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 |
释义 |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全套书共六卷九册,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 版权信息书 名: 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 作 者:张岂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出版时间: 2008年 ISBN: 9787563366057 开本: 16 定价: 99.00 元 内容简介全套书共六卷九册各卷均由国内思想史学界的优秀学者主笔,由张岂之教授最后统稿、编定。该丛书在国内已有的中国思想史类著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为浓厚的时代气息。对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以来近五十年的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进行总结,比较充分地反映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以思想学说为契入点,努力揭示思想意识产生的学术土壤,尝试对中国思想史的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提出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原貌的解析,把中国思想史写成为真正在中国学术土壤中生长发育的历史;注意思想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力求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思想观念在文化形式中的渗透与表现。全套书结构严谨、史料丰富、文字可读性强,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丛书。该书为其中的明清卷。 作者简介主编简介: 张岂之,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现为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jE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和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有《宋明理学史》(与侯外庐、邱汉生合作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儒学·理学·实学·新学》、《中华人文精神》、《中国历史》(六卷)、《中国学术思想编年》(六卷)、《春鸟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历史十五讲》等,发表中国思想学说史方面学术论文多篇。 分册主编简介: 方光华,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刘师培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等。 肖永明,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明思想文化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五部。 范立舟,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为以宋代为中心的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宗教史研究,兼及政治史与社会史。 目录绪论 第一篇心学篇 第一章明代朱学 第一节程朱理学在明初思想统治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明代朱学的发展与心性说的萌生 第三节明代经学 第二章明代王学 第一节王学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王阳明其人其事与其书 第三节阳明学的基本特征辨析 第四节陆王异同 第三章王学的发展与分化 第一节明代的反理学思潮 第二节王学的分化及现成良知派 第三节江右诸子及王学的守成派 第四节王学与明代学术 第五节王、湛之学与明代讲学书 第四章泰州学派 第一节王艮、王襞父子 第二节王艮的“良知”新说 第三节王艮之学与宗教思想的相互融合 第四节王艮之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关系 第五章泰州学派后学 第一节泰州学派的后继者 第二节后继者对阳明学的修正 第三节后继者对王艮之学的阐扬 第四节后继者对文化传统的取舍 第六章东林学派 第一节东林书院 第二节东林学者的讲学、结社活动 第三节东林学者的经世思想 第四节东林学者的学术造诣 第七章明代宗教 第一节明代佛教与心学 第二节明代道教与心学 第三节明代回教与心学 第四节明代民间宗教 第二篇启蒙篇 第一章启蒙思想的兴起 第一节明清之际的历史变革 第二节程朱理学的消沉与世风、士风的转变 第二章体用一贯的南北大儒 第一节刘宗周思想论析 第二节清初大儒孙奇逢 第三节李颙的思想与学术 第三章黄宗羲的工夫本体论 第一节“盈天地皆心”的哲学精神 第二节《明夷待访录》的启蒙思想 第三节《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 第四章王夫之的思辨之学与学术贡献 第一节王夫之的思想渊源与学术精神 第二节生化的自然唯物论 第三节道器、知行与人性 第四节《读通鉴论》与王夫之的历史 第五章顾炎武的经学与史学 第一节顾炎武对理学的批评 第二节顾炎武的学术精神与治学方法 第三节“明道救世”的经史之学 第六章颜李学派的习行经济之学 第一节颜元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批判 第二节颜元的实事、实物、实动、实行之学 第三节李垛、王源之 第七章朱之瑜与傅山的异端风骨 第一节一南一北的爱国者 第二节朱之瑜的学术特色 第三节傅山诸子学研究的学术意 第八章明清之际的特立独行之士 第一节陈确对理学的批评 第二节唐甄思想探研 第九章明末清初的质测通几之学 第一节方以智思想的哲学与科学精神 第二节徐光启、李之藻会通中西的学术主张及学术贡献 第三节王征——信仰天主教与传播西方科技的一个个案 第三篇考据篇 第一章阎若璩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一节阎若璩的学术成就:以《尚书古文疏证》为中心 第二节阎若璩学术成就的思想史意义 第二章江永易学与音韵学 第一节江永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河洛精蕴》与江水的义理之学 第三节江永的音韵学 第四节江永专考据学理念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第三章惠栋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第一节惠栋的家世 第二节惠栋的易汉学 第三节惠栋的其他学术 第四节惠栋的学术影响 第四章戴震的考据学与义理学研究 第一节戴震的早期著述与义理倾向 第二节戴震中晚期的义理思想 第三节戴震的生命观与考据学体系 第四节戴震的义理之学与清代政治的关联 第五章焦循的经学与天算学 第一节焦循的生平与思想倾向 第二节《加减乘除释》的思想史意义 第三节焦循易学:《几何原本》世界构图的吸收与超越 第六章阮元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阮元的学术宗旨与方法 第二节阮元的汉宋学术史观 第七章乾嘉三大考史学家 第一节王鸣盛的学术造诣 第二节钱大昕的学术造诣 第三节赵翼的考史功夫与学术造诣:立足于《廿二史札记》的考察 第八章章学诚对考据学的反思 第一节章学诚的生平著述与学术倾向 第二节章学诚的史学义例之学 第三节章学诚的文史校雠之学 第四节章学诚学术的内在矛盾 第四篇新学篇 第一章学术界透入的新气息 第一节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二节经世致用学派的崛起 第三节汉学与宋学会通 第四节学者对西学的初步感知 第五节清代今文公羊学的兴起与衍变 第二章“中体西用”学派的学术评估 第一节冯桂芬的学术新思路 第二节郭嵩焘对中西之学的感悟 第三节张之洞对“中体西用”的理论化 第三章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及其学术价值 第一节对进化论的选择和创新 第二节对自由学说的深层理解 第三节逻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第四章康有为融通中西的努力及其大同理想 第一节今文经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对西学的思考和研究 第三节“大同”社会的理想 第四节中西亲旧之学的思考 第五章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贡献 第一节西学研究的视角 第二节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启蒙民众的“新民说” 第六章章太炎的思想与学术 第一节哲学思想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传统学术研究的成就 第三节深厚的佛学造诣 第七章孙中山对中西思想的研究和选择 第一节孙中山对儒学的研究与改造 第二节三民主义的思想学术价值 第三节融会中西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第八章一代学人王国维的学术建树 第一节对西方哲学的介绍和研究 第二节史学思想和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传统学术的研究及其成就 第四节王国维的学术地位 第五篇天算篇 第一章明代的数学 第二章明代的天文学 第三章清代的数学 第四章清代的天文历法 主要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