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秩堂 |
释义 | 名胜古迹(1、皇雩仙 2、龙家祠牌坊 3、雩江书院 4、东坑水库 5、三大学士故里碑亭 6、岳飞墨庄题 7、岩子龙 8、蝙蝠洞 9、吴楚雄关城隍庙 10、秩堂祠堂) 特色产品(1、秩堂什锦茶 2、秩堂水酒 3、秩堂血鸭 4、秩堂狗肉 5、秩堂陷豆腐 6、秩堂酱品) 历史名人(1、谭斗南 2、谭朝佐 3、谭奇可 4、谭玉瑞 5、谭公望 6、廖希颜 7、张治 8、谭希思 9、彭维新 10、彭国栋 11、彭少安 12、彭问津 13、李文开 14、谭国俊 15、谭文邦 16、龙书金 17、李振声 18、彭柏山 19、陈希云 20、萧道生 21、谭汤池 22、刘长希 23、龙舒林 24、刘运生 25、陈斌 26、彭小莲) 基本概况1、地理与姓源茶陵县辖镇(2009年12月2日撤乡建镇)。位于茶陵县东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北与江西省莲花三板桥乡、永新高溪乡接壤,西、南与茶陵县严塘、高陇为邻,距县城44公里。镇政府所在地为彭家祠(地理位置:维度: 26°56’35.84” 经度: 113°51’33.71”)。辖18个村,165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万余亩,山林面积16万余亩,人口约为2.6万。谭、陈、刘、彭、龙为秩堂的五大姓氏。据《茶陵县志》记载,原秩堂(不含小田乡)共有108个姓氏,总人口21818,谭姓5197人;陈姓3409人;刘姓3285人;彭姓3280人;龙姓2894人。500-1000人的姓氏有李姓;100-500人的姓氏有:朱、贺、颜、周、吴、罗、张、谢、曾、蓝、肖等11个姓氏。其中,谭姓主要集中在上坊、毗塘、吉川、大傅、晓塘、田东、大湖。陈氏主要集中在合户、胡家坊、塘下。彭氏则是集中在彭家祠、石龙和小田。刘氏主要分布在马首、东首、胡里、横冲、沂江、大湖、小田和黄草。龙氏分布在皇图、东首、东坑、水屋里。 2、地名变革秩堂,唐朝称雩江、茶江,宋代称雩江,明朝至清朝称大田。清末民初又称为雩江乡,含秩堂与今天高陇的光泉、龙集(李东阳的家乡)两村,历史上称茶乡,也称“上三都”(16、17、18都)。在茶陵县内称茶乡,是指茶水流域,包括今天的秩堂、高陇、八团、七地、火田等相同方言区。解放初期在这里划分为第三和第八两个区,所以,后来称“三八区”。秩堂一词原系彭氏宗祠“秩叙堂”之简称,旧为村名,后改为乡名。1949年属二区、三区,1956年设乡,1958年为建苏公社,1961年析置秩堂公社(含原小田乡),1977年一分为二,成立秩堂公社和小田公社,1984年秩堂公社改称为秩堂乡。原小田乡1977年从原秩堂公社划出东坑等六个山区大队成立小田公社,1984年改称为小田乡。2005年原小田乡与秩堂乡合并设立新的秩堂乡。2009年12月2日,经湖南省民政厅批准(湘民行发[2009]13号),同意撤销秩堂乡设立秩堂镇。据《茶陵县志》记载,秩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500年左右,距今有2500年的文明史。 3、交通状况秩堂的交通极为方便。目前有三条水泥路与外界相连。高彭公路(XB58)是秩堂通往茶陵的主要公路,每天都有十几趟客车通过这一公路往返于茶陵与秩堂之间。月江桥至严塘的公路(XD60)是原小田乡的五个村通往茶陵的主要公路。另外还有彭家祠至江西莲花三板桥公路。新建的茶文铁路(茶陵—文竹)通过秩堂乡安坑村与彭家祠村。秩堂境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目前主要的水泥公路有:彭家祠—合户公路、彭家祠—安坑公路、关头亭—沂江—黄草公路、田湖—东首公路、光泉—大付坪—吉川公路(2007年新修)、吉川—马首公路等。 行政区划秩堂镇辖:彭家祠、安坑、晓塘、合户、田湖、东首、马首、吉川、沂江、皇图、石龙、毗塘12个村委会,2005年并入原小田乡的小田、锡湖、金湖、太湖、东坑、黄草等6个村委会。目前共有18个自然村。各村情况如下(据2004年资料): 彭家祠:12个村民小组,人口2180 安坑: 6个村民小组, 人口450 晓塘: 13个村民小组,人口2626 合户: 14个村民小组,人口2609 田湖: 15个村民小组,人口2691 东首: 7个村民小组, 人口1156 马首: 9个村民小组, 人口1368 吉川: 7个村民小组, 人口1040 沂江: 10个村民小组,人口1260 皇图: 14个村民小组,人口2343 石龙: 8个村民小组, 人口1452 毗塘: 12个村民小组,人口2194 小田: 12个村民小组,人口1432 锡湖: 5个村民小组, 人口495 金湖: 5个村民小组, 人口626 太湖: 4个村民小组, 人口641 东坑: 5个村民小组, 人口418 黄草: 6个村民小组, 人口452 秩堂方言秩堂在行政区划上是属于湖南管辖,但它的语言却不是湘语,也不是赣语,而是属客语。茶陵话是属于赣语中的“吉茶片”(吉安与茶陵片区,包括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泰和、永丰、安福、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市、万安、遂川、萍乡市、分宜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而秩堂话是属于客语中的“于桂片”(江西于都县与湖南桂东县等片区)。依据国家语言委员会的界定,茶陵的“江口、桃坑、舲舫、尧水、严塘、小田、秩堂、高垅、八团、湘东等乡说客话,属客话于桂片”。秩堂话俗称茶乡话。茶乡话在茶陵方言区划上属“三八区”方言。这种方言与茶陵官话不同。它只运用于以前的三区与八区,即秩堂、高陇、小田、湘东、火田、七地和八团七个乡镇。其基本情况概括为: 1、声母茶乡方言的声母包括零声母18个。其主要特点是: 没有舌尖后音,普通话的zhi chi shi 一律念作zi ci si 没有r声母的字,茶乡话大多念y或l。如“人”,普通话念ren,而茶乡话念yin或len 没有n声母,普通话念n声母的,一律以l代替。如“南”,念作lan 2、韵母茶乡方言的韵母共31个。其主要特点是: 普通话ou字,茶乡话念eu ,如“周”。 普通话念uo的古入声字,茶乡话多念ue 如“物”、“活”、“国”。 比普通话多出yo韵母。如“药”、“肉”,茶乡话都读yo 前后鼻音不分。普通话ing韵母的字,口头语念ian 如,钉、听、铃、井、轻等。书面语念in 如英,读作yin 无儿化音。 3、声调茶乡话声调有4个。 阴平(高平调44)如:天、高、升、金 阳平(降声调214)如:田、毛、平、湖 上声(高降调42)如:走、马、有、水 去声(中声调34)如:又、尽、事、会 4、词汇称呼:外公——偶公 儿子——徕里(粪机派个、格里恰个) 女儿——妹里 爸爸——嗲嗲 妈妈——姆妈 奶奶——lan lan 姐姐——伽伽 妇女——洋花因 男人——男子因 老人——老官因 婶婶——meng meng 妻子——婆娘 丈夫——男子 他——几 自己——四嘎 时间:上午——调晨调 中午——不含里 傍晚——暗边里 清晨——清神八早 晚上——暗里 今天——今业 傍掉里(上午九点到十点半这段时间) 白天——业里 地点:厨房——灶前 外面——后前 地方——南场 里面——内里 那边——罡该里 这边——该该里 家里——窝里 动物:青蛙——给马 鸟儿——叼里 蝙蝠——檐老须 麻雀——麻几叼里 蛇——啥 虾米——卡公 草鱼——草ong 蜈蚣——公公叉 蝴蝶——飞鹅 蚊子——亚闷 其它:建房——喜窝 为何——馋凯 什么——咋个 睡觉——浑告 犁田——扫田 吃饭——恰饭 我的——我各 理发——剃脑 做梦——打梦纲 会餐——打呀挖 闹矛盾——讨相马 谢谢——南纬因 说话——哇话 学校——合堂 不去——ong 刻 读书——脱须 鸡蛋——子里 衣服——晒衣 嘴巴——吼拐 聊天——打刚 扫把——忙奏 玩具——歇各 皮鞋——皮还 …… 名胜古迹1、皇雩仙皇雩仙庙为南宋孝宗皇帝御封,据《茶陵县志》载:皇雩仙始建于唐朝德宗年间(780—804年),名为“雩仙”,后因驸马谭斗南画此地风景为《里居山水图》呈南宋孝宗皇帝,孝宗喜而题诗,并将其封为“皇雩仙”。