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正步
释义

正步,是指一种队伍行进的步法,意在展现军威,但训练费时费力,主要应用于阅兵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中行进的军人。正步最初是普鲁士军队在19世纪初期在阅兵中使用的。如今,各个地区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均为,每个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着地用力,队伍遵循一定节奏整齐前进。

词语 正步

【拼音】:zhèng bù

【注音】:ㄓㄥˋ ㄅㄨˋ

[词语解释]

正步 zhèngbù

[goose step] 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上身挺直,两腿绷直,两臂高摆。通常用于检阅

[详细解释]

释义: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上身保持立正姿势,两臂摆动较高。通常用于检阅。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一面是走上四个甲士来,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齐立正、举手,之后就两个挟一个,开正步向路旁走过去。”

【示例】:沙汀《凶手》:“他们用一种特别方法来训练他的正步:两支腿系上带子,由一个老兵在前面提着走。”

正步要领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三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约与第四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手腕上沿距领口角约15厘米),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来源

正步具体的来源,目前有两个说法:

正步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特征是腿高抬至与地面平行。17世纪时,普鲁士十分流行这种舞蹈。18世纪,腓特烈大帝下的普鲁士军队,在阅兵中吸取了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称其为“Stechschritt”,字面意思为“刺步”。英语使用者则称这种姿势为“鹅步”(Goose-step)。诺尔曼·戴维斯在他的《欧洲历史》一书中提到:在那个军国主义时期,正步的意义,对普鲁士军队自身来讲,表明他们的纪律性及身体素质足以应付一切命令;对普鲁士的平民来讲,表明不遵守纪律将被无情地粉碎;对普鲁士的敌人来讲,表明普鲁士军队不是穿着制服的农村小伙子,而是超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正步走象征着普鲁士不仅仅是个强国,而且是个高傲的强国[1]。但是这种行军模式达到了普鲁士所预期的效果。

19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拿破仑在阅兵的时候发现,步兵方队与骑兵方队以及炮兵方队相比,显得无精打采而没有斗志。拿破仑大为光火,要求徒步士兵要在下次阅兵中展现气势。法国将军们从鹅前进时的步法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开创了独特的“鹅步”。拿破仑十分满意步兵队列的新规矩,随着拿破仑大军在欧洲的所向披靡,鹅步这一概念也在欧洲得到了推广[2]。

但实际上,由于野外战场崎岖不平,法国步兵的步幅比传统英式正步要小[3]。所以后者的来源可信度相对较低。

历史发展

正步走是军队或其他组织的队列行进的一种步伐,在英语里叫做goose_ stapping 是鹅步的意思。其特点是像鹅那样高抬腿向前迈步。这个英文名词最早见于1806年。然而,鹅步并不是正步走的原名。原来,正步走原名来自德文的“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它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爱尔兰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十七世纪起,流行于普鲁士。十八世纪中,由弗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采用这种民间舞蹈中的行进步法,正式称为正步走。此后,在普鲁士(后来是德国)军事教官的传播下,正步走逐渐传到其他国家,包括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国家。1920年代,希特勒在国社党的冲锋队率先推行普鲁士军队的正步走。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在德国上台之后,把正步走推广成为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的正式步法。1937年,墨索里尼在访问柏林期间,对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十分崇拜,回国后就决定,作为意大利向纳粹德国靠拢的一个步骤,正式在意军和意纳粹党中实行正步走。千百人的方队正步走由于整齐划一动作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因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采用正步走方式通过天安门广场。

世界各国正步

欧洲

欧洲诸多走正步的国家,主要是受到德俄两国的影响,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欧洲国家已逐步摒弃了正步这一行进形式。受到德国影响的国家有:法西斯时期意大利;受到俄罗斯影响的国家有: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欧(现多舍弃)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

德国

德国作为正步的发祥地,在普鲁士之后统一的德意志政权中得以一脉相承,实际上在二战结束前德军一直保留着接受检阅走正步的传统。希特勒认为正步走能够强有力地整顿纪律,于是1920年代,希特勒在纳粹党的冲锋队内部率先推行普鲁士军队的正步走。在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正步正式成为了纳粹党党卫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的步法。1937年,墨索里尼在访问柏林期间,对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十分崇拜,随之也把正步带到了意大利。二战结束后,西部的联邦德国把正步当做纳粹主义的象征之一而彻底废除,而东部的民主德国仍保留着正步的传统。1990年,统一前的民主德国也废除了正步这一规定。

俄罗斯

在沙皇时期,普鲁士正步传入俄国,并作为阅兵的唯一正式步法。十月革命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稍作修改后继承了沙俄的正步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随着超级大国势力的扩大,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均将正步列入了军事操练技能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原来苏联时代的正步,大型的庆典(如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仍保持正步的传统。

亚洲

蒙古、越南、老挝、阿富汗、阿塞拜疆等社会主义国家或原社会主义国家受到的是苏联式的影响,伊朗受到德国的影响。

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对正步的行进步法有着苛刻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起先走的是英式正步,这无论是从开国大典还是最初的四次国庆阅兵上都可以看出来。而后,解放军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并加以改动,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摆动,将步幅调整适合中国人的体型。1964年,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

朝鲜

朝鲜接受了苏联的正步队列条例,并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朝鲜人民军在正步行进时不摆臂而高踢腿成直角,前进时重心在两脚间逐渐交换,很有气势但难度较大。

美洲

除古巴受到苏联的影响外,美洲的正步主要是受到了德国出色军事教官的影响,如智利、阿根廷等国。

美国

虽然美国也有大型阅兵,但是美国认为正步是旧时代大陆独裁政权的象征,并从训练难度以及人体工学考量,在美军队列规定里没有正步。

非洲

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受到的是苏联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