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双手剑
释义

双手剑(double-edged swords),系剑的一种,因需要巨大的空间来挥动,又需要两只手握,因此得名。它的出现晚于单手剑,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战术的需要,双手剑出现了多种变体。

类型:双手剑

速度:2.8

物品等级:46

出售价格:1金30银6铜

品质:普通

秒伤:33.6

需要等级:41

唐代双手剑

唐代时我国也盛行双手剑,长可及胸。双手剑连双手剑术一起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对日本剑道影响深远。但到了宋代,双手剑术失传,明代时茅元仪,试图借鉴朝鲜双手剑来复原中国双手剑,但没有成功。茅元仪在他的旷代巨著《武备志》中,收进了一部“双手剑谱”——这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古双手剑谱。茅元仪在剑谱的序言中写道:“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有诀歌,不详其说。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其势法具备。固知中国失而求之四裔,不独西方之等韵,日本之《尚书》也。”

中国的双手剑与西洋不同

螳螂门的双手剑法,起源于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的达摩剑法。近几年流传的螳螂“双手剑”就是从郝斌拳师所传的螳螂“达摩剑”中演变创编的。螳螂双手剑讲究十二剑字为根本的运用。其十二剑字是:撩点封合、格刺摔窝、缠崩摸气。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实战剑术。整长约0.8米身长0.6米柄长0.2米

双手剑与达摩剑之渊源

历史渊源

烟台市的莱阳、海阳两地是优秀传统拳种螳螂拳的发源地,自明末清初王朗祖师创编螳螂拳后,经几代名师继承和发展,形成“梅花、太极、七星、六合、光板 ”等螳螂拳门派。万变不离其宗,故有:“螳螂本是王朗传,天下螳螂本一家”之说。各门派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螳螂门弟于满天下。

解放前烟台八大拳房之一的“郝家拳房”是郝家门第一代宗师郝宏(字莲茹, 1864一191判创办的。郝莲茹宗师随祖师梁学香先生学习的梅花螳螂拳(后称梅花太极螳螂拳或太极梅花螳螂拳)传授给其五于,人称“郝家五虎”。

1914年郝莲茹先生谢世后,其二于郝恒禄和四子郝恒信拳师将郝家拳房由原牟平县初家镇庙后村搬迁到烟台市长发祥皮铺后儒林街牛肉胡同6号。郝恒信拳师毕生均在烟台郝家拳房授拳,其绰号“郝四彪子”,烟台50岁以上的人很多知道。郝恒禄拳师绰号“郝二老道”,曾任蓬莱县国术馆长,曾在哈尔滨开汽车行并设馆授拳,曾在北京任军阀吴佩孚军队的武术教官。郝恒禄拳师技艺精湛,功法深厚,善交武友,文武双全,是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代表人物。他以螳螂拳的特点风格、吸取名家剑法之精华,创编出螳螂“达摩剑”。现流传于世的“达摩剑”技法,是郝恒禄拳师之于郝宾(常用名郝斌,字善卿,1906一198的所传。郝斌拳师是近代武林有名的螳螂拳太师。近几年流传的螳螂“双手剑”就是从郝斌拳师所传的螳螂“达摩剑”中演变创编的。

动作要领

螳螂“达摩剑”共39个动作,其中很多动作均为双手握剑完成动作技法,动作名称中:老僧洒尘、犀牛展背、老僧登殿、顺风扫叶、仙人挑衣、平观四众、老僧阅经、浮云摩顶、鸽于翻身等动作与剑法形象结合,恰如其分。“达摩剑”风格独特,出神入化,一招一式确为技击格斗而为。其主要特点:“以腰带剑、力达剑锋,以气驭剑、刚柔相济,朴实无华、灵活多变、纯正严谨,技法精妙。可谓是剑术之极品。

螳螂“达摩剑”的教学有严格要求:

一、学“达摩剑”前必先学练“剑十二字诀”的基本功法,剑基本功法学不精者,不能练“达摩剑”也。

二、严格选拔学生,以其学习年限、武德、身法、气质、功底为首要条件。学后没有老师的授意,不准随意外传。

三、学后必将动作分解,由两人用竹剑每招每式分解对练。后再进行两人格斗实战。

四、对剑的要求是:无剑穗,剑身长,剑把长,有剑台,剑量重,剑把前端设一小孔等。

五、练习“达摩剑”要求:人剑合一、手剑合一、法剑合一、气剑合一、神剑合一、力剑合一。“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功”紧密配合。

达摩剑”技击实用的风格,深受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变体

斩剑

斩剑是纯粹的步兵剑。看过电影《勇敢的心》的人对它应该有很深的印象:至少1.5米的长度,钝圆的头部,宽阔但薄的刃身,握把上方有一段无锋的剑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砍劈”而存在。在苏格兰人抵御英格兰人的战斗中,面对英格兰整齐的长矛步兵阵容,擅长混战中“一斩多”的斩剑发挥出了它的威力。但是作为军队的装备,它实在太过极端了;所以,除了对一些佣兵外,斩剑逐渐失去了价值。

