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忻城县
释义

忻城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县。忻城县原属柳州地区管辖的县份,现属新成立的地级来宾市管辖,位于广西中部,全县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辖5镇8乡,13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1万人,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占89.98%。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中文名称:忻城县

外文名称:Xincheng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红渡镇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772

邮政区码:546200

地理位置:广西中北部

面积:2541平方公里

人口:40.71万人(2007年)

方言:壮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思练鸳鸯湖、莫土司衙署、翠屏山公园

机场:柳州白莲机场

车牌代码:桂G

建立时间:唐朝贞观

特产:桑蚕、金银花、珍珠糯玉米

著名中学:忻城县高级中学

GDP:47.96亿(2011年)

概况

忻城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东经108°24ˊ~109°7ˊ,北纬23°40ˊ~24°23ˊ,东临兴宾区,西依都安县,南接上林县,北连宜州市;东北与柳江县交界,东南与兴宾区、合山市接壤,西北与都安县相连,西南与马山县接靠,2003年属来宾市人民政府管辖。2008年末总人口为41.05万,有壮、汉、瑶、苗、仫佬、回、满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0.7%。城关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人口大约为3万人。全县现辖5镇7乡。

忻城县属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属岩溶地形发育区,以石山峰林为主。暗河溶洞遍布全县。地势为东南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多为丘陵土岭。江河流经地带较平坦,形成河谷小平原。境内石山峰林遍布。气候背景:忻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少霜少雪,四季均可栽培农作物。年平均气温20.7度,极端最高气温39度,极端最低-3度。7月最热,平均气温28.4度。1月最冷,平均11.1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29.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534.2小时。具有发展林果、蔬菜生产的气候条件。耕地面积2.92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5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5万公顷,有林面积7.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6%。

忻城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磷、硫磺、铝土页岩等,其中煤、锰储量较大,煤储量大约为3802万吨,锰储量约184万吨。县境内大理石、花岗石藏量丰富,质腻纯黑的大理石是优质的建筑工程装饰材料,淡白色的石灰石是制作石灰膏粉的上等原料。

全县电力资源充足,已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工作。距县城14公里,位于红渡镇上游3公里处的广西乐滩水电站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实施,总投资40亿元。2004年11月底第一台机组发电,为忻城乃至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证。

忻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忻城县境内风光怡人,已被列入来宾市旅游开发项目。位于县城内东南面的翠屏山,形似卧龙,山麓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占地38.9万平方米,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署,是元末明初土司制度文化的缩影,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滩水电站上游库区红水河沿岸,风光旖旎,有“小三峡”之称,可与桂林漓江媲美。另外还有周安八寨起义古战场、北更乡古朴栏杆具有壮民族特色的建筑群。

忻城盛产桑蚕、金银花、佛手瓜、珍珠糯玉米,是来宾市的“桑蚕之乡”、“佛手瓜之乡”、“金银花之乡”,无公害绿色食品──珍珠糯玉米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境内木材丰富,著名的树种“古蓬松”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古蓬松良种基因库”,为国家优良树种。乳鸽酒、山羊、乳鸽、瘦肉型猪、肉肥牛生产颇具胜名,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

忻城具有完善的通信网络,程控电话、宽带网、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县12个乡(镇),与全国联接,沟通全球,各种商业信息能够及时传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56亿元,财政收入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8元。

对外交通

忻城县交通条件较为便捷,国道322线、323线和省道20231线贯穿全境,但全县目前尚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流程56公里,有9个停泊码头,150吨机船四季通航,沿水路南下可直达梧州、肇庆、广州、香港等地。忻城西部交通:忻城至合山、忻城至宜州二级公路全线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通车,忻城至大化二级公路即将完工使用,忻城至都安、忻城至上林二级公路已进入测设阶段。忻城东部交通:柳江至龙南二级公路忻城段全长29.55公里预计2010年底建成通车,柳江至龙南公路大塘至宜州支线即将动工兴建。

县城所在地──城关镇位于忻城至合山、忻城至宜州二级公路的交汇处,北距广西重镇──柳州市117公里,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06公里,西距黔桂铁路宜州站和宜柳高速公路起点站 55公里。目前忻城已成为联系广西首府南宁和贵州、四川等周边省(市)的交通枢纽,是西南通往沿海的主要通道。

行政区划

2000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355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32006 、大塘镇 39688 、思练镇 44000 、红渡镇 31109、 古蓬镇 28154 、宁江乡 41555 、马泗乡 16972、 欧洞乡 13245、 安东乡 15287 、果遂乡 24302 、新圩乡 12122 、遂意乡 21200 、北更乡 23916。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忻城县行政区划一览(5个镇、8个乡):(根据当年广西代码整理)

