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社 |
释义 | “白社”国画研究会着眼于学术, 是潘天寿先生倡导的,1932年成立时成员诸闻韵、潘天寿、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共五位,分别为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及新华艺专的教师,至1937年抗战爆发结束活动。 他们努力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主张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各人修养都不错,又十分注意独创性,创自己的风格。 词语拼音bái shè 白社 词语解释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辇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发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缃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羁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近义词:林泉,浔阳田,林丘,幽居,林溆,桃花浔,桃花源,桃花洞,三径,长林丰草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馀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闲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白社”国画研究会“白社”诞生 着眼于学术20世纪30年代我国艺术家结社盛行,1935年仅上海一地便达80个之多,其中又以书画群体为最。这一时期书画家结社与古代的文人雅集有其一定的渊源关系,但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这就是受到近代工商业经济大潮的影响,多数社团画会的作用较多地在于发挥经济功能,制定画家润例,促使书画流通买卖,于研究学术、切磋技艺反倒有些顾不上了。尤其在上海,许多书画家入会赖以生存,所以常常一人跨几个画会,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如许画会之中,“白社”国画研究会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没有把精力用于经营销售字画,却真正着眼于学术。 “白社”高材生“白社”国画研究会是潘天寿先生倡导的,1932年成立时成员诸闻韵、潘天寿、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共五位,分别为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及新华艺专的教师,至1937年抗战爆发结束活动。五年里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过五次画展,出过两本《白社画集》。第三次画展以后成员增加朱屺瞻、诸乐三、姜丹书、潘韫华、郭沫文,共十人。日后白社成员中,除了最后两位寡闻,其他可以说全是名家,好几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白社成材率之高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如今美协、画院甚多,却难出大师,白社作为个案该有所启迪。5人间有着师生关系,潘天寿、诸闻韵是另3位在上海美专就读时的老师。相对来说,大家志同道合,画风相近。重书画创作,又重画论、画史、金石书法、诗文研究。他们努力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主张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各人修养都不错,又十分注意独创性,创自己的风格。 “白社”留下的资料很少白社留传下来的资料较少,但从散见的片言只语可见,当时在社会上也许名气不算大,但其相当务实。 “白社”特点之一他们定期研讨画艺,观摩作品,每年每人交精品20幅,既努力国画创作又选定课题研究,定期交研究成果,每个人的积极性几乎发挥到极致。发起人潘天寿说得比较平缓:“大家都是以教书为业,勿生惰性,每周上完课后,就无所事事,闲散起来,让宝贵的时间白白空过,深感可惜。”(见张振铎《忆寿师》)但因为志同道合,成员入社都自觉从严要求。如吴茀之在此后“每天从事国画创作、学习研究和美术教育,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为自己作了八个方面长远打算:“ ⑴坚持作画宗旨:取经多方,融会贯通,自出新意。 ⑵扩大画题:人物十三题,走兽九个题,山水七个题,花卉二十一个题,禽鸟十二个题,蔬果八个题,鳞介五个题,昆虫五个题,博古三个题。共计八十六个题,保证质量,按时完成。 ⑶技法探讨,力求笔墨当随时代。 ⑷书法日课,不容间断。临马鸣寺碑、钟繇、黄山谷、傅青主等历代碑帖。 ⑸‘外师造化’,游黄山、温州、丽水、浦江等地。 ⑹理论研究和诗文修养。编写《中国画概论》上编完成。撰《画微随感录》一册。诗好唐李白、杜甫、王维,宋陆游等。取法恬淡而富有韵致一路。勤于吟咏,将部分诗稿,录于《画中诗》册,共收280余首诗。⑺同仁笔会,课堂示范。 ⑻成立‘吴溪国画函授室’,订函授简约十二条,收江浙一带学生九名,培养业余美术人才。”(摘自张岳健《吴茀之》传)规划细密,内容全面,措施落实,令人膺服。白社对于成员个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白社”特点之二同仁研讨,直言不讳,一扫惯常以寒暄捧场为主的风气。如,关于张书旂画上常用白粉问题,被人称为“白粉主义”,同仁间就有批评意见,张书旂本人则据理申辩。当然也有人认为潘天寿、张振铎的画有“霸气”,而他们则认为这是骨气,不改初衷。尽管事后各自都按自己的性情发展,但同仁所提的意见,从反方给与的告诫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譬如,张书旂虽然因市场所需仍用白粉较多,但他心里是明白的。他甚至戏称,“你们为的是身后之名,我为的是身前之乐。”的确,每次展览只有张书旂的画会售罄,他的画雅俗共赏,拥有众多的“粉丝”。后来他画巨幅《百鸽图》贺赠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海内外声誉鹊起。吴茀之初期学吴昌硕太像,白社同仁赞成经亨颐先生的观点,认为有“昌气”不好,后来吴茀之取经多方,发挥独创精神,自立门户,终于以丰润刚健、婀娜多姿的风格而独树一帜。 “白社”特点之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为该社成员均是高等学校的艺术园丁,他们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坚持“艺以人传”。中国画历来讲究格调、意境,讲究人品、画品,白社在这方面相当重视。几十年后我们在搜集资料,向他们学生辈调研时,总会听到对他们品德方面不竭的赞誉,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敬仰之情。他们把画好国画,教好学生,当成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他们有志于振兴民族绘画以振兴民族精神,这一点现在的艺术院校恐怕就大大不如了,也许当时国家境况有别。尤其是潘天寿后来任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院院长,张振铎担任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他们早年的那种艺术精神依然在起作用。除了诸闻韵、张书旂早逝外,潘、吴、张三位后来都是省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美协主席等等。白社是他们学艺的起步阶段,他们许多好习惯也是那时候养成的。譬如为了相互督促,社规中甚至有一条,限期必须交作业,过期不交者罚款一元。几十年过去了,1985年张振铎老人接受采访还说到,当年张书旂被罚款过。后来他们几位说到做到,没有拖拉作风,恐怕与此有些关系。张振铎入白社时才虚龄25岁,已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张书旂是他堂侄已经32岁。在学术争论中张振铎不多说话,可以想见多少有点少年老成,成熟较早。抗战时期,他与潘天寿、吴茀之三位白社同仁随国立艺专迁内地教学,在呈贡安江村同住一室,被誉为文人相亲的榜样,一时传为佳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