十五世纪,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日本先进的冶金技术传入欧洲。于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军人和佣兵们的“斩刺不能两全”的问题遂由大剑的出现而得到解决。因为同时拥有骑士剑的“突刺”和斩剑的“砍劈”以及阔剑的“顺手”,所以大剑在名字中出现了“杂种(Bastard)”的字样。实际上,这种剑可说是最完美的;无论是否使用盾牌,都能发挥它的效用。

一把顺手的大剑,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刀刃长度为使用者身高一半,柄长为刃长的三分之一是最好的比例;《罗德斯岛战记》里帕恩的魔法剑和亚修拉姆的碎魂剑都是大剑(但小说里的碎魂是双手巨剑),《魔戒》里阿拉贡的剑也是如此

穿甲剑

正如斩剑将”砍劈“发展到了极至以发挥对付以锁链甲为装备的轻步兵的杀伤力,在十四、十五世纪,和大剑的流行同时,冶金技术的发展也使沉重的板金铠变得坚固且轻巧灵活得多。越来越多的骑士和佣兵开始青睐这种实用而简单的装备(比起由几万个铁环甚至是金属线编织成的锁甲,这种铠甲简单多了)。而一些富有的骑士也在轻锁甲外装上板金铠以提高防御力。连锐利的大剑都不能穿透这样的铠甲,而步兵的短矛也没有这样的穿透力,于是,又一种极端出现了。穿甲剑和斩剑是同等级的武器,确切地说,它其实是一种放大的锥子。完全不考虑斩杀的需要,在长达90到100厘米的剑身上,往往有着三棱、四棱、菱形甚至圆形的横截面,而在可以双手使用的剑柄后也往往有着如同短枪托似的配重球,可以用肩膀加大突刺的力量。

虽然对穿着铠甲的士兵来说穿甲剑是如同恶魔般的存在,但是在肉搏时实在是吃亏。不过对真正擅长使用它的高手来说,高速挥舞时的穿甲剑锐利的尖端是有着极其可怕的威力的。而这时,他们也会用预备的左手短剑对敌人时间伺机做最后一击。

劈刺剑

德国劈刺剑

这种流行在1375到1450年的日尔曼人之间的单手使用的剑是介于骑士剑和大剑之间的典型过渡类型。这种武器最先是为轻装甲的步兵所设计,逐渐也为骑士阶层所接受。它有着漂亮修长的直刃和均匀的浅弧收锋。在保证了穿刺的威力的同时也确保了劈砍时的强度。一般来说,它全长41又3/8英寸,刃长34英寸,刃宽1又7/8英寸,刃厚3/16英寸。无论是砍还是刺都能够保证足够的破坏力和强度。而且这把武器颇为轻巧,只有3磅又4盎司。从这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以步战为基础设计的武器。对重型的铠甲破坏力不足,但是却方便使用。这和往往超过4英尺,重过9磅的大剑相比确实是差距很大,但是却是最早将“砍”和“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对后世的武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英国劈刺剑

焰形剑

焰形剑德文原名的意思,直译是“火焰般的刀刃”。正如其名,这种武器在15到17世纪之间,一直是德意志法庭和宫廷权威的象征。穿着法袍的士兵手握双手焰型剑(Zweihande Flamberge)正如同中国的衙役手持水火棒,罗马侍卫肩扛“法西斯”一样,象征着法律严酷无情的一面。而身不着甲,手舞焰型剑冲入对方弓弩阵中左右砍劈大开杀戒的瑞士佣兵也正如苏格兰令人恐惧的斩剑手一般,是无装甲或者轻装甲士兵最为恐惧的噩梦。但和无法当成冲锋陷阵的兵器使用的水火棒或法西斯比起来,从这点来看也许正象征着日尔曼民族的简洁实用主义。由于当时欧洲战场的第一列步兵往往是长矛手、火枪手等轻步兵,甚至是完全没有铠甲防护的,挥舞着这种巨大而恐怖的武器冲锋的瑞士·德国山民组成的,履山地如平地的佣兵可以很快地撕开第一阵的防线,直接把重步兵和来不及冲锋的重骑兵暴露在己方火力和骑兵冲锋的锐锋之前。而那和马来西亚库里司剑极其酷似的曲刃对于无防御的肉体来说是一种残酷而有效的武器。可以比直锋的剑砍得更深,又不象弯刀那样需要垂直于切面的大力挥舞,一次直抹就可以造成很深的伤口。这一点在德国双手剑(Zweihander)上经常采用的锯齿刃是同样的出发点。

巨剑

巨剑又称德国双手剑,它的一般双手剑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双手剑的比例,和长剑或者大剑是相同的。而德国双手剑4英尺半的剑身上,刀刃的部分还不到3英尺半。最有趣的是,这种长过6英尺2英寸的巨大细长的武器最常见的握法却是一手握住刀刃下用木材保护的剑身,一手握住剑柄上部,在狭窄的地方充分发挥短小的刀刃和细长坚韧的剑柄两方面打击的能力,而在野战中也可以双手握柄发挥大力砍杀的威力。但是和一般用来对付重铠甲的士兵的巨剑不同的地方是这种武器针对的目标还是轻步兵;可以说德国农民起义中最常见的武器正是这个,因此它也经常采用焰型刃或者锯齿型的设计。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更接近中国的朴刀和日本的野太刀的武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