100 城关镇 辖:翠屏、城中、鞍山3个社区;板河、都乐、泮水3个村委会。

101 大塘镇 辖:大塘社区;大同、龙安、寨南、九龙、寨东、寨北、兴木、金山、六安、木兰、敬流、新村12个村委会。

102 思练镇 辖:思练社区;练江、新练、桥头、加毫、梅岭、皆洞、厂上、毛洞、南闷、宿邓、沦贡、石龙、龙东、里伴、古银15个村委会。

103 红渡镇 辖:红渡社区;西江、渡江、古钵、雷洞、三合、六蝶、六纳、马安、古房、马蹄、龙塘11个村委会。

104 古蓬镇 辖:古蓬社区;内联、上浪、板内、龙球、板梧、枝林、古稠、三浪、龙利、东河、凌头11个村委会。

200 宁江乡 辖:加仁、高塘、尚宁、黄金、黄宜、思耕、范团、江平、古尧、六华、龙头、加海、隆光、龙舞、弄洪、古麦、猫洞、木排18个村委会。

201 马泗乡 辖:马泗、联团、龙图、五龙、同古、塘岭6个村委会。

202 欧洞乡 辖:欧洞、林况、里苗、永合4个村委会。

203 安东乡 辖:安东、桃源、国辉、新桥、加益5个村委会。

204 果遂乡 辖:北丹、龙马、果遂、花红、古抗、古楼、同乐、加书8个村委会。

205 新圩乡 辖:隆礼、龙琴、新圩、丹灵4个村委会。

206 遂意乡 辖:朝公、板桐、联堡、遂意、琼古、兰甲、加龙、加北、南康、弄尧、弄江、增仰12个村委会。

207 北更乡 辖:北更、犀牙、凤凰、古利、内仁、弄兰、加乐、加猛、加兰、雅文、龙门、百福、加福、塘太14个村委会。

2005年,撤销宁江乡,宁江乡全境并入城关镇。自此,全县区划形成5镇7乡格局。

附注:2003年面积人口一览

忻城县2541.00平方公里41.00万人

思练镇 377.58平方公里 5.32万人

宁江乡 361.20平方公里 5.12万人

大塘镇 312.12平方公里 4.91万人

马泗乡 234.66平方公里 1.93万人

红渡镇 221.90平方公里 3.83万人

北更乡 196.46平方公里 2.81万人

遂意乡 158.41平方公里 2.61万人

果遂乡 154.60平方公里 2.83万人

古蓬镇 146.26平方公里 3.42万人

欧洞乡 134.00平方公里 1.72万人

安东乡 119.94平方公里 1.95万人

城关镇 63.31平方公里 3.12万人

新圩乡 60.56平方公里 1.43万人

城关镇 424.51平方公里 8.24万人(2005年合并后)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沿革

忻城县,秦属桂林郡地,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越国地;隋朝属始安郡地;唐朝贞观初置忻城县,为芝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芝州,属桂州都督府;宋庆历三年(1043年)合并芝忻、归思、纡州地为忻城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庆远路安抚司,十六年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改属庆远南丹溪峒军民安抚司;明朝鸿武元年(1368年)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又改属庆远府,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清朝,土县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归入宜山县,划为宜山县第十一区和第十三区;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忻城土县属庆远府,二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属柳庆区,民国十七年改土县复称忻城县属柳江区,民国十九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十三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属第四行政监察区(柳州行政监察区),民国三十一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八年属第十三区;1949年11月27日,忻城县解放,属武鸣专员公署,1950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71年改为柳州地区),2002年12月撤销柳州地区,忻城县划归来宾市。

地方特色

【乳鸽酒】

乳鸽系高级营养品,素有“动物人参”之美称和“一鸽胜九鸡”的美誉,忻城县罗氏乳鸽酒厂生产的罗佳牌乳鸽酒是参照明朝末年壮族土司古方“雏凤汤”的配方制成的高级营养补酒,它以25日龄全乳鸽为主料,以杞子、千斤拔等名贵中药,取小锅熬大米酒,经过8个月的特定工艺浸泡制成,有明显的壮阳滋阴、提神健脑、润肺护肝、调节脾胃之特别效能,尤其是对多种胃毛病以及营养不良,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者饮用效果更佳,是体弱气虚者及中老年人补益健身的上品。本产品荣获1993年国际名酒、香港博览会保健食品金奖。

旅游景观

【思练鸳鸯湖】位于忻城县思练镇北方,因湖中有似两只鸳鸯的两座绿岛而得名,总面积110公顷,这里湖光山色,风光旖旎,四面青山连绵,湖水平静如镜。荡着小舟,随意划去,鸳鸯湖带给您心旷神怡的享受。这里是领略山水风光、垂钓的最佳去处。湖中小岛上设有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项目。

【北更壮族杆栏式民居】忻城县北更乡古朴屯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是典型的壮族风情杆栏式民居建筑村落,建筑物古朴典雅,结构独特,是开办壮族风情特色旅游的理想之地。

【乐滩(恶滩)水电站库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红水河源出于云南省沾益县的南盘江,经贵州流入广西,是广西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母亲河、太阳河。红水河河水汹涌澎湃,奔腾于深山险谷之中,两岸陡峻,滚滚浊流冲击礁石,浊浪徘空,咆哮着向远山冲去。红水河是我国少有的水电资源。正在扩建中的乐滩(恶滩)水电站预算投资39.7亿元,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为35亿千瓦时,是红水河上的十个梯级水电站之一。

在乐滩水电站库区内,桀骜的红水河变得驯服。库区里山水相连,水波潋滟。河湾灵秀妩媚,水和岸相连之处,奇石神韵;两岸林木葱茏,青山奇形异状,变幻莫测;村庄倒影在水中;近山水色浓绿,被绿油油的桑园所浸润。纵览整个景区,河面或开阔、或弯曲,每每有“峰回路转疑无路,船到山开又一天”的感触,乘船置身于河面,仿佛处在与世隔绝的仙境,纯净的空气、宜人的风景,使人陶醉、让人释怀。

