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毛女 |
释义 | 1 京剧剧目马少波 、范钧宏1958年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中国京剧院演出。李少春饰杨白劳,杜近芳饰喜儿,叶盛兰饰王大春,袁世海饰黄世仁。除运用京剧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和传统程式,还根据内容需要,在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革新的尝试。 ◎ 基本信息编剧:马少波 、范钧宏 导演:阿甲、郑亦秋 演员:李少春 饰 杨白劳;杜近芳 饰 喜儿;叶盛兰 饰 王大春;袁世海 饰 黄世仁 注:1958年,中国京剧院跟北京燕鸣京剧团同时创编现代京剧《白毛女》,赵燕侠率先演出。北京燕鸣京剧团后并入北京京剧团。 故事梗概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在芭蕾舞中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批斗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 京剧白毛女的表演形式是京剧现代戏的表演形式。与当初的样板戏差不多,也可以说是时代戏,这在京剧界早就有这种表演方式;解放前后的梅大师,冯子合都演过时装戏,就是这种表演形式。剧中的黄世仁花脸应工,穆仁智小花脸应工,杨白劳是老生,喜儿青衣花旦两门抱,大春是小生,王大婶是老旦应工。念白都是京白,偶尔带几个上口字。板式也是京剧常用,西皮,二黄,有摇板,流水,反调 ,娃娃调。 ◎ 歌词选段 北风吹北风吹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飘 年来到 风卷那个雪花 在门那个外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我盼爹爹快回家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哎~~扎呀嘛扎起来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扎呀嘛扎起来 在音乐声中结束! ◎ 京剧《白毛女》的曲谱2 歌剧剧目白毛女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 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 简介【词语】:白毛女 【注音】:bái máo nǚ/rǔ ◎ 总述《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创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 人物原型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阜平县易家庄一带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 也有说法说白毛仙姑在山西。 后来还有人说四川的罗昌秀是现实中的“白毛女”。罗是1956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说白毛女的故事出于贺敬之的故乡山东台儿庄,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扬最早指定《白毛女》的编剧的作品不合意,周扬临时指派贺敬之进行编剧。《白毛女》的想法在贺敬之加入之前就有了。 ◎ 创作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 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剧本情节是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剧中的“红头绳”、“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 作者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 丁毅 执笔 ◎ 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创作背景《白毛女》是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指引下诞生的大型新歌剧。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的。 主题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和新社会,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 2011新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的2011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将于6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谭晶将在新版《白毛女》中扮演喜儿,66年前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昆亲自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 第一代“喜儿”王昆任艺术总监,谭晶、孟广禄、雷恪生等出演,胡玫任总导演,李心草担纲指挥……这样一部汇集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将“重生”于舞台,着实令人期待。 