皇雩仙门联“一峰纡绾青螺髻,七窍灵通白石泉”,系清朝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所撰。现在所存的建筑系1835年重修的结果。共十四间房屋和四间殿堂,有七间可住的楼房。四眼天井。正门坊中间楷书“皇雩仙”三个金字;金字上方刻着太极八卦图;下方塑着八仙过海,左边王母庆寿,右边关公走麦城等神像,栩栩如生。门坊左右安着“山青”、“水秀”两块石刻。门坊上系着十二只铜质风铃,刮风时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些建筑物因1982年山洪爆发被冲毁。原正殿是祖师殿,殿内三尊巨像为三清师神像和一尊财神像。另塑了一尊不到一米的陈子曾像,腰陂东山人,做过知府,因捐一担粮(十亩田),而塑像祀之。正殿左一是观音殿,供着一尊庄严的观音神像。左二是关圣殿,供关圣帝君、孔圣(牌位上写着大成至圣先生孔圣人)、太乙真人(又称萧真人)。正殿右是龙王殿。龙王殿塑有龙王神像,在其石座上刻有十六、十七、十八三都公建。其来历是清道光年间,在皇雩仙扶鸾所定:刘谭两姓为十六都;彭李两姓为十七都,龙陈两姓为十八都。龙下、松江、光泉以上为三都之内。民国时期改为雩江乡。1945年曾在这里办过私塾,1960年曾办农业中学,由于天长日久,原来的佛像全被毁掉了。好在何延慧,杨辉聪、李志定三位主持保存了原佛像的图纸,1986年重塑神像时,按当地群众要求,部分恢复了原状。现正殿三清殿改为大雄宝殿,塑有四大天王佛像。正殿左一是观音殿,塑一尊千手观音。正殿右龙王殿塑有一尊龙王像,在龙王的前面又塑有尊地藏王菩萨。 2、龙家祠牌坊秩堂乡皇图村龙家祠前矗立着一座气宇轩昂的古牌坊,名为中宪大夫坊。牌坊高约11米,全用石料砌成。坊座石质粗糙,石额质地细腻。整个造型庄重大方,雕刻精秀。石额浮雕内容以《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关公挑袍》、《长板坡》、《甘露寺》、《空城计》等三国故事为主,体现“忠孝节义”主题。而历时近五百年,牌坊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属罕见。中宪大夫坊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与龙家祠同时建造的,是为表石砻龙姓六房基祖龙庆云而建。龙庆云,字际卿,号苔溪。明隆庆年间(1567~1573)任苏州同知,后升任四川龙安知府。因石砻龙姓是东首龙姓的分支,在东首龙姓中,明清两朝先后有四人册封或诰封“中宪大夫”衔。他们是龙文明、龙汝荩、龙德中、龙天鸾。龙文明,明万历巳丑年(1589)进士,历任莱州知府,山东按察使、海防兵备道察副使,册封中宪大夫。龙汝荩,字委生,曾任莱州知府,册封中宪大夫。龙德中,字不倚,清康熙乙亥年(1695)进士,册封中宪大夫。还有攸县人龙天鸾因其子是明嘉靖戊戌(1538)进士而诰封中宪大夫,他也是石砻龙姓的裔孙。因为出了这么多“中宪大夫”,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龙家祠石牌坊时,更名为中宪大夫坊。中宪大夫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目中是神圣的,他们引为自豪。在“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运动中,人们用石灰粉涂刷遮盖了“中宪大夫”等文字,使之保存下来,成为省内外少见的古牌坊,引起了文物界专家的重视。2002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保护文物。 3、雩江书院雩江书院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一所书院,位于毗塘村洲头岭,是清朝嘉庆21年(1816)由茶乡(十六、十七、十八)三都公建的学堂。脉自雩山,蜿蜒而来,树木葱茏,雩水萦绕其前,故取名雩江书院,因地址在毗塘洲头,又叫毗塘书院或洲头书院。整个书院座东朝西,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共有房屋40间,分为内外两个四合院结构,分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等,前厅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个约4平方米的四方天井。雩江书院虽为十六、十七、十八都合办,实为彭世恕、龙俊寅牵头,刘、谭两姓相助倡建的族办书院。倡建者彭世恕,号亭生,监生,三都人士皆推重于他,其孙凤鸣、凤阶相继为庠士;龙俊寅,字亮天,监生,其子孙亦相继为庠士。协办人谭鑫振,毗塘人,字丽生,幼时曾就读于雩江书院,后随亲迁居衡阳,光绪庚辰年中进士,名列第一甲第三名即探花,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加四级。民国20年冬,即1931年12月,书院由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改办为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由小田寨下坪搬入,至民国22年秋,即1933年10月,因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被迫停办。1952年,书院改为毗塘中心小学,后改为毗塘完小,皇塘完小。1958年改为列宁中学,1962年恢复高小,1969年又改为中学,后不断扩建,增大规模。1995年中学扩建,另择新址建了主校区,原校址为分校。2005年9月,改为列宁学校,为中心小学。1956年5月5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同志重上井冈山,返程途径茶陵时,特地视察学校,并题写了“列宁学校”校名。1984年10月该校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被定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东坑水库东坑水库地处茶陵东部,罗霄山西脚,其源头是茶陵名胜之一的皇雩仙。皇雩仙寺院的右边,有七个大泉眼,泉水终年不断地向外冒。这里的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凡到此一游者,无不要痛饮一番。很多城里人还不畏路远山高,专程到此取泉水回家。泉眼附近,冬天雾霭迷漫,夏季凉爽宜人。泉水出皇雩仙后,直泻而下,便进入东坑水库。