、联丰、后渠、余家湾、侯家沟、孔家山、大盘峪、郭家坝、李家坝、强坝、后坝、木家坝、旋滩、茶园村),98个合作社,135个自然村,2210户,828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68.48人。耕地面积9375亩,其中水田1140亩,水浇地 3801亩,旱地 4434亩,梯田4020,油桐15万多株,折合面积5300亩,茶园439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13亩。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73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521万元,粮食总产145万公斤, 农民人均有粮250公斤,人均纯收入820元, ◎ 资源中庙乡是陕甘川集结部,其商贸市场历来发达。中庙街道民国初已有规模,贾户、客栈、饮食行业繁盛。当初曾将入川道改在中庙从“寺沟梁”翻山沿江而下,中庙街已是重要通道。全乡在白龙江两岸,山峦起伏,地势比较平坦。境内山清水秀,翠竹婆婆,溪流潺潺,鱼游碧潭,鸭戏翠湖,棕榈播绿,山卉摇芳,颇具江南风光,为陇上最具“陇南秀色”之地。尤以联丰、清峪沟一带,翠岭秀峰如画似锦,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景色最为宜人,是农家乐旅游的最佳去处。随着下游宝珠寺电站的建成,九曲十八湾浩瀚白龙湖上游延至中庙,成为正在兴起的白龙湖旅游区的“龙尾”。境内最高山峰为平台山,海拔2147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800至1000余毫米, 水利资源丰富。乡境内白龙江上架有钢架吊桥,国道“212”沿江而下,白龙湖水运业正在兴起,交通便利,生产条件优越。棕榈、枇杷、芭蕉、漆树、油桐、茶等热带植物乡境内随处可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黄豆、巴山豆等。经济作物油桐,年产量桐籽20万公斤左右,办有桐油加工厂,产品销外省内外。薇菜、蕨菜、木耳、茶叶、香菌量多质高。中庙乡农家喜好酿造黄酒,胜似琼浆,甘醇可口,强身健体,在碧口一带享有声誉。境内金矿蕴藏丰富, 每立方米河沙含金量4克左右。80年代,全国最大的300立升超挖深采金船——白龙江一号采金船和二号采金船,曾雄居江面,为白龙江金矿写下了辉煌篇章。 ◎ 民风文化中庙乡民风纯朴,素有“招婿”(抱儿子)习俗,全乡男到女家落户达287人。1999年,宝珠寺电站建成后,中庙乡成为库区,有9村480户移民搬迁后靠,建成2个移民新村,其中余家湾移民新村最为壮观,幢幢楼房鳞次栉比,为发展边界贸易奠定了基础。与余家湾隔岸相望的姚渡,为四川青川重镇,集市繁荣,历史上两岸人民就交往不断。中庙乡大搞多种经营,建起了千亩茶园,千亩杜仲园。近年来,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很快, 为文县较富裕的乡。 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学10所、医院1所。 ◎ 历史乡境内的平台山,红军长征时曾与国民党军队在此激战,为红军长征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平台山有一寺,名曰“双龙观”,寺容可观,供一铜佛,香火顶盛。寺内有一泉清澈水甜,可谓山顶名泉,驻足山顶,可观山顶景观,弄虚作假乃“雄鸡一声三省晓,钟声入户香客来”。每年四月初八为庙会,川甘陕香客齐来,实为一大景观。中庙古时种植“蓝子”,为染业重要原料,今效益差而种植少。 乡内麒麟寺:麒麟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庙乡境内,212国道通过此处。 麒麟寺由于地理位置奇特,石崖险要,此处传说中有麒麟出没,当地老百姓为了保平安,特建一麒麟寺来供奉。石崖之下原有212国道通过,道路惊险,经常发生交通事故。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国家水利地质勘探专家多次勘探,并向国家水利局申报此处非常适合建水电站,但当时中国最大的土坝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在此处上游仅16公里,而且上游迁移居民成本过大,故而一直未兴建水电站。 2000年,大唐电力公司出面收购了碧口水电站后,初步决定了在此处修建水电站。2004年立项开始正式动工,2008年底完工并网发电。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1.1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4.477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9.254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