作为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王昆坦言自己的心愿就是能把这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红色经典保留传承下来,尤其是剧中的音乐。“《白毛女》借鉴了西洋手法和技巧,但又保留了自己的草根味道,打造了一出天衣无缝的中国式民族歌剧,这正是它里程碑意义的所在”。 为了自己的心愿,86岁高龄的王昆身为该剧艺术总监,对剧中凡是有唱段的演员都是手把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唱法,“希望将当年的感动再现给21世纪的观众们”。 “喜儿”谭晶:做梦都在哭爹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国家大剧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北京市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承办,延安鲁艺文学院校友会协办的2011版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将于6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6月15日下午,该剧艺术总监、声乐指导王昆、总导演胡玫与谭晶、雷恪生、孟广禄等主演与媒体见面。歌唱家王昆曾是66年前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如今她已经是86岁高龄,但仍旧手把手地教几位主演演唱。她尤其重视“喜儿”这个角色,选定了总政歌舞团歌唱家谭晶担纲喜儿的A角。谭晶表示,尽管之前演了一些音乐剧和歌剧,但《白毛女》确实是这里面最难的。她笑称:“现在做梦都是哭爹”。 胡玫执导复排 保留经典情节 总导演胡玫在复排中保留了“扎红头绳”等许多经典情节,融汇了诗、歌、舞的表现手法。她在谈到与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的合作时,提到该团在建制上离歌剧确实有距离,没有管弦乐团和歌剧演员,所以主要角色是从不同院团汇集起来的。该剧还请到了作曲家赵季平担任音乐总监,李心草担任乐队指挥。见面会现场,在钢琴伴奏下,谭晶与孟广禄来了一段现场版“杨白劳喜儿父女对唱”。对于谭晶版的“喜儿”,胡玫导演称赞有加。她们的第一次合作还是在电视剧《乔家大院》。当时,有位朋友向胡玫推荐了谭晶演唱主题歌。在录音棚里,胡玫听着听着就被感动得流下眼泪,她对谭晶的声音记忆深刻。这次《白毛女》的排练中,胡玫也相当满意谭晶的表现:“她把民族唱法与现代的呼吸方法融会贯通,戏剧表现力也炉火纯青。” 花脸孟广禄变受气杨白劳 黄世仁A角由国话的老戏骨雷恪生担任,杨白劳A角由京剧名家孟广禄出演。众所周知,孟广禄在戏曲舞台上一直是唱“花脸”,演出的都是包公这一类的角色。而这一次让他出演民族歌剧,还是一个备受欺辱的老农角色,确实让人意外。王昆眼中,孟广禄这个人“很奇特”。在一些轻松的场合,孟广禄还唱过通俗歌曲和新疆民歌,唱的还不错,所以王昆决定让他跨界演一回歌剧。此外,王昆还亲自挑选了5位B角“喜儿”。有趣的是,这几个出演“喜儿”的演员,有唱河北梆子的,有唱通俗的,还有原生态唱法。她们被选中演民族歌剧,都是因为嗓子好,也会在王昆的调教下,达到最中国化的呈现。王昆强调:“唱中国歌一定要有中国味。” ◎ 喜儿形象简析喜儿是《白毛女》的主人公。美丽天真,勤劳纯洁,跟父艰难度日,父惨死后,受到黄世仁家残酷虐待,激起仇恨、反抗怒火,逃进深山,以惊人毅力苦熬岁月,等待报仇一天。虽已满头白发,终于迎来“太阳底下把冤伸”的一天。 她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农民,特别是妇女的苦难典型,她的顽强反抗精神,凝聚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 杨白劳形象简谈杨白劳是喜儿的父亲,是与喜儿相对照的形象。他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很低,年关躲债七天,但忍耐使他遭受地主更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虽看清地主等的反动本质,却看不到出路,没能反抗,卖女后,痛苦自杀。 他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 《白毛女》在歌剧艺术形式上的独特创造《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 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 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 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 而这段歌词,是故事开始时,老杨给女儿买来一条红头绳,喜儿乐得又唱又跳的情景。 5、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中女主角喜儿的命运半个世纪来曾感动过无数中国人。2002年12月31日,喜儿的原型、80岁高龄的“白毛女”罗昌秀在家乡四川宜宾因心肌梗塞去世。 据《北京晨报》报道,“白毛女”的原型名叫罗昌秀(左图),1923年出生在宜宾县凤仪乡,当地的恶霸地主先后逼死她爸爸,打死她哥哥。16岁的罗昌秀被迫躲进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深山老林,过了17年野人般的生活。1956年,罗昌秀被救下山,年仅33岁的她“重返人间”时已经是满头白发。 