【通天寺】位于忻城县关镇麒麟山上,因寺中有一洞口可看见天而得名,该寺距土司衙署约800米,是目前来宾市唯一的经国家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来宾市最大的寺庙。该庙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于2003年扩建。

【盘鹤岭森林公园】位于忻城县县城北面,总面积约50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约45公顷,以松树、大叶树、柠檬桉树等为主的混交林。树高大部分在5至15米之间。

【三界庙】原称三清阁,后改称三界庙。位于衙署右侧、翠屏山右山脚下,坐南朝北,由五座建筑物构成,雕工精美,这些建筑均为珍木构架。庙门廊檐以两根石柱支撑,石柱高5.6米,柱脚为青石盘,进入大门,便是戏台。戏台下为四方院落,可供观众看戏。院落南面是正堂大殿,建筑面积为168平方米。殿中央有神台,置三界公等神像。神台前面是行香祭祀场所,种植的松柏、石榴已经有300多岁。整座三界庙占地3亩。三界庙已于2003年重新对外开放,香客众多,香火极为兴旺。

莫土司衙署

忻城县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是研究我国土司典章制度重要的事物例证。

忻城莫氏土司,始祖莫保系永定(今宜州市)壮族人。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被授予宜山(今宜州市)八仙屯千户职。明洪武(1368一1398年)初年,莫保被罢官,遂率子孙及亲丁,徙居忻城境。永乐二年(1404年)忻城陈公宣领导忻城壮瑶农民起义,攻县治,烧官署,县宰苏宽弃城而逃,莫保玄孙莫敬城参加镇压,被推举为土官。于是县有二令,土流合治,但权不相统,流官握空印,每年春冬到县视事两次而已,余时僦居府城。弘治九年(1496年),忻城县降为土县。从此,莫氏土官获世袭,一统忻城天下。莫氏土司历明、清两朝,至第十九任土官莫绳武因“纵匪殃民,世济其恶”,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被撤,其子孙永不准再行请袭。莫氏土司将全县大部分土地据为已有;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军事上,养兵曾达1000人,镇压农民起义。莫氏土司统治期间,建思练官房作劝农停车所;积极发展壮锦生产;修山隘、开乡道、架桥梁,鼓励农民发展私有经济;创办义学,注意发展经济和文化。

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忻城东北部,距县城59公里(沿国道323、省道2023l),距柳州市区60公里(沿G322、G323重合线)。其地东与柳江县里高镇交界,南跟思练镇、安东乡相连,西傍宁江乡(现已并入城关镇),西北与欧洞乡、马泗乡接壤,北和宜州市屏南乡相邻,全镇现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47104人。邮政编码546203。

大塘镇地理位置优越,国道322线、323线公路过境,在大塘街交汇,北达柳州、桂林,南至合山、南宁、玉林,西通宜州、金城江等地,堪称桂中腹地公路交通要道,日过往客车流量约4000多人次,交通十分便利。目前,柳江至龙南二级公路忻城段正在兴建,预计2010年底建成。大塘至宜州二级公路即将动工建设;已规划新(改)建大塘镇经金鸡、五合至柳江县土博镇的乡村公路。届时,大塘至周边市区将更加便捷。

全镇总面积31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97.53亩,其中水田23403.8亩,旱地31993.73亩,主种水稻、玉米、黄豆,是忻城县主要产粮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黄豆、佛手瓜为主。同时盛产板栗、李子、沙田柚、柑桔、黄皮果、桃子等水果。动物资源较丰富,猫头鹰、蛇、野猪和果子狸等一批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已得到重点保护。大塘镇现有农贸市场2个,每篷圩日,商品交易活跃,市场繁荣,是该镇农副产品集散地,目前正在投资兴建大塘集贸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大塘街有供销社、百货站、五金站、物资站、医药站等,以及旅店、饭馆、酒家、粉摊等100多家。

特色农业发展。大塘镇种植佛手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全镇种植面积达10500亩,遍布全镇13个村民委,年产量达两万吨,年收入达2400万元。该镇因此有“佛手瓜之乡”的美誉。大塘镇的佛手瓜产品优良,远销广东、海南等地。佛手瓜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未来发展展望。根据忻城县总体规划(2009-2030),县域城镇发展将强化中心城镇功能,扩大中心城镇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依托城镇发展轴线上的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中心城镇为县城,即城关,以发展旅游业和商贸为主导;副中心城镇为红渡、思练,以工业、旅游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为主;重点镇为大塘、古蓬,以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业贸易为主。该镇将重点发展成为石材加工基地,建成佛手瓜种植示范区,打造佛手瓜特色品牌。

思练镇

简介

思练镇位于忻城县东部,西距县城36公里,东距来宾市60公里,北距柳州市70公里,南距合山市28公里,322国道(柳江至龙南二级公路)贯穿过境内,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电力充足、通信完善、风光秀丽。全镇国土面积3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其中水田1.77万亩,旱地5.57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桑蚕、金银花、姜、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台湾“小圣女”番茄、五色椒。全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总人口52540人,其中镇区人口2.1万人,商贸市场日益繁荣,新建的南星集贸市场规模大、格局高,已成为安东、大塘、宁江、合山、果遂等周边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技术流主要集散地和中心地。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58955.4万人。邮政编码546202。