水库大坝高50米,长600米,库区最宽处约800米,水深平均约30米,总蓄水量1127万m3,能灌溉秩堂、高陇、湘东等三个乡镇的数万亩水 田,使过去那些靠等天水的农田成为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东坑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曾经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艰苦奋斗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建成。2008年末,国家拨巨款重修东坑水库。 5、三大学士故里碑亭在秩堂乡石龙村老鼠坳路口,原有一座凉亭,名“关头亭”,供过往行人憩脚,亭子为拱形石门,上书“关头亭”三字,两边有楹联:前月江,后龙匣,右石砻,三村三宰相;南罗霄,北邓阜,西泰和,一方一名山。亭子正堂中央镶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有“三大学士故里”六个大字。原来在这方圆不足十里的弹丸偏僻之地,从明至清三百年间,先后出了明首辅大学士李东阳、明文渊阁大学士张治、清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时茶陵知州葆亨极为赞誉,为褒扬秩堂人士勤于学之风,乃建亭修碑,以供后人景仰。“三大学士故里”由此而来。古碑为长6尺、宽2尺4、厚6寸的石刻碑。后来,因长年累月,风雨侵蚀,石碑日渐风化破损。2004年秩堂乡人民政府根据群众意愿重修了此碑。新“三大学士故里碑”改用大理石刻,座基为16平方米的四方平台,碑柱为边长2尺4、高1丈8的长方体,东南西北四面皆刻有“三大学士故里”六个大字。三大学士故里碑,既是茶乡文化的历史丰碑,又是茶乡人文的历史象征。二00四年,县委书记阳卫国闻之惊叹,认为如此弹丸之地,三百年间三相迭出,实乃文风鼎盛之故,当弘扬光大,以励后进。秩堂乡党委、政府遂议重新立碑之事,倡议既出,乡民竞从,村组踊跃捐款,乡籍在外人士积极响应,解囊鼎助,县国土、计生、民政、科技等部门拨专款以毕其功,共筹资二十余万元,于二00四年八月奠基,十二月竣工。建纪念碑亭各一,以供游人观瞻,而承乡贤之先绪,宏盛世之徽光。 6、岳飞墨庄题岳飞出任潭州知州、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之前一年,即绍兴元年(1131)秋,曹成率部已窜入攸县、茶陵、酃县、安仁一带,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岳飞接到枢密院命令后,除留下2000人驻吉州(治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保护家属外,其余1万余人进驻袁州(今江西宜春),然后沿着赣江上游,穿过武功山与万洋山之间的谷地,到达了茶陵的秩堂。当时天已漆黑,难以辨认道路。岳飞便命令部队在村外宿营,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茶陵人民首次见到了岳家军的军容。民间传说,岳飞还为这个村子书“墨庄”2字,以纪部队到达时,天黑如墨之意。现茶陵秩堂乡合户村陈姓祠堂内还保存有岳飞题写的“墨庄”二字的石碑。岳飞在墨庄停留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部队就从秩堂出发了。当部队进入高陇境内时,天才渐渐亮了。忽见路旁一座小石山下清泉喷涌。岳飞便命部队就地休息,人喝马饮之后,将士们心爽神清。岳飞也十分高兴,随手在路旁稻田拔出几个禾蔸,蘸以淤泥,在石壁上大书“光泉”二字以抒怀。光泉者,天光见泉水,泉水闪光之意也。后人纪念他,仿迹镌刻石上,并冠以“宋岳忠武王题”,附近的村子也以“光泉村”命名。 7、岩子龙岩子龙景区,是指小田垅溪水下山口至黄草发电站一段十里水系,主要景点有龙口潭和射水崖。龙口潭由乾隆桥、危崖、潭水三部分组成;岩子龙瀑布又名射水崖,处黄草南山里中段,两边悬崖怪石林立,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谈到茶水源,不能不说岩子龙,谈到岩子龙,不能不先说龙口潭。一般人认为,皇雩仙处于茶水的上游端口,其出水的七窍是茶水的源头。皇雩仙的声名远播,与其神奇的七窍有关,更与其庙观以及宋孝宗题画有关,其实,茶水还有另一个源头,其地理位置还在皇雩仙之上。茶水之源,系小田村全境水源汇集而成,这些水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小田村地表下面是沙底和石灰岩,很难存水,停雨十天便现干旱,水哪里去了?原来这些地表水一部分经沙土渗入岩隙,汇入阴河,到皇雩仙,经七窍流出,形成茶水主要源头。另一部分地表水则汇集到龙口潭,经岩子龙下黄草村,依次汇入沂江、光泉等村,再入茶水,成为茶水的另一源头。龙口潭地处小田垅的最下游出口,因水归龙而成,故称“龙口”。这里两岸山岩危耸,树木参天,花草繁茂。水流经约十米的落差注入一个形如戏台的深潭,这就是“龙口潭”。在乾隆年间,人们在水落之处两岸岩石之间建了一座石拱桥,桥面宽约10米,长约60米,桥拱正中石刻“乾隆桥”三字。这里是小田人以及九陇山区的江西人下黄草、赴沂江、入茶陵的必经之路,古为军事隘口,因景观奇特,令人驻足,于是自然成为全天候集市。人们留连桥头,看青山葱碧,听流水潺潺,闻稻菽花香,赏潭水碧波,真是心旷神怡!如若胆大心雄,立于桥边,行走于石栏之上,则风急水寒,桥危潭深,即感肃刹之气,或者攀缘而下,捧喝潭水,沁人心脾,又是另一番乐趣。更有甚者,龙口潭又是天然的游泳池和跳水池,旁有一块三丈高的悬崖,形似跳板。当然,这需要相当大的胆量和本领。据说曾有人为测龙口潭的水深,曾用丝线吊石头沉潭,竞用去6两丝线仍未着底,于是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人再去探过龙口潭之底,因为传说龙口潭直通东海龙宫,无底!而龙王爷对这里的人们也十分关照,每年桃花汛期,龙口潭上有鲤鱼跳龙门,如果你有幸看见,在过去必将金榜题名,在当今高考中定会夺魁,不过,信不信由你。反正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捕鱼捉虾也好,游泳戏水也好,尽管也有不善水者,有失脚者,却从来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而茶乡代代都有杰出傲世者,这是事实。过龙口潭上乾隆桥,沿着崎岖的山间石子路前行二、三里便到了岩子龙。这时,人在十分险峻的悬崖之上,脚底山谷云蒸霞蔚,深不见底,只听得阵阵林涛。抬头往对面山上看去,只见一条玉带从岩口泻出,飘飘而下,注入一片云海,这就是岩子龙瀑布,当地人称之为“射水崖”。这“射水崖”之水来自上游的龙口潭,其流量随上游的水情而变,再加上四季轮回,阴晴雾雨,朝辉晚霞,春花秋叶,于是瀑布更是千姿百态,有时如银柱,有时似彩绢,有时飞花,有时泻玉,气象万千。关于射水崖,相传是古时候一对“青梅竹马”到此山采药,少年不慎跌入深潭被龙王抓去,少女化为岩石,日夜思念,泪如泉涌,遂成瀑布。 8、蝙蝠洞蝙蝠洞,位于小田村寨下坪北面半山腰,系天然溶洞。周围樟树苍翠,古藤野草繁茂,内有三层洞穴,须用手电探路才能进入。第一层为露天洞,约有一间房大,洞口如房门,依山势而开,洞内干净清凉,多数人到此为止。从洞底沿壁向左上角爬,经过一个黑乎乎的小隧洞,就可以进入第二层洞,洞若教室大小,四周岩石高低不同,隐藏大小洞穴无数,手电照处,时有蝙蝠乱飞,原来岩壁上的缝隙里栖息着无数蝙蝠。当地人描述说,每当夏夜降临,日落西山,山头上空,有时出现团团乌云,铺天盖地而来,近看才知是蝙蝠,有的重如飞鸟,张翅一尺多长,如大鹏飞翔。