与世隔绝17年的罗昌秀曾被选为宜宾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罗昌秀婚后生下一儿一女。 “白毛女”儿子:曾当乡党委副书记 1958年,被政府救下山的白毛女与小河社联合生产队队长文树云结婚,第二年就生了儿子。为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怀,白毛女给儿子取名文关怀。 日前,年过半百的文关怀深情地对记者说:“母亲的传奇经历影响并激励着他的一生,他本人也受到了组织上特别的培养与关照。”参军入伍时,接兵干部向首长汇报他是“白毛女”的儿子后,各级首长都专程来连队看望他,鼓励他在部队好好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 “那时感到特别光荣,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为‘白毛女’争口气,决不给‘白毛女’丢脸。”文关怀介绍,他入伍两年,在训练方面特别是野战施训等方面很出色,于是部队特别把他从一般的连队调到一个先进连队里的先进班,让他感到一种强烈的荣誉感,自己也因各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部队嘉奖。 退伍后,文关怀先后到工商所、乡政府等单位工作,先后任黄格乡、凤仪乡党委副书记和工商所所长,分管的文教、计划生育等工作多次受上级表彰。 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但文关怀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真诚待人。 “白毛女”的孙子文强去年毕业于四川交通技术学院,学的是桥梁专业,目前在一家大型铁路单位实习,受到器重。 2007年,孙女文清华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学院。她说,自己跟哥哥和表哥一样,已经很少向人主动提起他们是“白毛女”的孙辈了,但他们的脑子里仍然牢记这一光荣的家族史,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上进。 “白毛女”的外孙王德奎干的是技术活。如今,他大学毕业后只身到浙江宁波一家大型企业干起了车间里的技术指导。小伙子正在争取在当地落户安家,接父母去大城市享享福。 ◎ 赏析《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1945年5月,《白毛女》在延安公演,向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取得极大的成功。在此后的演出过程中,剧本又不断修改,日臻完美。由于思想上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白毛女》在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白毛女》全剧共五幕。第一幕有四场,课文只选了第一场和第二场。第一幕是剧情的开端,交代了剧情发生的时间(1935年冬,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和地点(河北某县杨格村,被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村),提供了本剧主人公生活、活动的具体环境和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在头两场戏里, 剧中的主要人物先后登场,显示了各自的鲜明性格,很快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将剧情引向深入。 第一场写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点明是除夕之夜,增强了悲剧气氛。喜儿是全剧浓墨重彩塑造的反抗型的农民形象,但她的性格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她刚出场时,我们看到的喜儿还涉世不深。生活虽已给她心中投下阴影,但她仍充满希望和幻想。她焦急地盼望出外躲债的爹爹“快回家”,为的是好“欢欢喜喜过个年”。杨白劳回来后,喜儿高兴地接过爹爹带回的二斤白面,惊喜地让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羞涩地和爹爹撒娇,欢快地贴上门神“叫那要账的穆仁智也进不来”,“故作不知”地打断爹爹谈她婚事的话头,作品通过不多的动作和唱白,使一位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农村姑娘跃然纸上。这样写,后面的飞来横祸对她的打击才显得更沉重,更震撼人心。和喜儿不同,杨白劳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肩负着生活重担,因而精神是疲惫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为他登场后设计的唱段和一连串动作,如“畏缩地看看四周”,“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急切地”问等,着重表现的是“躲账”带来的担惊受怕的紧张心情。当他以为“总算又躲过去”了时,情绪马上好转,从怀里掏出三件微薄的“年货”,生动地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二斤白面和一根红头绳,表明了他对喜儿的疼爱,也表明他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贴门神揭示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了他向往着摆脱地主压迫、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的最简单的要求。