思练镇建镇于明代,地域历史悠久,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具代表性的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思练八景”,分别为农亭遗树、西寺鸣钟、玉女捧盘、太马腾空、双拱摇波、玉屏积翠、练江夜月、文漂浮藻,是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平台。该镇鸳鸯湖风景区,位于镇区北部一公里处的板寻水库,因湖中有似鸳鸯的两座绿岛而得名,2009年初,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了鸳鸯湖----桃花岛农家乐园旅游项目,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思练镇是忻城工业重镇之一,境内石材、林业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藏量约有1000多万立方米,主要品种以银白龙、咖啡黑、灰姑娘、霸王花、木纹王为主,产品畅销到欧美国家。乡镇企业以制糖、大理石加工、制炼火砖等为主,为了实现“工业富镇”战略,镇党委、政府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于2008年成立了思练工业集中区,该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基础设施齐全,地处322国道旁,划分为制糖加工区、石材加工区、木材加工区等。目前进驻该区投资建厂的有忻城南华二糖厂、酒精厂、红砖厂、生物肥厂、大理石厂等大小规模20多家,主要产品有白糖、酒精、石粉、石米、石板、石头工艺等,年产值达1.3亿元,为实现桂中石材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练镇现任领导一览:党委书记蓝昭平;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蒙云;镇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镇长喻慧林。

简史

思练,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因地处思锦,练江两条河的汇流处,故名“思练”。清朝和民国前期曾经先后设置有思练、古平、毛洞、屯塘等堡及瑶人诸洞。民国21年前,这里为第四民团区。当年,改置有卜佑、岜直、石龙3个乡,均属思练区管辖,区公所驻思练下街,民国24年撤销思练分区,各乡直隶县政府。后来,卜佑乡改称思练乡,撤销岜直乡。

解放时,沿袭思练、石龙两建制。1950年2月置为第一区,4月改称第三区,区人民政府驻思练上街。1958年分设思练、安东、毛洞、石龙4个人民公社,1962年复并为思练区,1968年改为思练人民公社。1984年析出安东乡,设置思练镇,面积337.58平方公里,是全县各乡镇面积最大的一个镇。镇境东与安东乡安东行政村毗邻,西与宁江乡猫洞村接壤,南与果遂乡古抗村、合山市北泗乡里仰村交界,北与大塘大同村相连。中共思练镇人民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驻思练镇横街头,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距县36公里。1990年,全镇有193个自然村,166个村民委和253个村民小组;8925户,46607人,其中女性22948人,劳动力20331个。至1998年底,思练镇共辖16个村民委,自然屯202个。全镇总人口50184人,其中农业人口47742人。

乡镇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地处忻城县中部,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交通便利,有忻城至合山通来宾市的二级公路、忻城至宜州二级公路,有公路通达欧洞接鹰阳关至肃隘干线公路达宜州、通柳州市,还有通达马山、都安、上林、大化等县公路。有交通枢纽忻城汽车站,每天接送过往客车达100多班次,旅客日流量约4000多人次。其境东与宁江乡的木排、猫洞两个村交界,西与宁江乡尚宁村毗邻,南与宁江六华村接壤,北与宁江乡黄金村相依。中共城关镇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驻芝州一路。2000年该镇辖3条街和3个村,共有36自然村,28个村民委和96个村民小组。现辖区包括原宁江乡全部。

城关镇有中学1所,小学5所,教师232人,学生3097人。境内有县广播电视局,图书馆、文化局、土司博物馆、县中心文化广场,电影院、翠屏山公园、森林公园等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有县教育和科技局、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高中、县中学、县实验小学、县幼儿园等教育单位;有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境内有县糖厂、水泥厂、制药厂、壮锦厂、乳鸽酒厂,镇办企业有镇砖厂。

城关城区各街道遍布各类商店、饭店、旅社以及各种个体商贩的摊铺,形成了商业中心网点,有个体工商尸达1000多户。城关市场是忻城县最大的一个农贸市场,面积达1万平方米,其中圩亭面积3100.78平方米,三天一圩。交易活跃,市场繁荣,为忻城中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农副产品以玉米、黄豆、花生(花生油)、黄糖、鸽子、土鸡、土鸭、土狗、山羊为主,尤以珍珠糯玉米而闻名。

城关镇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城区的风景名胜古迹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氏土司衙门和莫氏祠堂外,还有翠屏山、通天岩、十二岩、独正山、马鞍山等。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忻城县土司衙门和莫氏祠堂位于翠屏山北麓,结构严谨,式艺精美,古色古香,装饰豪华,被誉为“壮乡的故宫”。翠屏山形如卧龙,树木茂盛,苍翠葱郁,形成县城天然屏障,已开辟为公园,供人游览小憩。通天岩洞幽石奇,钟乳嶙峋,千姿百态,通天岩现已开辟为游览胜地,每天游客不绝。

城关简史:城关镇地域,明朝之前置有龙廖里,后改称修文里,为忻城土司衙门所在地,清朝和民国前期因之。民国期间置有第一民团区,民团局驻县厢。1932年,这里属黄泥乡地域,后黄泥乡改称为忻义乡,并为乡公所驻地。1950年2月,改称城厢乡,属第二区管辖。1955年8月,第一区改称板河区;后又改为城关区,区人民政府亦从板河村迁至城厢街。1961年6月13日设置城关镇,建制区域位于该县西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4公里,总面积为58.5平方公里。