第二层洞底又有一个小洞口,再从此洞口往里下去,便进入第三层洞穴,大若半间房大,洞内钟乳石林立,但空气稀薄。传说曾有人向蝙蝠洞里倒秕谷,数天后秕谷从皇雩仙七窍泉中流出,可见从此洞到皇雩仙十里之遥,地底必有暗河相通,也就可知皇雩仙泉水的来历了。有地方先贤记之曰:“登半山,见一洞,入其内,别有天地,其虫之多,无以数计,其景之怪,如笋如竹,似椅似桌,天下之一观也。” 9、吴楚雄关城隍庙秩堂乡晓塘村与江西田南村的交界处,是古代吴楚交界地,人流、商贸、军事出入之关卡。这里曾有一个城堡,系东汉未年所建的军事工程。城堡大道边立有一块刻有“吴楚雄关”四个大字的碑石。宋朝岳飞、辛弃疾曾在此地驻军。明末张献忠也曾抢此关而先入湖南。在“吴楚雄关”碑东南方向三四百米的地方,有一处古建筑,这就是界市城隍庙。界市城隍庙建于南宋孝宗年间,系东汉城堡的替代物。相传宋孝宗送驸马谭斗南回乡,派一位太监名为服侍他,实为监视他,后太监病死葬于吴头楚尾之界头,托梦与孝宗,要求诰封。孝宗褒其忠诚,封他为吴楚两境界市城隍,就于当地立庙,享两境祭祀,地方官便在原土地庙的基础上改建城隍庙。数千年风雨,历经变迁,城隍庙经过多次拆建重修。一九九三年春,在田南村委会的倡议下,会同秩堂群众捐资数十万元再次重建,于一九九四年十月竣工。这就是现在的城隍庙。庙的正面为一个高约十米的牌坊,正中间朱漆拱门,牌坊的顶为两层飞檐,如大鹏展翅。门两旁白底黑字的对联道:“立庙隆祀典镇江西镇湖南永镇香火,护驾出京师为公主为驸马实为仁宗”。 10、秩堂祠堂谭家祠 谭氏作为秩堂第一大姓,分祠子祠较多。座落于毗塘村塘背上谭家祠,是谭氏中丞公创建,堂曰“惇伦堂”,后多次维修,但由于时世变迁,谭氏宗祠历经劫难,特别是在“文革”中,破坏更为严重。族人于1986年维修,现已为谭氏保留最好的宗祠之一。它面临雩水,耸立于宗族子嗣房屋怀抱之中,蔚为壮观,凡五进,依次为前檐机斗、戏台天井、惇伦堂、钟鼓楼、敕书阁,庭廊广阔,后栋设龛,奉祀始祖德崇公。前檐正门上书“谭氏家庙”四个金色大字,笔力遒劲。机斗坊上书“云阳世家”四字,左右两旁另设两小门,门前各有两座石象石狮,彰显宗祠的威严。谭氏宗祠左右两边还建有附祠,整个布局呈“品”字型,庄严恢宏。谭氏分祠较多,吉川、大附、田东、上坊、晓塘等地都有子祠。谭氏子孙,承先启后,枝繁叶茂,人文蔚起;从谭氏宗祠走出了不少风云人物:古有南宋驸马谭斗南,南宋南雄司马谭朝佐,明浙江廷御史谭公望,明四川巡抚谭希思,清光绪庚辰探花谭鑫振等;今有省统战部副部长谭汤池等。二十世纪初叶,谭玉麟之妻彭福音女士,坚定个人信仰,为妇女解放运动竭尽全力,深得国民政府褒奖,先后有林森、于右任、孔祥熙、孙科等名人为她题词。 陈家祠 陈氏家庙,原名永思堂,乃墨荘陈氏开基祖云兴大公之庙堂,原址建于合户下户山脚下,原名“墨荘书屋”,传说因洪水爆发而冲垮,后迁址于中户,改名为“陈氏家庙”。中堂挂“永思堂”之匾,据永思堂壁上石刻所记,清咸丰庚辰整修过,民国21年(1932)又重修过,2001年经陈氏族人大规模重修,现焕然一新,显得雄伟壮观。陈氏家庙为一进三栋,正门写有“陈氏家庙”四个大字。左右开有两个小门,左宰相,右御史为二世祖天祯、天祥二公,中“墨荘”二字为宋穆忠武王岳飞书,上“忠洁第”乃22世祖纯德公谥“忠洁圣人”之故,内存有宋代名将岳飞亲笔书写的“墨荘”石碑,“三楚世家”牌坊立于祠前,古色古香,祠堂前栋屋顶飞檐上饰有“双龙戏珠”,十分秀美。陈氏在胡家坊、上屋、下屋都有分祠。陈氏子孙,生齿日繁,瓜绵椒衍,世系蕃昌,宰相御史,部长,博士,代不乏人,贤哲辈出,如共和国粮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陈希云将军,共和国大校陈光等。 彭家祠 彭家祠祖祠大约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秩叙堂,原址在秩堂墟上,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误烧,2006年在彭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又在秩堂墟上旧址上重建秩叙堂,展现了彭氏族人精诚团结和对祖宗的敬仰之情怀。彭氏在石龙、隔岭背、真堂都有子祠。彭氏宗族,人才辈出,源远流长,各领风骚,有清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著作等身的民国中将彭国栋,民国少将彭问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著名女作家、编剧、导演彭小莲等。 刘家祠 刘家祠,位于马廊山下、山环水绕的马首村,座东北,朝西南,始建于宋朝淳佑年间,后经无数次的整修扩建,现有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祠的南边是雩水发源地,彩带似的雩水从家庙旁流过。刘氏家庙为三进格局,前栋正门悬“刘氏家庙”四个大字,前栋设有又高又宽的戏台,中栋是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厅,现在成了村级文化中心,在中栋和后栋的接界大门上方,悬挂有“惇伦堂”三个金色大字。后栋与中栋隔开,从大门进去,正中悬刘氏始祖椿公牌位。秩堂刘氏在小田、大湖、黄草、沂江、横冲等都有祠堂。刘氏嗣孙文臣武将难以数计,马首刘氏自始祖茂龄公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期间优秀人物也层出不穷,旧时的忠颖公、字源公、光泰公是国之栋梁材,今有共和国上校刘冠生、刘光武等。 龙家祠 龙氏始祖祠建于明嘉隆年间,距今四百五十余年,原址在东首村,曾先后两次维修,在文革中因破“四旧”被拆掉,建成了村礼堂,故现存的“龙氏家庙”已面貌全非了。龙氏在东坑、三家冲、皇图都有子祠,皇图龙家屋修德公祠,建于明隆庆年间,距今400余年,清同治三年,整修过一次,后又多次修缮,是龙氏现保存最好的祖祠。由龙氏宗祠孕育的名人有:共和国少将龙书金,曾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龙舒林,上校龙书文等。 名胜古迹与宗祠家庙楹联选萃 皇雩仙: 一峰纡绾青螺髻 七窍灵通白石泉 关头亭: 前月江后龙匣右石砻三村三宰相 南罗霄北邓阜西泰和一方一名山 城隍庙: 立庙隆祀典镇江西镇湖南永镇香火 护驾出京师为公主为驸马实为仁宗 庙镇西南千古迹 泽施吴楚万家春 雩江亭: 雩水南来溉良田沃土稻菽芃芃香十里 罗霄东去看层峦叠嶂烟霞灿灿耀千峰 敕命龙头世德第牌坊: 雩水绕坊前源远流长不愧阀国门第 书山障村右钟灵毓秀永镇怀麓家声 晓塘楞严寺: 乔木参天苏学士长留玉带 慈云普地观世音永奠银瓶 小田小源庙: 大地承恩久 源流布泽长 毗塘谭氏家庙: 正门联:自古文武巨 当代科第名 左门联:毗比千家 家兴人旺 塘方一鉴 鉴古观今 右门联:毗接书山 既薪既牧 塘引雩水 濯足濯缨 后殿屏风联: 大政著鸿文 龙湖后殿 马首前瞻雩水清声传远近 中丞垂雅袍 墨庄左拥 琴台右护书堂黛色扑帘栊 晓塘谭氏在孚公祠: 星分翼轸天垂象 界接赣湘地发祥 晓塘谭氏茶湖公祠: 明科楚藩无双士 廷试天下第一人 荣任泰和丞吏掌官刑仁风广波歌湘赣 创建茶湖陂坝兴修水利德泽长裕子孙 晓塘谭氏洪溉公祠: 忠节肇基存义立宗宏农浩气传万世 龙山嵹灵雩水荟秀吴楚文光照千秋 晓塘谭氏源公祠: 缅始祖开基自明披荆斩棘丹心创业性行淑均千古铭墨荘 期后辈奋发于今勤耕苦读励精图治志虑忠纯万代裕塘下 合户陈氏廷玉公祠: 龙蟠祠顶星聚一堂昌后世 凤翔山前风拂三楚振斯文 合户陈氏大邱家声: 墨水长流千古秀 荘花余香十里陈 合户陈氏三楚世家: 雩水西绕碧灌砚田文臣武将誉三楚 罗霄东峙翠映楼阁英才雄杰传千秋 合户陈氏家庙: 墨海巨浪人文蔚起彰祖泽 荘园新风子孙绵延振家声 毗塘谭氏石洲祖祠: 仁慈为本勤耕苦读攀高枝名扬四海 孝悌至上行善积德睦族邻结友五洲 毗塘福主庙: 雩水南来长送恩波流福地 书山西障永绵香火赖主持 毗塘谭氏竹坞公祠: 竹公仁德如高山巍峨千秋耸立 坞嗣忠厚似长河浩荡万古流芳 彭氏家庙秩叙堂: 世承中孝 彭氏始祠 彭氏宗祠惇礼堂门联: 内阁学 状元及第 彭氏宗祠孝友堂联: 萃子孙汇一堂序昭序穆 祀祖宗传百代颂德颂功 李家屋李氏家庙: 仰将军昔日长征不减少保雄风伫望英才齐步伍 喜雏凤他邦奋起要追文正伟绩全凭祖荫显辉煌 沂江朱家祠: 基厍建阳传家累代历朝武纬文经应共推槐里世族 派衍沂水落籍贤孙肖子夏继春涌庶不坠考亭家声 岩水流丹沛国渊源同水囿 尧山枞翠考亭门第仰山高 东首龙家祠: 虞廷纳言世第 汉代太守名家 东首廖家祠: 楚国良材第 河汾夫子门 马首刘氏家庙: 马到成功帝王将相府 首屈一指博硕学士家 椿公基肇祥开十二石 尹氏贤良征发数万家 中华汉族始于刘祖 交王繁椿皆为尧裔 黄草刘氏家庙 马脑峰高门第敢讠夸容驷 龙潭水秀贤才为卜腾蛟 特色产品1、秩堂什锦茶是一种由多种配料制作而成的茶。