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三和弦 |
释义 | 定义在大小调和声中,调式中的主音、下属音、属音上构成的Ⅰ、Ⅳ、Ⅴ级三和弦,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功能,是调式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和弦,称之为正三和弦。主功能用字母 T 表示,下属功能用字母 S 表示,属功能用字母 D 表示。在自然大调中,它们是大三和弦;在自然小调中,它们又都是小三和弦,其它各级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功能Ⅰ级三和弦称为主和弦,是调式中各和弦的中心,具有稳定的功能;Ⅳ级三和弦称为下属和弦。下属和弦位于主和弦下方纯五度,从下属方向支持主和弦,具有不稳定的功能。Ⅴ级三和弦称为属和弦,属和弦与主和弦的关系最近,对于主和弦的和声倾向性最强烈,给主和弦的支持最大,具有更不稳定的功能。 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集中反映了调式的音响特征。传统的音乐作品总是从稳定主功能趋向于不稳定功能,然后引向更不稳定的功能,最后回到稳定的功能,从而形成 T — S — D — T 的和声进行的基本逻辑。 依据这一逻辑,正三和弦可以构成三个基本的和声进行: ⑴ 正格进行 T — D — T ; ⑵ 变格进行 T — S — T ; ⑶ 完全进行 T — S — D — T 。 声部进行和弦连接是以声部进行为基础的。分析、观察声部是以两个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四部和声有四个声部,可以有六对声部组合。 两个声部进行的形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⒈ 同向 同时运动的声部往一个方向进行,称同向进行。 ⒉ 反向 同时运动的声部一个向上,另一声部向下或相反,称反向进行。 ⒊ 斜向 同时运动的声部一个保持不动,另一声部作上行或下行,称斜向进行。 ⒋ 平行 同时运动的声部向同一方向运动时,保持相同的音程数,称平行进行。 单独一个声部的进行可以是平稳的,也可以是跳进的。声部作三度以下的进行,称平稳进行;声部作四度以上的进行称跳进。初学和声一般多使用平稳进行,适当使用跳进。 和弦关系和弦关系是指和弦间的根音关系。根据音程互为原位、转位的规律,和弦关系可分为四种,即:四五度关系、二七度关系(简称二度关系)、三六度关系(简称三度关系)、同度八度关系(简称同度关系)。 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在连接时,具有不同的力度作用。 ⒈ 四五度关系 有一个共同音,属于强进行。四度上行(五度下行)在作品中运用非常普遍,四度下行(五度上行)较前者力度弱,效果较柔和。变格进行属于这种进行。 ⒉ 二度关系 没有共同音,旋律性作用强,具有意外的和声效果,属于特殊的强进行。二度上行比二度下行力度强,使用率亦高一些。 ⒊ 三度关系 有两个共同音,属于弱进行。下三度效果柔和,色彩性较强;上三度力度最弱,使用率低。 ⒋ 同度关系 同一和弦的转换属于此种类型。 基本和弦进行方法⒈ 和声连接法 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方法,称为和声连接法。和声连接法是最平稳的连接方法。正三和弦Ⅰ级与Ⅳ级、Ⅰ级与Ⅴ级之间有一个共同音,可以使用和声连接法。 连接要领: ⑴ 低声部作根音与根音的跳进; ⑵ 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 ⑶ 其余声部级进,横向声部进行的音程数为一、二、二度(在重根音条件下)。 ⒉ 旋律连接法 有共同音不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称为旋律连接法。由于连接中不保持共同音,声部进行中的旋律性会得到加强。 在现阶段,原位正三和弦连接,应以平稳进行为基本原则。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连接要领: ⑴ 低声部作根音与根音的跳进; ⑵ 不把共同音保留在同一声部,改为三度进行;⑶ 上方三声部横向声部进行的音程数为二、三、三度(在重根音条件下)。 ⒊ 不良声部进行 ⑴ 四部同向 使用旋律连接法作和弦连接时,尽量避免四声部同向。四部同向易使声部间失去平衡,在初学阶段应当避免。 ⑵ 平行八度、一度、五度 纯八度与纯一度音响极完全协和,某两个声部以这样的音程进行时,会造成减少一个声部的效果,在大小调和声中禁止使用。 纯五度的音响亦属于完全协和,某两个声部以这样的音程进行时,使声部失去独立性,连续使用还会产生调性重叠的效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