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
释义

《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是1989年薛宣林出版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为他后来出版《薛宣林艺术论》打下了基础。本书系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本与传统的审美观念、技法体系相对立、并以全面开创新的艺术理论、技法、流派为目的的专著。

简介

1989年薛宣林《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是中国绘画历史新的里程碑或中国宣画历史分水岭 薛氏六法-中国画(宣画)造型六要素,史称中国绘画艺术历史“1989年薛宣林划时代”重要艺术贡献。其内容: 1、线条——笔墨线条与非笔墨线条。 2、造型——准中求质。 3、结构——笔墨线条结构与非笔墨线条结构以及明暗结构。 4、明暗——暗线条(笔墨线条)主体与明线条(非笔墨线条)主体以及明暗造型的对立。 5、空间——平面重叠与主体,客观现实宇宙空间(第一现实宇宙)与心理、想象的“现实”宇宙空间(第二“现实”宇宙)。 6、色彩——重墨色轻颜色与重颜色轻墨色。色彩从单一的墨的国画颜料中走出……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32页、《薛宣林艺术论》30页。 薛宣林《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内容提要 。

内容

本书以其独特的艺术观念、审美方式、创作技法、表现形式以及独创的画种、流派、对中国画有史以来的造型观念、要素、技法、门派进行了全面反思。作者还凭依着自己全新的艺术实践,有力地证明明:"道"、"气"、"虚"、"无"、;默记思维;书画同源和笔墨线条等"三戒律"是可以打破的白线或非笔墨线条中国画以及相对派道路是可行的。

引 言

当现代西方文化强烈地洗刷着我们灵魂深处游弋着的民族传统意识,当时代的巨澜突破了数千年来艺术冷峻的法则和递进、平稳、温馨、神圣的氛围之时,当既有的艺术本体已不能涵盖或满足宇宙的本体、生命的本体之时,一度曾使我们仿佛沉浸于数亿年前的茫荒梦幻之中声息全无。强烈的不安和困惑,伴随着心理潜意识变革的骚动,亦曾使我们感到失意、消沉,甚至发出绝望的悲叹。然而,驱使我们民族传统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力量,则在于发现,则在于创造。正象我们的祖先起初创造了我们的民族绘画艺术那样。我们无需对古人的艺术观念、审美方式、方法,以及艺术的表现形式神圣地膜拜,更无需重新佩戴上西方人地"眼镜",而应当坚信我们自己民族地艺术。相信"自我"地感觉,从否定中继承,从反思中创造,从时代和超时代地审美需要、审美方式中去建立。在"自我"及不断地"超我"中前进。

本着对美执著的追求,对民族绘画艺术无限的爱,对"新"、"奇"浓烈的兴趣,早在70年代,我就开始了中国画探索的生涯,起初我并没有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并试图从"文人画"中找出路。可是,经过多年的碾转曲折,在徘徊之中,我渐渐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即决非小修小补,而应当把形式的冲决点选择在被视为"神圣"的、不可侵犯的"禁区"。因为,只有这样的变革才符合艺术特性的本意--变化的美及创造、发现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多地表现出自我地感觉、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画美的形式根本地更新或大幅度地跳跃。

观点

我曾认为中国画发展到"齐白石地时代"已经到了极限。但历史和现实使我逐步懂得,那不过是中国画两大阶段;即守旧与变革的转折期。徐悲鸿的变法,尽管未能完全如愿,但他却标志着古典中国画和现代中国画两大格局开始形成。从目前看来,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中国画就总体来说,艺术观念上均未能摆脱"道"、"气"、"虚"、"无"等审美倾向。从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看,中国画仍未能从"默记思维"中走出。从形式上看,中国画总未能超出"书画同源"或者说"笔墨黑线条"的轨道。论及"气韵"、"默写"以及"笔墨"线条者,往往都视之为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并将之置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因而,一种逆反的心理就在自己的头脑中萌生了,促使自己开始了对"相对"等新的造型观念的追求以及对"非笔墨线条"形式的研究,进而导致"白线"或"非笔墨线条"中国画的诞生。但是,这一神经纤维的震颤又必然会牵动着整个美的形式神经系统,引起新形式因素的变化,此即本书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

三戒律

诚然,我的探索属初探,目的只想启示人们"三戒律"是可以打破的,"非笔墨线条"的中国画之路是可行的。新流派、新观念、新形式的中国画是可以确立的。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发现是非常合理的,也不敢肯定它是否有永恒的生命力,更不知道将来的"自我"又是什么样子(其实在我现在的作品里,作为"非笔墨线条"之一的"白线"已远不是开始的样式)。可我想,大胆的尝试新的思维空间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新的艺术形式,总比重复他人(包括重复自己)要强的多。正因为如此,我也就不怕因作品的丑陋和思想的浅薄而见笑于世人。如果说,我的观念,我的探索以及我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迪和审美快感的话,对我来说,那将是最大的欣慰了。

目 录

第一部分 反思中继承

一 艺术化的对待艺术

(一)中国画两大分支

(二)流派的形成

(三)中国画艺术的"章法"只有历史借鉴性,不应有确定性、模式性

(四)无中生有

二 中国画造型要素的反思

(一)线条 笔墨线条与非笔墨线条

(二)造型 准中求质

(三)结构 笔墨线条结构与非笔墨线条结构以及明暗结构

(四)明暗 暗线条(笔墨线条)主体与明线条(非笔墨线条)主体

以及明暗造型的对立

(五)空间 平面重叠与立体,客观现实宇宙空间(第一现实宇宙)与心理、

想象的"现实"宇宙空间(第二"现实"宇宙)

(六)色彩 重墨色、轻颜色与重颜色、轻墨色。色彩从单一的墨和国画

颜料中走出

三 中国画造型观念的反思

(一)造型观念的形成和表现是画家的显著标志

(二)建立自己的造型观念

第二部分 求索与新技法介绍

一 造型观念的异变与"相对"

(一)睁开自己的眼睛,去寻找"自我"

(二)相对

二 新技法--介绍以反面绘制为主的"白线"或非笔墨线条

中国画形式、技法尝试

(一)"白线"或非笔墨线条中国画的确立,基于对古典中国画表现形式

的补充与反思

(二)几点具体形式的变化

(三)技法、程序的开拓

(四)作画过程

(五)几点说明

封面作品:源

资料链接:

相对画派(如真似幻)

《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

作者 薛宣林

1989年5月第一版

ISBN 7-80556-223-7/J.15

沈阳出版社出版

特约编辑:俞永康

责任编辑:孙世同

冯守哲

张君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