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汽车产业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中国汽车产业 作 者:(日)山崎修嗣 著,李东军 总译 出 版 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8-1 版 次:1 页 数:149 字 数:150000 印刷时间:2010-8-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4469458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与陷入严重衰退的日本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仍然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发展。本书即是对中国经济起到拉动作用的汽车产业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报告。 在第一章,将对促进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本书将从几个侧面解析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和第六章则详细剖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第三章将对中国导入日本生产方式的情况进行考查和论述。第四章分析的是汽车整车厂商如何对零部件供应商系统进行管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是如何应对的。今后,预计环境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第五章即是对为了应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施策——“绿色采购”进行的调查研究。 目录第一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今朝”绪言 一、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 二、汽车产业政策 三、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销量的攀升 结语 第二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绪言 一、何谓自主开发 二、为什么要进行自主开发 三、各种自主开发手法 四、自主开发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五、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结语 参考文献 章节节选第一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今朝” 绪言 1.日本学术界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研究 13本学术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开发的研究,以李春利(2005)引用藤本隆宏和Ulrich的“产品架构(Product Architecture)”理论进行的研究最为权威。 所谓产品架构,简单地说,就是决定产品的各项功能、构造如何分配、如何联结的基本规则或设计思想。根据功能分配的方式和结构界面(或接口)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统合(Integral)型”架构和“模块(Modular)型”架构。对功能系统和零部件系统进行综合、系统地分配、联结的设计思想,就是“统合型”架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汽车。而把零部件一对一进行联结就可组装成产品的设计思想,就是“模块型”架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电脑。 根据这个理论,李春利指出:中国的汽车企业的技术开发,基本上依赖外国企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把本应该按照“统合型”架构生产的汽车,按照“模块型”架构来进行组装。具体的依赖方.式有:根据要引进技术的难度和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等,有的通过正规渠道引进外国企业的技术;有的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仿造;有的通过仿造、改造外国企业的零部件,然后按照“模块型”架构进行组装(李春利2005,第142页)。 但是关于为什么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依赖外国技术的原因,李春利只简单地归结为“为了弥补技术水平的低下和资金的不足”(李春利2005,第142页)。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