宁江乡

宁江乡位于忻城县中西部,乡域环抱着整个县城及城关镇,东与思练镇、果遂乡交界,南与红渡镇、新圩乡相连,西与都安县、宜州市交界,北与马泗乡、大塘镇相邻。乡政府驻城关镇芝州二路24号,距离县政府大院2公里。全乡辖18个行政村,196个自然屯,3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182人,总面积361.2平方公里。宁江乡现有人口,是全县其他乡镇之最。其面积仅于思练镇,居全县的乡镇面积的第二位。

宁江乡交通便利。忻合二级公路经过乡政府大门前,贯穿6个行政村;忻宜二级公路经过该乡3个行政村;忻城至柳州柏油路贯穿该乡黄金村;改建的柏油路忻思公路途径该乡古麦村。宁江乡18个行政村实现村村公路。乡直机关、各中小学校、各行政村皆已安装电话,邮递通讯条件也极为方便。

乡辖区内矿产有锰、铁、白石、石灰石等,其中白云石和石灰石藏量多、质量好。乡办企业有红砖厂、石材加工厂、漂泊粉厂、石灰厂等。该乡可供外销的农产品有猪、牛、羊、蔬菜等。

全乡土地面积20494.44亩,其中水田602.5亩,旱地17691.94亩。2002年底,桑园面积10150亩,年产鲜茧1100吨,金银花种植面积5900亩,年产鲜花850吨,是来宾市有名的桑茧、金银花之乡。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企业营业收入10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元。

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4所,在职中小学教师157人,在校学生3289人。

该乡古利村古朴屯的壮族杆栏式建筑,是研究壮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之一。

宁江简史:其乡境内清朝有大宁、广胜、永康、古尚、龙归、纯孝等里堡和瑶人诸洞。民国21年,其区域内置有喇营区,管辖宁江等8个乡。1955年,宁江境内,拉仁区福龙、永龙、龙桑、坡奉、太平、凤朝、高山等7乡划归都安县,第六区太平乡的毛荣、弄石、肯朝等3乡划归宜山县管辖。1984年8月7日由原城关公社改置,建制区域为361.22平方公里。1990年,全乡有198个自然村,9870户,50163人,其中女性24405人,24337个。今宁江,包括民国时的宁江、隆光乡和忻义、嘉仁的一部分地域在内,比民国后期的宁江乡区域大。

马泗乡

马泗乡位于忻城县北部,东与大塘镇新村交界,西与宜州福龙瑶族乡龙桑村接壤,南与宁江木排、思耕2村毗邻,北与欧洞乡永同村相依,面积134.66平方公里。中共马泗乡委员会和乡人民政府驻马伍村,辖6个行政村。县直属单位驻马泗的有血防站。马泗地域,主产甘蔗、玉米和稻谷。乡级办有煤场、猛矿、砖厂和加工厂组等企业单位。现马泗乡政府驻马泗街,距县城24公里。

马泗简史:乡境内,清朝为功德里,属忻城土县管辖。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划归宜山县,民国时期属宜山县第六区管辖,1952年8月前,马泗地域属宜山县第四区。同年9月1日,这一地域归划忻城县,属忻城县第七区的一部分。1952年8月,第七区改称为马泗区。1953年,宜山县的合龙乡冷水屯划归忻城县马泗区。1984年析出欧洞,原马泗公社改为马泗乡。1990年全乡有108个自然村,62个村民委和134个村民小组;4148户,18908人,其中女性9389人,有9024个劳动力。

欧洞乡

欧洞乡系1984年10月从原马泗公社分出成立,位于忻城县北部。欧洞乡地处323国道线与柳忻公路干线的相交地带,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县城36公里,北与宜州市相距38公里,东与柳州市相距80公里。全乡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委,54个自然屯.全乡共3781户,1.49万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仫佬族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乡境之东与宜山县三岔镇合寨村交界,西与宜山县石别乡拦弄村毗邻,南与马泗乡同古同村相连,北与宜山洛东乡洛富村相依,中共欧洞委员会和乡人民政府驻欧洞街。县直单位驻欧洞的有水利站、林场。

欧洞乡地属丘陵山区,地势略高,山脉呈东南走向,土质为红壤土和石灰岩土,储藏着丰富的锰、铁矿等矿产资源。欧洞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总面积为2261.5公顷(含欧洞林场1592.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 5.8%,是全县最高的乡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9312亩,其中水田3855亩,旱地15457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桑蚕、花生、大豆、油菜籽等。2002年,全乡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6900亩,桑园面积6350亩,实现人均1亩蔗,户均2亩桑的目标。完成退耕还林1200亩,已实现了“屯屯通公路”,“村村通电话电视”。全乡90%的村屯解决了饮水难问题.非公制经济发展迅速,全乡拥有私人企业36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企业有8家,外来投资20家。

欧洞林场:创建于1958年9月,位于忻城县的北端,跨马泗、欧洞两个乡的5个村民委28个自然屯,北面与宜州市石别乡交界,是个以种植古蓬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林林场,经营面积2693.08公顷,现有森林面积212415tqa。全场下设6个职能股室、两个分场、两个护林站,现有干部职工133人。