最早形成于唐代。系用粗盐炒茶,加生姜,制成姜茶,称为秩堂土茶。到宋代,制成盐姜、盐萝卜茶。到明代,盐茶、盐萝卜加藤条,泡于开水中,制成盐茶。至清代,有人用盐姜、盐萝卜、红枣、当归制成“进士茶”,招待上宾和读书人。同时有人用酱姜、盐萝卜、红枣、金银花、干长豆角、芝麻、豆子制成“女儿茶”。现在的秩堂什锦茶,多为茶叶加盐姜、黄豆、炒花生米、干豆角、成皮等制品泡开水。 2、秩堂水酒秩堂的水酒有三种。三月酿的酒叫桃花酒,劲小味香又叫“女儿红”;九月酿的酒叫菊花酒,劲大味重,又叫“上亲客”;冬至前后酿的酒经过冬藏才叫冬酒。过冬后,在冬酒中加入当归、干蒺藜、竹子花等中草药,使酒由黄变墨绿,味正香醇,叫墨龙醇冬酒。把冬酒埋在地下,每年添加“酒娘”,埋一至三年开坛,这样的酒更浓更香,俗称“三碗倒”。秩堂水酒的酿造得益于皇雩仙的天然矿泉水。据说,用秩堂的糯米在其他地方酿酒无法酿出秩堂的水酒,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这种天然的泉水。秩堂水酒的酿造分四个步骤:一是将糯谷碾称糯米;二是将糯米蒸称糯饭;三是发酵,用酒药粉与糯米饭和匀,装入木桶,发酵七至十天;四是榨酒兑水,最初榨出的酒叫“酒娘”,在酒娘中兑入清水,降低浓度,变成水酒。 3、秩堂血鸭制作步骤为:首先,要选择饲养40至70天左右的仔鸭,配料为:蒜瓣、毛豆子、黄瓜、茄子、鲜红辣椒和生姜丝。其次,杀鸭时用黄酒冲兑仔鸭的血浆。再次,炀鸭脱毛。铁锅内放冷水和少量食盐,边加火使水升温,边不停地用手搓鸭毛并翻动鸭子,而后把毛搓光。最后,炒菜时要先炒熟毛豆子和辣椒等,再用茶油爆炒鸭仔肉,经旺火闷后,用鸭血糊拌。 4、秩堂狗肉狗肉的烹饪步骤为:一是选择饲养一至三年约30斤左右的瘦肉狗最好;二是热水汤搓毛;三是稻草烧,皮子烧成金黄色;四是铁锅炒,用茶油;五是柴火闷,用酱油炒到七分熟时,再加水、天椒、桂皮、八角茴等作料;六是出锅,出锅前,把食盐、生姜片、味精等作料调味,出锅时淋上生茶油。这样炒出的狗肉黄橙橙、亮晶晶、热腾腾、香喷喷。秩堂狗肉远近闻名,秩堂人的狗肉店在茶陵、株洲、湘潭、长沙及江西部分地区享有盛名。 5、秩堂陷豆腐陷豆腐是古雩江乡的特产,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做。程序为:先把糯米放入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磨成粉,再把水豆腐煎成油豆腐,箭成微黄不脆,内空不烂的四方形。其次是炒陷。先把剁好的肉和早已准备好作料拌在糯米粉里,再往锅里倒少量的猪油,把炒好的陷塞进油豆腐中,就成了陷豆腐了。 6、秩堂酱品是由糖化糯米浆酱瓜果蔬菜而制成的地方小吃。步骤是:到夏天时,先让糯米发霉,等到长出很多绿霉时,才可以做酵母(霉米),再把霉米掺入糯米饭中,然后把洗干净的盐姜、盐萝卜放在里面,再放在强烈的阳光下晒,经常搅拌,晒成浆糊状成为酱料。再把丝瓜、茄子、辣椒等瓜果煮的半熟后,将其掏空,再加进这些酱料,在阳光下晒干,就成了秩堂的酱品。 历史名人1、谭斗南御点状元,南宋孝宗皇帝之驸马。字时徵,号遂庵,沂江大傅人。南宋孝宗皇帝之驸马。识风水,擅作画。在全国绘画比赛中名列榜首,被御为状元恩典。到皇雩仙画了一幅画,题为《里居山水画》,深得孝宗喜爱,收为宫品。后参与政治变法,失败而遭诛杀。 2、谭朝佐字子霖,又字钦之,号文菴,秩堂人。举宋绍定年间特奏科许仪榜第四名进士。授从事郎,任临江府仁和县主簿,后任湘阴县丞。1254年去世。 3、谭奇可曾任礼部侍郎(相当于主管礼宾司的外交部副部长或教育部副部长)。1215年生,字辰伯,号虎冈,秩堂毗塘人。累试不第,后在父母督促下,锐意苦读,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举进士,时年50岁。初授迪功郎,后任临江军司户参军,再任英德府从政郎、教授、礼部侍郎,分派掌管府事。 4、谭玉瑞曾任礼部行人司司正(相当于国家民族委员会属下的一个司长)。1448年生,字雅祥,号雩村,秩堂毗塘人。明弘治六年(1493)举进士,授征仕郎,任礼部行人司司正。后奉旨出使宁藩,拒收馈赠,受到皇帝嘉勉:“才既精于佐理,志克谨于操修。阅历浸深,贤劳茂著。不俟陟明之考,预加褒赐之恩。”致仕归乡,率族人建义仓、立乡约。1504年卒,大学士李东阳为其撰写墓志。著有《雩村存稿》、《义仓规》等。 5、谭公望曾任浙江道御史。字周佐,秩堂人。明成化二年(1466)举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建言不合上意,谪宿松知县,后以“廉明仁恕”升浙江道御史。他为政精敏,以除奸宄、兴学校为先务。在典试山东时,上疏奏请“广进贤才”。他兴办学校,政绩显著,颇得民心。 6、廖希颜曾任浙江按察使(相当于浙江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山西儒学提举(相当于山西省教育厅厅长)。1509生,字淑志,东首村人。1532年中进士。知高安县三年,升工部主事,转水曹郎,擢升山西提学,雁门兵备道。后任浙江按察使。嘉靖皇帝沉湎学道修炼,喜欢喜游,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会劳民伤财。廖对此不满,上疏要求停止巡游。因此得罪皇上与权贵,被调离朝廷,到山西任儒学提举。著有军事著作《三关志》。1548年去世。 7、张治明朝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部长或人事部部长)、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或副总理)。字文邦,号龙湖,毗塘月江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全国会试中名列第一,为会元,中该科进士,次年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六次主持会试。末次,以“权臣不可有,重臣不可无”为题,切中时弊。编修了第一部《茶陵州志》,并纂修《明伦大典》与《长沙府志》。 8、谭希思明朝四川巡抚(相当于四川省长)。字子诚,号岳南,秩堂毗塘人。明万历二年(1574)举进士。历任万安知县、永丰县知县、南京监察御史、侍郎、尚宝司丞、大理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等职,后以理学治蜀,诸弊剔除而授中宪大夫。