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释义 | 《中国近代文学史》,作者:任访秋等编著。1988年1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自先秦文学开始,论述了历史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历史的影响。 作者:任访秋等编著 ISBN:10位[7810181661]13位[9787810181662]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11 定价:¥28.00元 内容提要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能与中华民族如此辉煌灿烂而又持续不断的历史文化相比者,确乎不多。在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并自成一体的华夏文明,曾有过极其显赫的过去,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文化与文学。但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与大规模的西学东渐,大一统的华夏民族和文化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冲击。这不仅给民族的生存,同时也给民族文化与文学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如何对付、迎接这种不可避免的挑战与冲击,并在挑战与冲击中重新确立自己的方位,选择自己的出路。经过几代人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和数十年漫长而急遽的变革,至五四时期,中国文化与文学终于出现了新的转机。如果我们把百余年来中国文学的演进历程视为一个不断走向开放的矛盾、艰难、曲折,坎坷的现代化进程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一进程发轫于近代。 目录绪论 上篇 概说 第一章 近代文学的先行者——龚自珍 第二章 经世派作家的崛起 第三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 第四章 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 第五章 宋诗派及其他诗词流派 第六章 19世纪40~8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七章 《艺概》及其他文论 中编 概说 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 第二章 梁启超 第三章 黄遵宪 下编 结束语 后记 一、文学史概念概述1、历史对文学的影响: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文学内容乃至文学形式。 2、文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影响人而影响历史的发展。 二、中国历史及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历史分期: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1644至1840) 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 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 三、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 1、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2、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神话: 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系统,散乱地保存在《山海经》等书中。 (2)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3)历史散文: 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4)诸子散文: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5)楚辞: 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 “其始作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沂沂,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2)文学创作的兴盛 (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史记》论及儒学及一般学术时,用“文学”一词 不指学术而带有词章意义时,用“文辞”或“文章”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辞赋: 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乐府诗长于叙事,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 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4)《史记》: 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史记》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在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总体特点: (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在社会上层包括帝王在内,普遍热心文学创作。 由于文学受到重视,文学作品日渐繁多,就开始了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视之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意识,南朝宋文帝时,在国家学校中设立文学馆,反映了文学在这时已独立这一史实。 在上述背景下,文学理论呈现出空前繁荣,《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批评著作出现。 (2)文学集团的活跃 和文学创作的兴盛互为因果,出现“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竞陵八友”等文学集团,更进一步推动了文学的兴盛。 (3)追求美的创造 文学不再被看作是政教工具,而注重表现个人内心的感受,在题材、风格方面更加注重美,如在题材方面,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追求华美的修辞,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风气。 (4)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由于作家自我意识加强、重视个体价值,再加上当时哲学思考蔚然成风,文学与哲理的融合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现象。,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诗歌: 陶渊明是本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另外,南北朝民歌特色鲜明。 (2)散文: 形式更加多样,檄、碑、诔、序、记、书信等各体文章 (3)辞赋: 抒情小赋占主要地位,其发展趋势是逐渐律化。 (4)小说: 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二类。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现存较完整的是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四)隋唐文学1、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1)诗人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 自初唐后半阶段,宫廷文学就逐渐失去了在诗坛上的主导地位,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2)唐诗所反映的社会层面扩展 与前一条相联系,唐代诗人源于各个阶层,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比较深刻,再加上朝代的变化,诗人具有干涉社会政治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唐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就显著扩展了。 (3)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化 人们习惯上唐诗分成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自标一格的杰出诗人出现,他们共同汇聚成唐诗的盛大局面。 (4)诗歌艺术形式的完善 从根本意义上说,唐人比前人更加注意到诗歌是一种美的构造。 从语言形式上说,语言更加凝炼。 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其它文学形式及成就 (1)唐传奇 唐传奇脱离了志怪小说记录奇闻异事的性质,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2)散文: 唐代散文最重要的是古文运动的兴起,“古文”主要是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称“时文”)而言,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不讲究骈偶的散文。 (3)变文 唐代变文在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后世白话小说和民间讲唱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意义不可忽视。 (4)词: 词最初孕育于唐代繁华城市中的歌楼妓馆,是歌妓们演唱的小曲,所配合的是唐代新兴的燕乐。从总体上说,由于词是酒宴上的歌曲,内容以委婉抒情见长,很少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 (五)宋代文学1、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宋诗: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表现在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 (2)宋词: 词在整个宋代沿着“婉约”、“豪放”两个路线发展。 (3)散文 2、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城市与商业的发达直接影响了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的嬗变与演进。 (六)元代文学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 1、杂剧: 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举。 2、散曲: 格律形式:韵脚较密;韵部按北方口语划分;可以添加衬字。 语言风格: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句法完整。 例: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管甚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打的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七)明代文学1、明前期文学(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衰微冷落 2、明中期文学(弘治到隆庆1488——1572): 复苏时期 (1)出现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才子”、“前七子” (2)俗文学的兴盛 3、明后期文学(万历到明末1573——1644) 进入高潮,又遭挫败 (1)理论上的自觉 (2)“公安派”诗歌 (3)晚明小品 (4)通俗文学:小说,戏剧 (八)清代文学《红楼梦》: 一部具有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的爱情小说 1、宝黛爱情 2、由宝黛爱情看其历史深度和社会批判意义 (九)中国近现代文学1、中国近、现代历史:救亡图强 2、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梁启超 3、对鲁迅的误读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