欧洞简史:乡境内,清朝为窑灰里,属忻城土县。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和功德里(马泗)一起划归宜山县,次年由理苗分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理苗分县后,属宜山县第六区一部分。1952年8月前,属宜山县第四区,同年9月1日划归忻城县,为忻城县第七区一部分。区人民政府先驻欧洞街,后迁马泗街。1984年下半年,从马泗公社划出置欧洞乡。1990年,全乡有58个自然村、44个村民委和112个村民小组;3068户,14688人,其中女性7049人,劳动力6770个。

安东乡

安东乡地处忻城县东部,东分别与柳江县里高镇、兴宾区七洞乡归春村交界,西与思练镇龙东村相接,南与思练镇里伴村相连,北与大塘镇九隆村相靠。中共安东乡委员会和安东乡人民政府驻安东行政村北荡自然村。全乡现辖5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30人。

全乡现有1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在职中小学老师155人,在校学生2750人。

安东简史:安东地域,清朝有思里、板黄两堡。民国21年置北荡乡,后改称安东乡。解放时,安东乡建制未变,1953年11月属第三区(思练区)管辖。1958年2月,复置安东(大)乡,下辖4个(小)乡,同年8月撤销乡建制,成立人民幸福公社。1984年下半年从思练公社划出置安东乡,辖域120平方公里。1990年,全乡49个自然村,47个村民委和100个村民小组;3278户,16483人,其中女性7982人,劳动力7095个。

果遂乡

果遂乡地处忻城县东南部,东与合山市北泗里仰村毗邻,南接兴宾区溯社乡屯兵村,西与新圩乡隆礼村连接,北与思练镇南闷村交界。忻合二级公路贯穿境内,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9公里,距合山市中心9公里。全乡有8个村委会,96个自然屯,总人口2.7万多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

果遂乡矿产资源有白云方解石,藏量丰富,石质较好,石材加工业发展迅速。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形成了在忻合二级公路沿线以“三田”为主,重点发展“名、特、优、新”水果和反季节蔬菜,山区、丘陵区以创税农业为重点,突出粮食,甘蔗、桑蚕和金银花等为重点,发展水果、竹子、用材林。流经该乡境内的红水河盛产鱼类和虾类。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12026万元,财政总收入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元。

该乡有8所小学,一所中学,在职中小学教师220人,在校学生3349人,乡级卫生院一所,乡宣传文化站一所,乡政府所在地周边村屯皆已安装有线电视,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有所提高。

果遂简史:果遂地域,清朝有瑶人诸峒。民国前期,先置古万、滴水二堡,后改置为第六民团区,民国后期,置有古万、果遂两乡。新中国前期,为忻城县第五区,区人民政府驻果遂街,1958年迁新圩街。1962年第五区(果遂)合并新圩公社,区府仍驻果遂街。1984年8月复置果遂乡,辖域154.60平方公里。1990年,全乡有101个自然村,84个村民委和203个村民小组,5409户,27999人,其中女性13588人,劳动力12235人。

新圩乡

新圩乡位于县境南部红水河北岸,东与果遂同乐村交界,西与红渡镇马安村毗邻,南与红渡镇马蹄村接界,北与宁江乡龙舞村相连。中共新圩乡委员会和乡人民政府驻近新圩街,现辖4个行政村,面积65.51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

新圩乡主产玉米。乡办企业单位有煤场和烟草批发站,新圩乡农贸市场位于红河北岸。

新圩简史:新圩,民国时期先属第三民团区,后置新圩乡,解放时沿袭新圩乡建制。1958年11月,第五区人民政府驻新圩街,管辖9个乡。1962年撤销公社,其地并入果遂区,后又改称为果遂公社。1987年从果遂乡划出建置。1990个全乡有62个自然村,58个村民委和104个村小组;3033户,14137人,其中女性6854人,劳动力6431个。

红渡镇

红渡镇地处忻城县中南部,红水河岸,东北与宁江乡龙头村、新圩乡龙岑村、果遂乡及兴宾区溯社乡相邻,西南与遂意乡琼古、古蓬镇东河村及上林县乔贤镇交界;西北与都安县百旺乡、马山县金钗镇接壤。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全镇现辖1个社区、11个村委会;157个自然屯,286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38123人,总面积221.9平方公里。

红渡镇地处山区,田少地多,但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红水河由西北马山县入境,横穿全镇。省道忻城至首府南宁途经红渡,水路、公路交通比较便利,主要矿产有原煤,是忻城县原煤产区。现有耕地面积2402公顷,其中旱地1372公顷,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有红渡山区特色的以桑蚕、甘蔗和金银花为主的多支柱产业结构。至2002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产值达2759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85万元,财政总收入39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7元。

广西重点建设工程—乐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在红渡镇驻地西北3公里红河岸上,库区旅游开发将为红渡镇乃至全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生活力。

全镇现有1所中学,12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278人,在校生4089人;1所一级乙等卫生院;一所文化宣传站。

红渡镇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朝时期,红渡(昔称罗墨)、古钵、思吉是广西八寨农民起义的三个寨。解放战争时期(1947—1949),古钵、雷洞等地是该镇重点游击区之一。

红渡简史:该镇地域,唐属贺水县,后归上林县。元明两朝,广西“八寨”的思吉、古钵2寨在今镇境内。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置有思吉镇,辖思吉,古钵,罗墨3个寨。1984年8月7日设置红渡镇。1990年,全镇有163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委和286个村民小组;8002户,38302人,其中女性18897人,劳动力18297个。

