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秧歌节 |
释义 | 中国秧歌节,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在2008年新推出的全国性民间歌舞展演活动,以“扭着秧歌迎奥运”为活动主题的秧歌节举办宗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繁荣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创作与发展。同时,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文化艺术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中国秧歌节作为一项常设活动,以规约的形式,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地固定设置在山东省胶州市,并授予胶州市“中国秧歌之乡”称号。 “首届中国秧歌节”由中国文联、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省文联、青岛市委宣传部、胶州市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承办。为期三天的秧歌节除在胶州举办的开闭幕式文艺演出、首届中国秧歌节研讨会、优秀秧歌展演、秧歌彩车巡游、书画笔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外,还在青岛五四广场举办了“迎奥运万人秧歌表演”。 开幕式当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青岛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若飞,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凤胜,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胶州市市长刘赞松等观看了开幕式演出。国内主要秧歌流派的高水平的秧歌代表队汇聚胶州,一一登台亮相:以“惊、奇、险”为特色的广东舞狮《雄狮攀高峰》使观者在屏息凝神中过足了瘾,只见在数米高的梅花桩上的“雄狮”时而搔头摆尾、时而仰视低顾,通过狮子出洞、跳断崖、采青等情节,在一串武、细腻的形态和表情。奔放、诙谐又兼具高难技巧的辽宁海城高跷秧歌以“扭、浪、逗、丑”的地方特色征服了现场观众, “空中飞人”、“叠罗汉”等技巧造型更是博得了阵阵喝彩。来自山西代县的峨口挠阁,孕育于远古树源生态,以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著称。表演队由18架挠阁组成,每架壮汉、儿童各一人。表演时,壮汉背负阁架上的儿童和着音乐节奏迈动舞步,而装扮成各种古装戏剧人物的儿童随着壮汉的舞步在架上“翩翩起舞”,令人百看不厌,被誉为“空中舞蹈”。铿锵有力、粗犷豪放的山东鼓子秧歌由风格各异的济阳鼓子秧歌和商河鼓子秧歌分别演绎,展现出山东人民淳朴热情的民风;海阳秧歌则将山东秧歌的柔媚刻画得入木三分;作为东道主的“胶州秧歌”更是舞出了“三弯九动十八态”的风姿。此外,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四川泸州的《雨坛彩龙》、江西花灯《吉安灯彩、鲤鱼灯》以及《凤秧歌》、《龙船调》等风格迥然不同却个个流光溢彩的秧歌都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风格、亦歌亦舞的热烈步伐,生动传神地展现出不同地方风物的情态和品质,歌颂了神州地大物博与和谐统一的民族精神和风貌。 “首届中国秧歌节研讨会”在胶州宾馆如期召开。中共胶州市委书记祝华等胶州市委领导到会并致辞,冯双白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长期从事秧歌实践和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围绕秧歌文化的共性与各地秧歌特征的关系、新时期秧歌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秧歌在普通大众健身活动中的功能和地位、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秧歌艺术等议题进行了热议。其中,本届秧歌节评委会主任、中国舞协顾问吕艺生教授谈到了民间舞蹈继承与发展的矛盾性,并倡导舞界人士珍爱“绿色舞蹈”,为传统秧歌艺术的传承提供一片绿地。北京舞蹈学院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潘志涛教授以具有回族特色的鼓子秧歌为例,强调了民族的交融性在民间舞蹈发展中的意义。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左青在发言中肯定了中国秧歌节的举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l 7支演出代表队基本代表了中国当代秧歌的风貌和水准,胶州为中国秧歌的发展提供了“绿色生态园”。中国舞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刘敏少将从国际文化保护的角度对中国秧歌艺术的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对传统秧歌的创新要慎重思考,同时建议政府给予秧歌传承人多方面的资助和扶持等。此外,各代表队到会的专家还就本地秧歌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首届中国秧歌节”闭幕式晚会在胶州市人民会堂举行。闭幕式上颁发了特别纪念表演团队和个人、特别纪念演唱个人、优秀表演团队、最佳表演团队等荣誉证书,并宣读了《胶州宣言》。 东北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