从杨白劳对喜儿婚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生活前景不甚乐观,但他为争取女儿幸福而劳碌奔波的决心是坚定的。这一场戏表现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情调,把杨白劳、喜儿和广大受压迫的农民的愿望充分表达出来。穆仁智突然上场,立刻改变了场上刚刚舒缓的气氛,剧情又起波澜。杨白劳随穆仁智走下台为观众留下了悬念,预示出戏剧冲突即将爆发。 第二场写黄世仁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场景和气氛的渲染同第一场对比极为鲜明,“几家欢笑几家愁”,显示着两个阶级的对立。“逼债”的戏写得很有层次。黄世仁“微醉,心满意足地剔着牙齿”上场后的唱白,勾画出了一个恶霸地主的嘴脸,点明了他无耻的企图。杨白劳“畏畏缩缩”的进来,显示出性格的软弱;“快回还”的企盼表现出对黄世仁的幻想。黄世仁先是假装客气一番,不动声色地算账,然后要求杨白劳“立地勾账”。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台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反衬出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真面目。在穆仁智趁机提出把喜儿领来抵债时,杨白劳如闻霹雳,哀号求告。黄世仁、穆仁智一唱一和,花言巧语,百般哄骗。杨白劳虽然软弱可欺,但要夺走命根子,决不答应。黄世仁翻脸无情,命穆仁智快写卖身文书。逆来顺受的杨白劳尽他的可能进行了挣扎和反抗:他“上前拖住”黄世仁不让他走,“疯狂地拦住”穆仁智,质问他,还要“冲出门去”,“找个说理的地方”。但在穆仁智的软硬兼施和黄世仁的威逼恐吓之下,杨白劳在昏迷中被强迫按下了卖女儿的手印。黄世仁怕杨白劳死在他家,嘱咐穆仁智抢人时“多带几个人去”,“千万不要把风声闹大了”,可以看出他表面上理直气壮,实则色厉内荏。杨白劳苏醒过后,对黄世仁的认识从来没有这般清醒,仇恨的发出了“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的控诉,但他的抗争也仅此而已。他对生活的彻底绝望,对恶势力的束手无策,对女儿的深切的爱,对自己的痛责,使他必然走向自杀这个人生的终点。在力量对比悬殊的冲突中,杨白劳失败了。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黄世仁阴险、凶残、贪婪,穆仁智媚上欺下、狡诈狠毒,杨白劳懦弱、忠厚、善良。激烈的戏剧冲突正是在这一组性格根本对立的人物之间展开的,而人物性格也在戏剧冲突中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和深化。 《白毛女》是歌剧。从课文选的两场戏里,可以看出歌剧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点(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歌剧的特点,主要是以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如第一场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很好地起了这种作用。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杨白劳躲账回家,从怀里掏出红头绳时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这段唱词本身就是诗,押韵上口,适宜吟唱,表现出杨白劳为没有能力给女儿买花的歉疚、对女儿的深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剧中的独白和对话,往往是在演员歌唱之间,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用吟诵的调子或插话的形式来进行的。《白毛女》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虽然在歌剧中居于次要地位,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贯穿许多主要情节,和音乐歌唱结合得紧密自然。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同时,它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在音乐上,《白毛女》采取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杨白劳躲账回来所唱的“十里风雪一片白”,是根据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的,曲调深沉低昂,是刻画杨白劳基本性格的音乐主题。刻画喜儿性格的音乐主题主要来自河北民歌《青阳传》和《小白菜》,并贯穿全剧,随着喜儿性格的变化而变化。如“北风吹”一段,选用的是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当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相遇时,为了表现喜儿强烈的阶级仇恨,就采用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的曲调。 在歌剧的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有机结合的传统,以此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推动剧情发展。