谭希思不阿权贵,敢于诤言直谏,任监察御史时,冒杀头之祸,上《请改复祖制疏》,抨击把持朝政的权宦,提出恢复朱元璋时期制定的奏疏办理制度,不许宦官干预朝政,广开言路。因此得罪了一大批权贵,被调到地方任职。任四川巡抚时,夜郎部落叛乱,朝廷百官主张进剿,但他采取宽徭薄赋、革积弊、兴学校等措施,安抚夜郎百姓,使叛乱得以平息。致仕后,潜心研究理学。编纂的《明大政纂要》和著述《四川土夷考》均收入《四库全书》。1623年去世。 9、彭维新清朝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或农业部长),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国务委员或副总理)。秩堂石龙人。字肇周,号石原,又号馀山。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先为翰林院编修,累迁赞善谕德,后典山西、陕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迁少詹事,出为直隶、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调任礼部、刑部、吏部右侍郎。雍正改元,充日讲起居注官。七年(1729),奉命往江南会同巡抚尹继善清理积欠钱粮,条奏民间疾苦,疏请蠲免民欠。事竣,署理江苏巡按。较准漕斛,改为窄口平底,杜绝胥吏浮收积弊;双职工赈济江北水灾,全活甚众。后奉命检查浙江海塘兼审积案,又内转吏部左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刑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维新为官清正,多遭忌恨。总理户部时,受果亲五弹劾,下狱。乾隆元年(1736)获释,仍署左都御史。旋遭御史五俊弹劾,再次落职。六年,授户部侍郎,又升任兵部尚书,充三礼馆副总裁,会试副主考官,并充经筵讲官。时奉命议处总兵高奇案,又以违例被革职。及至十四年,再授左都御史,明年,复为协办大学士,旋又被劾夺职。至此,虽四度罢官,而不改初衷,最后优游林下19年。三十四年(1769)卒,时年90岁。善为诗,有《墨香阁集》行世。《沅湘耆旧集》收入77首。 10、彭国栋中华民国国军中将,山东省民政厅厅长,《清史》主编(台湾),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1899年生,字郁文,秩堂彭家祠人,曾任湖南省第五区(益阳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兄弟姐妹7人,儿时随父读书于茶江庙中,11岁肄业斑竹祠小学。及长,考入湖南省立一中读书,各科成绩优异,后就读于山西大学文科,为长汀江叔海瀚先生高足。1944年10月彭调重庆国民政府救济总署秘书长(简任),抗日胜利后,救济总署撤销,彭被调到内政部当简任视察。曾任国大代表。1946年5月任徐州绥靖公署政务处中将处长兼社会部署西南急赈大队长、山东省民政厅长等职。1950年4月去台湾。曾任总统府资政。后主要从事教育和著述,曾任香港珠海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的教授,1959年创办亚洲诗社,被选为社长。著述颇多,主编《清史》,成为有名史学家。1989年因一次车祸受伤,养病一年多,于1990年7月在台北逝世,终年91岁。夫人刘静贞现住台北,长子彭湘生在美国,其余子女在台湾。彭国栋能诗能文,著作很多。早年曾撰“墨学之渊源”一文.载章行严主编之甲寅杂志中。在益阳任内有1943年7月出版的《澹园随笔》和《澹园续笔》两部名著,共约6万多字。 11、彭少安曾任国民政府湖南省秘书长。1898生,彭家祠人。1921年选为茶陵县议会议员,1922年赴广州,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书记官、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秘书。参加了北伐与西征。其后历任湖南省政府秘书、代理秘书长,第18师司令部、武汉卫戌司令部秘书,江西省政府科长、秘书、代理秘书长等职。1980年去世。 12、彭问津中华民国少将,国军190师师长。1903生,字春樵,号思华,秩堂彭家祠人。民国15年(1926)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参加过东征陈炯明的战斗。次年8月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抗日战争时任团长。民国29年任副师长,率部驻守长沙,抵抗了日军3次进犯,民国33年率部驻衡阳,苦守47天,弹尽粮绝。民国36年任少将副师长,次年升为一九O师师长。海南岛解放后去台湾,1963年病故。 13、李文开曾任国军代理师长。1910生,毗塘村龙头人。192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陆军第80师政工处上校处长、政治部主任。1949年春,渡江战役时,被汤恩伯任命为副师长,代理师长。后在广德被俘。1973年特赦后,曾任茶陵政协委员。1985年去世。 14、谭国俊中华民国国军中将(台湾)。1925年出生。原名力道,字文健,晓塘村人。1975年被誉为“湖南才子”,1979年获得少将军衔,1985年晋升中将,1991年退休,1994年曾回故里探亲。 15、谭文邦共和国少将,原湖南省军区政委。1909生,小田寨下坪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了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分别担任红六军团四十八团政委、八路军七一七团政委、四野一二五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副主任、湖南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在抗美援朝中,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他是中共“七大”代表。1987年去世。 16、龙书金共和国少将,曾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大军区)、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委员。1910生,秩堂东首人。少年时期参加过民间“练打”,学会不少拳术棍技。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连长、副营长、第五支队副支队长、第十七团团长、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孟县伏击战,取得重要战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副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十七师师长兼党委书记、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师长、第四十三军副军长等职。从山海关到海南岛,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湘赣、广东、粤桂边等著名战役,屡建战功。