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释义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创办于1979年2月,1994 年11月经省教委批准,由工作站更名为分校, 2003年12月经省电大批准,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学校简介

学校名称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创办于1979年2月,1994 年11月经省教委批准,由工作站更名为分校,2003年12月经省电大批准,更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

学校地址

浙江省海宁市海洲东路219号

海宁市教育园。

招生地址:浙江省海宁市文苑路102-104号(世纪花园大门).

学校规模

海宁学院现在是海宁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海宁学习中心、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海宁学习中心、北京大学网络教育海宁学习中心。

学校资源

海宁学院于2006年9月迁入海宁市教育园区,现有教学楼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另有食堂、宿舍、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等园区共享设施;有资源丰富的学院网站、 千兆校园网、VOD点播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多媒体教室、数控语音室及浙江电大专用宽带网、 中央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不断提升,有财经、英语、政法、计算机、数理、中文6个教研组,在编教职工58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5人,各专任教师从事开放教育均已有多年时间,比较熟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规律。

海宁学院 完善的办学条件,宜人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的师资力量,为电大事业新的发展和实现海宁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职能部门

办公室、技术处、招生处、开放教育处、远程教育处、学生处、科研督导处、培训处、学院工会。

主管部门

浙江省教育厅

学院领导

院长兼书记:陈勤。

副院长:周燕中。

副院长:周明。

副院长:俞田汉。

副院长:周海明。

办学理念

海宁学院本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项目为办学目标,凭借开放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过硬的教学质量,开拓创新,积极拓展电大开放教育事业,开设了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法学、小学教育、英语等本、专科专业,并于2004年5月顺利通过了省电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构建起了海宁市现代远程教育新格局,创造了优良的办学业绩。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了海宁市文明单位、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嘉兴市综合治理安全单位、嘉兴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海宁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海宁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海宁市教育系统“五四”红旗团委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社会贡献

截至 2006 年10月,学院已为海宁市培养了3604名大专毕业生和 431 名本科毕业生,非学历教育培训 1 万余人次,为海宁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教育范围

开放教育

以面授与网上课件学习相结合,辅以网上导学、答疑等形式的教学模式。会计学大专的主干课程面授实行二套授课计划,学生可任选双休日或晚上听课。

远程教育

以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为主,辅以网上导学、答疑、作业、讨论等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函授教育

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学员须参加每年10月的成人高考统一考试,达省定分数线者由省高招办录取(高校与函授站以何种形式组织的入学考试均属无效行为),次年3月份正式入学注册,正式入学注册后最短2.5年毕业,春季两季招生。

业余中专

以面授学习为主,主干课程面授实行双休日或晚上二套授课计划,学生可任选。

校园文化

游乐活动

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体现“秋天·收获快乐”的主题,增强学生凝聚力和学院向心力为出发点,于2010年10月31日下午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大型游乐活动。本次活动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教职员工的鼎立支持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顺利落下帷幕。

活动当日阳光普照,彩旗飘扬,场面也十分热闹。下午12点,许多学员已经跃跃欲试,开始投入到游乐活动的各个项目当中。接歇后语、水上乒乓、一反常态、单骑闯关、心心相应等20个项目几乎都挤满了参与的学员,大家相互鼓励、交流经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洋溢着愉悦的气氛。

活动从12点半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来自我院各本科、大专、中专等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约500人,参与了本次游乐活动。共有36名学生通过抽奖活动赢得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可谓满载而归。广大师生人人自主地参与游乐活动之中,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获取了知识,增进了感情,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院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校庆活动

电大建校30周年,海宁学院自去年11月起就开始了3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将校庆活动与学院日常工作相结合,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庆领导小组和校庆工作小组的精心策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海宁学院的三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编撰校志

此次编写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校志(2004-2008)》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校志(1979-2003)》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电大的发展概况、组织机构变更、教育教学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校舍和设备建设、历届毕业生名录等,真实地记录了海宁电大在新世纪的发展变迁。

校志编撰工程浩大。学院于去年11月布置任务后,“校志编撰小组”在老书记孙国鑫同志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校友联络、资料搜集、编写等各项工作。为确保编写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校志初稿在经“校庆领导小组”和“校庆工作小组”的认真审阅后,进行了积极的修改,在历时半年后,现即将圆满完成。

编撰校志是发掘和保存学校历史、文化的过程,通过校志能传达出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和发展起伏。通过新老校志的对比,学院明显感受到在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电大教育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不仅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教师的各种科研成果也是今非昔比,5年间海宁电大教师发表的论文数目是过去25年的总合的3倍。海宁电大成立三十年,现已桃李芬芳,电大学子遍布各行各业。他们所传承的电大精神,对电大的所思所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对校庆的最好献礼。为此,海宁电大自去年12月起推出了“我与电大”校庆征文比赛。活动历时近6个月,共收到校友文章50余篇,经过初评和复评,《我是电大毕业生》、《电大圆我大学梦》等27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

历届电大学子在文章中动情回忆了他们当年在电大的求学甘苦、校园生活和同窗、师生情谊,电大学习改变个人命运的主题贯穿着许多征文的始终。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展示了电大学生的风采,为母校校庆书写了美好的一页。

为扩大征文活动的影响,海宁学院已与《海宁日报》联手,陆续将获奖佳作发表在日报的“教育时空”栏目,反响良好。学院还将挑选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将这些佳作永久地保留下来。

文化节庆

海宁电大成立三十年,现已桃李芬芳,电大学子遍布各行各业。他们所传承的电大精神,对电大的所思所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对校庆的最好献礼。为此,海宁电大自去年12月起推出了“我与电大”校庆征文比赛。活动历时近6个月,共收到校友文章50余篇,经过初评和复评,《我是电大毕业生》、《电大圆我大学梦》等27篇文章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

历届电大学子在文章中动情回忆了他们当年在电大的求学甘苦、校园生活和同窗、师生情谊,电大学习改变个人命运的主题贯穿着许多征文的始终。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展示了电大学生的风采,为母校校庆书写了美好的一页。

校庆征文

校庆是学校的盛事,更是学生的庆典。5月10日的海宁电大第三届校园文化节暨庆祝建校三十周年趣味运动会,作为电大三十周年校庆压轴活动之一,把校庆气氛带到了高潮。五月的海宁已是艳阳高照,到处荡漾着浓浓的暖意。学院院长陈勤在贺辞中说, 三十年辛勤耕耘,海宁电大硕果累累,向社会各行业培养输送了1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和8000余名专科毕业生,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骨干,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正通过历届校园文化节,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此次第三届校园文化节趣味运动会,定然会为校园生活增添亮色。仪式过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趣味活动。学院组织了袋鼠跳、1分钟跳绳、呼啦转圈、保龄球等十二个项目的比赛,前来参加比赛的学生们兴致高昂,在竞技场上展现了自己的技能和风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2:15