如喜儿出场就是用歌唱叙述了戏剧发生的特定情境:“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大婶子给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然后用独白向观众介绍了身世和家庭。其他人物,如杨白劳、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时,通过歌唱作自我介绍,有的地方也用独白叙述事件过程。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也注意学习戏曲中的道白。 在语言上,《白毛女》的对白是提炼过的大众化口语,自然、淳朴,常使用民间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穆仁智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吃不了兜着”,“胳膊抗不过大腿”,就是富于性格的口语,有民族特色。歌词凝练、深刻,一般采用传统戏曲唱段中句句押韵的方式,音韵和谐、铿锵,琅琅上口;同时学习了民歌和传统戏曲中抒情写意的方式,大量使用比兴、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巧用对比,也是《白毛女》的一个重要特色。杨家贫寒凄凉,苦度年关,黄家张灯结彩,欢度除夕,场景气氛的对比反映了严重的阶级对立;黄家堂后猜拳行令,狂欢作乐,堂前讨租索债,逼迫卖女,内外情景的对比揭示了地主阶级用穷人的尸骨建筑自己天堂的罪恶本质。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上,剧中人物性格迥然不同,黄家主奴的凶残,杨白劳的纯朴忠厚,正反分明,对比强烈,形成尖锐的戏剧冲突,突出地表现了主题。在刻画反面人物时,多以夸张的语言突出其本质特征。如穆仁智上场时“讨租讨租,要账要账”的唱段和黄世仁上场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唱段,就把狗腿子和恶霸地主的不同身份与丑恶灵魂表现得入木三分。 3 中国电影(1950年)中国电影名,本片根据同名歌剧改编;原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陈强等主演;其主要剧情为:解放前,在华北的一个偏僻农村里,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同村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杨白劳用其女儿抵债,杨白劳被迫自杀,喜儿被抢入黄家,受尽折磨后被黄世仁奸污,后喜儿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的大春回到家乡,终于为喜儿伸冤雪恨,重见光明……本片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6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中文名:白毛女 外文名:The White-haired Girl 出品时间:1950 出品公司:东北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王滨、水华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 类型:剧情 主演:田华,张寿维,胡朋,李百万,陈强,李壬林 片长:130分钟 上映时间:1950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 基本信息片名:《白毛女》 获奖:获1951年第6届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编剧:水华、王滨、杨润身(根据贺敬之、丁毅的同名歌剧改编) 导演:王滨、水华 摄影:钱江 美术: 卢淦 作曲:瞿维 片长:130 类型:故事片(黑白) 时间: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摄制。 ◎ 主要演员田华——喜儿 张守维——杨白劳 李百万——大春 胡朋——王大婶 陈强——黄世仁 李壬林——穆仁智 ◎ 剧情简介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及其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 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 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 ;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日久,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 ,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 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喜儿绝路逢生后,白发复换青丝,终于和大春喜结良缘。 