古蓬镇

古蓬镇地处忻城县西南部,东与红渡镇马蹄行政村毗邻,西与遂意乡板桐、朝公村接壤,南与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交界,北与红渡镇西江村相连。中共古蓬镇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驻下敢村前河岸上(近古蓬街),辖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面积146.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66.7米,耕地面积1853公顷,早地925.5公顷。全镇有1个社区和11个村民委,145个自然屯,250个村民小组,人口33712人。

古蓬镇历史悠久,是忻城县老革命游击区之一。镇内周安街是八寨农民起义的古战场,是解放战争时期古思起义的策源地。有永吉桥、回春岩、卧仙岩等具有观赏价值并富有历史传奇的旅游景点。

古蓬镇有忻城—南宁省道,忻城—加方、忻城—金钗、古蓬—塘红等县道穿过,绝大部分村民委位于公路沿线。省道20231线与县道周金线在古蓬吉安交汇。古蓬一直是活跃的商品集散地,有“忻城南大门”之称。

全镇森林面积为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4%,居全县首位。林木种植以古蓬松、杉林为主。现有村级集体林场7个,经营林面积1038公顷,活林蓄积量达29186立方米。古蓬松以树杆通直圆满,木质坚硬,速生高长,适应性广的特点而盛名全国。古蓬松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古蓬松良种基因库”的称号。

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D级煤储量495.5万吨,铁矿主要位于枝林村勃旺屯,为硫铁矿氧化剥蚀堆积而成,在近地表10米之内有5个矿体,平均厚度3.36米,含矿率735.9公斤/立方米。平均含晶位55.13%。C+D级储量10.57万吨,含铁丰富,有害成份含量低,埋藏浅。铝土矿位于板内村岐山屯,矿层厚6米,平均品位43.81%。

境内设有中小学1所,镇级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1所,各中小学都建有教学楼,全镇共22栋。现有教职工247人,在校生3709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704人,小学在校生2005人。镇中心卫生院达一甲等医院标准,现有医务人员47人,建有住院综合楼1栋,门诊综合楼1栋,共有病房34间。

2002年,全镇全年共组织财政收入12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3元,建有村集体综合楼11栋。镇内有瘦肉型猪养殖场、新西兰兔、肉肥牛生产、鹅苗生产1 5个养殖基地,有效地带动全镇畜牧业的发展。另建有大颗枇杷、早熟蜜柑种植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东河)。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9800多部,建有古蓬砖厂、古蓬水厂、周安水厂等,个体私营企业达1026家,2002年乡镇企业收入达2.5亿元。2003年招商引资项目5个,引进到位资金400多万元。粮食生产主要是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财政收入、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业、加工运输业,建筑建材业、采矿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

古蓬简史:古蓬地域,唐属贺水县。撤销贺水县后,其地归上林县。元明朝,“八寨”的古蓬、周安、古卯、剥丁4寨都在今镇境内。明朝万历年,置有古蓬、周安二镇。1952年8月,上林县古蓬乡连同蓝甲、安浪、马蹄、思吉5乡划归忻城县管辖。1990年,全镇有145个自然村,90个村民委和250个村民小组;7479户,34443人,其中女性17132人,劳动力14655个。

遂意乡

遂意乡地处忻城县西南部,1984年8月7日撤遂意公社设置,面积158.41平方公里。境东与红渡镇雷洞村交界,西与马山县里当乡印村毗邻,南与北更古利村接壤,北与红渡六铁村相连。中共遂意乡委员会和乡人民政府驻遂意街,辖12个行政村。乡府驻地距县城45公里。

遂意乡为一个山区乡,主产玉米。乡办企业单位有:农机厂、煤场。乡政府所在地为遂意农贸市场。

遂意简史: 遂意地域,唐属贺水县,宋归上林县。元朝,置有都者等寨。明朝,这里属古蓬管辖。清朝因之。民国时期,先置三堡、蓝甲、安良3个团,后改置为蓝甲、安良两个乡,均属上林县北六区管辖。1952年12月2日,这里划归忻城县属第九区的一部分地域,区人民政府驻板桐乡,后搬驻遂意街。1984年8月7日撤遂意公社设置遂意乡。1990年,全乡有286个自然村,112个村民委和269个村民小组;6127户,26274人,其中女性12581人,劳动力12561个。

北更乡

北更乡地处忻城县南部,东与古蓬镇板内村相邻,西和马山县加芳乡古达村接壤,南与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交界,北与遂意乡毗邻。中共北更乡委员人和乡人民政府驻北更街,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忻城县城44公里。全乡现有14个村民委,324个村民小组,2002年底全乡总人口26459人。总面积28.1万亩,其中石山面积占92%,人均耕地仅为0.76亩。忻城至马山四级公路贯穿全乡。

全乡土地面积20494.44亩,其中水田602.5亩,早地17691.94亩,主产玉米,乡办企业有煤场。乡境内有北更、加福、弄兰3个农贸小圩场,各3天一圩。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0.3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0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5元。2002年底,全乡桑园面积10150亩,年产鲜茧1100吨,金银花种植面积5900亩,年产鲜花850吨,是来宾市有名的桑茧、金银花之乡。境内蓄藏丰富的白云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14所,在职中小学教师157人,在校学生3289人。古利村古朴屯的壮族杆栏式建筑,是研究壮族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之一。

