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坑村
释义
1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郑坑村

郑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东部。郑坑乡人民政府驻郑坑村,海拔660米,距县城17.5公里。为明代郑姓开基,故名。村辖6个自然村,人口187户,795人,其中畲族272人,占乡总人口34.27%。是县内畲族人口比例较高的村主要聚居地。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

耕地面积520亩,主产水稻、杂粮;林地7194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建有油茶、茶叶基地。

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8万元,人均纯收入2387元。

2 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郑坑村

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东南10公里处,海拔570米。因山峰环抱,故原称盛卿,又称盛坑。其中有一个地名为郑坑,1965年撤区建社,大队刻制公章时,误将盛卿为郑坑,后将错就错沿用至今。村委会设在郑坑,辖两个自然村,农耕点后坂。村民主要为苏姓。

3 浙江省缙云县大源镇郑坑村

郑坑村位于缙云县东南部,全村共有112户,420人口,山林面积2000多亩,耕地面积80亩,属大源镇管辖,与该县欠发达山区乡的部分村一样,该村三面环山,一面紧邻下岸水库,5年前全村不通机耕路,目前不通有线电视。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山路,离县城50公里,离该县安岭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横溪镇30公里,郑坑村历史上曾一度属仙居县管理,故全村90%以上人通仙居方言,与仙居周边乡镇通婚状况普遍,历史沿革相似,社会习俗相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该村属典型的山区村,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村民辛苦劳作一年只能换来半年粮食,半年杂粮,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为发展农业,全村几乎无人外出搞副业,有几个也是到乡政府所在地做苦力。村民们虽然把周边林地改为耕地种上蕃薯、玉米作物,但一年到头还是剩不下几个钱,大部分房子都是泥墙结构,大部分村民生活十分贫困,年复一年过着背朝天脸朝地生活。

2002年后,省委提出欠发达山区奔小康工程,浙江省仙居县横溪镇积极响应,率先行动,提出移民兴镇的战略,并制定十分优惠政策吸引高山深山移民下山脱贫。郑坑村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萌发了整体迁移的强烈念头,此时,柯良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经过走访了解和外出经商积累的见识,决定做两件事关郑坑村命运的大事,一是修路,二是移民。柯良新认为山里人要改变面貌必须先修路,然后等条件成熟动员村民下山脱贫。当时靠近安岭乡的缙云县双坑村化了两年多时间为打通到安岭的隧道,但因资金等问题中途搁浅,柯良新上任后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历时一年时间终于打通宽4米长1公里的郑安隧道,修建7公里的盘山公路,告别了双坑、郑坑、黄泥弄3村不通机耕路历史,机动车终于开进了深山老林。路修通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村民看到了自然资源化为经济资源的希望,但严峻的事实又摆在柯良新面前,一方面机耕路修通了,但路面保养、硬化、架设有线电视、电信扩容等还要投资,人才和企业引进又很困难,村集体收入困难情况得不到改观,要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过上城里人生活还需要投一笔天文数字,而此时全村已债务累累;另一方面,由于山高路陡,行走不便,缺乏电视电影等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医疗单位又远离村庄,谈不上全面的社会保障,大部分青壮年,大学毕业生和外村姑娘不愿到郑坑村生活,村民们不断向四面八方迁移,回家的人越来越少,全村200多间房屋一半以上断墙倒壁,年久失修,已接近倒塌,有的家里还出了杂草青藤,一派衰败的景象,危房比比皆是,就连柯良新回家因房屋倒塌先是住父母家,后因房子太旧又借用兄弟家食宿,这个昔日虽贫穷但人丁兴旺的郑坑村面临消失解散的危险。怎么办?必须走下山移民,整体搬迁的路子,这个信念越来越强烈。2003年柯良新就赶到仙居县横溪镇,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到仙居横溪落户,得到镇里大力支持。经过柯良新和郑坑村村民反复选择,把地址选在集镇区主轴东西大街旁,离镇政府行政中心不到300米。为解决移民的实际困难,横溪镇向俞店村以每亩3.8万元价格征用土地60亩,并原价转让给郑坑村,安置房屋367间,每户都分配一间以上,安置5间办公楼,8间活动室,并将村名改为柯家村,2007年底大部分房屋将结顶,实现了一个山区村转化为城镇居民村的历史性飞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