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释义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6月1日,直属共青团中央,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社。社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2000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中国少年报社强强联合,组建了中国首家少年儿童传媒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是叶至善,后担任过社长、总编辑的还有刘祖荣、胡德华、陈模、遇衍滨、杨永源、黄伯诚等。 基本情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6月1日,是共青团中央领导的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坚持为团、队中心工作服务,以“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为办社宗旨,以0至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按照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不同需要,出版低幼读物、知识读物、思想教育读物、少先队读物、儿童文学读物、翻译作品、工具书、多媒体读物和学习辅导读物。同时,还出版《中学生》、《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中国卡通》、《中国儿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中国少儿出版》8种期刊。 建社40多年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10000多种少儿读物,发行了10亿多册图书。有300多种图书在国内外获奖,其中有1种图书、2首歌曲获“五个一工程”奖,4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9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中学生》杂志、《中国卡通》杂志被评选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婴儿画报》、《幼儿画报》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优秀幼儿读物。全社有400多种图书在海外出版,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密切的出版合作与交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1996年,全社发行总码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亿元;1997年突破2亿元大关,30多项出版经济指标全面刷新。1993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选为中国首批表彰的优秀出版社;1996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40周年社庆题写了“出版更多优秀作品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题词,李鹏总理题写了“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的题词。 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了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在实施“十一五”规划项目,为亿万小读者出版更多优秀作品,为繁荣少儿出版事业,向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奋进。 组织机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现任社领导班子由社长1人、副社长1人、副总编辑2人组成。社党组由社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社长兼任党组书记。现任社领导班子,由海飞同志任社长、党组书记;王靖环同志任副社长、党组成员;陈海燕、孙学刚同志任副总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下设1室22部,分综合管理部门、图书出版部门、期刊出版部门、产业开发部门4大部分。综合管理部门:设社长总编辑办公室、人事党群部、财务部、对外合作部、行政管理部5个处级单位。 图书出版部门:设图书一部(重点读物)、图书二部(思想教育、少先队读物)、图书三部(低幼读物)、图书四部(翻译作品读物)、图书五部(文学读物)、图书六部(美术、卡通读物)、图书出版发行部7个处级单位。 期刊出版部门:设《中学生》编辑部、《儿童文学》编辑部、《我们爱科学》编辑部、《中国卡通》编辑部、《中国儿童》编辑部、《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编辑部、期刊出版发行部8个处级单位。 产业开发部门:设文化产业开发部、多媒体读物编辑部、教辅读物编辑部3个处级单位。另有社属企业8个,驻外经营办事机构5个。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设有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机关团总支。另外,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少儿专业委员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的办事机构都设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人员状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制200人。现有在职职工173人,离退休职工62人,临时职工40人。另有社属企业和驻外经营办事机构编外雇员近百人。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拥有一批杰出的业有所长、成绩卓著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叶至善、庄之明、杨永源、遇衍滨、刘媛华、黄伯诚、海飞同志等7人;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的有庄之明同志;获“全国百佳发行工作者”的有邱桂兰同志,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的有孙学刚、温航同志。全社还有13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6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规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属国内大型出版社,也是全国少儿出版界的排头社,是中国出版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基地。 图书出版规模建社40多年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累计出版新书品种3921种(套),重版3840种(套),总印数10亿册。其中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的有4种,发行量在300万至500万册的有2种,发行量在100万至300万册的有34种,发行量在50至100万册的有81种。向海外输出图书版权400多种,重点在海外华文圈,并有许多图书被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及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出版。从国外引进图书版权计74种269本,代表作品有《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格林童话故事全集》、《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丛书》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由爱国主义系列、大世界系列、雏鹰系列、希望系列、地球村系列等5个系列构成的图书工程。199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使用书号560多个,出版新书200多种(套),再版书200多种(套);图书造货码洋6100万元;教辅读物造货码洋2700万元;图书租型码洋2000万元。全年主版书用纸230512色令。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两河(黄河、长江)、两线(海岸线、京九线)、三环(书店、邮局、教委)”为主体的中少书刊发行网络,与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新华书店和2000多个县级新华书店、24个省市教委建立了较密切的业务联系,另外在福州、成都、合肥等市设有中少社图书发行办事处。199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总码洋2亿元,1998年上半年发行总码洋1.1亿元。 期刊出版规模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中国卡通》、《中国儿童》、《幼儿画报》、《婴儿画报》7个期刊,特点各显,年龄互接,自成系列,以一流的质量、鲜明的特色形成了中少版期刊强大的出版阵容,被誉为奉献给中国少年儿童的“北斗七星”。