本片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 故事梗概解放前,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 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 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 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 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 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 幕后花絮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 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杨白劳、大春、张二婶以及反派人物黄世仁、穆仁智等,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从整体构思到艺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以比兴的手法,结合蒙太奇的运用、情绪的对照及情节的呼应,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命运和性格,又深化了主题。 在音乐方面,它借鉴同名歌剧所长,又有所发展,富有民歌风味的韵词和曲调,和谐优美,为本片增添了艺术光彩。 该片的成就和特点,使《白毛女》成为新中国电影探寻民族风格的重要作品。 4 古文◎ 正文佃户杨白劳,早失偶,育有一女,名曰喜儿,许配同村大春。地主黄世仁,为富不仁,以田赋相逼。杨号呼无路,遂自尽。喜儿顿陷虎口,为黄所污。既而黄又欲售之。喜儿无奈,遂中夜脱逃,走深山而匿,撷果自食。为延生以报仇,潜入古寺,攫供品以啖,人皆以为鬼魅。后义军至,为大春截获。大春熟视,乃喜儿也。喜儿自述坎坷,二人不胜唏嘘。此正可谓:漫漫长夜见旭日,地覆天翻人间易。自次世上无苛政,豺狼虎豹成灰烬。 ◎ 译文有个佃农名叫杨白劳,早年失偶,养育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喜儿,许配给了住同一个村子里的名叫大春的青年。(村里有个)地主叫黄世仁,(此人)为富不仁,逼(杨白劳)交租,杨白劳呼喊求助无路可走,于是自杀而死。喜儿立刻陷入虎口,被黄世仁所奸污了。接着黄世仁又想把喜儿卖掉。喜儿没有办法,就在半夜里逃跑了,跑到深山然后躲藏起来,采摘野果吃。为了报仇而生存,偷偷进入古寺,抓人们供给菩萨的供品吃,人们都以为她是鬼。后来解放军到来,喜儿被大春抓住了。大春仔细看看,正是喜儿啊!喜儿自己说出了(她)的坎坷经历,两个人不由得感慨起来。这正是:漫漫长夜后终于看见日出了,地覆天翻(的革命)让劳动人民都当家作主人了。从此世界上没有残酷的政令,豺狼虎豹般的压迫者都被人民烧成灰烬(打倒了)。 ◎ 字词解释为:做 以:用 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为:被 既而:不久 售:卖 走:跑 匿:藏 撷:采摘 啖:吃 魅:传说中的鬼怪 乃:是 易:改 自此:从此 苟政:残酷的政令 自尽:自杀 熟视:仔细看 坎坷:不幸的经历 ◎ 文言知识1.相。“相”在文言中有个很特殊的解释,它可以指代人、事、物。上文“以田赋相逼”中的“相”,指代杨白劳,意为黄世仁用缴租税逼迫他,而不能理解为“互相逼迫”。 2.文言中表示“不久”的词有很多,例如:俄而、未几、既而等。 5 芭蕾舞剧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东方韵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故事片,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 基本信息◎ 舞剧基本信息外文名称: The White-Haired Girl 类别: 故事片 剧情介绍 1964年上海东方韵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艺术指导黄佐临 ,编导胡蓉蓉等。主要演员有顾峡美、蔡国英和凌桂明。后逐渐发展成大型舞剧。1965年首演。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是文化大革命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 有关注解1.关于白发,因为喜儿逃居深山多年,阳光和营养缺乏吧。其实是要表现命运的悲惨。 现实来说主要原因有两点:营养不良,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铜)等;或者是过度焦虑、悲伤等严重精神创伤或精神过度疲劳。 2.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等作曲。 3.1940年。晋察冀边区(现河北省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杨各庄) 4.红头绳 ◎ 舞剧内容梗概◎ 序幕解放前,黄世仁家大门口。被残酷压迫的农民们,被鞭笞着走过黄家大门。歌声:“多少长工被奴役,多少喜儿遭迫害。诉不尽的仇恨啊,汇成滔天江海……”。 ◎ 第一场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杨各庄,杨白劳家,除夕。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杨白劳躲债刚回来。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狗腿子穆仁智闯进杨白劳的家,要逼喜儿抵债。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活活逼死。王大春和乡亲们赶来,黄世仁开枪阻住众人,硬把喜儿抢走。 王大春等要和敌人拼命,地下党员赵大叔劝阻,让他们去参加八路军,闹革命。 ◎ 第二场黄世仁家。喜儿受尽凌辱,终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 ◎ 第三场芦苇塘边。