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渡台 |
释义 | 中渡台简介中渡台旧称中义渡,位于汉水北岸一级阶地上,对岸汉水南岸为古东津渡(东郭渡),现安康市江北办事处中渡村,与安康水上仅是要塞水西门隔河相望,背依起伏不平的山峦,面临滔滔汉水。秦时在安康中渡台设置西城县,派重兵镇守,原本为一小聚落的中渡台,到秦汉时成为“秦头楚尾,一大都会。” 中渡台历史概况早在夏商之前的古代,中渡台以西的沿江台滩地带被称为“妫墟”,相传是虞舜帝的故里。舜帝曾在此率民农耕陶渔,创建了当时高度的农耕文明。中渡台上祟祀千年、香火旺盛的舜帝庙,于上世纪末遭毁,现仅存“虞帝陶渔河滨处”七字石碑一通。 自春秋战国时期,楚、秦先后辖治汉水中上游地区,设立汉中郡、西城县,两级治所均设于中渡台。至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汉中郡治所西迁南郑后。长达数百年的中渡台,一直是汉水中上游的一方都会。那时的中渡台人来车往,船进船出;贩夫走卒,熙熙攘攘;五行八作,铺坊相连。 中渡台行政区划中渡台隶属安康市江北办事处,江北办事处辖8个社区、13个村委会:临江社区、张沟桥社区、东站社区、西站社区、前张岭社区、后张岭社区、张岭社区、沙石厂社区、长征村、中渡村、晏台村、寇家沟村、张岭村、刘家沟村、李家嘴村、新义村、水田沟村、朱家湾村、柳林子村、双泉村、青峰村。 中渡台历史依据中渡台历史沿革表《志》云:州初治汉水北中渡台,去水不过百步,后移水南。 中渡台历史沿革表 秦 汉中郡东部(中渡台设西城县治) 汉 西汉 汉中郡东部(中渡台设西城县治) 东汉 三国 魏 魏兴郡(治所中渡台西城县) 晋 魏兴郡(治所中渡台西城县) 南 宋 梁州(治所中渡台西城县) 齐 北 梁 西魏 直州(治直城)金州(治所中渡台西城县) 朝 北周 北周天和四年(569),县城改建汉江南岸。 历史资料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今天的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 《世本》:“妫墟在西城西,舜之居。”古称妫墟,现安康市中渡台为古为妫墟遭址。 《 兴安州志》云:“过中渡一里,舜曾居此,一名姚墟。” 据《陕西分区简史》、《安康史简编》、《安康文物名胜》中记载:“虞帝庙,地处安康市江北岸中渡台,与安康水西门隔江相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香火旺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