北更简史:北更地域,唐属贺水县,明清属古蓬镇,民国时期,先置北更团,后改置北更乡,属上林县北六区管辖。1952年12月,北更划归忻城县属第九区的一部分。1984年8月7日复置,位于本县南部,辖域196.46平方公里。1990年全乡有373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委和324个村民小组,7515户,28956人,其中女性13575人,劳动力14173个。

历史人物

莫江白,曾用名莫思贤,原姓蓝。1918年6月生于忻城县思练区石龙乡九伦村一个壮族农民家庭。l921年其父蓝翠宽被人害死后,其母改嫁,他成了孤儿,被大塘街小贩莫绍祥收为养子,遂改姓莫。

江白l 0岁进校读书,学习用功,成绩优秀,考取省立庆远十一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取桂林地方建设干校。在校期间,受到中共党员教师林之原、阎戈南、陈曙光等人的关怀和教育,思想进步,积极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开展革命活动,反对法西斯训练,被校方记过和禁闭处分并勒令悔改。为了抗议,江白弃学离校。

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到桂林市白龙镇小学任代课教师,不久,又转移到广东省韶关市“新建设出版社”工作。因工作需要,1942年下半年转回桂林文化供应工作。次年初,党组织介绍他到忻城县立国民中学任教师,以合法身份为掩护,与该校的中共党员和进步教师组织学生自治会,阅读进步刊物,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罪行。1944年11月中旬,日军的铁蹄蹂躏忻城,他和王诚等进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社会人士,成立“广西柳庆区抗日第一司令部”,带领队伍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日军交通,捉拿汉奸。

1946年3月,经覃展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2月,莫江白出任忻成县教育科长兼县表证中心校校长。接纳了中共党员梁华新、覃显、韦章平、林芳华等同志到忻城工作,将他们分别安排到忻城国中和县表证中心校任教,使中共地下党组织占领了教育战线阵地。

l947年11月,莫江白受党组织的指派,化名为邓如麟,转移到加(仁)马(泗)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次年3月,他组织成立中共马泗支部和加马武工队,亲自任支部书记和武工队指导员,有领导有计划地向当地国民党乡村政权开展斗争。同年5月,在马泗冷水屯成立了“凤红革命斗争委员会”,江白任主任委员,领导该地区贫苦农民起来反“三征”,得到众人的拥戴。l948年9月初,从香港回到马泗革命根据地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提出了“尽快壮大游击武装,点燃燎原星火,狠狠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张,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

1949年5月,莫江白担任“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政委,领导该团开展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8月中旬,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和桂林绥靖公署集结两个保安团和地方保安队及都安、宜山、忻城、河池四县的民团自卫队,动用了正规军六八六团一部分,共5000多人枪,向都宜忻游击区大举围攻。8月28日,莫江白在都安县红沙洞召开团领导和大队干部紧急会议,决定将主力部队迅速撤回加马根据地,到外围与敌人周旋。31日队伍转战途中,在北山与敌遭遇,发生了激烈战斗。9月3日拂晓,不幸被俘。敌人软硬兼施,威胁利诱,劝他投降。但他革命意志非常坚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并严厉指责和批驳敌人。9月4日在殿皇山英勇就义,在就义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震荡山谷。牺牲时年仅3l岁,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

三求”工程

忻城县积极实施来宾市委“三求”文化惠农工程,截至2009年6月底,全县已筹措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93个灯光篮球场、85个文艺舞台和10个文化科技卫生综合活动室,组建33支农民文艺队、37支农民篮球队。“三求”工程实施不到半年,全县大部分村屯实现了学习有课堂、活动有去处、娱乐有场所、交流有地方,并带来广大农村社会风貌“四大变”。 一是求知求技蔚然成风。城关镇泮水村的综合活动室建成后,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农业科技培训班,每次都有几十位村民来专心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村民根据所学知识采用新法养蚕,蚕茧产量高,蚕丝质量好,每公斤价格比以前多两至四元钱。在思练镇板石屯,平时嗜酒爱赌的小蓝经培训后迷上了“小圣女番茄”种植技术,很快成为屯里的种植能手,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出了一大批种植专业户。

二是村风和谐换新颜。忻城是偏远山区县,农村缺少娱乐场所,村民以前饭后消遣大多是打牌、喝酒、闲聊,有时甚至赌博。实施“三求”工程后,村里的社会风气大转变。北更乡塘太村自从办起文体队和篮球队,有的家庭妻子成为文艺骨干,丈夫成为主力球员,家家和睦幸福,全村和谐团结。思练镇板石屯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后进村”、陋习最多的“牛头村”。随着“三求”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平时爱斗酒打架的板石人,变成了热情、爱学、爱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板石屯成为镇里有名的“治安先进屯”和“文明致富示范屯”。

三是求强求富求发展。以前村里干什么事都等政府拨款,群众“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现在全县“政府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帮一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正蓬勃掀起。大塘镇实施农田小水利建设大会战,干部群众集资54.4万元;古蓬社区文艺舞台建设费17万元全部由群众集资、社会捐款修建;北更乡下加那屯仅有153人,竟集资4万元建成全村硬化路和一个灯光篮球场。

四是干群关系再现鱼水情。红渡镇古令屯是库区移民新村,村道巷道没有及时硬化和绿化,文化广场没有及时修建,村民们对乡镇和村委很有意见。“三求”工程实施后,镇领导与村干部带领群众一起修建文化戏台、灯光篮球场、硬化村道,干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