1950年4月,指挥一二八师师部和两个加强团,乘坐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成为人民解放军首次登上海南岛的军级指挥官之一,为海南岛的解放立下了战功。不久,晋升为四十三军军长,随后又兼任粤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任中南公安军司令员兼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党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1962年毕业后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受批判。1968年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主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为保卫和建设边疆贡献了力量。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受到组织审查,调离新疆。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定居广州市。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和第九届中央委员。2003年去世。 17、李振声共和国少将,原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1919生,秩堂彭家祠人。建国后,李振声到空军,先后任空19师政委、空18师政委。1951年,李振声入朝作战,任空18师政委。空18师在朝鲜战争中与美空军作战7次,击落敌机6架,被击落、击伤各3架。李振声 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李振声历任中南军区空军干部部第二部长、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空9军副政委、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4年去世。 18、彭柏山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1910生,原名彭冰山。秩堂彭家祠人。早年在胡风鼓励下从事文学创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人民解放军团政治处主任、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一九五二年自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副政委任上转业到上海。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宣传部长。因为胡风的“三十万言书”中称赞了他,毛泽东亲自点名:“上海为什么不出彭柏山?”“胡风反革命集团份子彭柏山”便被搞出来了。他原先所在的第二十四军也大搞了一阵肃反。他在湖南茶陵县老家的大哥受累被定为“坏份子”,于一九六○饿死;担任乡长的二哥则被开除了党籍。关押了一年半后,实在找不出罪证,当局只得给彭按上一个“胡风反革命集团‘一般份子’”的帽子,开除党籍,释放回家。一九六五年彭到了河南农学院,在图书馆中当资料员。文革中这种“份子”是跳不脱的,他在被打得体无完肤、头发被揪得剩不了几根之后,终于在1968年4月3日自杀。1980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为彭柏山平反昭雪。留有描写解放战争初期华中解放区军民英勇作战的遗著《战争与人民》。 19、陈希云原粮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02年出生,秩堂人。1927年春在本地任乡农会会长。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任茶陵区、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湘赣省苏维埃政府银行行长、财政部部长。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团17师供给部部长,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任红6军团供给部部长,随部西征。后参加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任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部长和副主席、代主席。1935年11月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供给部部长,晋西北军区、晋绥军区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国家粮食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等职。1957年2月6日于北京病逝。 20、萧道生原吉林省委书记、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16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教导营教导员、七一九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独立第三旅十七团副团长、旅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加了大同、晋中、太原等著名战役。在攻战崞县的战斗中,指挥第十七团担负主攻任务,由北门冲入城内,连续进行10小时巷战,歼敌一个团,缴获甚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二兵团第三军副参谋长、北京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第一军副参谋长、副军长、政治委员等职。他任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吉林省委书记时,尽量排除“左”的干扰,少犯错谤,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吴法宪多次打电话要他支一派压一派,他独立思考,拒不执行。他对老干部关心备至,设法将老干部藏在自己家里或空一军招待所,以避免残酷批斗。对老干部子女的工作安排,给予关照。后任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83年离休后居广州市。 21、谭汤池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1908年生,秩堂乡毗塘村人。1948年2月,调到第一野战军先后任兵站部三分站站长,后勤部秘书,运输部辎重团政委。1952年10月,任青海省公安总队副政委。1955年2月,任青海省军区海北军分区副政委。1955年5月,被授予上校军衔并获三级解放章。