《中学生》是拥有近70年历史的中国最早的中学生杂志,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儿童文学》是团中央与中国作家协会创办中国最权威的儿童文学杂志;我们爱科学》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儿童科普杂志;《中国卡通》是全国“5155”动画工程重点卡通刊物;《中国儿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刊;《幼儿画报》、《婴儿画报》都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优秀幼儿期刊。1998年,7个期刊月均印数达到100万册,开始了中少社社办期刊的集约化发展。 多媒体出版规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是出版社现代化出版的新载体。198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了有声读物编辑部;1995年,成立了北京音像动画艺术公司;1998年,成立多媒体读物编辑部。到1997年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共编辑出版了音带(AT)39种84盘,(CD)1种;像带(VT)19种;电子出版物(CD-ROM)7种。 文化产业开发规模大力开发与少儿出版相关的文化产业,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向现代化的少年儿童出版集团发展的需要。1994年1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了“北京大开明经济贸易发展中心”。1998年,成立文化产业开发部。现在,中心和开发部已经发展了8个子公司: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经营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武汉经营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新开明印刷器材公司、北京万卷图书经销中心、北京中航联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鲸贸易公司、北京中少科技器材公司。目前,文化产业开发部拥有固定资产121万元。1997年,发展中心营业额36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资产总额1300万元,所有者权益500万元。 发行概况从建社起到1986年6月,出版各类图书1500种,印行2.6亿册。其中丛书有30多套,规模最大的是《少年百科丛书》,已出版160多种,发行4800万册;另有一套40个选题全部彩印的《中华人物故事全书》也已开始出版。 至198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100万册以上的书有40种,在各种评奖活动中得奖的书有51种,有29种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片。出版的期刊有《中学生》、《中国儿童》、《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幼儿画报》、《婴儿画报》、《读书报》8种期刊。建社40多年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10000多种少儿读物,发行了10亿多册图书。有300多种图书在国内外获奖,其中有1种图书、2首歌曲获“五个一工程”奖,4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9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中学生》杂志、《中国卡通》杂志被评选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婴儿画报》、《幼儿画报》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优秀幼儿读物。全社有400多种图书在海外出版,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密切的出版合作与交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1996年,全社发行总码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亿元;1997年突破2亿元大关,30多项出版经济指标全面刷新。1993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选为全国首批表彰的优秀出版社。 获奖作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努力贯彻“两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两全”(面向全体少年儿童,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编辑方针。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少儿优秀读物。建社50多年来,获奖图书304种(套);期刊获奖53次;音像制品获奖7项。特别是1993年以来,共有13种图书16次获三大奖。其中《大地的儿子枣周恩来的故事》、《少年百科丛书》、《中华人物故事全书》获国家图书奖。《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和歌曲《手拉手祖国更美丽》、《你我手拉手》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婴幼儿小百科》、《英雄少年赖宁》、《第三军团》、《小学生丛书》、《中国孩子的疑问》、《一只红气球》等9种图书获中国图书奖。从1982年到1994年,在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中,有103种(套)图书被列入推荐书目。《大地的儿子枣周恩来的故事》和《党的一朵小红花枣韩余娟》分别被评为1983年和1984年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小兵张嘎》、《宝葫芦的秘密》、《渔童》、《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的故事》、《今年你七岁》、《第三军团》、《盐丁儿》等十几种图书,都已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社办期刊《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原名《中国儿童》,诞生于1980年。由共青团中央主管,宋庆龄主席为《中国儿童》杂志题写刊名,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刊,创刊二十年来,拥有几亿小读者,陪伴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儿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是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工委联系中国少年儿童的纽带、桥梁,是各级团队组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是宣传党和国家少年儿童工作政策、动员和引导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的重要载体,是少先队组织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中学生》《中学生》杂志是一本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名牌刊物,由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创刊于1930年1月,现在《中学生》杂志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是中国中学生最为喜欢的综合性读物。《中学生》杂志发展为三个版本,一本是综合版,紧密配合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给读者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反映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开辟绚丽多彩的娱乐园地,引导读者健康成长,快乐做人。另两本分别是是《中学生》初中作文版和《中学生》高中作文版,旨在加强学生书面和口语的表达能力,给中学生朋友提供优秀作品的发表园地,指导阅读欣赏,提高审美品位,帮助读者在中、高考中夺取作文高分。 《中国卡通》《中国卡通》创刊于1996年1月。当时,为了抵御某些境外卡通对中国少年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共成立了5个卡通基地,诞生了5本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杂志,《中国卡通》就是其中的一本。到2006年,《中国卡通》已走过十年的历程。《中国卡通》的办刊宗旨是:以读者为本,以趣味为魂,以热点求变,编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健康有益的,并为中国孩子喜欢的卡通故事和卡通形象。 领导题词1996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40周年社庆题写了“出版更多优秀作品鼓舞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题词, 李鹏总理题写了“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的题词。 发展目标世纪之交,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国家级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基地,正在努力构建新的跨世纪的中少版书刊工程,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国少儿出版集团迈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