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 |
释义 |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始建于1949年10月,其前身是原《渤海日报》资料室。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图书馆已成为党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基本情况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是党校校委直接领导下的教学科研部门,处级建制。现有工作人员1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设有采编、流通、阅览、信息、技术5个业务部门,皆正科级建制。现馆舍于1989年建成启用,总面积为5100平方米,设有现刊、过刊、省情及内部资料、党建研究、古籍、外文、电子等多个阅览室。藏书总量50多万册,党校重点学科文献是收藏的重点,占全部藏书的40%,其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著作及研究资料的收藏尤为全面、系统、完整,形成了具有党校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图书馆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以及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保护文化遗产的任务,珍藏有解放前出版的11 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和20世纪30至40年代出版的12种版本的《资本论》研究文献。解放区出版的各种毛泽东著作单行本也基本齐全。还收藏了近百种民国时期的山东县志和建国前出版的《东方杂志》、《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以及《四库全书》(台湾影印版)、《孔子文化大全》等大型资料性丛书。 服务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党校教学新布局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图书馆实现了由一次文献服务向二、三次文献服务的转变;由单纯的文献服务向提供网络导航和学科导航服务的转变;由单纯为校内读者服务发展到在保证教学科研用书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的转变。1992年复刊的馆办刊物《信息与资料》,紧紧联系党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密切关注学术前沿的研究状况,注重对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 业务管理工作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馆藏图书分类全部采用《中图法》第四版,并按国家颁布的文献著录条例及《中国机读目录著录格式》进行著录,达到了馆藏分类统一,检索手段完备。 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初见成效,实现了以校园网为依托并与因特网对接的7×24小时不间断的网上信息服务。数字资源建设是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山东省委党校科研成果全文数据库》、《山东省情全文数据库》和《信息与资料》等全文数据库等。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国研网、中宏网 、人民日报 、邓小平理论研究 、法律法规大典 、人大剪报等全文数据库10余种,数字资源总存储量可以容纳6.5 TB。 今后工作展望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将建成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研究型、开放式的有党校特色的高度文明的图书馆,一个在文献保障、信息环境、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党校教学科研相适应且同步发展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主要内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按照建立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能适应学位点建设需要,具有党校特色的要求进行布局;文献开发坚持高质量、深层次,建成党校优势学科的文献检索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按照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总体要求,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网络平台;建设山东省党校系统具有特色优势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数据库群;以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以国际互联网为依托形成上联中央党校图书馆,下联全省市、县、区党校图书馆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