喜儿躲进芦苇丛中,穆仁智等追来,在河边发现喜儿失落的鞋子,认为她已投河而死,扬长而去。喜儿逃脱后满腔仇恨,发奋高歌:“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 第四场荒山。喜儿在山中与风雪、野兽搏斗,几番春秋,一头青丝变白发……她更加勇敢地等待报仇的时机。 ◎ 第五场解放了的杨各庄村头。八路军中的王大春和小分队在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张二婶对他们诉说喜儿的遭遇。赵大叔和王大春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和汉奸地主黄世仁斗争。黄家的丫环来报告:“黄世仁要逃跑。”赵大叔和王大春等立即追击。 ◎ 第六场奶奶庙中。黄世仁、穆仁智逃跑途中躲进庙中避雨。白毛女喜儿也在庙中,见到不共戴天的仇敌,追打黄世仁和穆仁智。赵大叔、王大春等追至奶奶庙,发现黄世仁雨伞,众人追了下去。大春在庙中搜索,发现了白毛女喜儿,将其尾随其后。 ◎ 第七场白毛女喜儿回到山洞,王大春赶来,二人终于相认。王大春带着白毛女喜儿迎着太阳走出山洞。 ◎ 第八场广场。喜儿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喜儿向八路军控诉了黄世仁的罪恶,群众也纷纷起来控诉,要求严惩汉奸恶霸黄世仁。 ◎ 尾声大春带领八路军小分队奔赴前线,白毛女喜儿和一些青年参加了人民军队——革命向前进…… ◎ 责任者演出单位: 上海市舞蹈学校 责任描述 创作者艺术指导:佐临。编导: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作曲:严金萱(“北风吹”等系歌剧原曲)。配器:陈本洪、张鸿翔、陈燮阳。舞美设计:胡冠时、杜时象、朱士扬(景),张小舟(灯光),李苏恩等(服装),程漪芸(化妆)。 出者主要演员:蔡国英(饰喜儿),顾峡美(饰白毛女),凌桂明(饰王大春),孔令璋(饰赵大叔),董锡麟(饰杨白劳),徐珏(饰张二婶),王国俊(饰黄世仁),陈才喜(饰穆仁智),傅艾棣(饰黄母)。乐队:上海舞校管弦乐队。伴唱:上海广播文工团。独唱:朱逢博、刘文炳等。指挥:樊承武。 ◎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本剧是依据著名歌剧《白毛女》改编、创作的,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中国芭蕾舞剧。1965年在上海首演期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观看了演出,认为“基础很好,方向对头”。继而为缅甸和刚果等国国宾及各国使节演出,获得好评。1966年“五一”节在北京,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阿尔巴尼亚等国国宾观看演出并与演员合影。1967年晋京在人大小礼堂汇报演出,毛泽东主席等观看,并非常高兴地与演员合影留念。198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生九十周年再次公演。本剧曾先后赴朝鲜、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剧艺术片。本剧上演以来,相继有二十四个省市艺术团体和中国铁路文工团、中国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等学习演出。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经典舞蹈作品”。 ◎ 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抗战前,陕北地主黄世仁逼佃户杨白劳以女喜儿顶租,杨白劳悲愤自杀,黄世仁抢去喜儿。 已与喜人订婚的主大春,夜入黄家营救喜儿,惊动了守友人,不得已逃走。喜儿饱受凌辱与虐待。黄家女仆张二婶帮助喜儿逃出黄家,藏在深山数年,登发变白,村民以为神,号称“白毛仙姑”,香火不断,喜儿赖以得生。八路军解放了陕北,大春已成为战士回乡。听说仙姑的事,乘夜侦察,与喜儿重逢。在群众斗争会上;判处黄世仁死刑,喜儿重返家园。 1958年范钧宏根据同名歌剧改编,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演出。为京剧现代戏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 芭蕾舞剧《白毛女》—松山芭蕾舞团早在1958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松山芭蕾舞团就冲破阻力,来中国上演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国观众第一次在芭蕾舞台上看到了大家所熟悉的白毛女的形象,主演松山树子因此被称为芭蕾“白毛女”的“祖奶奶”。近50年来,该团多次访华演出,坚持进行广泛的中日文化交流,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2年,周恩来总理向战后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日本国会议员帆足计赠送了电影《白毛女》。清水正夫、松山树子夫妇看了电影《白毛女》之后,被人类战胜苦难走出苦难积极向上的精神感动,在中国方面有关人士的协助下,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1955年2月在东京首演,获得成功。6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松山树子见到中国代表团团长郭沫若,从此松山芭蕾舞团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7月,松山芭蕾舞团访华,周总理特意把王昆、田华找来,安排了中国和日本的“白毛女”团聚。