1957年4月,转业到青海省任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7年10月,任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80年4月,调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正部级)。1986年2月,经中央组织部同意享受副省级医疗,住房待遇。同年10月23日,经组织批准离休。 22、刘长希原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秩堂彭家祠人。是一位参加过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29年10月参加革命,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晋、察、冀地区的反“扫荡”战斗和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被359旅授予“模范指导员”光荣称号,并相继担任冀中军区特务团二营教导员、359旅骑兵团政委、新四军五师44团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参加了荆沙战役、鄂南三溪口战斗、中原突围战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66军196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保定军分区司令员、晋中军分区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23、龙舒林原国务院外专局副局长。1915年生,东首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共产党。1930至1949年间,历任少共区委代理书记,少共县委常委,中央军委二局科长。中原军区鄂北独立团政委晋绥军区司令部三处处长。绥蒙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1953年创办四川省委党校,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校长。1965年任北京外语学院党委第一副书记。1976年任国务院外专局副局长。 24、刘运生原四川省粮食厅厅长。1905生。田湖村人。1934年任红二军团供给部政委,鄂川边独立团政委。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兼红二军团卫生部政委。后任八路军120师军医处处长、卫生处处长、卫生部部长。1941年任晋西北军区政治部总务处处长。1943年任晋绥行政公署粮食局局长。解放战争时,任第一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粮食局局长,西南行政委员会粮食部副部长、四川省粮食厅厅长。1973年去世。 25、陈斌原国家房产住宅局局长。1918年生。合户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党校五部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40师供给部部长。1953年任广州市建工局副局长、广州市建设局副局长。1955年任国家城市建设部建工局副局长。1969年任宁夏商业外贸局局长。1972年任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1976年任国家房产住宅局局长。1982年退休。享受副部级待遇。2002年去世。 26、彭小莲中国电影导演。1953年6月出生,秩堂彭家祠人。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导演工作。1986年彭小莲导演影片《我和我的同学们》。1987年彭小莲导演影片《女人的故事》。 1989年彭小莲应邀到纽约大学电影研究院任访问学者,一年后申请就读学位,暂时告别中国影坛。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彭小莲回国担任独立电影制片人,并且仍然继续从事导演工作。1996年她参与改编了影片《我也有爸爸》,获得极大成功。同时,独立执导了《犬杀》,1998年,为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彭小莲执导了影片《上海纪事》。《上海纪事》、《美丽上海》、《上海伦巴》称为彭小莲作品中的“上海三步曲”,《上海伦巴》春节上映。 秩堂进士茶陵县志记载秩堂进士朝代 姓名 籍贯 中榜时间 主要任职 宋 李时珍 龙集 绍定年间(1157) 南雄司马 谭朝佐 毗塘 绍定年间(1231) 湘阴县丞 谭拱辰 毗塘 宝右三年(1255) 朝奉郎 谭奇可 毗塘 咸淳元年(1265) 礼部侍郎 元 李元奎 龙集 延祐元年(1314) 湘阴县佥判 李朝端 龙集 延祐三年(1316) 新安县知县 李 祁 龙集 元统元年(1333) 浙江提举 朝代 姓名 籍贯 中榜时间 主要任职 明 谭 璧 毗塘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光禄寺丞 李东阳 龙集 天顺八年(1464) 首辅大学士 谭公望 晓塘 成化二年(1466) 浙江延御史 谭玉瑞 毗塘 弘治六年(1493) 礼部行人司 张 治 毗塘 正德十六年(1521) 文渊阁大学士 龙 钦 皇图 嘉靖二年(1523) 刑部员外郎 廖希颜 东首 嘉靖十一年(1532) 浙江按察使 谭希思 毗塘 万历二年(1574) 四川巡抚 清 彭维新 石龙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协办内阁 地方族谱记载的秩堂进士名录朝代 姓名 籍贯 中榜时间 主要任职 宋 陈 瑞 合户 淳化 广东广南布政司 谭德宏 吉川 淳化 大理寺评事 谭仕源 上坊 淳化 朝议大夫 谭仕滋 上坊 淳化 沅州知碌 谭 明 上坊 兴国 江西提举 谭德昌 上坊 雍熙 两淮运翰 谭仁京 上坊 祥符 光禄大夫 谭应节 上坊 祥符 朝奉大夫 谭应聘 吉川 天禧 监察御史 谭应举 吉川 天禧 朝奉郎 谭 杰 沂江 庆元五年(1195) 扬州路判 谭世选 毗塘 庆元五年(1195) 谭汝弼 毗塘 宁宗嘉泰(1201) 龙州文学 李 余 龙集 李文渊 龙集 李伯瑜 龙集 朝代 姓名 籍贯 中榜时间 主要任职 元 谭道善 毗塘 至元 太常少卿 谭若火 毗塘 大德五年(1297) 左春坊中允 谭寿隆 毗塘 仁宗延祐(1314) 翰林侍讲 谭大成 毗塘 仁宗延祐(1314) 谭大同 毗塘 泰定三年(1324) 大理寺卿 谭岩寿 毗塘 正统至顺(1333) 光禄大夫 李 庸 龙集 谭道善 毗塘 顺帝至元(1335) 明 谭原性 毗塘 成祖永乐(1403) 参议评事 谭存礼 毗塘 成祖永乐(1403) 评事 谭 隆 毗塘 成祖永乐(1421) 南京户部朗中 谭安国 吉川 洪熙 陈 儒 合户 嘉靖 陈 铨 合户 嘉靖 贵州浙江江西御史 龙庆云 皇图 嘉靖 四川龙安府太守 陈 涧 合户 隆庆 浙江按察司 谭希佑 吉川 万历 馆陶知县 谭则乾 毗塘 清 谭鑫振 毗塘 光绪庚辰 翰林院编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