1958年,松山芭蕾舞团来华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 松山芭蕾舞团是第一个把中国电影《白毛女》制作成同名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他们此举比中国要早9年。1964年,松山芭蕾舞团进行第2次访华演出时,全体演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松山回忆道:“在和毛主席交谈过程中,他多次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是老前辈了!’毛主席称我们为老前辈,我们很难为情,这是由于中国从这一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京剧现代化和古典艺术的改革,而我们则已经把《白毛女》改编成了芭蕾舞。所以称我们为老前辈,以此来鼓励我们。” 6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书 名: 白毛女 作 者:本社连环画创作组 编文,颜梅华 绘画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 ISBN: 9787532267231 开本: 16开 定价: 18.00元 ◎ 内容简介《白毛女》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某地杨各庄,贫农杨白劳和闺女喜儿相依为命。汉奸恶霸黄世仁上门逼债,杨白劳含冤而死,喜儿也被抢走。青年王大春满怀仇恨,投奔了八路军。 喜儿在黄家受尽折磨,坚贞不屈。她在张二婶帮助下,冲出虎口,逃进深山。旧恨新仇、风霜雨雪使喜儿的头发变白了,但她报仇雪恨的意志却更加坚强。 盼星星,盼月亮,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军民团结,除奸反霸,坏蛋受到应有的惩罚。喜儿终于翻身,见到了阳光。 《红灯记》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秘密工作者铁道工人李玉和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被捕而英勇就义。而由其女儿继承遗志,完成任务。 《沙家浜》: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苏常熟沙家浜,我党秘密工作者阿庆嫂开了一个春来茶馆作为联络站。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等18名伤员到这里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秉承日本人的旨意围剿新四军,企图抓获这一批伤员。阿庆嫂在县委书记程谦明的领导与安排下,带领沙家浜民兵和群众同敌人展开了勇敢机智的斗争。隐蔽在芦苇荡里的郭建光率领战士主动出击,阿庆嫂等里应外合,消灭了日伪军,取得了胜利。 ◎ 图书目录白毛女 红灯记 沙家浜 7 中国电影(芭蕾舞剧,1970年)◎ 基本信息电影片名:白毛女(七场芭蕾舞剧) 上映:1970年 颜色:彩色 类型:舞台艺术片 导演:桑弧 编剧:上海市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 摄影:沈西林 中国电影(芭蕾舞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70年,其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时期,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杨白劳用其女儿抵债,杨白劳奋起反抗,被打死。喜儿也被抢进黄家。贫农青年大春与喜儿自幼青梅竹马,为替喜儿报仇,投奔八路军。在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进深山。她的头发渐渐变白。大春所在的八路军某部解放了杨各庄。从深山中找回喜儿,镇压了黄世仁。喜儿翻身后,参加了八路军。 ◎ 主要演员茅惠芳.... 喜儿 石钟琴.... 白毛女(喜儿) 凌桂明.... 王大春 钱永康.... 赵大叔 董锡麟.... 杨白劳 徐珏 .... 张二婶 王国俊.... 黄世仁 陈旭东.... 穆仁智 傅艾棣.... 地主婆 ◎ 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杨各庄,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以逼债为名,强抢贫农杨白劳的女儿——喜儿,杨白劳坚决反抗,被恶霸地主活活打死,喜儿也被抢走。 自幼与喜儿青梅竹马的青年农民王大春,为替喜儿报仇,要和地主拼到底。他和乡亲们在地下党员赵大叔的指引下,投奔了八路军,拿起枪杆子闹革命。 喜儿在黄世仁家受尽欺凌,在张二婶的帮助下,终于逃出虎口,奔向深山。在山林之中,喜儿吃野菜树根,由于长期不见天日,以及缺乏营养,她的头发渐渐变白了。 大春所在的部队解放了杨各庄,并从深山里救出了喜儿。大春和八路军小分队留在杨各庄发动群众,军民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反霸斗争,清算了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的罪行,为喜儿伸了冤报了仇。 8 连环画书名:白毛女(65年上美版)绘画:华三川 原著:水华 王滨 杨润身 改编:大鲁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1965年3月1版1印 色 彩:黑白 语 言:繁体中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